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被感染護士11天「自愈」,來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2020-11-25 騰訊網

我是一個居家隔離的輕症患者

從被確診到核酸轉陰經歷了11天

除了醫院配的口服藥以外

我並沒有接受其他治療

也可以算是「自愈」

「我想我要「破戒」了,因為我除夕那天立下了「再也不和記者打交道」的誓言。現在我的核酸檢測轉陰了,還是想通過媒體讓大家知道我的康復經歷。」

——來自武漢某三甲醫院急診科24歲的護士桃子,向小觀講述了她這11天來的經歷。

我之所以有段時間會排斥媒體,是因為就在我確診後的那天,一位記者把我作為武漢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報導了出去,我的微博粉絲一天內漲了2萬人。

大部分人是出於對武漢一線醫護人員的關心,但是那時我處於剛得知自己病情時的巨大惶恐之中。等待核酸檢測報告的那晚,我失眠了,想到了生死的各種問題。我還有一層擔心,害怕在老家的父母知道了我被感染的事。

事情要從1月23日那天說起,我們急診科幾位同事身體不適去做檢查,核酸檢測呈陽性。我忽然也覺得這幾天自己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裡越來越乏力。謹慎起見,我也做了胸部CT,令人意外的是我肺部也呈現了毛玻璃狀病變,這也就基本意味著我「中槍」了。

1月24日凌晨,同事打電話告訴我,我的咽拭子結果出來了,雙陽。

確診那天是除夕凌晨,我很低落。

我勉強打開手機找到了之前在戶外玩得興起時錄的視頻,發布在了朋友圈裡並且配文「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邊一直是關於這次病毒肺炎的消息,不想再聽了。給你們發個視頻調劑一下子。加油吧,戰士們。」這其實是我精心策劃的,這樣我父母就不會懷疑我也病倒了。

醫生告訴我,我的肺部病變範圍比較小,建議我在家隔離吃藥。我猶豫了很久,也決定還是先不住院了。畢竟我對自己的病情變化是有察覺的,即使惡化也會及時就醫。但是如果輕症就醫,的確也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

到了那天晚上,我假裝沒事似的給家裡打了個電話,一家人正在吃團圓飯,父母還叮囑我大年初一不要忘記給家裡長輩電話拜年。大年初一那天,儘管我因為生病已經很疲乏了,但還是給家裡長輩一一打了電話,就是為了不露餡。

其實不過是假裝鎮定罷了,居家隔離前兩天我一直處於對這個疾病不確定性的恐懼中。我害怕脫離了醫院的環境,哪天我自己變成了「大白肺」卻還渾然不知,哪天也會像報導中的重症病人那樣出現呼吸困難。

那兩天應該是我最糟糕的兩天,醒來時只覺得身體酸痛無力、想要嘔吐,口乾舌燥到了極致,只要開一點窗,我就開始猛烈咳嗽。不過幸運的是,我得病全程都沒有發燒,也沒有出現過呼吸困難。我也會回想自己是何時被傳染的,但是上班的最後幾天裡,其實我每天都路過疑似病人的隔離區,有時還和他們近距離接觸,所以根本說不上來具體是哪個細節疏忽了。

我開始做各種事情轉移注意力,比如我給自己熬湯、做雞蛋羹加強營養;我在體能好的時候適度運動,練習瑜伽;每天我都會打掃屋子,用消毒水噴灑房間和衣物,通風半小時。我在家吃的口服藥主要就是奧司他韋、拜復樂、阿比多爾、蓮花清瘟膠囊、小柴胡顆粒。本來不想寫出這些藥名的,但是微博上詢問我的人太多了,我還是決定公開一下。不過我覺得最終幫助自己戰勝肺炎的,不是藥物,而是每個人潛藏著的免疫力。

那幾天我還會瘋狂喝水,500毫升的杯子每天起碼可以喝六七杯。這個病在發作時,很多人都特別容易感覺口渴。後來白水喝得喉嚨發苦了,我就加了檸檬和冰糖一起吃。好在總有同事主動買了菜幫我放在家門口。所以我的餐桌上,沒有缺過蛋白質和蔬菜。

