【製作過程】標籤,如果作品的製作過程非常詳細,將會變成此標籤。其內容以場景製作過程為主,也會有機體改造的詳細過程圖,想要學習場景製作以及改造的朋友不妨多多留意本類文章。
相關機體:z高達
登場作品:機動戰士高達Z
比例:1/24
模型作者(id):摩多製漆所總部modocolors
作品標籤:GK、超跑、電控
不同於以往,高達的頭像胸像模型更能展現細節美,加之套件特有的電路變形機構,簡直讓人慾罷不能(手:醒醒!這貨是GK!)作者記錄了這部套件製作的詳細過程,看似簡單,背後修件打磨的痛苦,只有作者本人知道……最終成品作者也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跑車般的靚麗漆面令人垂涎,最後,恭喜作者喜提MS!
下面是作者記錄的製作過程:
我習慣做模型都從下開始往上做,像蓋房子一樣。
GK的收縮率比鋼模多很多,所以可以預期的是會有一大堆密合度的問題。
首先遇到的是這塊壓克力牌合不上底座~~
用記號筆畫出阻礙的部分,拿鑿刀開始切鑿了~
上色後還會增加厚度,所以要調整到還有一點點空間可以容納漆膜的程度。
這是控制頭像轉動的開關,要跟底座合合看能不能順暢運作,會不會卡卡。
這個微動開關跟按鈕的配合是不夠好的,事後我有在按鈕的下方跟金屬彈片中間用塑膠板增厚。才會剛好。
就像這樣,組合後要前後都巡邏一下。確保它上了漆之後也能順暢運作。
這種電線錯綜複雜的套件,完成後想要修改調整,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GK成型時,貫通處必須要擋起來,不然模具就會黏在一起,無法脫模。
畫黑的部分,就是為了擋住通道而加在原件上的薄片,反映到翻出來的成品,就是會多出一個0.5mm左右的厚度,這個厚度就會影響按鈕的順暢度,所以要將它磨掉。
微動開關跟壓克力基座要先黏起來,方便等等焊接。
點這個要很小心,先確認膠不會滲透到內部機件。為了避免出錯,也不要真的把它黏死,要留有後悔的餘地。
N97的稠度適當,一點點就夠黏,適當的包裝跟漂亮的設計,擺在桌上也很好看~~
真不虧是本人做模型多年心得而開發出來的商品。能在做模型的途中使用著自己努力開發的商品,真的很有成就感~
把所有元件都就定位後,就開始來拉線焊接了。底座裡是各種元件匯集的地方,務必要牢固的好好製作。
這套件基本上分成三個部位,底座、身體、頭。底座跟身體的連接是靠著這個7pin的JET頭,就是麥克風用的那種接頭~~
這個Z鋼頭像是比較後期開發的產品,比起我更早前製作過的Sazabi頭像,多了很多模組化的設計概念,這讓製作起來簡單一些。
接點儘量都用收縮管封一下,比較不會短路也比較不容易氧化。
錯綜複雜的電線接起來大概是這樣子。稍微測試一下,看看運作是否正確,有沒有短路之類的問題~~
底座端的接頭好了之後埋進金屬管裡,跟身體端的接頭對對看,抓出正確適中的接頭位置,然後用N97瞬間膠把它牢牢黏好。
來測一下面板是否能好好的運作~~
運用壓克力上的刻痕來留住光線,挺漂亮的效果。左下方嚴重透光的部分當然是因為那個零件太薄了。上漆就可以解決~
確定好面板的LED燈位置後,就要固定它。像這種無依無靠的零件固定,最佳方式就是光速膠!
