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iPad Pro和Mac之間的外置快閃記憶體,520MB/s A+C雙口固態U盤

2020-12-22 貳仔同學

大家好,我是貳仔!

印象中的U盤,還是那種普普通通小巧的銀色的小東西,上大學的時候經常用來交作業、copy作業。這麼多年了,鑰匙串兒上依然掛著一枚U盤,因為時不時的總會用得到,不帶著一個不放心,真正用到的時候沒有是真的著急。

除此之外,留下來的還有一塊1TB的機械硬碟,是從小米路由器1代硬碟版中拆下來的,自己入了一個硬碟盒安裝,用來存放一些資料和這麼多年的生活照,軟體測試讀寫100MB左右不算快,但也不慢。

最近入了iPad Pro11寸2020款,想要當作輕辦公的工具來用,所以在這之前就一直考慮C口U盤的拓展,在iPad Pro上外接來使用。而且家裡使用的是mac mini,用雷電3外接C口的U盤用起來也不錯,主要是mac mini的A口使用經常對藍牙設備有影響,所以我個人不怎麼用。對於存儲的速度方面,還是想要一個快一些的,之前已經有一款aigo的單A口固態U盤,習慣了這個快,很難回去。不久前aigo又出了這麼一款雙口固態U盤U393,不論是A口還是C口都具備了,用起來就沒有那麼局限。現在將自己使用這款U盤幾天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下!

外殼依舊是鋅合金材質,不過相比之前的A口,表面拋光面處理,看起來會炫一些,質感方面沒的說。不過,鋅合金的好處是耐用、抗摔、散熱快,在品質方面表現好,但也帶來了些許的墜手感,重量方面相比市面上一些產品要沉一些,38g,想了想其實也還好。

跑車型的流線設計,由於是雙口設計,掀起兩側蓋帽像極了前後引擎蓋的趕腳。

C口的數碼設備越來越多,我自己的設備幾乎都已經換成C口,但是考慮到A口仍在逐步的過渡時期,還有很大一部分設備均為A口設計,所以選擇了aigo的這款雙口A+C固態U盤,多種設備切換用比較方便。

C口的使用範圍其實還挺大,我手裡最常用的就是mac mini和iPad Pro11寸,偶爾也會在C口的手機上用用,不過由於平板和手機接口速度方面的限制,是發揮不了固態速度優勢的。如果手裡有新款MacBook Pro標配的雷電接口,用固態U盤當作快閃記憶體擴容不錯。

雖然我個人不太喜歡跑分,但是還是跑個分吧。

Mac跑分測試:

Windows跑分測試:

實際上跑分結果跟官宣的速度相差不多,A口和C口的速度差異也比較小,幾乎一致,使用過程中如果是視頻類的大文件傳輸速度基本可以穩定在300多兆。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在mac和iPad Pro11寸之間來回切換表示很順手,mac的快閃記憶體只有256GB,所以完全把aigo這款固態U盤當作了外置存儲,對於讀520MB/S,寫420MB/S的速度來講,日常體驗與內置的存儲速度表現很難區分。一些較大的文件如視頻、PPT等都會存在這個固態U盤裡,外出攜帶iPad Pro11寸出門輕辦公,也會帶著固態U盤,需要的時候即插即用,無縫銜接很方便。

速度方面相比常用的U盤要快太多,基本上與市面上的很多中端PSSD速度相差不多,我經常傳輸一些5-20GB的大文件,傳輸速度挺快,就是文件越大發熱會嚴重,傳輸完畢拔掉U盤時可能會燙手,所以一般傳輸完大文件後等一分鐘左右再拔,好很多。這個時候,就體現出鋅合金的散熱優勢了,可以將內部的熱量儘快散發。

USB Type-C接口已經成為新品的主流標配,不過USB-A接口的過渡還需要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所以當下對於已經擁有多個C口傳輸接口設備的用戶來說,A+C雙口的設計會更友好一些,適用於多種場景下的切換,避免單種接口類型無法配對的尷尬。

總體來說,aigo固態U盤U393的使用感受還不錯。固態U盤似乎從去年開始逐漸增多,許多品牌開始漏出,發力固態U盤應該也是一個大趨勢,畢竟相對於PSSD來講,U盤體積大小的固態產品便攜性要高很多,而且無需使用單獨的線材,即插即用,速度方面與好多固態PSSD相差不多。還有一點比較靠譜,就是U盤連接手機接口一般可以直接讀取,手機、平板、電腦幾乎可以通用,而移動硬碟在手機或者平板上經常會存在供電不足無法直接使用的情況。這樣對比之下,固態U盤的優勢其實還是挺明顯的。目前使用這款固態U盤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掛孔設計,每次只能裝到兜裡或者包裡,不太友好。

