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村福建寧德|浦源古村,這裡藏有獨一無二的鯉魚文化

2020-12-24 古村記

福建寧德,周寧,浦源古村。

800多年歷史的村落,是國內唯一鯉魚文化古村落,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魚冢」、「魚陵」和「魚祭文」。

浦源村最有名氣的要數鯉魚溪了。鯉魚溪源於海拔1448米的紫雲山麓,匯數十條山澗清泉奔流而下,峰迴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頓減,五彎六曲穿村緩流而過。溪流貫村而去,長一華裡,寬數米。溪中悠然遨遊著七、八千尾彩色斑斕的大鯉魚,「聞人聲而至 見人形而聚」,「竟相覓食 彩鱗翻飛」,溫順如馴,誠如「神魚」。婀娜之姿,活潑可愛。水深及膝,清可見底,鯉魚滿溪,故而得名「鯉魚溪」。

浦源村住著的800多戶人家,是800年前從河南滎陽遷徙而來的鄭氏後裔。「中華奇觀」鯉魚溪源自海拔1448米的紫雲雙筆峰麓,沿途匯集九條山澗,奔突疾馳,一路自西向東順勢而下,至一馬平川的浦源村口時流速頓減,於是形成了一條五彎六曲,長裡許,寬丈餘,深不足一米的溪流,貫村而過。

「澗水拖蘭翠,遊鱗逐浪多,羨魚休唱釣魚歌。佇看樂時曾似,躍龍梭。噴沫驚芳餌,浮沉滾碧波,青鰭紅尾順行過,點破天機動靜,快如何!」這是清朝詩人王鴻在周寧遊覽鯉魚溪時所作的《南歌子》。它不僅形象生動地刻畫出了溪中鯉魚的活潑與機靈,更是完美詮釋了鯉魚溪閒適愜意的和諧人居。而此景正現實地呈現於周寧浦源鎮浦源村。

鯉魚溪水源自紫雲山麓的山泉,在浦源村溪段全長600多米。溪流中段為村基,以溪為軸心,230多棟黃土黑瓦的明清風格的民房環溪而建,向兩岸輻射開去,溪流成太極走勢「S」形穿村而過。溪流上下端各有一個碩大的水池,名曰葫蘆塘和一鑑塘,為村中的八卦陰陽眼,蜿蜒的鯉魚溪恰處於陰陽分割線。人魚同樂的人間異景就集中在這一段陰陽分割線上。

寬約3米的溪道旁,盛開著一叢叢紅的月季、白的木槿。伴著彎曲的河道,是一座座厚重而略顯殘舊的水杉木板橋。小橋、流水、人家,與寧靜婉約的一鑑塘、翠綠平整的鯉魚溪公園交相輝映。

駐足溪邊,一群群花團錦簇的錦鯉在清澈的溪水中愜意悠遊,人影倒映處,魚兒們爭先恐後,蜂擁而來。將餅餌拋下溪中,魚兒們頓時興奮起來,追逐著,有的錦鯉甚至躍出水面,翻個跟鬥,再「啪」地一聲重重跌落水裡。

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浦源村民來說,每個人都曾裸足入水,與魚嬉戲。來自福州的詩人趙玉林寫下了「,何須鼓浪向龍門」的佳句,訴說著自己的豔羨。

村裡流傳著鯉魚溪從無到有繁衍不息的故事。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河南滎陽鄭氏先祖朝奉大夫鄭尚受害避世向南方遷徙隱居,被周寧浦源的鳥語花香以及清澈的溪流深深吸引,遂在此開荒種田,安居下來。浦源村「三山環抱,一水彎行」,不但景致清幽,而且這「一水」也成為全村人的「生命之河」。為防止飲用水源被汙染或投毒,聰明的鄭氏祖先就在溪中放養鯉魚,一則去汙澄清,二則預防外人投毒。這魚兒便成了村人飲用水的哨兵和守護神。

為保護溪中鯉魚,鄭氏先人費盡苦心,一邊給全村人講著神仙魚的由來,為護魚推波助瀾,一邊立下族規:誰捕殺一尾鯉魚,就出錢給魚祭葬,並請全村人吃祭葬酒三天,請戲班到祠堂開三天戲,請祖宗和鯉魚仙姑看戲。

