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市區不少眼鏡店從眼鏡批發市場進貨。(潘慶照 攝)
「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這是眼鏡行業裡廣為流傳的順口溜。對於飽受爭議的眼鏡業,有人說是暴利行業,有人說是微利經營。眼鏡市場利潤到底有多大?其市場亂象到底有多亂?一副「純鈦」眼鏡架動輒數百上千元,百餘種買者看不懂、賣者說不清的洋碼子「品牌」價格差百餘倍,或許能說明「看得見的眼鏡、看不見的暴利」的亂市現實。
價格之亂含「鈦」鏡架價格差百倍
鈦合金鏡架八折優惠,鈦記憶鏡架七折大促銷,純鈦鏡架最低五折起售……5月24至26日,記者接連走訪濟南濟濼路山東眼鏡市場、義和街濟南眼鏡市場和市區幾家眼鏡店發現,鈦鏡架是不少商家推銷的「先鋒」。
雖然有的在打折,但一副看似普通的眼鏡架,只要說是含「鈦」,其售價就要幾百元甚至幾千元不等。記者調查發現,標籤上標著「純鈦」或者「鈦合金」的鏡架價差最大,最便宜的二十幾元,最貴的則有兩千多元,價格差距上百倍,β鈦和記憶鈦鏡架的價格相近,多從100元至上千元不等,價差也有近十倍。
在義和街精益眼鏡店,一款德國進口純鈦眼鏡架放在專門設計的櫥櫃內,標註價格為1500多元,與之相比還有一些國產的純鈦眼鏡架,價格在二百元到一千元之間。半鈦的鏡架價格則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相比於不同品牌純鈦鏡架的懸殊差價,同品牌的純鈦眼鏡架也存在價差,而且差距也不小。一家眼鏡店的「OPECO」純鈦眼鏡架售價280元,與其相隔不遠處的華太眼鏡貿易中心「OPECO」售價則為240元,位於1區的濟南大光明眼鏡有限公司「OPECO」售價則為367元,其銷售人員表示,「OPECO」品牌的純鈦鏡架材質都一樣,只有樣式等的區別。而在網上商城,「OPECO」的售價則為100多元。
一家未銷售純鈦鏡架的眼鏡店老闆告訴記者,純鈦鏡架是迎合了消費者「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心理,「純鈦」只是個銷售概念甚至可以說是個圈套,因為鈦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常年維持在15萬到30萬美元一噸;一副鏡框鈦的含量約3克左右。以每克0.3美元來計算,3克也就0.9美金,就算1美金,材料費不會超過10元,加上人工,眼鏡架的成本不會超過30元。
暗訪中記者發現,所謂的「純鈦」鏡架確實比其他鈦家族的鏡架輕一些,多數銷售員表示,分量越輕表示鏡架的含鈦量越高,價格也越高,至於「純鈦」之間的價格和重量差別,銷售員稱是品牌的原因,而市區眾多品牌眼鏡店正是從濟南眼鏡市場等地方進的貨。
義和街恆泰眼鏡濟南配鏡中心銷售人員表示,眼鏡市場的差價懸殊,不能簡單的從商品的批發價和零售價來看,不同的眼鏡店所處的地理位置、面對的消費群體、店面租金也不一樣,其次還有店員工資等綜合成本來計算,價格差距的原因就在此。
品牌之亂銷售人員大都說不清楚
暗訪過程中,在不同眼鏡店之間,想找一個相同品牌純鈦鏡架作比較很難,因為幾乎每個眼鏡店都有自己的「獨家」品牌,山東眼鏡市場的「保珠眼鏡」銷售人員表示,若不同的店賣相同的品牌,「那不是亂了?」他所謂的「亂」指的是競爭。
為了避免競爭,濟南在售的單只純鈦鏡架就有上百個品牌。5月24日至26日,記者走訪了山東眼鏡市場、濟南眼鏡市場和市區主要品牌眼鏡店共約30多家,每家大都經銷少則兩三種多則七八種的純鈦眼鏡品牌。其中不乏「法拉利」、「都本」、「萬寶路」等知名品牌。但更多的是只有英文名稱卻沒有漢語標示的國產「洋品牌」。
記者暗訪過程中,大部分眼鏡批發市場的銷售人員說不清楚品牌名字,有的甚至直言「不知道什麼牌子」,他們只初略地將所經銷的純鈦鏡架分為廣州鈦、深圳鈦和丹陽鈦,他們說,這三個地方是鈦鏡架的國內主要產地。「眼鏡品牌也分三六九等,國內的品牌自然要便宜一些。但一些國外知名的大品牌,也會在中國設廠授權生產。當然,廠子也是設在南方,因為那裡的中小企業很發達。一般來說,廣東的眼鏡製造廠規模大一點,一些不錯的貨都是深圳的。江浙規模要小一點」,有眼鏡批發商戶直言。
質量之亂含鈦量不明卻號稱純鈦
「純鈦的,不生鏽、不變形還可以防止皮膚過敏」,對於高價出售的純鈦鏡架,記者走訪的數十家眼鏡店銷售人員只能給出這樣的介紹,聽起來,這幾十個字的產品優點實在不能與其動輒上千元的價值相匹配。
「純鈦」的標準到底是什麼?暗訪中,銷售人員給出的解釋五花八門,有的一口咬定「100%含鈦量」,有的稱「接近100%含鈦量」但具體數值不清楚,還有的回答更含糊,稱「純鈦應該是含鈦量特別高,可能還加了其他金屬元素吧,我也不太清楚。」
在山東眼鏡市場裡的敦奴商貿有限公司,記者向一名銷售員詢問各種鈦鏡架的區別,她回答說,純鈦、鈦和鈦合金都含鈦,但純度不同。有銷售人員表示,β鈦和記憶鈦是在鈦的基礎上加入了其他元素,但鏡架具體含鈦多少、都加入哪些其他元素,銷售員都不能作答。在山東眼鏡市場和濟南眼鏡市場暗訪過程中,記者向20多家經營純鈦眼鏡架的商家索要鈦含量的相關證明,銷售員均予以拒絕,稱她們手頭也沒有。
關於眼鏡架中的鈦含量,有質監部門相關專家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對此國家並沒有相關標準,各生產廠家是以各自定的標準進行生產,100%純鈦眼鏡架製作難度相當大,目前市場上不可能有,「純鈦」鏡架是商家在忽悠消費者。
而銷售人員向記者證明純鈦鏡架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掂量一下輕重,「純鈦的特點就是輕」。對於記憶鈦和β鈦鏡架,他們就現場演示掰折不變形。但記者發現,不少售價一兩百元的所謂純鈦鏡架,並沒有貨號、規格、尺寸和牌號等的標記,有的即便有此標記但也模糊不清。
「一副眼鏡,你戴三天就壞,屬於使用不當,戴三個星期就壞,應該習以為常,如果過了三個月才壞,就算你大賺特賺。」這是有關眼鏡行業的另一個順口溜,而這在記者暗訪過程中也被部分證實,至少在售後服務方面。義和街精益眼鏡店銷售人員表示,眼鏡沒有保質期,規範使用就不會出現問題。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眼鏡架以鎳合金、板材、純鈦等為主,知情人士透露,「純鈦眼鏡架」亂市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