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S藍牙耳機市場近兩年井噴式的發展開啟了新一輪的耳機選購熱潮。眾多國內廠商都不斷推陳出新,通過不斷的優化升級以及功能的豐富來讓自家產品具備更高的性價比。原來對於耳機發燒友來說,什麼藍牙耳機只有線控才是王道,但是隨著藍牙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各種傳輸協議的完善,使得藍牙耳機也開始具備不俗的聲音表現;再加上藍牙耳機的便捷性,使得越來越多的耳機愛好者在選購耳機時也開始將TWS藍牙耳機加入了Shopping List。
【何為TWS】
TWS,是英文True Wireless Stereo的縮寫,意思為真正無線立體聲,這種技術的實現是基於晶片技術的發展而出現。從核心原理來看,就是將揚聲器分為主揚聲器和從屬揚聲器,主揚聲器接受音頻設備傳輸的數據,再由主揚聲器通過藍牙無線方式將聲音推送至已連接的從屬揚聲器,從而實現真正的藍牙左右聲道無線分離使用(比較高端的TWS耳機兩個揚聲器都可以作為主揚聲器)。不連接從設備時,主設備就只提供單聲道音質。TWS技術在耳機領域的運用,便催生了TWS藍牙耳機這一新產品的誕生。
【RHA TrueConnect】
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一款全新的TWS無線藍牙耳機--RHA TrueConnect。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RHA可能比較陌生,但其實RHA也算是Hi-Fi耳機領域一個還比較有名的品牌。RHA是誕生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耳機新貴,一向以簡潔硬朗的風格示人,以不鏽鋼元素的金屬耳機設計追求更高的耐用性和更高音質的表現。發展至今,RHA已經逐步發展成為眾多品牌爭相模仿的對象,產品極具辨識度,再加上紮實的音質更是圈粉無數。
RHA TrueConnect的包裝盒全部以白色為底色,沒有過於浮誇花哨的設計,僅有必要的產品信息以及產品充電倉的定妝照。可能因為是國外品牌的緣故,所以包裝盒上的所有產品及廠商信息都說是英文印製,可能對英文能力有限的朋友難免有些不太友好,不過好在產品盒內的說明書還有中文版。
RHA TrueConnect的整個外包裝都是十分簡潔,打開盒蓋後就可以很直觀的看到耳機的充電倉卡在定製凹槽中,固定的十分牢固,可以防止產品在物流運輸途中脫落而帶來產品損壞。另外,在內盒邊緣位置還設置了一個提手,可以比較容易的將內盒抽出,拿出內部的其他配件。
打開內核後我們就可以看到全部的產品內容了,包含了type-C充電線、耳帽、說明書以及一張印著RHA不同型號產品的產品卡。相較於目前熱度很高的一些國產藍牙耳機來說,這樣的內容對於一款耳機還算比較豐富了。
所有的附件中這個耳帽組合讓我有些意外,RHA TrueConnect贈送了6對矽膠耳帽以及3對海綿降噪耳帽,9對耳帽嵌在印有「RHA「Logo的拉絲鋁合金板材上,顯得很有質感。另外,這樣的耳帽配置我只在像qdc以及audiosense這種線控Hi-Fi有線耳機中遇到過,在藍牙耳機中還是第一次看到,不得不說RHA在這一細節上做的確實比較貼心。
其實剛看到RHA這個耳機盒時,相比於平時使用的Airpods Pro來看RHA顯得稍稍有些大了,但是當拿在手裡後卻發現體積其實剛剛好,完全可以毫不費力地握在手中。而且仔細觀察可以看到,耳機盒頂部及兩個側邊的不鏽鋼部分都採用磨砂打磨工藝,盒體部分整體都是啞光黑色,再搭配上同樣擁有磨砂質感的設計使得整個耳機盒的質感有所提升。
RHA Trueconnect充電盒採用了翻動式的開啟方式,這種開啟方式在目前同質化嚴重的藍牙耳機市場有些獨樹一幟的感覺,辨識度提升不少。耳機的充電方面,採用了主流的觸點式充電解決方式,耳機放入盒中時也可以感受到很明顯的磁吸設計,兩隻耳機由於結構的不同在放回充電盒時也不會遇到錯放的尷尬。另外,也因為左右耳的設計以及結構的不同,RHA Trueconnect的右耳被設計為了主外放,需要按住右耳的按鍵才可進行連接配對,耳機盒內在右耳的放置凹槽上部還設計了一個紅點以示區分。
耳機充電盒採用了目前主流的type-C充電接口,這一設計看似常規操作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因為人們日常使用的主要數碼產品大部分都已使用type-C充電接口,在耳機沒電時我們使用手機或者其他產品的充電線也是完全可以的,出門不必再帶一堆不必要的線材
了。