4天後,我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步行10分鐘去醫院複查CT和核酸檢測。那天人很多,我就診時排了2小時的長隊。

或許在很多人的理解裡,醫護人員在被感染時一定會獲得治療上的方便,但其實並非如此。當時的情況是武漢只有醫院發熱門診才有權限開出對症的藥,員工就醫窗口和急診對新冠肺炎藥物的處方權都停止了,所以我也要和普通門診病人一樣排隊,沒有人知道我是誰。

不過那次的檢查結果讓人振奮,我肺部的炎症消失了,儘管核酸檢測還依舊是陽性。我安慰自己:器官病變控制住了,這是最關鍵的。其他的就慢慢來,就算是感冒還要7天的恢復期呢,何況是一場肺炎?

這次回家以後,我對於痊癒更加有信心了。我依舊每天堅持早睡,也開始嘗試做些別的事情,比如看書、複習備考,但是我發現疫情當頭,我根本沒法靜下心來做這些事。我寧願在微博上多轉發關注一些看病的求助信息,多回答一些病友的提問,這或許還能有些幫助。

2月4日,我決定再去醫院複查核酸,那種感覺,就像是高三看排名時的心情,有些不敢面對。所幸,轉陰了。

這也就意味著我真的自愈了,那次醫生還是給我開了相同的口服藥,但是用量都減少了。

那天回家,我給朋友發簡訊說我病快好了,今天想給自己做頓有滋味的酸菜魚。朋友叫我錄下做魚的視頻,我這才反應過來——就在這次居家隔離以前,我還是個不會做飯的人。

這兩天我也沒那麼怕冷了,偶爾會在窗邊望一望風景。這是武漢很美的一個角落,有藍天和大樹,路筆直通向長江大橋,不遠處就是黃鶴樓。

躺在床上時,我總會想起那天去發熱門診時聽見醫生說話的聲音已經完全嘶啞了,還看到護士們的防護鏡裡已經充滿了水霧。如果不是這場病,那我還會像他們一樣在我的戰場工作著。

