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全媒體記者/高方
以文惠民,功在千秋。「十三五」以來,我區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任務,以維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為重點,穩步推進文化共建共享、利民惠民,努力提高人民群眾文化參與度,進一步增強了全區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為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提供了積極的文化支撐。
升級優化文化場館
2019年8月20日,烏魯木齊京劇院舉行了場館建成後的首場公演。劇場總建築面積2.27萬多平方米,由大小兩個劇場組成,擁有數位化多媒體設備、千組舞檯燈光、3D投影設備與紗幕組合。劇場建成後,疆內外多所戲曲院團的名家名角紛紛登臺獻藝,為戲迷送上了高質量、高水平的戲曲演出。
同年9月20日,歷經4年改擴建後的新疆圖書館正式開館,全新升級的新館環境優美、功能健全,為各類讀者提供了更為智能和便捷的閱讀體驗。開館之初,新疆圖書館舉辦了「幻彩童年——中國百年童書展」「絲路華彩冊府流韻——特藏文獻展」「繡美天山——新疆非遺刺繡生產性保護實驗成果展」等主題展覽,以可聽、可看、可聞、可觸的方式向讀者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引觀者無數。
5年來,烏魯木齊市所屬藝術劇院、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等不斷升級,參觀文化場館、享受文化生活成為市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烏魯木齊市,全疆各地公共文化場館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升級和優化,為各族群眾提供了舒心暖心的文化家園。
記者從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區落實中央預算內資金12.26億元,建成使用新疆藝術中心、新疆圖書館,加速推進新疆博物館二期項目,建成7個地市級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實現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室及南疆四地州和國家級貧困縣流動文化設施全覆蓋。
惠民演出豐富多彩
今年「十一」假期,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訪惠聚」文化惠民巡迴演出隊來到疏勒縣洋大曼鄉尤喀克其蓋圖克村。一場包括民樂演奏、歌舞、雜技等節目的精彩演出,為現場200多位「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民帶來了歡樂時光。
今年7月以來,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歌劇團、話劇團、木卡姆藝術團、雜技團、管弦樂團、民族樂團組成9支文藝小分隊分批奔赴南疆四地州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動,通過歌曲、舞蹈、話劇、小品、雜技、魔術、器樂演奏、詩朗誦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讓當地群眾享受到了家門口的文化大餐。
與此同時,我區文藝工作者還迸發出飽滿的藝術創作力。跨界京劇秀《國風雅韻中華頌》將京劇之美與現代藝術相結合;民族風情舞劇《美好家園》復排再現經典魅力;大型實景劇《崑崙之約》打造如夢如幻的視覺盛宴……每一部藝術精品的推出,都帶給各族觀眾美的享受。
「十三五」期間,我區各級文藝團體每年持續開展的文藝輕騎兵進基層演出,將豐富多彩的文化節目送進千家萬戶。廣大文藝工作者紮根生活、紮根人民、潛心創作,走進街道社區、鄉村田野,將文化演出送到群眾家門口,以實際行動為各族群眾奉獻豐富的精神食糧。
共享公共文化福利
2019年12月,烏魯木齊文化惠民卡(以下簡稱「文惠卡」)推出100元至500元「充多少補多少」和充值200元財政補貼300元兩種辦卡模式。文惠卡自2017年6月推出以來,其聯盟單位從最初的10家擴充到現在的60家,使用範圍從最初的單一購買演出票,擴展到如今的看劇、購書、健身、遊泳、滑雪等多種文化消費。
讓群眾少花錢就能享受更多的文化服務,是推出文惠卡的初衷。政府「真金白銀」的補貼,辦卡和消費的便捷,消費內容的擴展和提升,讓文惠卡有了越來越多的受眾。
與此同時,為不同類型的群眾提供更多接地氣的文化服務,實現全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共同分享的公共文化供給新模式,成為我區各級文化單位積極探索和實踐的內容。
在布爾津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室內籃球場上年輕人揮汗如雨;在中心二樓的舞蹈室內,廣場舞愛好者們正隨著音樂節奏翩翩起舞。「這裡可以開展羽毛球、桌球等室內球類體育項目,感覺非常好。」布爾津鎮居民帕拉沙提·木拉提別克說。「中心不僅向老百姓免費開放,還配備了專業的舞蹈老師進行指導,大家在這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廣場舞愛好者成秀英說。
在烏蘇市文化館新開設的非遺文化訓練室內,蒙古長調傳承人布仁·特格斯正在給學員們傳授長調的演奏技藝。這裡不僅為群眾提供舞蹈、聲樂、美術等10個活動場所,還專設了一間京劇表演訓練室,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