兩枚耳機都採用了同充電盒一樣的磨砂材質,在右耳上同樣有一枚與充電盒中一樣的紅點標識,當然除了紅點之外耳機柄部分也是有「L」、「R」的字母區分。此外,兩枚耳機也都各自設計了一枚LED燈,當紅白等效交替時即可連接配對;除了操作指示外,這兩枚LED燈還可以用來展示耳機電量,顯示白色燈效時電量充足,當紅色亮起時說明耳機電量已經低於50%。
耳機的充電觸點設計在耳機的下部內測,佩戴時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摩擦,這一設計其實還是很重要的。使用過觸電式充電產品的朋友應該會有些了解,觸點部分是一層導電圖層,使用時間長了或者經常摩擦的話會有磨損的風險,最終會導致充不上電。所以能有效避免摩擦多少對延長耳機的使用壽命還是很有幫助的。接打電話是耳機的標配,RHA Trueconnect的收音mic設計在兩個耳機柄的底部,朝向下方,能有效的匯集人們說話時的聲音。
耳機盒的正面同樣也有三枚LED燈的設計,為了顯示當前充電盒的電量以及對耳機的充電來做直觀的展示。當耳機放入充電盒中充電時,白燈除了亮起還會有閃爍的效果,簡潔直觀。
【實際體驗】
耳機的功能控制均通過每個耳塞上的按鈕激活。可以從任一側控制播放/暫停,但只有左側控制音樂播放,而右側控制音量。雙擊右耳塞以增加音量一步,三次按下可降低音量。第一次使用耳機時這種控制方案可能不是很直觀,但很快便可以習慣了。另外整個耳機外側的面板都是功能按鍵,所以如果耳機鬆動想要再次將耳機固定在耳道時就不能通過按壓耳機面板來實現了,因為這會帶來誤觸,實際使用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次,這種問題只能靠使用習慣的養成來解決。RHA Trueconnect作為藍牙耳機在連接Surface這類帶藍牙功能的移動辦公設備時,也毫無壓力,可以給移動辦公帶來不少樂趣,比較不錯。續航方面,實測Trueconnect在滿電狀態下使用時長可以達到4個小時以上。另外,實測過程中還發現Trueconnect的入耳式設計為其帶來了很好的被動降噪能力,在沒有更換海綿耳帽的情況下就可以隔絕掉辦公室內大部分的嘈雜聲音,播放音樂後音量調整到40%就基本只能聽到耳機裡的音樂了,對於沒有主動降噪的藍牙耳機來說,能做到這一點還是不錯的。
耳機,終歸繞不過的就是音質音效測試。本次體驗使用的是網易雲音樂播放器,配合各種音效+動效的組合以及黑膠VIP的最高音質。至於選擇的歌曲,肯定還是固定的耳機測試歌單。包含了《Now -BPM50以上も上げるってどんだけぇRMX》、《Endless Story》、《天竺少女》、《Hotel California》、《渡口》、《卡農D大調》以及《Don’t Gimme That》等。試聽體驗前還是先說說耳機的底噪,就是那種沙沙的類似電流的聲音,Trueconnect幾乎沒有發現這種在很多國產藍牙耳機上視為通病的問題,Trueconnect也許有底噪但我真的沒有感知出來。蔡琴的《渡口》大家應該相當熟悉,開場的三次鼓聲能很好地測試出耳機的重音下潛程度。RHA Trueconnect的動圈在重音方面表現出了較高的綜合素質,重音下潛比較到位,回彈也較為迅速沒有出現聲音的拖沓。所以我馬上調整了試聽的順序,將我比較喜歡的搖滾歌曲提前播放試聽,重低音不必多說了,base的各種炫技音效都能很好的表現出來,人聲的嘶吼聲也不會出現毛糙感,整體效果不錯。老鷹樂隊的《Hotel California》不必多說了,非常出色的試音曲目,各大耳機測試歌單從未缺席。在試聽體驗中,RHA Trueconnect能塑造出較為不錯的聲場以及氛圍感,歐美範TWS耳機與加州旅館真的很搭配,哈哈。
【At Last】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體驗,RHA Trueconnect給我的最直觀的聽覺感受就是充滿了歐美範。無論從設計、做工還是音質,Trueconnect都遵從了那種極簡但不簡單的設計理念,不需要過多花哨的點綴,只做好本該有的品質。耳機,能給用戶帶來出色的音樂體驗才是其存在的價值。RHA Trueconnect在音質方面確實讓我感到驚喜,之前體驗過很多TWS耳機,大部分都只是為了趕上TWS的熱度而做產品,但是Trueconnect是實實在在的在做耳機,也確實帶來不錯的音樂體驗。但是人無完人何況耳機,RHA Trueconnect在藍牙連接的調教方面還少有一點不足,高強度的信號幹擾環境中會有一定的斷連,好在只是偶然現象;另外耳機的磨砂材質也會有打油的現象存在,所以使用時記得勤擦拭。不過不管怎麼樣,耳機最重要的是音質,RHA Trueconnect是我體驗過的十餘款國產藍牙耳機中為數不多的能給我帶來很好音質體驗的產品之一。如果你想體驗一下歐美範的TWS藍牙耳機以及不俗的音樂感受,RHA Trueconnect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