為什麼?因為第一次的初步固定最麻煩,你的手要固定在一個準確的位置,不能動,一點都不能偏移;而光速膠點上去之後照個5秒就完成固化了,你可以放開手慢慢的用膠把這個LED燈固定,讓事情變得很輕鬆。
初步固定後,愛怎麼固定,愛怎麼補都隨便,我覺得這是光速膠最大的好處。
光速膠對光敏感,可以的話,還是擠出來趕快蓋上蓋子,再用牙籤慢慢沾取來用。
開始打磨了~~
底座的部分大致完成了,電線留長一點比較安心~
這是身體部分的基座,零件本身的狀態大致上是OK的,上面一些孔洞或細節的地方可以加強一下~~
做點小改造~~拿個鑿刀把圓鉚釘換成螺絲吧~~
鑿掉舊的→鑽孔→換上螺絲~
側面有兩個燈,先固定起來,跟其他零件配合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
身體部分是另一個線路複雜處,除了最基本的要連接正確牢固之外,還要看看空間上是否允許;長長的線很好發揮,但空間通常不能允許這麼多線,所以要做個取捨,必要時還要將線做成可插拔的接頭型式,否則會遇到上色問題。
做這種套件要想得特別多特別久,一樣的套件,有電線跟沒電線可能差了3倍的製作時間,不過我是很喜歡這種動腦的過程啦~~雖然複雜但很有趣!
下次就來製作身體的部分吧,好期待呀~~
這個地方最後會變成黃色的領口,很平緩的四個面,如果不加強稜線的處理,最後就會變成圓圓的感覺~
強化稜線的時候,常常在交界處最高峰的那個點會不夠高,這時候有兩個方法:一、四個面都磨低,讓頂點凸顯出來,但這樣四個面裡的刻線跟細節通常要重做。因為吃掉太多了。
第二個方法就是把不夠高的地方加高,這樣就可以最少限度的完成打磨工作。
圖中是用N97來稍微地加高,順著磨就能做出尖銳的峰角了。
那兩個圓圈的位置本來有造型,不過因為樹脂收縮的關係,凹陷得太厲害了,索性切除,換上市售的改造零件。
要切除舊的,還要補上新的,感覺很麻煩;其實在有適當工具的前提下,這還比慢慢修補收縮扭曲的地方更簡單呢~
這地方有很多外加上去的電線跟彈簧管,先把所有孔洞都先再鑽一次孔,記得加進去漆膜厚度,最後完成才不會塞不進去。
我的習慣是1.5mm的孔洞就開1.6mm,然後鑽的時候稍微扭一下,讓孔開得比1.6mm更大一些些。
「GK的樹脂料收縮的比較大」--做講求精密跟異材質配合多的機械式GK套件時這個觀念會顯得格外重要。
陸續把管路都加進來。
大樓越蓋越高了~
再往上蓋到腦袋的部分,第一要務就是先測試線路有沒有焊錯,再來看可動的部分順不順暢,接著是包上外裝甲後能不能好好的密合與作動~~~
有些地方翻得太薄了,要補起來。
拿個薄塑膠片,沾上瞬間膠,整個貼上去,再來修整。反而比拿補土還快喔~
補好就像這樣~真的超平XD
這個套件的機械部分跟發光部分著重點不一樣。發光部分常常有很多對稱的地方要以電線連接:比方兩個火神炮的位置,先焊起來就無法分開左右腦袋,不焊起來又無法測試運作是否正常;
所以我做了一些暫時的線路來測試運作,然後再將這些電線縮短成合理的長度,最後再新增分離式接頭的原件,讓這些同時位在兩側的LED燈能夠分開或組合~~
後腦杓上的擾流鰭片:像這種毫無可以挾持固定的零件,可以先黏在膠板上。記得,只要塗布足以抗噴筆風壓的份量就好了,否則黏得太牢固,到時候拆下來又是一個麻煩~~
大致上修膜整形的作業都做完了,準備進入上色階段吧!
開始上色啦~~想要先來個鈦色,用MX07青金跟MX23星鋁調一下~
噴好鈦色的地方遮起來,接著就是遮遮噴噴的過程了~
上好色大概是這種感覺~~幾個淺金色的地方看起來有磨砂的粗糙感,只要把消光漆噴在金屬色上就會這樣。漆量跟濃稠度可以微調粗糙的程度~
我最喜歡這兩塊零件了,特別打磨平整一點,噴上MX23星鋁,略為噴幹一點,讓金屬感強一些,然後噴上琺瑯消光黑在凹處,棉花棒擦一擦就很漂亮了!
