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高考註定與眾不同,因為疫情,很多地方都延遲了開學時間;往年雷打不動的高考時間也推遲了一個月。等高三學生回到學校沒多久,就要開始高考了。語文科目已經考完,而每年全國各地的作文題目,都會成為高考第一天的重頭戲,引發段子手們的討論創作熱情。羽熹童書和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是哪些吧!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
全國卷Ⅰ
適用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解讀1:
這是一個材料作文考題,考題創設了相關寫作情景——班級讀書會。規定了寫作者身份和寫作對象,要求談對齊桓公、管仲、鮑叔三個人物哪個感受最深,文體明確了是發言稿。
在這三個歷史人物中,選擇哪一個人物來寫都是可以的,應具體說出為什麼對某一人物感觸最深。比如齊桓公志向高遠、心胸寬闊、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業;鮑叔不計私利、審時度勢、謙虛禮讓,對齊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管仲才能出眾、恪盡職守、功勳卓著,有力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他們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為國為民的情懷,不但讓他們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展現出獨特人格魅力和思想價值,而且在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能夠讓我們從歷史人物中獲得啟發。
全國卷Ⅰ高考語文作文題所創設的情境貼近考生實際,作文材料考生熟悉,讓考生有話可說;寫作要求明確,不易偏題。
解讀2:
一、審題難度不大,內容上回歸經典文化
所選材料出自《論語》和《史記》等經典文化典籍,重視傳統文化,「管鮑之交」的成語耳熟能詳,試題難度不大。命題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浸潤功能,利用傳統的優秀品格感染學生、影響學生。試題所選角度主要有三個方面:
讚揚鮑叔能知人善任,敢於舉薦能者。鮑叔協助公子小白奪得國君之位,並推薦管仲為相。他明知管仲對齊桓公有殺身之仇,但自己拒絕了相位,並推薦當年差點要了齊桓公性命的管仲為齊相,鮑叔甘居其下。稱只有管仲才能讓齊國稱霸,於是齊桓公封管仲為相國,才使管仲的才能得以施展。管仲嘗嘆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此世稱管鮑善交者。鮑叔是一個完美的人。
讚揚管仲的賢能才華,不尚武力。他是一個不拘小節以天下蒼生的生活為己任,處處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偉大人物。管仲帶兵阻擊小白也是各為其主。當得到鮑叔推薦擔任國相時,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管仲靠的不是武力徵戰,而是以德服人,值得稱道。
讚揚齊桓公能寬宏大量,任人唯賢。齊桓公明知鮑叔推薦的是自己的仇人,卻能以國家利益為重,虛心納諫,拜管仲為相,君臣同心,勵精圖治,終成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難能可貴。
以上三個角度,只要能選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人物來寫,再聯繫現實,自圓其說即可,三個人物均有可圈可點支持,選擇讚揚「鮑叔能知人善任,敢於舉薦能者」這個角度來寫容易出彩,這個材料審題難度較小。
二、形式上貼近生活,重視任務驅動
此考題形式上屬於典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形式,貼近生活。「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這是任務驅動要求。要熟悉發言稿的一般要求。文體特徵要鮮明。發言稿由標題、稱謂、問候語、主體、致謝語構成,考生寫作時要符合發言稿形式規範;多採用呼告、反問、祈使句式,增強發言的說理性。發言時心中有聽眾,行文講層次,說理有情感。
此命題具有較強的限制性,更有效地規避了套作和宿構,實現寫作能力在應用層面的考查。認真審題,可以避免寫作偏差。
三、抓住關鍵,要在發展等級上多挖掘
題目不難,寫好不易,需要緊扣「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這一關鍵句來寫,選擇自己擅長的角度來寫,可以人物之間進行比較,但切不可三個人都讚揚,平均使用力量,體現不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的主題。作文得高分要在發展等級上多挖掘。作文立意是否深刻、情感是否真摯感人、材料是否準確豐富、結構是否明晰、語言是否有文採,這些需要下一番真功夫,在確保審題準確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須在發展等級上至少佔一條優勢。
全國卷Ⅱ
適用地區: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陝西、重慶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氣連枝,共盼春來。」……2020年的春天,這些寄言印在國際社會援助中國的物資上,表達了世界人民對中國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時我們將獲勝!」……這些話語印在中國援助其他國家的物資上,寄託著中國人民對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邀請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發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的中文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解讀:
全國卷Ⅱ的這一作文題體現了三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延續了去年的情景式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出題模式;第二,對考生設定了角色扮演的身份;第三,作文文體是實用文體,導向特別明顯。
從內容上看,青年共創未來,既具有中國元素,又攜手世界,場景宏大。考生首先要學會角色扮演,你的身份是一個中國青年。第二,寫作要有現場感和帶入感。第三,一定要符合演講稿的格式和要求,不要假大空,要有宣傳鼓動性和交互性。
綜合來講,這一作文題難度不是很大,因為大多數考生備考時都涉及過青年與世界、時代與創新等題材。但想寫好有困難,因為容易寫空泛、空洞,想得高分不容易。
全國卷Ⅲ
適用地區:雲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人們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卻無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製「自畫像」來審視自我,嘗試回答「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麼」「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等重要的問題。
畢業前,學校請你給即將入學的高一新生寫一封信,主題是「如何為自己畫好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解讀:
全國Ⅲ卷主題是扣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德樹人的目標定位,考查考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考生可以從個人、民族、國家的層面為自己畫像,從偶像中汲取民族的精神力量,個人如何成長,個人在社會上的擔當,都是考生可以立意的方向。此外,也需要注意文體特殊格式,給高一學生的信,注意書信格式,注意情感的共鳴!總體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容易入題、符合學生寫作思路的作文題!