饑荒時代,難免有人會為飽腹而冒險。為嚴明村規,震懾後人,時任族長晉十公想出一計,故意暗示孫子「違規」撈魚,然後派人當場抓住孫子,在鄭氏宗祠前,當眾將其吊打到皮開肉綻,並「罰宴」三日,請全村人吃整整三天的宴席。在宴席之上,晉十公面色嚴峻地讓全村人立下誓言:無溪中鯉魚,則無浦源村人。此後,村民恪守村規,絕不捕撈鯉魚,也不再食用鯉魚。

據介紹,村裡沿溪建房都要修建「L」形下水道,用不規則的花崗巖和鵝卵石砌成,留下許多大小不同的石洞和穴道,供鯉魚休息、避險。溪中築有高低不同、構造各異的攔水壩,並種植蒲草,既美化環境,又可防止鯉魚被大水衝走。每年發大水,村中還要組織人員到下遊,將被水衝走的鯉魚重新找回。為保護鯉魚,村人還組織了護魚隊,隊員們練就專門的「護魚拳」。

浦源鯉魚溪還因有了獨一無二、傳承數百年的魚祭、魚葬習俗,獲得了「世界上年代最為久遠的鯉魚溪」這一殊榮,成為中華鯉魚文化最為特別而典型的象徵。

800年來,鄭氏子嗣秉承祖訓,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保護著溪中鯉魚。獨特的鯉魚文化,成為鄭氏一脈精神傳承的源頭。在鯉魚溪尾,觀音橋旁,鄭氏宗祠穿過數百年的光陰靜靜佇立。

宗祠門前,是樹腹中空,卻枝葉茂盛的千年古柳杉。當年,鄭氏先祖曾於樹下得夢,夢見大船載著子孫、金銀滿載而歸。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鄭氏先祖圍著這株古柳杉建造「船型」宗祠,形同古船靠岸,別具一格。

宗祠正廳中,被歲月燻黑的祖牌,嵌刻著先人名諱。每一個牌匾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晉十公是浦源村村基的奠基人,也是鄭氏宗祠和開展保護發展中華奇觀鯉魚溪的總設計師和開拓者;愛山公是周寧第一所書院南山書院的創辦者,被譽為周寧教育第一人;十三世祖鄭德厚是抗倭剿匪保一方平安的英雄……

宗祠內懸掛的歷代名人名家贈送的為德高望重者立的匾額,大體上可分為仁義、忠孝、敦行、文教、貞節、忠勇六類。

作為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罕見的豎幅「鄭氏宗祠」昭示著祖先異於常人的榮耀。但對於這個寧靜淳樸的山鄉而言,鄭氏宗祠更多象徵著子孫繁衍衣錦還鄉的夢想,象徵著代代相傳的碩德淳風。

