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年前的人類和現代人類外部特徵差別並不大,而現代人類面對的生存壓力小,進化相對趨緩,再過一萬年人類的外部特徵可能變化也不大,但是毫無疑問還是在進化著。
進化這事不是突然發生的,其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單位,只不過通常多細胞是很多性狀組成的,性狀又是基因決定的,因此外部特徵變化特別大的話需要經歷比較漫長的演化歷史,從古猿到現代人類的進化歷程用了400萬年,大約10萬年前,現代人類這一支就已經出現在非洲,因為語言的發展、武器的製造和火焰的應用,此時的人類已經沒有任何猛獸敵手了,而且可能已經出現了巫,他們又兼任醫,會採集一些動植物用於疾病的治療,人類的適應性大增數量逐漸增長,結果就是人類種群的分裂,一些人類向著其它的大陸遷徙,遷徙的歷程中逐漸形成三色人種。
在一萬多年前我國大地上已經有人類居住,最早的人類族群之一的在9000多年前就出現在賈湖遺址,可骨架之類的顯示他們和現代人類的差別並不是很大,只不過由於他們可能是從亞洲北部較為寒冷的地區遷徙而來,所以賈湖先民個子比較大,男性遺骸多在172-180之間,這個可比現在的平均身高高一些,賈湖的先民們已經開始在龜甲上契刻,可能與後來的文字形成有關。但是賈湖的先民在長相、腦容量等方面和現在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在過去的1萬年時間中人類的外部特徵變化比較小,進化得更加隱匿,也就是基因在不斷地變化,但尚沒有引起外部特徵的巨大改變。
如今的人類面臨的生存壓力就小多了,不需要和野獸競爭了,吃喝都能自足,當然這是以搶奪土地草原而實現的,過程中很多動物滅絕或者瀕危。沒有外部壓力的推動,人類的進化可能還會趨緩,也就是說1萬年後人類可能和現在也差不了太多。不過現在的研究顯示,人類的體溫正在降低,就是因為人類面臨的生存壓力小,食物的充足使得人類的體力活動相對減少,而糖類物質在線粒體中的氧化也是人體產熱的主要方式之一,這就導致現代人類的體溫逐漸降低;另外在身高、體重等方面,現代人類自然也和古人不同,尤其在進入現代後,這也和食物充足營養旺盛有關。
現在外部環境依然在變化,地球的氣溫正在提升,陸地淡水資源在這種情況下也開始重新分布,有些地區變得溼潤了,有的地區卻變得乾燥了,環境的變化導致生物活動的差異,現在某些疾病的爆發就可能和環境的變化有關,而這也是促進人類進化的因素,在人體內有大約8%的基因來源於逆轉錄病毒,不同的人群體內的逆轉錄病毒基因還有所不同,現在的病毒等病原和過去也有不同,這將促進人類向抵抗這些新疾病的方向演化,不過這可能也不會使人類的外貌有多大的變化,只是內在的基因會變化,而基因是進化的原材料。
還有一個影響因素,一萬年間人類不知能發展到那個地步,大約在太陽系中亂竄應該已經可以做到了,到時地球資源的有限性可能會引發人類向其它的星球遷徙,一旦能進入星際,那麼不同人群遇到的環境差異可就大多了,或許會刺激人類不同人群的分化,但是1萬年的時間還是太短,如果再加上人類自己對基因的改造,或者融合機械,那和現代人的差別就大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