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一夫多妻制,自然會想起以前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時候,實行「一夫多妾」,「妻」的地位高於「妾」,與現在一些非洲國家「一夫多妻「有點區別,所有的妻子都是平等的。
現代社會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在有些國家,男女地位不平等,觀念守舊。目前,全世界實行「一夫多妻」制的國家,主要有南非、阿聯、埃及、利比亞、卡達、約旦、沙特、蘇丹、索馬利亞、塞內加爾等一些非洲國家。巴拉圭雖然還在實行一夫多妻制,但當地男性十分不樂意這種制度,紛紛提出廢除,但是女性卻極力支持一夫多妻。
那麼,非洲一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多妻制,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還是發展滯後。我們發現實行「多妻制」的多是一些貧窮落後和戰爭不斷的國家。由於貧困所限,物質缺乏,窮人娶不起老婆,相反有錢人可以多娶。非洲女人比男人勤勞,家庭多一個女人就多一份財富,由此一來,有錢的人更有錢,能娶更多的女人,窮人越來越窮,就連一個女人也討不起。惡性循環,非洲國家得不到發展,人民處於貧困之中,所以這種制度一直延續了下來。
其二是戰亂造成了女多男少。由於戰爭的原因,男人大多戰死疆場,國家為了增加人口,提高生育率,就要求男人多娶幾個老婆,多生育一些孩子。比如烏拉圭,就強制一個男人至少娶三個以上的老婆,否則會被處罰。越南雖然不允許一夫多妻制,但是由於上個世紀長期戰爭,導致男人少女人多,因此一直都是默許的。
第三個原因是宗教信仰。《古蘭經》規定"公平對待"就可以多娶幾個老婆,而且伊斯蘭教不允許獨身。伊斯蘭教的女性基本都是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古蘭經規定了一夫多妻制度,規定每個男人可以娶4位妻子。還有一些國家,因為種種原因,導致男女失衡,男少女多,國家也就允許或默許了一夫多妻的存在;而像印度這樣的一夫一妻制國家,原則上只允許印度的伊斯蘭教徒一夫多妻。
最後一個原因是為了財富更加有保障。國家是由家庭單位組成的,女人嫁給同一個男人就意味著家庭的減少,財富就會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像非洲喀麥隆這樣的國家,娶妻沒有數量限制,只要能夠養得起,愛娶多少娶多少,甚至有些人可以娶自己的母親。
喀麥隆這種奇異的婚姻,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妻子,弟弟可以繼承哥哥的妻子,同時連孩子們也一起接納,其原因是就是一句「肥水不流到外人田」,防止父親的老婆或哥哥的老婆改嫁外人,把財產帶走,落得人財兩空的局面。當然,必須雙方同意,周圍親戚朋友沒有反對的意見。
在有的國家,妻子的多少是祖魯男子地位高低的象徵,妻子越多,越受到人們尊敬,據了解目前南非總統祖馬(出身於南非最大部族祖魯)共有6位合法妻子。而有些非洲國家仍然處在遊牧社會,是酋長制,所以也保留了一夫多妻制,一位酋長甚至娶了400個妻子。
不獨南非,史瓦帝尼(國王可每年迎娶一位王妃,現已多達兩位數)、西非、中非一些地區,中東中亞伊斯蘭教信仰地區,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該現象,這是歷史和文化傳統的一部分,但已呈式微之勢。
相信隨著人類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久的將來,「一夫多妻」制將會被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