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五一」勞動節期間,因為一則新聞,武漢一名叫饒曲的火車站連結員成為了一些讀者以及朋友圈的「名人」。新聞裡,43歲的饒曲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奮勇「逆行」、志願服務,70多天駕車行駛近1萬公裡,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雷神山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及眾多居民小區運送防疫和生活物資近100噸。
「生命的意義是在危難中不怕犧牲、無私奉獻,是在生活裡陽光樂觀、樂於助人。」這是漢西車務段天門東站連結員饒曲的座右銘,也是他用實際行動給出的答案。
從武漢封城到重啟,平凡的饒曲用一次次志願活動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讓他的生活中處處都是舞臺。我們可以想像他在戰「疫」路上的艱辛,我們更應該感嘆他的執著與無悔。他讓我們看到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綻放出絢爛的光芒。
「我要把愛心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感覺到陽光和快樂。」每一個榜樣就是一面鏡子,折射成功的不易。榜樣的成功背後,都會有歷經磨難的心酸故事,忠實記錄著奮鬥者不平凡的足跡。他們的脫穎而出就是比其他人多一份堅持,他們有時就是努力到感動自己。天仙潛貨運鐵路開通,饒曲主動報名參加增援離家100多公裡外的天門東站。他每次上下班都要乘火車、轉汽車再步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放棄舒適的工作環境,來到陌生的地方,又駕駛廂式貨車,風雨無阻地穿梭在武漢的大街小巷,為醫院送去急需物資。越是艱辛越是能淬鍊一個人的意志,這就是一貫助人為樂的饒曲「逆行」的意義。這種平凡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和讚揚嗎?
我們常致敬勞動者,用榜樣和偉人的事跡來激勵自己。卻常常忽略了平凡,那些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無私耕耘的平凡人。在戰「疫」最前線,援鄂醫療隊員們白衣執甲、不畏艱險、晝夜奔忙,在阻擊疫情的後方,社區工作者、人民警察、環衛工、公交車司機、快遞小哥,以及諸如饒曲這樣的志願者,他們都默默扮演著保障城市運轉的「齒輪」。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枯燥的數字忠實記錄著每一位「逆行」者的非凡經歷,他用自己平凡的堅守擦亮了生命的底色。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正是饒曲這樣的凡人善舉,正是全社會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各司其職,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展現出了那樣堅不可摧的意志力和非凡的凝聚力。心中有希望,腳下就會有力量。正是這樣的「逆行」,他們用堅持,涵養著偉大的勞動精神。
平凡值得被尊重,每一種職業,每一個崗位都值得被讚賞。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戰「疫」路上的逆行者就是我們「中國的脊梁」。逆風而行就是英雄該有的樣子。今天,讓我們致敬每一位「逆行」的勞動者,也感謝在平凡的生活中綻放光芒的你們。(周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