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調查發現,最近許多日本研究者不斷「投奔」中國,且連續四年上升趨勢。由於全球經濟整體下滑和去年爆發的疫情,這些高學歷人才在日本找不到工作,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而來到中國卻立刻開始了他們的科研生涯。中國的科研環境很好,外加高薪、破格提拔,日本科研人員自然會到中國來。毫無疑問,今後將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工作。歸根結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和「世界工廠」,就業機會多,發展潛力大,前景可期。
在日本國內,人們認為他們來中國是為了賺錢,甚至被國內人罵為「叛徒」。但是事實上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在日本輾轉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選擇太少只能放眼海外,來到中國之後便開始了科研生涯。科學家們最渴望的是一個穩定的研究環境,良好的硬體設施,還不用為科研經費奔波。
日籍教授提出中日科研環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中國的大學多教師也多,科研人員可以專注於科研。而中國教授導師是比較獨立,可自由展開課題。中國有大量的學術崗位,只要有技術就可以留在學術界,這是日本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們不敢想的。而日本手機網絡的落後,到現在還喜歡發郵件,嚴重製約了通信交流。而中國不同,有許多在線交流的方式,而且中國非常重視團隊合作。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很快,科研投入也越來越多,而日本只有中國的1/7。在中國獲得的支持是日本無法比擬的,日本過去的科研人員都是鐵飯碗,但近幾年一直在削減經費,許多科研人員無法申請,因為職位和經費的激烈競爭,搞科研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但中國的科研經費投入僅排在美國之後,據世界第二。
但是,這並不代表來到中國就可以安逸,在中國也同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過去日本學者致力於歐美深造,如今中國在許多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不僅日本學者,許多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也紛紛來中國從事科學研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一切都要靠實力說話。世界人才流動的最大特點是水往高處流。那裡發展最快,人才就會流向那裡。我們日益發展壯大的經濟和綜合國力,必將成為世界發展的制高點,外國人才自然會湧入我國,這是歷史的大趨勢。
外籍人士來中國工作、居住,將越來越成為家常便飯,他們最看重的就是中國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就業機會,以及日益開放的中國和環境的改善,這些都增加了他們到中國工作的吸引力。對真心來中國搞科學研究的,當然要敞開胸懷歡迎。在中美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和科技是最寶貴的財富。(文/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