伴隨著一溪歡快的鯉魚,那些沉澱在歷史煙雲中的前塵過往,如涓涓細流般浸潤著這方土地,成為浦源人獨有的鄉愁。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探村漳州平和|蕉路古村,這裡有福建土樓裡最精緻的美女樓
    福建漳州平和,蕉路古村。一個位於平和縣蘆溪鎮的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環境優美的秀美村落,這裡文物古蹟眾多,民俗農耕文化濃厚,田園風光旖旎。在蕉路村境內有各種方形、圓形土樓十多座,這些土樓群都是葉氏先祖們為抵禦外來入侵,聚族而居,經過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辛勤付出,才先後建造而成的,可謂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蕉路村現有保存比較完整的葉家土樓有六座:豐滿樓、和春樓、福慶樓、福崎樓、植璧樓、繩武樓。
  • 福建的一個神秘古村,放養鯉魚卻不捕不食,魚死了還要安葬
    其實在唐代以前,鯉魚(liyu)才是最為廣泛養殖的淡水魚類。但是因為唐皇室姓李,所以鯉魚的養殖、捕撈、銷售均被禁止。如今在福建的一個村莊,雖然村裡飼養鯉魚,卻從來不捕不食,魚死了還要進行魚葬,這裡就是鯉魚溪。鯉魚溪(原名東洋溪,Carp brook),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浦源村。
  • 探村福建三明|良地古村,梁氏人家藏匿深山守護靜美
    福建三明,將樂縣,良地古村。地處將樂、泰寧兩縣交界處,一個已有近千年歷史的山水間古村落,有著許多未被人知的美好記憶。自梁姓始祖於北宋年間開基至今,如今的村民多姓梁,村民卻又有侗族、苗族和漢族。一個記憶深刻的聚居之地,卻又有著格外豐厚的海納百川之記憶。這是一個田園詩畫般的村落,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閩西北客家風格,在這個村落,尤其記憶明顯。整個村莊被群山環抱,尚有祠堂、廟宇、民居、穀倉、古橋等遺存並還在使用。
  • 魚祭——福建古村中的幸運錦鯉
    福建有個浦源村村裡有條鯉魚溪轉發錦鯉求好運不是什麼新鮮事兒當幸運錦鯉遇上有著明清古民居的閩東福建古村加上當地獨特的魚祭習俗構成了浦源村的三大寶第一寶鯉魚溪裡的數千尾錦鯉等您來「轉發」
  • 探村金華東陽|蔡宅古村,東白山畔九百年古風濃鬱
    據介紹,北宋景年間,蔡襄胞弟蔡齊自福建遷居浙江平陽。政和四年(1114)蔡齊六世孫蔡季遠舉解元,任東陽主簿,遂舉家落籍東陽,卜居南新塘邊。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因居宅被兵燹所焚,遂遷居十六都永安裡上場頭,"有官副使者,有鄉舉進士者……同炊可十年,食指百餘,人稱永寧巨族",始號蔡宅。
  • 小眾景點|寧德那些不可錯過的古村落
    在寧德的千年歲月裡,有太多的古蹟留在我們的記憶中。蕉城、霞浦、福鼎、古田、福安、屏南、柘榮、壽寧、周寧……曾經的輝煌耀眼,曾經詩意盎然讓我們品讀古詩,品讀那隨之湧到心底的滾滾歷史~都說古建築是城市發展的靈魂,記憶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承載了這座城市的文化積澱,而與之相關聯的最好的代表者便是那些散落在人間的古村古鎮~~生活在江南的我,古鎮於我而言,是見怪不怪,太習以為常了,
  • 中央有多愛福建寧德,寧德的超級中央企業製造業助力福建經濟發展
    福建經濟以閩南地區的泉州、廈門和省會城市福州市為龍頭,但是福建經濟靠的不僅僅是這三個城市。福建省的寧德市也是一個中央企業聚集的城市,您知道寧德都有哪些中央企業嗎?今天小鵬就給大家分享一下。1,時代一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時代一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於2019年1月註冊成立,註冊資本20億元。
  • 福建寧德,旅遊攻略;古村落必玩景點推薦
    寧德曾為閩越之地,現今未被過分開發,多地依然保留著原始村落的民俗特色,探尋一段閩東獨有記憶。一、霍童古鎮(寧德市)1、推薦理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霍童線獅」,2、開放時間:全天3、門票:免費4、交通:從寧德坐前往霍童的班車5、遊玩時長推薦
  • 福建罕見的「樹抱佛」,中間藏著一尊「佛像」,專家至今難以解釋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發生,會讓眾多人都感到很不可思議,不過更多的人可能會感到很是好奇,並想要急切地了解到這其中的神奇之處。不過既然大自然界存在這樣的神奇景象肯定有它自身的道理。說到一些神奇而又奇葩的事情,首先大家想到的應該是印度這個國家,畢竟在這裡所發生的稀奇事情並不在少數,除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以外,我國同樣也存在著一些令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
  • 福建古村落鄉村旅遊煥發新活力 青年返鄉逐夢