相關焦點

  • C口與USB口都給你,aigo512GB高速固態U盤,不只是容量大
    我之前體驗過aigo固態U盤,也就是這款產品的上一代,整體體驗非常好,我也很滿意,但是仍然有一些小遺憾,或者是我的過高的期待。我對U盤的期待主要有三點:1.雙U口;2.容量大;3.速度快。先說說雙U口有什麼用吧。
  • 教你蘋果ipad air等平板如何外置U盤儲存
    教你蘋果ipad air等平板如何外置U盤儲存 2014-03-05 10:42 | 作者:SORA | 來源:265G QQ群號:624022706 | 我要分享:
  • 高達940MB/s的奧睿科移動固態硬碟開箱體驗:便攜還有三防性能!
    其實購買這款移動固態硬碟,除了看中他的品牌和高效性之外,戶外三防性能也是我比較在意的,因為我經常出去外拍以及做實驗,對於硬碟的保護總是不到位,而且也出現過機械硬碟損壞的情況,所以這一次我就選擇了自帶戶外三防性能的這款奧睿科移動固態硬碟SV100了。
  • 實測對比英特爾760P,東芝RD500固態硬碟寫入超3000MB/s
    在過去的2019年,裝機和擴展自己電腦內存硬碟的朋友應該都感覺美滋滋的,快閃記憶體顆粒的降價讓內存的價格跌到低谷,固態硬碟的每GB容量價格也在不斷下降。但是近期快閃記憶體價格要上漲的風聲四起,由於年底要裝機,屯了一塊SSD固態硬碟和一塊HDD機械硬碟,都是東芝的。
  • 鎧俠TC10 480GB 固態評測
    在讀寫速度中官方標稱順序讀寫速度為:讀取555MB/s和寫入540MB/s,隨機讀取速度3款略有不同,240g為79000IOPS,480g和960g接近,分別為82000IOPS和81000IOPS,隨機寫入速度240g為87000IOPS,480g和960g速度一樣為88000IOPS。
  • 寫入超100MB/s?32G神速U盤PK固態硬碟
    32G神速U盤PK固態硬碟U盤也有這麼神?包裝盒上面標稱寫著讀取有220MB/s,寫入有94MB/s,看起來非常誇張,而筆者起初拿到這款U盤時,測試得到的結果和這個標稱值差不多,甚至,還更快。和一般的SSD相比,這個U盤無疑要小很多,不過厚度方面可能略微厚一點,到底這個U盤實測到底能有多快呢?能否達到SSD的50%?下面我們馬上開始測試!
  • 雙M2主板,這樣插才滿速!1TB阿斯加特固態硬碟AN3表現如何?
    上一篇《裝機記》寫鍵盤時,有個固態硬碟包裝露了臉,這篇就跟大夥說說這塊1TB容量的倉庫SSD,來自阿斯加特的AN3。固態硬碟沒啥可囉嗦的,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消費者更看重容量、速度和單G售價。阿斯加特AN3 1TB採用TLC 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規格是M.2 2280,支持NVMe1.3協議,質保五年,帶上它,我這塊微星X470 Gaming Pro主板的雙M.2接口就都插滿了,主機存儲容量和讀寫速度有望提升,待會就來測一測。阿斯加特AN系列的包裝基本都是黑盒紅蠍紋,裡面的馬甲散熱片略有不同。
  • 讀取速度超2000MB/s:閃迪至尊超極速移動固態硬碟Pro版體驗
    而在移動硬碟領域,各大硬體廠商也推出了不同規格的移動固態硬碟,此外伴隨著接口帶寬的提升,性能也是呈現火箭般的飛躍,目前性能最為強勁的移動固態硬碟其讀取和寫入速度已經超過了2000MB
  • M1最強大卻最便宜的Mac,剁手評測
    打通了iPhone和Mac之間的牆壁,突破了對Intel的依賴,至於能不能裝windows就另說了。Mac和iPhone一樣,靈魂就是OS。論硬體堆砌,永遠比不上安卓和windows。我也是這麼欺騙自己的,所以等不及新iMac,先入手一個Mac mini再說。
  • 小Z聊固態:解析固態硬碟的內外構造
    固態硬碟大腦:主控晶片    正如同CPU之於PC一樣,主控晶片其實也和CPU一樣,是整個固態硬碟的核心器件,其作用一是合理調配數據在各個快閃記憶體晶片上的負荷,二則是承擔了整個數據中轉,連接快閃記憶體晶片和外部SATA接口。
  • 升級NVMe技術 速度高達2000MB/s 閃迪全新移動固態硬碟系列震
    這次閃迪為廣大的消費級用戶帶來了全新的閃迪移動固態硬碟、閃迪至尊極速™移動固態硬碟卓越版和閃迪至尊超極速™移動固態硬碟Pro版,兩款硬碟均採用了性能更加出色的NVMe協議,尤其是Pro版本,讀取速度高達2000MB/s,是目前移動SSD的領先性能表現之一。下面我們就來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整個發布會。
