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獸之子》差強人意,日本動畫電影為什麼攻不下中國市場

2020-12-11 界面新聞

文|數娛夢工廠  魏曉琳

看著電影畫面說「好厲害」,內心卻是「到底講了啥?」——這是許多看過《海獸之子》觀眾的內心獨白。

上周五的11月20日,由日本STUDIO4℃負責動畫製作,中影集團與中鉦影業聯合引進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在國內正式上映。影片故事改編自日本著名漫畫家五十嵐大介的漫畫,講述了少女琉花結識了兩位少年「海」和「空」,並追隨兩位少年的遊弋在大海間窺見宇宙與人生的故事。

儘管《海獸之子》配置不俗,原作漫畫曾獲得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獎漫畫部門優秀獎、日本漫畫家協會獎優秀獎的同名人氣漫畫。該作的導演渡邊步曾執導《哆啦A夢》系列,蘆田愛菜、蒼井優等加盟配音,該片的配樂擔當甚至請到了大名鼎鼎的久石讓,米津玄師獻唱主題曲。然而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影片的首周票房僅有1422萬,最終票房預測2100萬元左右,首個周末的排片率也是一路走低,可謂市場前景暗淡。

口碑上,《海獸之子》的豆瓣評分堪堪在及格線6.6分徘徊,兩極分化十分鮮明:讚賞者認為,影片作畫一流,世界觀頗具想像力,與漫畫原作者五十嵐大介的風格一脈相承,是頗具藝術漫畫氣質的小眾佳片;批評者認為,故事邏輯不清、人物莫名其妙、世界觀過於抽象,不知所云。

那麼,改編自著名同名漫畫的《海獸之子》,到底差在哪兒?

一場絕對的視覺盛宴

「完全是為眼睛而看的動畫。」

如果說新海誠是「壁紙狂魔」,隨手一幀都是大片,根據漫畫藝術家五十嵐大介原作改編的《海獸之子》動畫電影則有過之無不及。

一方面,動畫電影沿用了原作中大量電影質感的「跨頁」畫面:少女站在海洋館中的水族箱前、讓人感到潮溼與窒息的暴雨場景、對各種海洋生物的精細描繪,原作中的精彩畫面在動畫電影中都如實還原。為了準確還原海洋生物的樣貌與習性,影片還專門請來生物和海洋專家當顧問。海洋世界中,魚尾的搖擺、遊弋時的顧盼、繽紛的花紋皆有出處。

不僅如此,動畫改編時頗具匠心。影片運用了2D與3D結合的手法,其中的3D部分通過特殊的效果處理後,看起來與傳統2D無異。原吉卜力製作人的本片監製田中榮子透露,為了忠於原著作者五十嵐大介精湛的畫工,在轉換為3D動畫後,《海獸之子》劇組又請五十嵐大介為畫面加入手繪,因此造就了《海獸之子》獨特的畫面質感。

日本京都精華大學漫畫學部講師陳 認為,該片在動畫藝術視聽語言上的探索勢必會被記入日本動畫史:「《海獸之子》可被稱為『動畫中的動畫』,不管故事的講述是否晦澀而阻礙在市場上獲得成功,STUDIO 4℃在該片中所展示出的花費六年潛心研究的 2D 與 3D 結合的技巧,可以說帶給了觀眾登峰造極的視覺衝擊,是只有動畫才能承載的『映像美』的集大成。」

此外,監製田中榮子還提到電影的另一位靈魂角色,宮崎駿的御用配樂師久石讓:「除了研究原著漫畫之外,久石讓先生特意將電影分成一段一段分別創作,讓觀眾能欣賞到最精緻完美的電影音樂。」

片中,久石讓在每段音樂中幾乎未採用頻繁重複的主旋律,而是依據畫面的特徵匹配音樂,鯨魚的歌唱、海風吹動砂石、海浪去了又退……在輕盈的鋼琴聲中,畫面與音樂合二為一,渾然天成。

這也是影片上映後觀眾們最認可之處,片子被譽為「視覺的饕餮。」

然而,儘管視聽表現出類拔萃,但原作漫畫中最受追捧的世界起源想像,動畫改編後反而飽受指摘。

漫畫中,五十嵐大介將日常生活與神話學、民俗學、海洋學與天文學結合,通過一場即將發生的祭典,試圖表達對生命起源的思考。漫畫中,海就是子宮,隕石代表精子,慶典就是受精的過程。正如片名,海獸的孩子隨之誕生。這個過程,正是通過三個主角的合作完成的——海、琉花、空,寓意海、陸、空三個地球組成部分,最終促成新生命的誕生。

