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研人員本國找不到工作,「投奔」中國後能專心搞研究

2021-01-08 迷彩虎

日本媒體調查發現,最近許多日本研究者不斷「投奔」中國,且連續四年上升趨勢。由於全球經濟整體下滑和去年爆發的疫情,這些高學歷人才在日本找不到工作,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而來到中國卻立刻開始了他們的科研生涯。中國的科研環境很好,外加高薪、破格提拔,日本科研人員自然會到中國來。毫無疑問,今後將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工作。歸根結底,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和「世界工廠」,就業機會多,發展潛力大,前景可期。

在日本國內,人們認為他們來中國是為了賺錢,甚至被國內人罵為「叛徒」。但是事實上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在日本輾轉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選擇太少只能放眼海外,來到中國之後便開始了科研生涯。科學家們最渴望的是一個穩定的研究環境,良好的硬體設施,還不用為科研經費奔波。

日籍教授提出中日科研環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中國的大學多教師也多,科研人員可以專注於科研。而中國教授導師是比較獨立,可自由展開課題。中國有大量的學術崗位,只要有技術就可以留在學術界,這是日本和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們不敢想的。而日本手機網絡的落後,到現在還喜歡發郵件,嚴重製約了通信交流。而中國不同,有許多在線交流的方式,而且中國非常重視團隊合作。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很快,科研投入也越來越多,而日本只有中國的1/7。在中國獲得的支持是日本無法比擬的,日本過去的科研人員都是鐵飯碗,但近幾年一直在削減經費,許多科研人員無法申請,因為職位和經費的激烈競爭,搞科研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但中國的科研經費投入僅排在美國之後,據世界第二。

但是,這並不代表來到中國就可以安逸,在中國也同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過去日本學者致力於歐美深造,如今中國在許多領域都處於領先地位,不僅日本學者,許多其他國家的科學家也紛紛來中國從事科學研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一切都要靠實力說話。世界人才流動的最大特點是水往高處流。那裡發展最快,人才就會流向那裡。我們日益發展壯大的經濟和綜合國力,必將成為世界發展的制高點,外國人才自然會湧入我國,這是歷史的大趨勢。

外籍人士來中國工作、居住,將越來越成為家常便飯,他們最看重的就是中國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就業機會,以及日益開放的中國和環境的改善,這些都增加了他們到中國工作的吸引力。對真心來中國搞科學研究的,當然要敞開胸懷歡迎。在中美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和科技是最寶貴的財富。(文/山峰)