此題屬於材料分析實用類文本寫作,考查書信這一類應用文寫作的文體格式。書信的作文形式在全國Ⅲ卷不是第一次出現了,這一類作文,考生在考試前應該是普遍訓練過的。
全國新高考Ⅰ卷
適用地區:山東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斷採取防控措施,全國人民緊急行動。
人們居家隔離,取消出訪和聚會;娛樂、體育場所關閉;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學校開學有序推遲;公共服務場所設置安全「一米線」。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
城鄉社區幹部、志願者站崗值守,防疫消殺,送菜購藥,緩解燃眉之急;醫學專家實時在線,科學指導,增強抗疫信心;快遞員頂風冒雨,在城市鄉村奔波;司機夜以繼日,保障物資運輸;教師堅守崗位,網上傳道授業;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傳遞溫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繫。
請綜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解讀:
本次山東卷語文學科初次使用新高考全國Ⅰ卷,但作文延續了既往風格,強調「立德樹人」的考查方向,同時又繼續突出學生對社會及其熱點的關注,突出學生對自我個體價值觀的展現,提現「以考導教」的功能價值。同時,作文考查仍舊是側重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但所說的話高低不平,定出差距,滿足「考試選拔」的需要。
為了更好地說明,下面具體談談一些立意角度和思路,供參考:
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則材料。材料分三個部分,層次和思路很清楚:第一部分就是總概括——防控與行動,接下來就談到了「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最後是並列關係的「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繫」。題幹讓考生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寫作,顯然審題難度不大,與去年的全國卷Ⅰ作文類型基本一致,切入口也已提示給考生。
但小切口裡面有大天地,具體而言,「大天地」可以是:「距離」的背後是「敬畏自我和他人的生命」,是作為公民積極參與,配合國家的統一安排;「聯繫」展示的是集體主義精神、角色擔當精神、積極奉獻精神等,這些都可以是「聯繫」中的蘊含。
除上述以外,結尾部分最好回扣自己的思想感受,歌頌平凡者的自覺配合,讚頌行動者的英勇擔當,以及自己由此而獲得啟迪和力量等。
最後,給高一高二的學生提出作文學習方向的參考,平日多關懷並思考社會,多讀書,且要多表達自我;另外,也多關注自我成長,建立社會主流發展和自己的關聯——落到自身,文字最有力。
全國新高考Ⅱ卷
適用地區:海南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無論讀書還是行路,我們都會與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讓你聯想到這個地方的自然特徵、風土民情、歷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會喚起你的某種記憶與情感,或許是一段難忘的故事,又或它對你有著特殊的意義。
電視臺邀請你客串《中華地名》主持人。請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解讀:
今年海南的作文創新主要體現在題材方面,它要求寫一篇主持詞。學生也許在演講、辯論這些方面的經歷比較多,而當主持人的經歷比較少。因此要寫好這篇作文,首先要有代入感,要想著如何去當好這個主持人,需要結合平時自身的經歷。
在寫主持詞的時候,對格式的要求首先一定要做到位,開頭面向觀眾問好,接著還要考慮怎麼去體現對話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份,注意與觀眾互動、對話。今年海南的語文作文題還是注重情境的,對考生而言也不陌生,這也是近兩年來海南高考作文題的一個方向,大部分考生還是容易把握的。
北京卷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整個系統由55顆衛星構成,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它們共同織成一張「天網」,可服務全球。
材料中「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聯繫現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當今時代,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有一條信息,或引發了你的感悟,或影響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奮,或使你愧疚,或讓你學會辨別真偽……
請以「一條信息」為題,聯繫現實生活,展開聯想或想像,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解讀一:
1.總評
大作文依舊採用二選一的模式,議論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富有時代氣息。整個文題能夠激活考生思辨,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這也就意味著考生要關注年初到考前的時政熱點和新聞。
2.議論文審題立意
考生應該看清今年的作文題命題者的意圖,從結合時代背景發揮自我價值、個人與集體、大我與小我、命運共同體、責任擔當、文化自信,積極態度、求解誠意解構。
個人價值——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個人在集體中的作用——對社會集體所做的貢獻。現實生活中多是「大我」與「小我」牽手並肩的畫面,社會才能和諧進步。
