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12月16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15日上午前往宜蘭出席「高效能艦艇後續艦首艦命名、下水暨快速布雷艇首艇交艇典禮」,並將「高效能艦艇」後續艦首艦命名為「塔江」號軍艦。據悉,「塔江」號輕型護衛被稱為「航母殺手」、並被臺灣海軍寄予厚望。根據臺軍造艦規劃,2026年為臺灣海上戰力的「關鍵年」,屆時將擁有16艘沱江艦同型艦,以及4艘快速布雷艇等艦艇,若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臺造潛艇發展順利,也將使臺灣海上戰力獲大幅提升。
同時,蔡英文還叫囂稱,臺灣的軍艦自造政策,從大型軍艦到小型艦艇,每一艘不僅性能優異,能很快建造完成。內部裝備和零組件,自造的比例也日益提升。她還吹噓,臺灣在未來,也可能成為西方民主國家相關裝備和零組件的供應來源,帶動防務產業升級。蔡英文還揚言,因應「敵情」的威脅、防務科技的進步,以及戰場環境等因素,在建構防衛武力的時候,要有不對稱作戰的概念及作為,發展高機動性、且具有精準打擊的武器裝備,用以嚇阻「敵人來犯」。
事實上,蔡英文在2016年上任不到1個月,就前往蘇澳視導沱江艦,以行動支持「軍艦自造」,然而卻屢屢惹出爭議,2017年的「慶富弊案」更是成為民進黨當局「軍艦自造」的反面典型。對於蔡英文的言論,島內網友再次表示出不滿,有網友嘲諷民進黨當局是在「自我感覺良好」;還有人怒斥所謂「防衛自主」,其實就是在撈錢。對於民進黨當局不斷對美軍購,並鼓吹所謂「軍艦自造」,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指出,「以武拒統,死路一條。」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臺灣方面將「塔江」號的性能吹得天花亂墜,但外界並不看好這種「小馬拉大車」的模式。美國媒體評論稱,臺灣這種輕型護衛艦是盲目堆砌武器,如同在魚雷艇的船體裡硬塞進驅逐艦的火力,不但影響航海性能,而且受艦艇噸位限制,它無法安裝高性能的對空和對海搜索雷達,根本無從發揮飛彈性能。此外,這種隱形快速戰艦通常以「狼群」戰術執行海上遊擊戰,自身收集戰場情報的能力薄弱,需要得到其他平臺的支持,而這種網絡化的戰區情報體系卻恰恰是當前臺軍無法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