相關焦點

  • 日媒:日本科研人才紛紛「投奔中國」
    原標題:日媒:日本科研人才紛紛「投奔中國」《日本經濟新聞》11月23日發表一篇觀察報導,題為《日本研究人員持續流向中國》。全文摘編如下:日本研究人員尋求在中國開展研究活動的動向引人注目。
  • 年薪豐厚,日媒:日本的科研人才紛紛「投奔中國」
    日媒:日本科研人員年薪百萬,紛紛「投奔中國」近日,日本有關部門發布一組數據,數據顯示,到中國從事科研工作的日本人越來越多,而且逐年增加。在這個問題上,日本經濟新聞也做了調查研究。日媒稱,日本科學家來中國找工作,主要是因為日本科學家在日本找工作時遇到困難,而中國則在全球招聘人才。據日本媒體報導,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由於日本科研機構和資金的缺乏,很多研究者都留在了中國。此外,中國不僅待遇好,在批款時也比較「痛快」。
  • 日本科研人才大量投奔中國!待遇高能得到重用,直言中國才是歸宿
    值得一提的是,曾幾何時在亞洲發展強盛的日本已經被我國蓋過,伴隨而來的便是眾多日本人才的流失,他們均開始投奔中國,希望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和待遇。近日,日媒發表了一篇題為《日本研究人員持續流向中國》的文章,其中提到的便是這一關鍵問題。
  • 日媒:8000名日本研究人員旅居中國 因日本崗位少導致難就業
    來源:環球網日經中文網11月26日文章,原題:日本研究人員流向中國 日本研究人員到中國尋找「舞臺」的動向引人注目。中國政府正從世界各地吸引優秀人才,與此同時,日本研究人員在本國大學等機構難以找到崗位。
  • 日本後悔也來不及,8000研究人員「投奔中國」,菅義偉深知闖大禍
    日本8000研究人員紛紛投奔中國 據數據統計,在華開展研究的日本人在最近這幾年持續增加,尤其是在最近這段時間尤其突出。那麼,中國究竟是怎麼吸引到這些人才的呢?對此,有專家分析認為,一方面,中國政府在全世界招攬優秀人才;另一方面,日本研究人員難以在國內大學等機構找到工作崗位。就目前來看,日本人還覺得菅義偉對這些所謂的人才「置之不理」。因此,日本人更不想在自己的國家呆著了。
  • 日本發現情況不對:日本人才都在「投奔中國」
    報導指出,越來越多來自日本國內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求中國當地的工作機會,以求能夠在中國開展研究活動。這種動向十分引人注目。報導分析主要由兩個原因造成。日本人才都在「投奔中國」根據日本主流媒體《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當下正有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才離開日本國內,轉而將目光投向中國境內尋求相關的工作機會。
  • 四年暴漲25%,日本人才正在「投奔」中國,原因竟與它有關?
    其中日本科研人才湧入中國的數量正在逐漸增長,這不禁引起了外媒的疑惑:明明日本國內科技水平也不賴,為啥科研人才卻要湧入中國呢? 在中國從事科學研究的日本人才正在逐年增加。 據日本外務省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在中國旅居開展研究工作的日本人約為8000人。 (來自:海外那點事)
  • 對日本太失望?日本大批科學家投奔中國,這便是中國的吸引力
    科研人員顯然是每一個國家巨大的財富,科研人員越多,也就在科研上的進步可能性會越大,那麼出現更高科技的可能性更大,就有更大的機率能夠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而科研人員其實並非在一個地方就不動了的。他們是有可能會更換國家的,所以如何留住人才其實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日本大阪兩名護士確診後仍被安排上班,醫院:找不到能頂替的人員
    日本廣播公司(NHK)24日報導,大阪市對一家出現院內感染的醫院調查後發現,有兩名女護士在確診新冠肺炎後,仍被要求上班。院方解釋:「由於找不到能頂替的人員,所以要求其繼續工作。」醫院相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稱,曾試圖為其安排代班,但實在是找不到人。大阪市公衛中心負責人表示,正十分嚴肅地對待這一情況,讓被感染的人員專門從事醫療工作是違法的,就算有人手不足也不能採取這樣的做法,會要求醫院改進。
  • 中國能給的祖國給不了,日本人才紛紛來華:我們根本不為錢
    據海外網報導,如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受到了中國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那就是日本有大批科研人員,都拒絕了在日本工作,而是紛紛來華,「投奔」中國。有日本媒體也報導過相關消息,他們發現中國現在對於其他國家人才的吸引力正在逐漸變大,因此這樣也導致日本的人才流失相當嚴重。
  • 美國媒體:中國拋出橄欖枝後,日本頂尖人才轉戰中國科研事業!
    目前實際上科技實力最強的是美國,其實是英國,日本和德國排在第三和第四。為什麼英國的排名比日本和德國更高也是有原因的,現代科技發展最重視的就是人才,全球最頂尖的二十所科技院校,其中十七所來自美國,剩餘的則是劍橋、牛津和英國帝國理工大學。
  • 匹茲堡大學稱,將完成華裔科研人員,沒有完成的科研工作!