命運共同體
責任擔當
3.記敘文審題立意
記敘文部分傾向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對現實生活進行觀察和思考。當今時代,我們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信息,要學會辨別和思考、綜合分析。構思過程中要善於聯繫實際,體現生活場景、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和細節。
引導語給出的思維導向,包括「引發感悟」「影響生活」「振奮」「愧疚」「辨別真偽」,其中,我們應該重點關注「辨別真偽」,聯繫現實生活,通過合理想像,故事緊扣「信息」,體現寫作意圖。
在寫作時,尤其需要體現對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的細節刻畫,通過適當的環境描寫,烘託人物形象、性格和心情,渲染氣氛,暗示社會環境,揭示主旨。
4.寄語
高考大作文真正的核心,在於考生們關注時代、思考生活的意識是否強烈和主動。今年北京卷的題目中同樣也預留了這樣的空間。只要考生關注生活中存在的具體事件與現象,並且思考它與現實或者傳統之間的互動關係,具有強烈的當代意識,那麼這篇作文一定能得到高分。
在新高考已經呼嘯而來的今天,未來的考生們能不能及時轉變自己尚顯落後的作文觀念,能否睜開眼睛看看自己的生活、想想當今的世界,已經成為決定作文成敗的重要因素。
解讀二:
大作文題二選一;以小切口,大主題的命題思路,引發考生認識個人如何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同發展,認識「每一個人」在抗擊疫情以及現實生活、學習、工作中的責任與使命;認識各部分在「系統」中的作用和價值。
第(1)題側重考查論述能力、理性思考水平
試題以最新的材料,即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的報導為素材,選取「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一句作為寫作考查的切口,引發考生聯繫現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考生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寫作,例如強調「每一個」的重要:「新長徵路上,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抗擊疫情期間,每一個人都是取得這場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一環,都具有責任和使命;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自身價值只有在與他人協作配合、共同擔當中才更具有意義;每一個生命都是可貴的,都是值得尊重和保護的等。也可反向思考,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整體性特點出發,從「系統」或「結構」的角度展開闡述: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要打好阻擊戰、攻堅戰,各個部門需要在黨中央的統一指揮下,最大程度地發揮個體作用,形成合力以取得勝利。每一個部門、每個家庭、每個社區、每條街道、每個區縣等,都要各負其責,擔當自己的責任,只有把個體納入到整體中才能發揮作用。如此,考生在完成寫作的過程中,也進行了一次責任擔當、個人與集體、家與國等角度的思想認識上的洗禮和教育。
第(2)題側重考查記敘能力、形象思維水平
試題以「一條信息」為題,引導考生通過敘事的方式,表達自己從「一條信息」中獲得的感悟,受到的影響,學到的東西等內容,從而深入思考資訊時代如何面對、處理每天從手機、音視頻和紙面、口頭等方面紛至沓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汲取好營養,提高辨別力,傳播正能量,營造健康軟環境。例如,抗擊疫情期間老師的一條微信傳遞了溫暖,小區電梯裡的一張通知啟發自己意識到防疫責任,一條信息化解了二人之間的誤解,櫥窗裡宣傳的科學知識幫助人們認清了謠言等。考生可以記敘真實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寫成小小說或散文。
天津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中國面孔」是全球熱播紀錄片裡充滿家國情懷的杜甫,是用中醫藥造福人類榮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是醫務工作者厚重防護服下疲憊的笑臉,是快遞小哥在寂靜街巷裡傳送溫暖的雙手……也是用各種方式共同形塑「中國面孔」的你和我。
走過2020年的春天,你對「中國面孔」又有什麼新的思考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明顯 ③不少於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解讀1:
2020年天津高考作文命題範圍依然是穩中有變、不斷創新。按照以往「不可重複、不能怪誕、穩中有變、變中有穩」的命題規律,今年高考作文依然在大框架下進行了細節的調整,這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既能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尋找素材,也能夠立意深遠,站在更高的角度考慮問題。
解讀2:
