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賽季中甲的衝超組,成都興城未能延續第一階段的強勁勢頭,最終名列第四。而足協杯更是完敗於北京國安的青年軍。這樣的結局也讓不少成都球迷開始冷清下來,成都足球若想重返中超,需要夯實基礎,而年齡結構的優化或許是當務之急。
老將經驗保證了球隊下限
2018年,一支新的成都隊誕生,從中冠開始了徵程。而這支球隊前進的步伐遠遠超過了外界的預期。兩年內升了兩級,也讓塵封多年的成都足球激情再次爆發。而球隊中擁有不少經驗豐富的老將,他們中不少人曾馳騁於頂級聯賽多年,豐富的大賽閱歷讓球隊更多了一份老成,面對許多同級別球隊時,擁有先天性的巨大優勢。
曹添堡和劉宇都是前國腳。甘銳和馬曉磊也都年少成名,入選過各級國青隊。從中冠到中甲,他們相繼成為球隊的中流砥柱。老將並沒有因為時間的無情而產生懈怠,積極的職業態度也讓他們煥發了第二春,贏得了球迷的認可。
衝超需新老交替
不過職業競技是無情的,新老交替是每一支球隊想要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必經之路,強如勞爾,小羅這樣的天皇巨星都逃不開被俱樂部拋棄的命運。2020年的中甲,在成都興城的許多關鍵位置上,還是需要老將的壓陣。而隨著比賽強度的增大和傷員的增多,這一短板暴露更明顯。在更高級別的聯賽中,這樣的陣容實力顯然是不夠的。
馬曉磊去年是中乙的最佳射手,也是能讓南看臺能多次齊聲高喊的名字。不過在外援撐起進攻線的中甲,馬曉磊表現一般,整個賽季也只攻入兩球。雖然球隊本賽季也進行較大規模引援,但更新換代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以門將位置為例,李實是上賽季中乙的最佳門將,但35歲的年齡也讓球隊引進四川籍的前國奧門將張一諾,本賽季,他進步明顯,也多次高光表現,但若想達到中超級別的水平,恐怕還需錘鍊。
外援限薪更依賴國內球員
近日,中國足協限薪令條款大致出爐,中甲外援頂薪被控制在了150萬歐元。這對志在衝超的成都興城來說,或許並不是個好消息。俱樂部的財力在中甲無疑處於前列,但這樣的薪酬上限,意味著球隊很難效仿過往衝超球隊那樣,通過強力外援迅速提升球隊實力。
在這樣的條件下。國內球員的水準更加重要。10多年前的成都謝菲聯能站穩中超,孫繼海,李建濱,季銘義等國內強援的補充至關重要,也讓球隊年齡結構非常合理。而目前的成都興城離這樣的目標還有段距離。接下來的轉會市場,有著較強衝超決心的俱樂部或許也將有一系列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