    即將取得新冠肺炎病毒的重大發現美國華裔科研人員劉冰,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助理教授。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網站稱,「劉冰在解構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機制,及併發症的細胞基礎研究方面,即將取得重大發現。」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非常利好的消息,如果劉冰真的能夠成功地在上述方面,有所發現的話,那麼對於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在防控和治療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可是就是這樣的一位科研人員,卻在這個重要的時刻,被人害死在家中。匹茲堡大學稱,將完成華裔科研人員,沒有完成的科研工作,對他的傑出科學表現致敬!
  • 再次掀起來華熱潮:大批海外科學家投奔中國,助力中國發展進步
    我國能有現在的實力,跟科學家的付出密切相關。比如曾經的錢學森和錢三強等人,他們在祖國近乎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千裡迢迢回到了祖國。用自己在國外學到的知識,為祖國的技術發展獻計獻策。如今,國際上再次掀起了來華發展的熱潮,大批海外知名科學家投奔中國。這些人的到來,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他們的助力,必能讓我國的整體實力再次突飛猛進。
  • 中國又火了!8000名日本「人才」紛紛湧入,專家:這下賺大了
    我堅持科技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因為我們對這是深有感觸地,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停研究不停創新的人們,所以我們的生活才越來越好。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這樣一件事,中國又火了!8000名日本「人才」紛紛湧入,專家:這下賺大了!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2021第一批科研人員招聘公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2021第一批科研人員招聘公告由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北京事業單位招聘公告,事業單位招聘公告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如有問題也可點擊聯繫各校區。
  • 中國加速趕超美國,日本成「神助攻」者,1.8萬研究人員來華
    中國近些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GDP全球第二,工資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一線科研人員工資已經與國際接軌。就在前幾年,我國最高的科學技術大獎,獎金已從500萬提高到了800萬,而且這筆獎金可以獲獎者本人自由支配,科技工作者在國家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得到了全中國人民的尊敬。
  • 教育部副部長:「十四五」期間,教育科研工作應該這樣做
    早在延安時期,1941年9月,黨中央成立中央研究院,下設九個研究室,其中就有中國教育研究室(也就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前身)。中國教育研究室成立後,調查了抗戰以來的教育發展狀況,研究分析了中外教育思想流派,組織開展了鄉村師範與鄉村小學實驗,為新民主主義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央領導同志和有關部門積極謀劃籌建教育科研機構。
  • 日本學者紛紛湧入中國:「我們不是來撈錢」
    撰文:小韓高薪招聘科研人才,破格錄取專業人士,日本科研人員不斷流入中國這一現象備受關注。最近在日本一些新聞時常出現這樣話題,日本科研人才持續被中國收入囊中,連續四年都是上升趨勢。而日本專家們非常的好奇,也提出了很多的疑問,為什麼現在自己本國的科研人才總是流入中國,中國的科研真的就那麼先進,日本真的追趕不上嗎?對此,有日本學者表示:「我們不是來撈錢」。對於科研人才流入,各位專家怎麼看待?
  • 醫學科研人自述:日本讀博攻略,優缺點,以及注意事項
    申請看得條件基本有SCI,外語水平、國際大會發言、工作經歷,海外學習經歷,基礎實驗技能,這裡面你佔得條件越多,能去的學校越好,為啥,關鍵是你這人科研水平高,走到哪裡都是吃香的,甚至是會出現教授「搶人」的現象哈哈哈哈,沒辦法,好生源誰都愛嘛,所以就算你是個本科生,但是你很優秀,你也可以直接申請讀博的,實力就是硬道理。
  • 論搞科研與找男票的相似性,三句口訣助你paper男票兩手抓!
    所以,縱使搞科研找男票虐我千百遍,我依舊百折不撓(苟延殘喘)。令人欣慰的是,在苦苦掙扎中,我竟參透了搞科研與找男票本質的相似性,這將為廣大科研單身狗實現學術高產與脫單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諸位論文的重大意義是不是也這麼寫的)。以下,我將從三個方面闡述我的研究內容(諸位匯報的開場白是不是也這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