    王東明 攝(八閩千姿)福建古村落鄉村旅遊煥發新活力 青年返鄉逐夢中新網福建寧德5月20日電 (呂巧琴 葉茂)「聽一夜水流,古鎮頑皮的呼嚕聲……鯉魚銜走舊夢,炊煙等歸人。」現年28歲的陳子昀告訴中新網記者,鯉魚溪溪水徹夜流淌,溪中鯉魚玩耍的咕嚕聲,就如同人的呼嚕聲一般;人們不必執著於過往,更應追尋未來。圖為遊客在鯉魚溪投餵鯉魚。 王東明 攝鯉魚溪,位於福建寧德市周寧縣浦源鎮浦源村。
  • 澳門京華青春之旅福建訪問團赴寧德參觀考察
    林榕生 攝中新網寧德11月20日電 (林榕生)由澳門慈善和社會服務團體青年骨幹組成的京華青春之旅福建訪問團,20日來到福建省寧德市參觀訪問,進一步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對祖國的歸屬感。圖為了解畲族文化。
  • 官方:中乙球隊福建天信落戶閩東,更名福建•寧德FC
    直播吧5月15日訊  來自中乙球隊福建天信官方的消息,球隊已經著手解決了球隊此前存在的問題,現已更名福建·寧德FC,目前正等待足協的準入通知。球隊官方公告如下:5月15日,福建天信足球俱樂部在寧德集結,正式開始本賽季的訓練。上賽季,福建天信因為多種原因,一度瀕臨解散的境地。因為疫情原因,新的賽季也遲遲未集中訓練。
  • 總臺 「心連心」藝術團赴福建寧德慰問演出及...
    出席活動的嘉賓有中共福建省委有關領導;中共寧德市委有關領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有關領導。總臺主持人任魯豫,心連心藝術團代表霍勇、呂薇、譚卓、雲飛、烏蘭圖雅、王禹、李佳琦以及下黨優秀黨員代表等人共同參與本次活動。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心連心」藝術團赴福建寧德慰問演出及開展主題...
    活動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與「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緊密結合,採取「文化下基層」的方式,真正走到群眾中,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為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貢獻文藝力量。出席活動的嘉賓有中共福建省委有關領導;中共寧德市委有關領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有關領導。
  • 探村麗水遂昌|蔡和古村,古老臉譜文化至今悠遠流長
    這個浙南大山間的靜美古村落,不只是古風淳樸,更因古老的蔡和班臉譜文化而名揚。另外,村落還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泗洲塘、明清一條街、蔡和祭品等。其中泗洲塘,始於元代末期。麗水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蔡和班、蔡和臉譜,始於明嘉靖年間,至今已有470多年歷史。起源於遂昌縣蔡源鄉蔡和村人金小六創辦的提線木偶戲班,之後成立婺劇「蔡和班」。戲班成立之時,蔡和臉譜隨即誕生。
  • 看衢寧鐵路寧德段的一路好風景
    百年文昌閣 吳寧俊 攝這裡不僅有美景,還有美食。霍童的光餅、九都的枇杷、八都的鱸魚,還有清甜回甘的綠茶。陳峭 葉羅彪 攝周寧縣作為全省首批全域旅遊試點縣之一,境內有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鯉魚溪九龍漈景區,國家級首個魚文化主題公園——鯉魚溪,三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陳峭、雲門、蘇家山景區,省級森林公園、省級旅遊度假區——仙風山。
  • 福建寧德這個低調的地方,多次上榜國家地理「中國最美」
    很多人印象裡的福建 有秀甲東南的武夷山 有清新文藝的鼓浪嶼 其實福建還有一個低調的地方 寧德
  • 安徽又一古村即將「藏」不住,婺源更美!
    如今,人們每天的生活節奏都很快,日復一日高樓林立,很少會有閒暇時間。所以一旦有了空閒,就會想逃離這座城市,讓自己放鬆一下。雖然有很多美麗的國內遊,但是近年來,由於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許多景點開始「膨脹」起來,出現了不少亂象。千禧古村——陽產古村。
  • 《獅來運轉》登陸福建寧德電視臺,再掀石獅城市IP熱潮
    4月26日 石獅城市超級IP《獅來運轉》登陸福建寧德電視臺一套周一至周日 每天17:30兩集連播一、萌獅大冒險《獅來運轉》是一部以冒險、喜劇、生活和團隊協作為特點的中華獅文化題材大型3D系列動畫片,體現了石獅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信仰。
  • 探村麗水松陽|山下陽村,卵石巷道密布,宛若八卦迷宮
    據介紹,山下陽張氏源自福建泉州。清順治十八年,清政府實行遷海政策,在與鄭成功對壘的區域實行「堅壁清野」戰略。大批的福建沿海居民內遷,山下陽村張氏家族遷徙到龍泉,康熙初年再由龍泉輾轉而來。古村落裡,老屋鱗次櫛比,巷弄曲曲折折,高大巍峨的馬頭牆使得巷道逼仄而幽深。黃土牆,白灰牆面,馬頭牆,卵石道,密布的風水痕跡,魅力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