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可以說是影史上最成功的的一部電影,不僅僅在商業票房上取得史無前例的成績,同樣斬獲了奧斯卡11個獎項,在藝術和商業領域都達到了不可複製的地步,當初《鐵達尼號》的全片時長為194分鐘,在當時已經是不可理喻的數字,製片方也因為時長問題與卡梅隆產生嚴重的分歧。
所以《鐵達尼號》為了市場的妥協等因素,減去了許多片段,而未刪減版本足足多出了近30分鐘,許多情節都進行了大量的精簡,其中就包括最後露絲在冰冷的海水裡告別傑克的片段,可惜有許多情節均被刪減。
當時已經安全脫險的乘客和船員們等待著附近輪船的相救,僅僅有一兩隻小船打算回去救那些被困在海水中落難的人員們,在電影中,他們尋找了一番,發現海上幾乎全部都是屍體,沒有人存活,還好露絲一直躺在一個木板上沒有被活活凍死,隨後看到救援人員利用口哨成功脫險。
實際上在此番救援中,並不是僅僅救走了露絲一人,而是六個,此後老露絲的話中也有交代過,而在這六個人裡,還有一個香港人,在刪減的片段中就有看到,在救走露絲之前,一個香港男子同樣扶臥在一塊木板上,當聽到救援隊來的時候,用粵語喊出了「我在這裡」,從而被救走。
而之所以猜測他是香港人,因為根據記載,當年鐵達尼號的倖存者中確實有香港人,而且在倖存者中有6位來自香港的中國人,當時有5位在鐵達尼號即將下沉的時候,其中5人找到一隻小船順利脫線,而剩下一人Fang Lang墜入海水之中,不過依靠一塊門板,直至遇上救生艇。
這六個香港人原本打算去古巴工作,還是船上燒鍋爐的工人,而且他們一點也不懂英語,所以在電影刪減片段中,看到那個香港人只說了粵語。
所以不得不讚嘆卡梅隆導演對於細節的極致追求,為了能夠還原歷史的原貌,船上無數人都能夠找到為之對應的歷史原型,即使僅僅只有幾秒鐘的亮相,所以如果細細品味《鐵達尼號》的話,還會找出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片段,所以卡梅隆當年拍攝這部電影用了近5年的時間,才能夠打造出如此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