然而在創作風格上,五十嵐大介並不擅長講故事。作為公認的漫畫藝術家,五十嵐大介更偏好情節鬆散的「散文化敘事」,用哲理思辨傳達對宇宙、生命與自然的思考。他曾評價自己在「漫畫創作上對刻畫人並沒有興趣,只對自然與動物有興趣」。在知乎「如何評價五十嵐大介?」的問題下,一位用戶回復道:「以劇情說,他不擅長編排特別緊湊的劇情,愛恨情仇都不在筆下,只有自然,生活了三十多年的遼闊而深遠的自然。」

(五十嵐大介作品圖源|漫言MangaTalk)

《海獸之子》漫畫同樣是這一風格的產物。漫畫中,五十嵐大介對自然界的描繪不遺餘力,同時大量使用哲理性極強的臺詞而非故事,傳達自己的世界觀與思考。

對藝術漫畫而言,敘事性弱無傷大雅;但對一部動畫電影而言,這意味著改編之初就不得不進行定位:

是面向普羅大眾的商業故事片,還是註定小眾的哲學藝術片?

改編的兩難:講故事還是重體驗?

對本作導演渡邊步來說,稱「六年磨一劍」並不為過。

接手《海獸之子》以前,本作導演渡邊步多執導商業動畫長片,以《哆啦A夢》劇場版系列動畫和《戀如雨止》聞名,在人物塑造和情感渲染上表現十分出色。無論是《大雄的懷念奶奶》中祖孫情的刻畫,或是《戀如雨止》中含蓄清新的戀愛情緒,人物情感的描繪均十分細膩。

(《戀如雨止》)

但這些以人物情感出彩的作品中,幾乎都不涉及宇宙起源、生命誕生這樣具有豐富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宏大命題。渡邊步曾表示在改編時很是頭疼:「五十嵐老師的作品主題都很大,而且都比較沉重。再來他的作品想要找到答案,需要讀者自己去理解詮釋才能得到。所以我們的讀後感如何通過映像來表現也是很困難的一點。」

事實上,日本動畫電影中並不乏將複雜的哲學觀念與通俗故事緊密結合的範例。

在被戲稱「掉書袋」的《攻殼機動隊Ⅱ:無罪》(2004),導演通過主角對人類/主體身份的不斷懷疑與思考,反覆追問:「何謂人類?何謂靈魂?」片中充滿了大量難明的哲學、宗教思辨,開篇卷首語即引自科爾·亞當的科幻小說《未來的夏娃》:「如果我們的神與希望都成為了科學的一部分,還會有人堅持愛不是科學的說法嗎?」人物對話的臺詞中,也時常引經據典:從孔子《論語》到德國學者馬克思·韋伯《理解社會學的範疇》,亦或法國醫學家拉·美特利《人是機器》……站在先哲的肩膀上,押井守步步逼問:「面對機器,人何以為人?」

(《攻殼機動隊Ⅱ:無罪》(2004))

但這些哲學思辨並未讓《攻殼機動隊Ⅱ:無罪》曲高和寡而束之高閣。相反,影片的價值取向較為明確,並有非常清晰的故事線索,主線聚焦於一起機器人暴走案件,主角團需要查明案件真相。無論是敘事動機或是人物弧光,動畫都一一給出,絲毫不亂。影片最後,素子的臺詞更是被奉為經典:「你現在感到幸福麼?巴特,不要忘記:只要你聯網,我就在你的身邊。」思想與畫面敘事的高度貼合,使本作最終獲得了坎城金棕櫚最佳影片的提名,與真人電影一較高下。這是動畫電影第一次得到如此殊榮。

還有另一種改編方向,即電影《2001太空漫遊》對小說的改編。

導演庫布裡克完全放棄了影片的敘事性,原作作者克拉克甚至聲稱:「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遊2001》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影片中的對白時間僅佔全片不到30%的比重,導演拍攝了大段幾乎非敘事片段,只為讓當時的觀眾體驗到從未見過的太空景象,例如主角太空人穿過「星際門」的片段長達14分鐘,宇宙、光芒、放大的瞳孔……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然而,這絲毫不影響該片關於宇宙起源、文明躍遷的哲學觀念為人稱道。儘管當時評論界認為庫布裡克為視覺效果和技術犧牲了電影的情節和主題,但自1968年影片上映後,影片在影壇上的地位日益穩固,直至終於成了一個文化符號。

(《2001太空漫遊》(1968)中「星際之門」鏡頭)

《海獸之子》同樣擁有一個深沉的哲學內核。是像《攻殼機動隊2》那樣好好講完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還是像《2001太空漫遊》那樣,乾脆放棄敘事,讓觀眾自行在影片中體驗生命與宇宙?