這幾天我打算再去複測一次核酸,如果還是沒有問題,我就試著和護士長提一提復工的事。

如果我的免疫力可以打敗新冠肺炎,那武漢這座城市的免疫力也一定會戰勝這場流行病。那時候,武漢還是那個武漢,但中國人卻連得更緊密了……

(桃子為化名)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楊書源

微信編輯:佳思敏

相關焦點

  • 綠色護士服——急診科裡的「生命顏色」
    編者按: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35天,在這特殊的一年裡,有很多人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默默付出。  記者進入瀋陽二四二醫院正門時,正有三輛急救車從院內疾馳而出,此時是11月26日上午十時許。  門診樓一側,還有兩輛急救車停在西門口,只需順著它們耀眼的紅色燈光走過去,就是急診科了。  新冠疫情最嚴峻時,這裡有6名護士馳援武漢和襄陽。22歲的王樂童當時也寫了請戰書,但因為疫情期間、醫院急診科裡的人手已「捉襟見肘」,她留守了下來,對於沒能親赴這次「人生大考」,她當時感覺有些遺憾。  但接下來的經歷讓她深深感到,成長機會同樣難能可貴。
  • 新冠肺炎「自愈」護士賈娜重返一線:我很渺小,護士服是我的戰袍
    央視網消息(記者 朱春燕)離開崗位18天後,2月11日,賈娜如願重返一線。早上穿上深綠色的護士服,站在鏡子面前,她不再像從前那樣琢磨妝容,而是告訴自己:要上「戰場」了。過去的18天裡,24歲的賈娜經歷了從未有過的艱難時刻。這是她入職後的第一個春節,她選擇值守崗位。
  • 武漢某醫院ICU護士被感染,未傳染一人,她親述8天康復心得
    最想念的是孩子,她長這麼大還從沒離開過我,因為疫情現在也被迫斷奶。前幾天跟她視頻,發現她已經忘了媽媽了,哈哈,好在爺爺奶奶帶得特別好,現在很健康。真希望疫情趕快過去,讓所有人能夠早日康復,回到家人身邊。
  • 被感染護士11天恢復健康:身處暗處,才能看到人性的美好
    我們經過18天的禁足,為的就是將疫情控制住,現在還是關鍵時刻,我們一定不要輕易外出,如果你感到在家難熬,我想請你看看他們的生活……01.把家裡最好的拿出來 在河南,有個國際級貧困縣嵩縣,嵩縣的閆莊鎮竹園溝村處於丘陵地帶,以種大蔥為生。
  • 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陳金鳳 在隔離病區堅守36天
    □全媒體記者 王捷通訊員 李明華 邢小寶 本報訊 陳金鳳是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的護士
  • 那個被感染的急診科女護士,48天後終於出院了
    你還記得那個被感染的急診科女護士李婷嗎?上周五,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致敬戰疫工作者特別篇裡,網友們看到了她這一個多月來的抗疫歷程。節目組現場連線了她的丈夫海棠,沈騰、賈玲等人無不感動落淚,不斷滾動的彈幕裡,都在為他們加油打氣。
  • 一個被感染護士治癒後再上崗,這是她的自述-虎嗅網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診科護士郭琴,是在1月13日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24日、26日,連續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經專家確認後,27日辦理了出院手續。1月28日,出院第二天,她主動申請回到崗位繼續上班。但我是第一個被感染的,要起到帶頭作用。如果一直這樣擔心下去,那我什麼時候上班?如果都像我這樣,那誰來上班?你如果先這樣做了,大家是不是就覺得不那麼恐懼。我也可以像她一樣,不害怕。」郭琴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被感染的。「在一線,就是有這種風險。」
  • 你穿護士服的樣子,真好看!
    >已有7年護齡「95後」的她在自治區傳染病醫院感染五科任護士疫情期間她是該院ICU病區負責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護理人員穿上防護服疫情期間逆行武漢支援她用責任和擔當詮釋著青春力量穿上護士服她的表情嚴肅而專注為防止院內感染一絲不苟地緊盯細節脫下護士服愛笑的她臉上有甜甜的小酒窩
  • 《那個被感染了的急診科女護士》:婚姻的意義都在這部紀錄片裡
    這部紀錄片是由海棠拍攝的,她是一部影視片攝影師,而被感染的女護士是他的妻子李婷。李婷工作地點在武漢醫院急診科,是新型冠狀病毒的重災區。雖然李婷在工作中進行了很多保護,但不幸的是萬幸是李婷是輕症病人。考慮到醫院資源的短缺和避免交叉感染,他們決定在家裡隔離自己。海棠負責李婷的一日三餐和情緒疏導,並拍攝了防疫的全過程,為不幸生病的網友帶來了勝利曙光,讓我們看看什麼是需要的夫妻。01疾病早期:樂觀勇敢在李婷早期,體內只出現了輕微的新冠狀病毒症狀,之前仍處於樂觀狀態。
  • 「我是護士!讓我看看!」