  • 2000MB/s寫入 閃迪至尊高速M.2固態硬碟評測
    閃迪至尊高速NVMe 3D固態硬碟的規格為標準的M.2 2280(22*88mm),適用於配備M.2插槽的臺式機及筆記本電腦。閃迪至尊高速NVMe 3D固態硬碟採用了威騰電子公司原廠3D NAND快閃記憶體、固件和控制器。64層3D NAND的存儲密度是上一代的兩倍,因此單面PCB板即實現了1TB的容量,最高擁有600TBW的耐久性。
  • 江波龍 P78A SSD評測:穩如一條直線 讀取高達2000MB/s
    江波龍電子成立於1999年,是一家聚焦NAND快閃記憶體應用和存儲晶片定製、存儲軟體開發的技術型品牌公司,並且在IC固件設計、封裝基板設計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同時,江波龍結合市場以及現狀積極進行產品自主研發,並不斷擴展NAND快閃記憶體產品的應用範圍。
  • 攪動固態市場的最後一條鯰魚? 光威 弈Pro NVME固態橫評
    從紫光顆粒磨標Intel到海康C2k lite混用顆粒,虛標,渠道商和品牌方互掐,國產固態的打怪升級之路可謂是一路坎坷。 很多時候我們也在疑惑,我們真的做不出一款好的純國產固態硬碟嗎?直到雙11的時候,大數據把光威 弈Pro 512GB SSD固態硬碟推送給我。
  • 新PHISON主控 宇瞻AS510S固態硬碟評測(全文)_宇瞻 ProII Series...
    AS SSD Benchmark讀寫測試  在AS SSD測試中,宇瞻AS510S 128GB固態硬碟在連續讀取和寫入方面達到了522.03MB/s和194.04MB/s。HD Tune寫入性能測試  在HD Tune測試中,宇瞻AS510S 128GB固態硬碟的平均讀寫速度分別為475.1MB/s和166.6MB/s,尋道時間僅為
  • 20nm MLC快閃記憶體 英特爾530系240G SSD評測(全文)_Intel 530_固態硬碟...
    英特爾520系240GB固態硬碟的全家福  英特爾530系240GB SSD採用的主控制器,實際上由LSI提供技術製造,加上LSI已收購SandForce,快閃記憶體晶片則是和美光一脈相承的英特爾20nm ONFI快閃記憶體,其性能較之25nm ONFI快閃記憶體有小幅降低。    註:為了在測試中完全發揮SSD的性能,筆者在主板的BIOS設置中,已關閉所有CPU節能選項,打開AHCI選項。
  • ...SK海力士,SSD,4D快閃記憶體,Platinum P31,Gold P31,固態硬碟 ——快...
    CES 2020展會上,SK海力士展出了兩款新的高端SSD,分別是Gold P31、Platinum P31,最大特點採用了SK海力士自己家的4D TLC NAND快閃記憶體。其實這裡所謂的4D快閃記憶體,本質上還是3D堆疊快閃記憶體,依然基於3D CTF(電荷捕獲快閃記憶體)設計、PUC(Peri.
  • 經典固態良心升級:HP EX900 固態硬碟
    時隔2年多,SSD現在儼然已經白菜價了,這款500GB的EX900價格也更便宜了,降到和1T的機械硬碟差不多了。再次久違的用上了這款SSD,勾起了我不少的回憶。說明書被作為背景壓在固態後方,並貼上了一個海綿墊,用來緩衝保護固態。把SSD從包裝裡取出,可以看到主控晶片和1顆快閃記憶體顆粒露出,其他顆粒都被貼紙擋住了,貼紙上印有一些產品信息。
  • 如何重裝mac系統,u盤安裝蘋果macos系統教程-macw資訊
    由於某些原因我們不得不重裝系統,如何重裝mac系統呢?這裡macw小編為大家帶來了u盤安裝蘋果macos系統教程,需要的朋友收藏起來吧!mac重裝系統一共有三種方法:1、網絡恢復:適用於無法進入系統的電腦,但相當耗費時間,短則幾小時,長則一兩天2、從電腦自帶的App Store裡直接下載安裝:操作非常簡單,適用於電腦系統升級3、用U盤進行系統重裝:適用於電腦故障,無法進入系統並且想節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重裝系統的用戶
  • aigo高速固態U盤實力盡顯 速度讓PSSD都慌了
    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一款非常值得入手的aigo高速固態U盤U395,性能上已經達到移動固態硬碟的標準。aigo高速固態U盤U395在外觀設計上很有特色,採用流線型跑車的設計,做到了性能與顏值並行。在U盤的尾部還搭載了一個炫酷跑車尾燈設計,U盤的工作狀態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