兩條岔路前,《海獸之子》猶疑不定。

通過導演訪談,能看到劇組在影片的故事性和人物上耗費了不少心血。「最開始整部作品如何構成是讓我很煩惱的地方。從時間上來說的話,大概花了六分之一的時間,也就是一年左右來考慮如何構成。」最終,渡邊步選擇了「能夠銜接整個故事的發展」的少女琉花冒險作為主線,而將生活在海裡的少年們故事作為副線,使故事更易於理解。

然而在原作哲思色彩最濃厚的部分,即主角們直面宇宙與生命奧秘的高光時刻,導演改編時在許多地方仍然選擇遵循五十嵐大介在原作中的風格。

在動畫電影中,導演沿用了五十嵐大介「精緻的畫面+大段的臺詞」的處理方式。

一方面,片中大量高水準的畫面讓觀眾目不暇接,有時甚至成了敘事的某種「幹擾」,如一條豆瓣評論稱「視覺強大到奪人心魂,一會兒你就跟著眼睛跑神了,忘記還有故事這回事。劇終的一刻,徹底把故事還給導演。」有觀眾認為《海獸之子》與電影《2001太空漫遊》類似,「觀眾體驗」大於「故事講述」。導演渡邊步對此回應:「我去海外的時候,法國和美國也有這樣的意見,但我個人的話完全是無意識的。最初看完成版的時候,我也覺得好像這個感覺在哪裡看到過,或許真的挺像的。」

另一方面,關於哲學宗教的片段式獨白在片中層出不窮,如「宇宙是一個生命體,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宮,隕石是精子,受精為慶典,目睹慶典的生物將其化作歌謠,傳頌詠唱。」或「生物都是由同樣的原料構成,原料都來自宇宙,世間萬物都是由相同的東西構成的。」然而在各大電影平臺,隨處可見指責這些臺詞「抽象」「難懂」的觀眾。

有觀眾總結出此片「觀念至上、體驗至上」的創作邏輯:「大膽摒棄傳統的敘事結構,肢解原作中宏大而清晰的世界觀,跟隨少女的足跡,追問哲學終極問題的答案,窺探世界運轉的奧秘,然後在神秘且不可名狀的祭典中達到高潮。」

但也有觀眾認為「好故事和好電影有元壁,可能編劇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故事,但不懂劇作技巧,沒有敘事邏輯,導演也不那麼重視視聽技巧,讓這樣一個故事變成了空洞的臺詞大賞,不管想像力如何天馬行空,也只能淪為自high了吧。」

是「體驗式」電影還是「劇情式」電影,懷抱兩種期待的觀眾對《海獸之子》自然觀感不同。

至此,《海獸之子》口碑的兩極分化成為某種必然。

後吉卜力時代

日本動畫電影的引進風險

《海獸之子》引發的討論遠不止於單部影片的票房口碑。

有行業媒體認為,「某種程度上它也是當今面臨危機的日本動漫產業,在立足於傳統的同時,試圖尋找突破的表現。」

五年前中國企業赴日進行「IP 爆買」的現象,如今已一去不返。據《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16)》,2015 年中國買家創造了日本動畫產業史上最高海外成交額,較上一年增長了近一倍,達到了 349 億日元。此後,中國以「一己之力」支撐了日本動畫海外市場份額連續兩年的穩定增長。

然而好久不長,據《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19)》,2019年海外市場對日本動畫的「爆買」熱潮冷卻,較上一年的增長僅為1.4%。日本動畫產業報告編委會認為這或將使得日本動畫的海外市場增長進入瓶頸期。

日本京都精華大學漫畫學部陳 援引此數據指出,以怒濤之勢增長的海外市場有戛然而止的傾向,主要原因是中國地區的「爆買」開始冷卻。這一方面出於中國的網絡發行規定的變化,但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之前的「爆買」屢戰屢敗。

進口國內的日本動畫電影往往是本國的票房爆款,例如在日本本國打破多項票房紀錄、一舉躍至日本影史票房第二的《你的名字。》。但在國內,該片票房僅為五億七千萬,在我國動畫電影票房前二十中,排第十二位。