    新華社哈爾濱12月14日電(記者楊思琪)「我是護士!讓我看看!」12月11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氣溫低至零下十幾攝氏度,一名老人突然暈倒在街頭。一名護士聞訊後,當即上前跪在冰冷的地上,為老人做心肺復甦。這一幕感染了身邊人,一個年輕小夥想盡辦法幫老人聯繫家人,一位中年人拿出身上的速效救心丸,還有熱心群眾幫忙撥打120……5分鐘後,老人終於恢復呼吸,隨後120急救人員將老人送往醫院,現場一片歡呼。「這麼冷的天,我手拿電話都凍得不行,她跪在地上做心肺復甦5分多鐘,太不容易了。」現場一名市民回憶說。
  • 一位護士被感染後
    短短十幾天,她由一名急診護士變成患者,再回歸醫護隊伍。再次穿起防護服時,郭琴的改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6號病床 很難確定病毒是從什麼時刻找上郭琴的。1月12日下午,頭疼,發冷。她下了夜班,一量體溫,37.8攝氏度。
  • 【援鄂勇士】急診科護士陳佼佼:「我定不辱使命,也定平安凱旋!」
    支援武漢的動員令發布伊始,她便主動請纓,「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於我而言奔赴一線是使命,幫助病患是榮譽。」陳佼佼回憶當時的心情時說道:「我就覺得我應該去。我本來就是幹這行的,這是我的工作職責,我也應該去做這件事,冥冥之中有種聲音告訴我,我應該去!」 她很擔心疫情剛開始爆發的時候控制不住,反倒對於自己的安危比較淡然。「我沒有想很多,害怕為什麼要來呢?
  • 你穿上護士服的樣子真好看
    今年疫情期間,白衣天使們奮不顧身衝在最前線艱辛忙碌的身影,讓無數人為之動容脫下護士服,他們不過是一群普通的父母、孩子會因勞累疲憊流淚,也會因幸福美好微笑♥♥♥♥♥♥♥♥♥♥護士節到來之際,讓我們回歸本真看看這些可愛護士
  • 希臘護士在家自建ICU病房,挽救感染新冠生命垂危的親人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圖片來自pixabay)華輿訊 據中希時報報導 如果家人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而你又是一名醫護人員,你會怎麼做?
  • 「同心抗疫」居家自愈醫生張勁農:我有抗體 同事患病我來治
    【解說】2020年1月,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勁農感染新冠肺炎後,通過在家自我隔離痊癒,他的自愈故事經媒體報導後,曾引起不少討論。如今,中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中新社記者再次對他進行了專訪。【解說】回憶起剛被感染時的情景,張勁農還有些後怕——沒出現症狀前,奮戰在一線的他需要與許多同事、領導有工作接觸,他擔心的是,一個不慎就會傳染他人。【同期】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 張勁農我到武漢市會議中心去,領導找我們去制定發熱門診的流程。我那天中午就坐車,就是那天有點冷。
  • 無症狀感染者悄悄自愈了,這是件好事!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林敬)核酸陰性、抗體陽性,這是代表無症狀感染者悄悄自愈了嗎?上海浦東新區衛生健康委員會4月10發布的《關於網傳「陸家嘴世紀金融廣場確診一例新冠肺炎」的情況通報》引發關注。
  • 武漢護士感染治癒後重返一線:「不為當英雄,但絕不做逃兵!」
    武漢護士感染治癒後重返一線:「不為當英雄,但絕不做逃兵!」 央視網消息:「我自己也感染過,你看我現在好好的,還在照顧你呢。要有信心,肯定能好起來!」她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的一名護士,堅守戰「疫」一線不幸被感染。痊癒出院後第二天,她重返一線。
  • 張霓 透過護目鏡,護士的眼睛像天上的星星
    感染科的護士們得為同濟醫院三個院區的改造都打個樣——沒有人知道該怎麼做,得有人先試試水深。此後,武漢陸續有55所醫院被徵用改造。在人類最初遭遇新冠病毒的日子裡,同濟醫院感染科的護士張霓盡忠職守照顧病人,她甚至錯過自己至親最後的電話。她默默將自己與家人隔離,提醒周圍人戴口罩、勤洗手。
  • 感染新冠肺炎哺乳期媽媽:我在方艙用吸奶器,護士為我制遮擋
    她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回憶,自己在家哺乳極少出門,可能是父母外出買菜時被感染上的。2月1日,張瑩午睡後察覺到身體不適,發起低燒,當時武漢疫情嚴峻,她不敢隨意出門,開始在家隔離,同時向身在孝感的公婆求援,希望他們能來武漢幫忙照顧。
  • 急診科「超載」嚴重 恐有功能衰竭之憂
    4月22日,是北京宣武醫院(下稱「宣武醫院」)急診科主任孫長怡的60歲生日,也是他告別急診、光榮退休的日子。回望自己33年的急診生涯,孫長怡感慨頗多:「剛上班那會兒,別說是老大夫,就是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學生也都有滿滿的使命感,大家那是真的幹啊。我記得夏天,為了看護ICU病房裡的危重患者,我們都是拿張涼蓆鋪到病床旁邊的地上睡覺,半夜護士來隨叫隨起去處置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