2020年天津高考語文卷作文以「中國面孔」為關鍵詞,落實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考生結合抗疫經歷,聯繫國家發展與個人成長,在開放視野中,再次審視個人在新時代的責任與擔當,表達自己的新感悟。設題角度多元,有利於考生發揮寫作潛能、展現思維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為落實這一思想,作文命題從材料選擇、情境創設、立意空間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的設計。作文材料寓宏大於微細,包含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中國科技的世界貢獻、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守望相助的個人擔當等豐富內涵。材料以2020年春天作為思考「中國面孔」的出發點,引導考生聚焦中國抗疫精神,探究個人與社會、與國家、與世界的關係,進一步關注個人責任、文化認知、國家治理、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問題,激勵考生關注生活、思考現實,啟迪考生拓展思維,體悟民族精神,省察自我發展,加深對「四個自信」的理解。
天津卷作文題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學科功能,落實課標要求,聚焦核心素養;注重結合時代情境,激發「新」思考;在平穩中有創新,充分體現出高考改革的導向性。一位語文教育專家表示:今年的命題精心選擇了杜甫、屠呦呦以及醫務工作者、快遞小哥等四副「中國面孔」作為材料,兼顧科學與人文、偉大與平凡、國家成就與世界影響。他認為,題目立足時代精神,命題現實帶入感強,可由現象挖掘本質,展現考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獨創性;作文可議可敘,角度開放,為考生的延伸思考、個性化寫作預留了充分空間。整體看,是對考生語文素養的綜合考查,也是助推考生思想成熟的成年禮。
上海卷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是在意想不到時發生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對事物發展進程無能為力?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解讀: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題延續了上海卷貼近時代注重思辨的路子,核心詞是「轉折」,緊扣人與事物發展進程的關係,提供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空間,引發對大災難天垂象的反思和覺悟,引導學生思考當下與未來,人心與天地的關係,思考道法自然的精神。作文題緊貼時代脈搏,學生人人有話說,但立意深刻有點難度。題目大氣深刻,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的三觀,能考出學生的經典文化積澱和邏輯思維品質。
浙江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對我們有不同的預期,社會也可能會賦予我們別樣的角色。
在不斷變化的現實生活中,個人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落差或錯位難免會產生。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解讀: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延續去年命題形式,命題材料讓考生置身兩難的矛盾情境;命題內容也跟去年一樣,隸屬「自我成長」母題,要求學生思考的是個體追求與他人預期、評判,社會賦予的角色之間落差、錯位之時,如何應對。
與去年命題設置的矛盾情境「作家」與「讀者」不同的是,今年在「自我」與「外物」的對立中又分化成兩組對立關係:自我與家庭,自我與社會。需要明晰的是「人」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社會屬性——「人」不是獨立存在的,生活在一定社會關係中的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因而,行文要基於「人」的特性來考量、釐清在自我的人生追求中如何均衡家庭、社會賦予預期。
一般來說,個體在社會、家庭評判的「落差或錯位」是「必然」,在這種必然中尋找「應然」是此題重心所在。是「寧作我」的個性張揚,是活成家庭期望中「爭氣兒孫」,還是承擔某一社會角色所捆綁的種種責任?行文要力現「思辨」,顯然不可只立意一方、偏頗而論,需要深入思考的是,若是家庭期望裡的「我」,又如何保有「真我」?若是獨立特行「活出自我」,又怎麼顧及社會價值對個體的觀照?
江蘇卷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人們總是關注自己喜愛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會被同類信息所環繞、所塑造。智能網際網路時代,這種環繞更加緊密,這種塑造更加可感。你未來的樣子,也許就開始於當下一次從心所欲的瀏覽,一串惺惺相惜的點讚,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場突如其來的感動。
解讀:
今年的江蘇高考作文題保留了江蘇一貫的特色與風格,比較文藝化,而且在內容的拓展方面有所突破,是它向全國卷靠攏的一個體現,與時代脈搏和社會發展聯繫得更為緊密一些。
今年的江蘇高考作文題,在材料編制上一如既往地體現了概念主導、逐層闡述、逐步引導的表述風格,既在關鍵句(主旨句)的表述中給考生以理性上的認知,又在事例句的表述中給考生以感性的喚醒。考生可以藉助這種深入淺出的表述基本準確地把握材料。
當然,新課標提倡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江蘇今年的這個作文題目,考生如果拓展思維,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這則材料暗藏了更有價值的內涵。在「同類信息對人的塑造作用」這個命題之下,考生可以思考它是否湮滅個性,是否鈍化思想,是否強化思維同質化,是否造就圈子文化,是否形成群體依賴,人應當如何獨立面對海量信息的強制性、無形化塑造,我們應當如何看待在同樣文化、信息、環境面前特立獨行的人格品質等等。在不混淆顛倒價值觀、不故作標新立異的前提下,考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做出深刻獨到的理解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