(數據來源:萌娘百科)

近兩年來引進的原創動畫電影更是頻頻遇挫:細田守新作《未來的未來》上映後票房900多萬票房,鬼才湯淺政明商業化試水之作《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票房1400多萬左右,《企鵝公路》僅三百多萬。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最有「爆款」皮相,卻因為後期口碑崩盤,最終票房僅有2.88億。

一方面,這可能與影片內容中潛在的中日兩國文化差異有關。

陳 認為,日本動畫產業的重心仍主要是本國國內市場。內容的策劃和開發,均以本國國內受眾需求進行規劃和測算。在我國口碑和人氣甚高的諸多作品,在日本的人氣榜單上名次順位不佳,而日本人氣榜單上被粉絲奮力「刷榜」的作品,在國內聲量和反響平平。

「如果在不夠了解兩國的傳播環境和作品設定上的文化差異時進行『一律爆買』,勢必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比如人氣作品獲得喜愛的根源如果是某種日本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才成立的要素,即便購買二次改編權進行影視化也會因本土化難度極大而不被觀眾認同。」

另一方面,近年來日本原創動畫電影中導演的「私人化表達」與「重美學、輕敘事」的短板也是國內觀眾不買帳的理由之一。

不久前上映的細田守新片《未來的未來》曾入圍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但在國內上映後,頻遭詬病。

有觀眾認為儘管畫面精美,但這無法掩蓋敘事上的短板。

影片過於私人化的表達也限制了更多觀眾的共鳴。曾有讀者在《虹膜》留言道:「細田守這一輩動畫人,跟宮崎駿高畑勳這些上一輩動畫人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對人類、自然、歷史的思考讓位於個人情感的表達,當然兩者沒有高低之分,但是細田守過於私人化的設定也註定無法引起大部分觀眾的共鳴。」

事實上,「私人化敘事」或「對外界的漠不關心」,已經成了日本動畫界的某種症候。近年來,日本動畫中兩種趨勢愈發顯明,一種是以新海誠為代表的「世界系」動畫,這類作品往往不具備完整的世界觀描寫,只著重刻畫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問題;另一種是誕生於御宅文化下的「日常系/空氣系」作品,角色們似乎完全與外界環境隔絕,往往只為一些再平常不過的日常小事或悲或喜。

(《利茲與青鳥》(2018))

2015年,宮崎駿在電視採訪中提出:「現在的日本動畫產業已經走向沒落,因為它完全成為了宅男的專屬」。他認為,現在動畫業界基本上是由宅男或是那些酷愛動畫的人組成,他們從來不花心思去觀察自己身邊那些真實存在的人,而是把精力全都放在虛擬人物的構思上。宮崎駿把這類人定位為「對周遭的人或事物漠不關心」,日本動畫產業也正是因為這樣而成了「完全由宅男構成的體系」。與之類似,2017年庵野秀明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逃避現實的死宅無藥可救」。

與之相比,在海外大獲成功的宮崎駿、高畑勳、押井守作品,多聚焦對後工業時代的描繪、人類何以成為人類或如何面對歷史創傷的具有普世價值的人類共同命題,拍出《紅辣椒》《千年女優》的今 敏則以令人拍案叫絕的想像力探討人類的精神與夢境能有多麼幽深玄妙。對普世問題的深度思考,正是這些大師得以走向海外的重要基石。

但是,從《海獸之子》耗費六年探索動畫技法,我們仍能看到日本動畫自我革新的決心。從影片描繪的龐大宇宙,我們也能發現日本動畫人試圖向世界傳達的奇妙哲思。或許觀賞《海獸之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放空自己,沉浸在精心描繪的宇宙中。

「繼續吧,他們告訴我,張開你的眼睛,在我面前是一片海洋。」

日本動畫電影的前方,或許仍是星辰大海。

參考資料:

1、活弁電影倶楽部,專訪《海獸之子》導演渡邊步:希望能更多的向大家傳達動畫存在的意義

2、陳 ,走向下一個百年——2010—2019年日本動畫變革期回顧[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20(09)

3、Yes娛樂現場,日本「雙子殺手」勇闖奧斯卡 《海獸之子》角逐最佳動畫

4、動漫屆,《海獸之子》畫面優美故事垃圾的年度爛片?

