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5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作者 | 雨茜
編輯 | Amy Wang
目前,由浙江天意影視有限公司、中國檢察出版社出品的電視劇《決勝法庭》正在江蘇衛視、浙江衛視熱播,該劇開播以來,收視率居高不下並創下單日2.281%的好成績。不少網友對懸念迭起的劇情以及頗具特色的庭審戲大呼過癮,但這部劇集也存在專業性不夠、情節和人物設置浮於表面、感情戲過多等問題無法成為類似《人民的名義》這樣的精品,豆瓣評分也僅維持在6.2這樣的及格線上。而國產的律政題材的作品,向來是爛片的重災區。大部分的作品都因專業性的不夠而被網友吐槽,但高比例的還原原汁原味的庭審現場,真的就是我們追尋的經典之作嗎?
中國的律政劇為何這麼難拍?在眾多熱門的行業劇中,刑偵劇上我們有《重案六組》,醫療劇上有《心術》,但卻找不出一部可以堪稱精品的律政劇,很多人將其歸因為中國沒有好的律政編劇,然而更多原因則是與中國國情政策相關。
1. 法系不同,戲劇衝突不足
中國內地的法律偏向大陸法系,不像香港和許多歐美地區是英美法系,律師不能像TVB律政劇裡的律師那樣激情四射地辯論,更不能隨意遊走抓人。很多時候律師只能根據法官的引導輪流起來念法條,庭審場面既冗長又枯燥。如果要增加可看性貿然加入一些激烈的辯論環節又會被廣大網友指責不夠真實,分分鐘被怒懟。在觀賞性與專業性上的取捨平衡,是國內律政劇拍攝最難之處。
而由於法系不同等問題,國產律政劇也無法借鑑許多西方優秀作品的內核,如高分劇《金牌律師》以美國陪審團制度為基礎,《法律與秩序》則講述美國的司法制度。制度的不相通導致國產劇只能在律師的外表上大做文章,人人都是高薪水精裝寫字樓講究的服飾,最後變成打著精英旗號的總裁愛情劇。
2. 政策趨緊 美好容易批判難
在中國,律政劇題材比較敏感,公安和檢察院必須弘揚正能量,警察和檢察官都一身正氣,唯法是從,忘我工作。在這樣的司法環境中,任何罪惡都將被法辦,任何無辜都將被歸還清白,正義則成為司法程序唯一的終點。
但現實與宏願卻存在不小的溝壑,前資深檢察官,鄧學平律師就曾在自己的公眾號寫道「決定案件走向的關鍵環節未必在法庭,因為許多刑事案件二審根本就不開庭。而律師隊伍也是參差不齊,甚至有的律師淪為拿著執照的司法黃牛。真正能夠並且敢於在法律軌道上認真辯護的律師少之又少。」
活在美好世界裡的律政劇並不被大家認可,帶有批判色彩的情節大概率又有被刪減的風險,這也造成了國產律政劇「不接地氣」的原因。
3. 市場佔主導地位,觀眾口味難調和
如今在國產電視劇中,比較受歡迎的仍是愛情劇與倫理家常劇。律政劇作為新興產物,又沒有成功的標誌作品,只能為了保住收視而加上一些感情戲。例如口碑不錯的《離婚律師》,儘管是披著律師外衣下的愛情劇,卻仍收穫了不少好評。畢竟太過正經會讓一部分觀眾感到無聊,拍出一部叫好不叫座的正劇有虧損的風險,只有維持盈利才能談後續的劇情創新。但也讓律政劇難以擺脫國產愛情劇的陰影,無法做到劇情純粹。
評分走低 是庭審不夠專業的原因?《決勝法庭》不算是純粹的律政劇,而是中國首部以檢察官視角對公、檢、法、司各部門工作進行全景展示,並加入了法庭的激烈抗辯為呈現形式的電視劇。因此作為該劇最大特色的庭審環節也被寄予了較高期待,但也是存在較多爭議之處。
從剛播出的「雙胞胎殺人案」來看,檢查方的陳述話語過多以及開庭前沒有做好DNA檢測等問題頗受網友詬病。但這部劇的部分臺詞跟司法過程只能是接近而不是還原,如果完全照搬現實,也就失去了劇的魅力。從另一層面來看,劇情的邏輯與判決的結果引起的熱議恰恰也增加了人們對法律的關注度,這也是這部劇的出發點。
對於《決勝法庭》來說,庭審戲的意義並不是拋出大量只有行業人才懂得晦澀法條,而是針對中國百姓對法律知識了解薄弱這一特點,在劇中加入了大量的普法知識,這使得該劇成為律政劇「先鋒」的重要原因。例如在雙胞胎案件中,庭審現場就出現了「疑罪從無」「刑疑惟輕」的專業描述;「崔丹丹殺夫案」中也談到了人情與法律的對立情形,這些接地氣的案件才更貼合日常生活。
而對於觀眾的「專業性」訴求,其實並不是將現實一板一眼的照搬,而是希望能在冰冷的法律中,看到如何彰顯人情冷暖、眾生百態,情節如何挖掘人性,洞察人心。這才是中國律政劇的內核所在,是律政劇的「專業」所在。
感情戲俗套 「先鋒」難成「高峰」儘管劇中有「馬悅悅殺人案」中警車被殺手開車撞翻,數名警察殉職這樣的不合常理的橋段,但觀眾們最不能接受的還是男主人公檢察官高劍與剛大學畢業的助理付小柔的戀情。中年大叔帶著十一歲孩子與大學畢業生的戀愛情節,令觀眾直呼狗血,目前的劇情還朝向「我愛的人造成我父親去世」這樣的瑪麗蘇橋段進行,後續又牽扯到男主前妻等一連串問題,這也是導致觀眾不買帳的原因。
此外,造成該劇低分的原因還有該劇的人物過於扁平,臉譜化。例如富二代鐵力掏出幾萬塊現金為人解圍,善良的女主在辦公時間去學校為男主的孩子見老師等情節都有違常理。凡此種種都讓該劇無法晉升為一部收視口碑雙豐收的爆款。
作為一部戲骨雲集的正劇,各個演員精湛的演技為該劇加分了不少,歷時四年的劇本打磨製作也讓我們看到了主創人員的心血。作為一部弘揚社會正能量,高舉普法旗幟的國產劇來說,《決勝法庭》引起了不少觀眾對法律法規的好奇與求索,既有專業嚴謹的流程有有精彩的看點。這比披著律政外表大談戀愛的行業偶像劇來說,無疑是一種進步。但「先鋒」不可作為經典,觀賞性與專業性的平衡較量或許在下一步律政劇中會得到更好的答案。
原標題:《鑑《決勝法庭》| 律政劇難出精品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專業性》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律政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