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11月11日訊 印度星龜以其龜殼上醒目的星形輻射狀花紋而著稱,這些花紋是它們野外的掩護色,卻也使其成為全球各地收藏者追捧的寵物。日前,野生動物專家發出警告,受全球寵物龜飼養需求的影響,野生印度星龜的非法貿易正日益猖獗,並對該物種的保護和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次對過去15年印度星龜非法貿易的狀況進行了研究,發現每年僅印度東南部就有55,000隻星龜遭到偷獵。偷獵者通過新興的跨境走私手段——將走私的龜類藏匿於運送的蔬菜或魚類食品下的容器裡,不少龜在長途運輸途中就已經死亡,倖存的個體由於藏身的空間密不透風且非常擁擠,也可能死於窒息、營養不良或過度應激。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了科學期刊《Journal for Nature Conservation》上。研究指出,泰國是印度星龜走私的主要目的地,也是非法貿易活動的中心。此外,研究人員對印度星龜貿易的合法性也表示擔憂;偷獵者正是利用立法漏洞加速偷獵野生的印度星龜。例如,持有和買賣星龜在印度是違法的,但在泰國卻是合法的。正因為如此,印度星龜也成為2008-2013年間泰國政府查沒最多的走私龜類。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野生動物研究部門負責人Neil D』Cruze說:「我們對龜類非法貿易的規模和殘忍程度表示震驚。15年前專家就曾發出警告,要對印度星龜的國內貿易加以限制,否則它會發展成有組織的國際犯罪行為。遺憾的是,專家最擔心的局面似乎已經發生——組織嚴密的犯罪團夥不僅榨取(星龜來源地)貧困社區的利益,也從(走私目的地)城市消費者那裡謀取暴利,而這兩部分人都未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對星龜的生存及保護造成的威脅。」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印度負責人Gajender Sharma先生補充說:「儘管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星龜在印度就受到保護,但泰國等亞洲國家這方面的法律漏洞卻削弱了印度的執法力度。顯然,將印度星龜裝入封閉空間走私出境的做法完全忽視了動物的福利。」
印度星龜僅分布於印度、巴基斯坦和斯裡蘭卡的部分地區,目前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列為低關注度物種。早在1972年,印度將其納入《野生動物(保護)法》名錄IV中,在印度國內持有和商業買賣印度星龜是違法的,法律也禁止印度星龜走私出境。而作為泰國的一種非本地物種,印度星龜目前尚未納入泰國《野生動物保護法》(WARPA)的保護範圍,因此走私入境泰國的印度星龜很難判定其野生來源。
據了解,中國執法部門每年也會查獲大批走私入境的各種龜類,其中就包括印度星龜。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高級科學顧問孫全輝博士認為,中國應禁止私人持有和飼養野生龜類,並加大對非本土龜類的保護力度。
野生動物不是寵物。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希望相關國家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巨大挑戰。(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