相關焦點

  • 《海獸之子》差強人意,日本動畫電影為何屢屢碰壁中國市場?
    文 | 數娛夢工廠,作者 | 魏曉琳看著電影畫面說「好厲害」,內心卻是「到底講了啥?」——這是許多看過《海獸之子》觀眾的內心獨白。上周五的11月20日,由日本STUDIO4℃負責動畫製作,中影集團與中鉦影業聯合引進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在國內正式上映。
  • 《海獸之子》差強人意,日本動畫電影為何屢屢碰壁中國市場
    作者|魏曉琳看著電影畫面說「好厲害」,內心卻是「到底講了啥?」——這是許多看過《海獸之子》觀眾的內心獨白。上周五的11月20日,由日本STUDIO4℃負責動畫製作,中影集團與中鉦影業聯合引進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在國內正式上映。
  • 《海獸之子》差強人意,日本動畫電影為何屢屢碰壁中國市場_財經...
    作者|魏曉琳看著電影畫面說「好厲害」,內心卻是「到底講了啥?」——這是許多看過《海獸之子》觀眾的內心獨白。上周五的11月20日,由日本STUDIO4℃負責動畫製作,中影集團與中鉦影業聯合引進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在國內正式上映。
  • 《海獸之子》國內遇冷,日本動畫電影又水土不服了?
    看著電影畫面說「好厲害」,內心卻是「到底講了啥?」——這是許多看過《海獸之子》觀眾的內心獨白。上周五的11月20日,由日本STUDIO4℃負責動畫製作,中影集團與中鉦影業聯合引進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在國內正式上映。
  • 《海獸之子》國內遇冷,日本動畫電影又水土不服了?-虎嗅網
    看著電影畫面說「好厲害」,內心卻是「到底講了啥?」——這是許多看過《海獸之子》觀眾的內心獨白。上周五的11月20日,由日本STUDIO4℃負責動畫製作,中影集團與中鉦影業聯合引進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在國內正式上映。
  • 天王級陣容的《海獸之子》國內遇冷,日本動畫電影又水土不服了?
    看著電影畫面說「好厲害」,內心卻是「到底講了啥?」——這是許多看過《海獸之子》觀眾的內心獨白。上周五的11月20日,由日本STUDIO4℃負責動畫製作,中影集團與中鉦影業聯合引進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在國內正式上映。
  • 海獸之子 動畫電影
    備受期待新動畫電影《海獸之子》最新角色公布 根據五十嵐大介原作改編的同名魔幻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將於6月7日日本公映了,今天官方放出了最新參演角色,本片製作陣容相當豪華,久石讓也會傾力加盟,一起期待下。
  • 動畫電影《海獸之子》確認引進 《海獸之子》什麼時候上映
    由日本漫畫家五十嵐大介原作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確定引進國內上映,目前上映日期還待定。《海獸之子》的官方微博@電影海獸之子官微也已經開通,大家可以靜候好消息了。動畫電影《海獸之子》的畫面非常絢爛優美,本作由渡邊步執導,STUDIO4℃擔任製作,久石讓擔任電影的配樂。
  • 日本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內地撤檔 預計剩餘片子也不遠了
    日本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內地撤檔 預計剩餘片子也不遠了時間:2020-02-05 15: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內地撤檔 預計剩餘片子也不遠了 受新型肺炎疫情影響,繼李現主演的《抵達之謎》宣布從2月14日撤檔後,又有兩部原計劃情人節上映的電影相繼官宣撤檔
  • 日本動畫《海獸之子》中國版預告來襲
    時光網訊  備受矚目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今日發布首支中國版預告,電影定檔2020年情人節上映。預告片中夏日的海洋,靜謐的水族館,少女少年們眼神碰撞的瞬間,引領觀眾走進一場浪漫唯美的海底之境。電影改編自五十嵐大介超人氣同名漫畫《海獸之子》,講述了少女琉花在偶遇到神秘少年「海」和「空」的暑期,展開了一場與海洋的浪漫約定。
  • 日本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國內定檔 曾獲奧斯卡提名
