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大家都在釣鯽魚,可能很多釣魚人釣鯽魚時都有這樣的經歷,提竿中魚,上來的不是魚,而是一段魚嘴!是提竿太猛嗎?還是有別的什麼原因?
本文就給大家仔細分析一下這個現象所包含的種種原因:
㈠鯽魚的嘴巴構造是怎樣的,為啥說它嘴巴脆
㈡對垂釣的指導意義是什麼
文章將盡我所能地把鯽魚嘴巴的構造講的詳細些,主要以圖片作比較的方式來表述,構造明白了,也就明白了為什麼鯽魚嘴巴脆了,至於對垂釣的指導意義不會太多廢話,因為明白了鯽魚嘴巴脆的原因,也就知道該怎麼釣了!這就是本文的閱讀提示!
◢魚的嘴巴構造是怎樣的,為啥說它嘴巴脆?
一般魚類的嘴巴在閉合狀態下是顯得比較厚實的,但張開時嘴巴的前端探出,口腔壁有一定幅度的延展,這時嘴巴四周的管壁就變得薄了很多;垂釣時如果魚鉤恰好鉤在這個前端管壁薄的地方,就會增加魚嘴被鉤豁的風險,本文就是通過對鯽魚嘴巴在構造上與其它經常垂釣的魚種作個橫向的比較,以判別鯽魚嘴巴在張開狀態下的管壁狀態,從而找出鯽魚嘴脆,更容易鉤豁的原因!
①先拿草魚、鯉魚作個比較
草魚、鯉魚個體偏大,拿來與之作比較的鯽魚咱們也選擇稍微大個體一些的,當然都是嘴巴的特寫圖,如下圖
這是條一斤左右的鯽魚,看嘴巴
仔細看上圖,有沒有發現透過魚嘴能看到魚線,這說明,這條大鯽魚的嘴巴管壁還是很薄的!
看看我的手,說一斤不誇張吧
下面再來看鯉魚的嘴巴
這條鯉魚也就1斤多重吧
換個角度來個特寫
這是大鯉魚的嘴巴
不難看出,鯉魚嘴巴明顯偏厚,不論是小鯉魚還是大鯉魚!而且更有質感!
下面再來看草魚的
這條草魚三斤左右,魚鉤就鉤到一點黏膜都沒跑掉
通過圖片的對比,明顯的可以看出鯽魚嘴巴在釣起時前端管壁更薄,這已經是一斤左右的大鯽魚了,不論是與小鯉魚還是大鯉魚亦或草魚的嘴巴比起來區別都非常明顯,不難看出鯽魚嘴巴更薄更脆!
②再拿個體小一些的麥穗、翹嘴作比較
既然是小個體,咱們就選擇小一點的鯽魚
小鯽魚嘴巴特寫,幾乎透明了
下面再來看看麥穗
很明顯嘴巴周圍有一圈黑色的骨質
下面再來看看翹嘴
為什麼拿翹嘴來比較呢,因為很多釣魚人都認為翹嘴嘴巴很薄,也非常容易鉤豁,實際上,如果與鯽魚比較的話,它就不顯得薄了,至少是結實一些的
看看下巴和上顎
可以看出,至少翹嘴的下巴和上顎部分是很堅硬的,與麥穗類似,有著較黑較厚的骨質,與鯽魚的均勻且很薄的骨質相比,很明顯是鯽魚更容易嘴巴被鉤豁!
③結論
以上兩組對比,選擇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物種作比較對象,通過圖片,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不論是大鯽魚還是小鯽魚,嘴巴都比相同個體的其它魚類要薄很多,尤其小鯽魚,嘴巴張開時,前端幾乎透明了,說明更脆,更易被鉤豁!
◢對垂釣的指導意義是什麼
文章開頭就說了,明白了鯽魚嘴巴的構造,也就明白了在垂釣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因此這個小節不會過多的展開敘述!
最主要的影響體現在起竿刺魚時的力道和回魚時的控制力,四個字總結:輕刺緩起!
所謂「輕刺緩起」,即刺魚時要藉助手腕的抖動,但幅度要小,這即是輕刺!刺中後起魚的過程,也就是回魚要緩,且不可暴力硬拽或強行飛魚,這就是緩起!
許多釣友會認為鯽魚個體大部分偏小,釣小鯽魚暴力點無所謂,這就大錯特錯了,越是小個體的鯽魚,嘴巴越是脆,尤其1兩以內的,這點一定要注意,這也是大家野釣當中經常釣上來嘴巴畸形的鯽魚都個體偏小的原因,且大部分時候釣上來的半圈嘴皮子也都是小鯽魚的。
◢最後總結一下
文章通過幾組對比,對鯽魚嘴巴的構造一目了然,也認清了鯽魚嘴巴非常脆這樣一個事實,雖然大量的篇幅用在了論證這麼一個事實上,但真正有實踐意義的卻是下面兩段話段話!
鯽魚嘴脆,垂釣時想要避免鯽魚嘴巴被鉤豁,甚至把鯽魚嘴皮子都給釣上來,一定要記住四字口訣:輕刺緩起!
輕刺即是刺魚要輕,有短促的爆發力即可;刺中後回魚要緩,莫暴力,則是緩起!
我是老道,喜歡聊野釣的那點事,原創不易,喜歡的請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