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演「獨角戲」 共奏「大合唱」
——湖南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紀實
社會矛盾糾紛數量繁多,法院人案矛盾日趨嚴峻,出路在哪兒?
整合功能、聚合資源、統合力量……近年來,湖南法院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化解矛盾糾紛不演「獨角戲」、共奏「大合唱」,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
11月底,記者走訪全省多家基層法院感受到,隨著一站式多元解紛工作取得實效,公平正義與司法便民溫暖百姓心間。
不用打官司,問題解決了
小區垃圾轉運站選址將緊挨居民樓?前不久,長沙市望城區某樓盤數百名業主,將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訴至長沙鐵路運輸法院。
今年11月,為了靠前解決行政爭議,望城區人民法院與長沙鐵路運輸法院聯合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退休老法官湯智文是工作站的一名調解員,受理此案後,他實地走訪了解到,業主們支持建垃圾轉運站,但呼籲選址要科學合理。「有得談!」湯智文多次組織原被告調解,終於達成協議,由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調整原規劃設計。
「真沒想到,不用打官司,問題就解決了。」業主李鑫笑著說。
「老百姓打官司,不僅是『討說法』,更希望『求解法』。工作站的建立,為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提供了更多選擇。」望城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龍興盛介紹,望城區法院設立了全省首家人民陪審員調解室和「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平臺調處中心」,訴前調解案件成功率高達34%。
今年9月底,全省各基層法院集中成立訴源治理工作站1218個,聯繫社區(村組)3068個,安排法官及司法輔助人員1778人。截至目前,共參與糾紛化解7181件,委派調解案件15791件,音視頻調解案件5325件,為推動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
近年來,湖南法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要求,緊緊依靠各地黨委、政府,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創新體系建設,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落細落實。今年以來,全省法院吸納調解人員5395名,對接調解組織1764家,錄入訴前調解及訴中調解案件13萬餘件,新收一審民事、行政案件數量同比下降11.86%。
合力將矛盾糾紛化解於萌芽
兩年前,張某向郴州農商行借款20萬元,之後逾期不還,被銀行訴至郴州市北湖區人民法院。經過法院金融糾紛調解工作室訴前調解,銀行減免了部分利息,張某歸還了全部欠款。
「早點結案,少支付更多利息。」算了這筆帳後,張某樂了。
近年來,涉金融糾紛案件急劇上升,案件種類也越來越多樣。為此,衡陽市雁峰區人民法院設立了金融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和訴調對接人民調解委員會,構建集人民調解、律師調解、法官調解於一體的立體化、全網式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格局。一年來,該院受理的金融糾紛案件同比下降25%。
群眾有所呼,司法有所應。為了更好發揮訴源治理的效能,全省多家法院結合矛盾糾紛大數據,主動聯合檢察、公安、司法、財政等部門,量身打造了行政爭議、金融糾紛、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等專業調解室,引入行業組織、律師、人民調解員等常駐調解,合力將矛盾糾紛化解於萌芽、解決在訴前。
各方力量構築多元解紛網絡
今年年初,宜章縣建築工人鄺某邀請16名工友一起吃晚餐,大夥開懷暢飲。席間,姚某喝醉嘔吐,次日早上被發現時已身亡。
事發後,工頭李某第一時間求助宜章縣好人協會黨支部書記李俊生,請他幫忙調解。李俊生提出「點對點」精準分責法:由受害人姚某承擔60%的主要責任,鄺某承擔20%的次要責任,其他15名共飲者一起承擔15%的責任,用工單位承擔5%的責任。協議當場達成並立馬兌現,受害人家屬得到18萬元賠償金,當事各方都心服口服。
2016年,宜章縣好人協會成立,現有村級好人工作站300個、會員4.2萬名,4年來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400餘起,成為當地法院多元解紛網絡中的中堅力量。
「訴源治理並不是法院一家在單打獨鬥,而是匯聚各方力量,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法院要主動爭取黨委、政法委、綜治部門及政府相關部門支持,開展多元糾紛解決力量總動員,拓寬矛盾糾紛解決渠道。」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立案信訪局局長李立新表示。
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更強了
2018年,劉某和顏某結婚,婚後育有一子。因感情不和,今年3月,兩人協議離婚,小孩由劉某撫養,顏某每個月支付500元撫養費至小孩滿18周歲止。前不久,因未按時支付撫養費,顏某被劉某訴至衡東縣人民法院楊橋法庭。特邀調解員主持雙方登錄「在線調解室」,化解了糾紛。
「不用交訴訟費,也不用去法院,一部智慧型手機就能實現隔空調解,還能遠程籤字,切實減輕了人民群眾解紛負擔。」全國人大代表、啟迪古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伍新濱稱讚道。
近年來,湖南法院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信息技術,持續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措施,推出便民高效辦案新模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的精準性、協同性、實效性不斷增強。
記者走訪發現,全省多家法院自助服務終端為群眾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訴訟服務,可以虛擬導訴、智能填單、在線立案……信息化讓訴訟服務變得唾手可得,人民群眾的司法獲得感更強了。
「訴訟服務中心是人民法院離群眾最近的場所,我們要用最強的力量、最好的空間、最優的服務來建設,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李立新說,全省法院要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指引,將訴前矛盾化解延伸到基層群眾身邊,推動社會基層治理現代化。(記者 何金燕)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