    日本又一部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已經宣布,將在2月14日情人節登陸國內影院,而該片改編自五十嵐大介創作的同名漫畫,由渡邊步執導、STUDIO4℃負責動畫製作。其實,《海獸之子》已於2019年6月7日在日本上映,而這部電影上映後受到了很多日本影迷的追捧,其中久石讓負責該片配樂,蘆田愛菜、石橋陽彩、浦上晟周、森崎溫、稻桓吾郎、蒼井優等參與配音,主題曲由米津玄師演唱。《海獸之子》主要講述了不擅於以言語表達自己所思所想的中學生琉花,在暑假初日的社團活動中與隊友發生爭執。
  • 日本動畫《海獸之子》內地重新定檔
    時光網訊今日,動畫電影《海獸之子》發布由黃海設計的定檔海報,並同時曝光全新預告,宣布重新定檔11月20日。電影《海獸之子》講述了少女琉花在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兩位神秘少年「海」和「空」,並追隨兩位少年的腳步,在星辰大海之間暢遊,窺見世界與人生的故事。影片改編自電影《小森林》系列原作五十嵐大介的漫畫,海報設計師黃海作為原著漫畫迷,此次也一手設計了中國區海報。畫面中,三位主人公暢遊在大海之間,翻起的海浪與魚群、朦朧的太陽和旋渦相互輝映,形成了一副若隱若現的太極圖。
  • 日本動畫《海獸之子》即將引進
    時光網訊 日本動畫電影《海獸之子》近日開通微博,確認引進中國內地。該片改編自《小森林》作者五十嵐大介的同名漫畫,講述14歲少女琉花與兩位神秘少年「海」和「空」相遇,在大海與星辰之間,窺見人生與世界的奇幻故事。
  • 漫改電影《海獸之子》2.14中國上映 開啟海底冒險
    《海獸之子》定檔海報1905電影網訊日本動畫電影《海獸之子》釋出定檔海報,並宣布將於2020年2月14日情人節在中國上映。據悉,電影改編自日本超人氣同名漫畫,原作漫畫家五十嵐大介此前憑藉溫暖治癒的《小森林》系列於國內圈粉無數。作為五十嵐大介作品中獲獎無數的頂級動漫IP,《海獸之子》在日本一經上映即掀起廣泛關注。
  • 日本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內地定檔11月20日
    原標題:日本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內地定檔,黃海操刀設計海報11月2日,動畫電影《海獸之子》發布了由黃海設計的定檔海報,並同時曝光全新預告,宣布內地定檔11月20日。該片由《哆啦A夢》系列導演渡邊步執導,蘆田愛菜、蒼井優等加盟配音,久石讓擔當配樂,米津玄師獻唱主題曲。
  • 海獸之子撤檔怎麼回事?海獸之子為什麼撤檔 海獸之子劇情介紹
    2月5日,《海獸之子》出品方以及宣發團隊在網上發出聲明,因冠狀病毒肺炎傳播的影響,決定將原本定在情人節上映的影片推遲上映,網友們紛紛表示期待已久,感到遺憾。《海獸之子》是日本製作的一部日語動畫影片, 19年的6月7日已經在日本上映,反響不錯,豆瓣評分也在7.2分,已經是影片中的比較高的分了。
  • 日本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定檔11月20日上映,我在電影院與你相約
    日本動畫電影《海獸之子》發布了由著名黃海設計的定檔海報,同時公布了全新預告,宣布於11月20日中國內地定檔上映,這部電影由系列動畫片《哆啦A夢》導演渡邊步執導,還有蘆田愛菜、蒼井優等著名演員加入配音,久石讓擔任配樂,米津玄師擔任主題曲主唱。
  • 動畫電影《海獸之子》中國內地引進確定,官方微博開通,上映日期待定
    改編自日本漫畫家五十嵐大介同名原作漫畫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宣布中國內地引進確定,目前官方微博(@電影海獸之子官微)已經開通,詳細上映消息尚未公開。 本次動畫電影《海獸之子》由渡邊步執導、久石讓擔任配樂、STUDIO4℃負責動畫製作,並且主題曲「海的幽靈」由米津玄師創作。
  • 不劇透解讀《海獸之子》沉靜唯美的動畫長片
    《海獸之子》是由渡邊步執導、STUDIO4℃負責動畫製作的日本動畫電影,改編自五十嵐大介創作的同名漫畫。原著漫畫已經完結,共五卷,五卷的漫畫改編成2個小時的動畫電影,這個體量還算適合,內容也不會刪減太多。
  • 動畫電影《海獸之子》確認引進國內 上映日期待定
    由日本漫畫家五十嵐大介原作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海獸之子》,確定引進國內上映,目前上映日期還待定。《海獸之子》的官方微博 @電影海獸之子官微 也已經開通,大家可以靜候好消息了。動畫電影《海獸之子》的畫面非常絢爛優美,本作由渡邊步執導,STUDIO4℃擔任製作,久石讓擔任電影的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