接著黃色的部分,因為我都打黑底,所以直接噴上黃色就會青青綠綠的不好看,隨便拿了幾罐調成奇怪的粉紅色做發色,有DX01正白的超強遮蓋力,噴得很飽滿漆膜也不會太肥厚~~
貼上水貼,之後再噴亮光或消光~在這裡可以看到之前特地打磨出稜線的效果出來了,會有俐落的反光。
跟大家分享~貼好水貼之後一定要好好清潔殘餘的膠,並等待水完全乾燥,不然後面又上漆,就會有白霧現象,很麻煩~~
想做成有跑車感覺的作品,所以大部分的實體色區域就做成亮面吧~
冷烤漆加點硝基溶劑,把濃度再降得更低一點,最後的漆膜也會再薄一些。兩劑混和後才加入溶劑喔,這次我加了20%,會稀一點,要特別注意垂流現象。
像這種特殊性質的漆,事前一定要在別處試噴操作一下手感,千萬不要一次就直接上,中間要是出了什麼狀況,洗掉很麻煩的~~~
真的要洗的話,可以用退漆液泡個兩天,冷烤漆會膨脹變成薄膜,再用刷子刷下來~
蝕刻片上做個墨線效果也很好,運用蝕刻片不吃漆且有平面高低差的原理,直接噴上琺瑯消光黑,幹了之後用打磨板刮除面漆,就會留下凹處的顏色了,快又有效~
午後晴朗的天氣,來喝杯下午茶,順便拍個照吧~
用色上著重於:實體亮面,結構消光的原則,這是參考重機的顏色質感,照著做的話,也會有類似的feel~
油壓管的銀色是用銀角做的,如果遇到要遮蓋,請在銀角噴完後6小時等它完全穩定,並在遮蓋前先用手捏一捏遮蓋膠帶降低黏度,才不會吃太多銀色起來。
下面的兩個大油壓管也用了超級消光面跟超亮銀色的衝突組合,可以把質感的層次拉大一點。
後面這個橫杆想要做成像機車龍頭握把那種防滑泡棉面,用黑色+超級消光+極少許MX23的銀,混成有點濃的狀態,開大氣壓小漆量讓漆粒子「黏」上去,疊幾次之後就會有這種微微泡棉的感覺了~~
開腦啦~~
腦袋裡的金屬色是參考車子引擎的感覺....消光的鋁鑄鐵感,搭配黑黑的鐵色做成。
金屬色加入消光劑或事後再噴消光漆會讓金屬色看起來啞掉,不過加了消光也會大幅的吃掉金屬感,
所以要拿捏適量。我只加了少許消光,並將漆調濃,大槍小量把它催幹,營造出來的鑄鋁合金效果。
在這個作例裡,即使是亮光的烤漆面,我也在一些小的區塊額外作差異色跟消光質感。像是白色裡的淺灰色,黃色裡的小塊消光黃,藍色部分也有消光淺藍來作搭配。
在已經作好的亮光面裡遮一塊小區域來作光澤/色調上的小差異化,很簡單,也很快,效果又不錯。
可以讓大零件上相對較少細節的地方增加精緻度,是一種很推薦大家試試的技法~~
展示視頻可移步我們的bilibili觀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4634512/
作者工作室聯繫方式
https://www.facebook.com/modocolors/
或者在facebook上搜索
摩多製漆所總部modocolors
@modocolors
投稿請將作品圖文打包發送至郵箱
或者直接戳小編二維碼
投稿優質教程文章將有機會獲得獎勵呦~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原創文章聲明
微信公眾號《高達模型製作技巧》自創辦以來深受各個方面大力支持,文章內容為模型作者投稿以及編輯編撰。眾多作者編輯譯者亦傾力付出辛苦的汗水和獨特的創意。對本公眾號原創文章的轉載請聯繫公眾號編輯獲得授權。私自轉載行為和任何不負責的摘錄行為,本公眾號運營主體將進行最大程度的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