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攔萬阻留不住,各大旗艦手機還是不約而同的閹割了耳機孔,寸土寸金的手機規劃圖中,能保留3.5mm耳機孔的旗艦越來越少,這意味著要麼選擇Type-C音頻轉接線(高端點得還得選貴的保證解碼音質),要麼完全投入無線藍牙耳機的懷抱。2019年筆點君把玩的藍牙耳機大部分都是真無線,一倉兩槽、倆獨立耳機,負擔輕了,音質看價位,防丟能力卻各有千秋。說到底,兩隻耳塞之間沒有一根線連著,跑步的時候還是不放心,所以儘管不少真無線給自己明確標註了「運動、降噪」,我鍛鍊時還是選擇了傳統的運動藍牙耳機,比如下面這條餘音BR-1。
秀他,只因剛在張大媽家看到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破廠推了個BR-3,按序號算,我手裡這跟算鼻祖,我BR-3哪款走得是99大洋白菜風,BR-1卻依然保持在百元多一點,心態上講,我是覺得這初代更有誠意。
事實上,BR-3跟BR-1最大的區別是,3代是項圈式,一個「大跨環」由脖頸支撐,而BR-1則是一根軟線+耳塞附近兩個小「配重」,於是佩戴時容不容易從耳朵眼脫落,相比項圈式難度加大。而BR-1採用的方案則是用足夠舒適的耳帽+鯊魚鰭耳翼設計,在柔軟穩戴方面沒掉鏈子。
美女是官宣模特哈~剩下照片為實拍,從開箱講起吧。
磁吸翻蓋包裝盒,聽見勇敢,忠於內心,文案有點意思,可以看出運動戶外向。不過都是老司機了,還是看耳機質量再點評。
配件十分豐富。軟袋2個,分別包了2對額外的鯊魚鰭耳翼和耳帽,以及USB-A to MicroUSB充電線,都塞在附贈收納包裡。
直接看耳機,餘音BR-1的特點之一就是鋁合金音腔+背靠背磁吸收納設計。
耳機外觀主要由上色黝黑、質感頗佳的鋁合金與高舒適度矽膠耳帽、耳翼組成。
之前提到過,由於電池和線控與耳塞距離較近,佩戴耳機後會有下墜的重力,所以耳塞佩戴的穩固性不能掉鏈子。
餘音BR-1的鯊魚鰭曲線設計與耳廓貼合度很好,耳塞傾斜一定角度插入耳孔,前後支撐既能保證耳孔無脹痛感,又能保證「甩頭不掉」的穩定性,至少我這種比較挑剔的耳朵眼兒是沒話說了,如果換成你,最好親自體驗一下。
此外,鋁合金音腔+10mm生物振膜喇叭和足夠專業的調音,可以保證BR-1整體音質保留更多細節;雖然藍牙與有線耳機相比,音質方面不可同日而語,但一百多能做到這樣水準,我感覺可以了,尤其要強調的是,這種體驗和今兒木耳無關,你手裡有兩款同價位的耳機,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相比兩個獨立的真無線耳機,這種一線牽的安全性好很多。配件方面還有魔術綑紮帶,不過解開之後就丟一邊去了。外出佩戴,要麼掛脖子上磁吸防丟,要麼直接團一團放包裡或口袋了。
儘管帶有兩個「配重」,整重卻僅有15.8。一邊是三鍵+麥克+MicroUSB充電口+LED指示燈的線控,另一邊是有點三稜形帶REECHO的純電池腔,供電方面有120mAh容量電池支撐,中等音量可以滿足8小時左右的聽音之旅,實際充電則是從0到100%滿大概90分鐘。
這條耳機支持藍牙5.0,信號傳輸更穩,也支持一拖二,可以同時連接兩部手機,切換音樂播放和語音功能方面與同類耳機相似,上手容易。
初始配對紅藍燈閃爍,在藍牙配對完成後,藍色指示燈變為慢閃。三鍵操作,像短按加減調音量、長按切歌,圓鍵長按開關機、短按接聽拒接、播放暫停,用過這類藍牙耳機的朋友都熟悉,我就不照本宣科了。
最後來幾個特寫,各位可以看看這外觀到底是不是你的菜。
總結:
運動戶外使用向,佩戴穩定性是第一位的,餘音BR-1藍牙耳機在耳翼+斜向入耳支撐方面做得很到位,整機15.8g,既擺脫了「項圈式」與皮膚接觸產生不適的因素,也保證了令人滿意的穩固度。實際佩戴跑步時,左右前後大幅晃動的確折騰不掉,而且親膚材質可以保證汗水沒擦乾的情況下(IPX5防水),繼續戴一兩小時也不癢不脹,鍛鍊時聽歌的需求是滿足了。
音質方面中規中矩,鋁合金腔+10mm振膜帶來的音質還原還不錯,百元耳機不甚苛求吧;其他方面,藍牙5.0,支持一拖二,配件豐富,帶收納包,一整天續航(6~8小時),基本夠一周一充。
槽點明顯,自然是低價位產品,基本無法突破天花板去談高端音質享受,三頻穩定均衡已知足。不過一般買這個價位都是求實用,戶外邊跑步邊聽,應該只差個降噪了。此外,配色全黑有點單一,完全可以來個紅黑配或馬卡龍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