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鼓樓西大街整理與復興計劃」在2017年6月正式啟動後,三年多的時間裡,鼓樓西大街在一步一步地實現著「顏值」地提升。2021年1月14日,這條全長1.7公裡的、始於元代的斜街亮出了新形象。據悉,這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批覆後西城區首個重點推進完成的歷史街區保護更新項目,將有效助力中軸申遺保護。鼓樓西大街按照「保」字當頭的原則,通過「微修繕、微更新」,形成了「探訪一處元代碼頭、漫步兩段古蹟高牆、體驗四個口袋公園、了解多個歷史典故」獨有的景觀結構。
順著鼓樓一路向西,全貌亮相的鼓樓西大街給人最強烈的感受是「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相關負責人表示,伴隨鼓樓西大街「穩靜街區」修繕更新項目的完成,「探訪一處元代碼頭、漫步兩段古蹟高牆、體驗四個口袋公園,了解多個歷史典故」的鼓樓西大街獨有景觀結構業已形成。
此次全新亮相的 「元代碼頭」遺蹟,位於大街西側,條石路、棕色圍欄,似乎可遙想到當年濱水碼頭的繁忙以及後來的湖面變小、水退人進的滄海桑田。「遺蹟的改造,將代表歷史特徵的高臺維持現狀,同時用老磚條石整修,體現出了對歷史的尊重。局部對人行有影響的高臺後退,上層為居民動線生活區,下層為路人行動線,兩側設有無障礙坡道。同時將高臺裡凸外進的現狀邊緣拉齊,結合現狀大樹整合綠地空間形成綠色街景。」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兩段古蹟高牆」即「墉牆疏影」和「紅牆映翠」。「墉牆疏影」指醇親王府北牆外人行空間,長約 320米,外牆為青磚灰瓦,牆身為灰色,整體古樸素雅。通過樹池聯通、增加綠化、設置座椅,形成沿著灰牆下,舒適漫步的休閒空間。「紅牆映翠」指廣化寺外人行道,長約150米,外牆為紅牆灰瓦,極具傳統古建築風貌。通過增加綠化和休憩空間,使竹林與紅牆相互映襯掩,突出了古蹟紅牆的歷史底蘊。
「四個口袋公園」分別是「譙樓更鼓」「榴花輕語」「竹韻暖陽」「綠冠悠然」。此次最新亮相的包括「榴花輕語」和「綠冠悠然」。其中「榴花輕語」位於小八道灣胡同,石榴樹、長木椅,不禁讓人想起老北京四合院「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的意境。位於八步口胡同的「綠冠悠然」圍繞茂密參天、姿態優美的古榆樹,設置了花池、座椅,為人們提供納涼、賞景的交流場所。
截至目前,鼓西大街沿線已經挖掘出包括德勝祈雪、糖花糖市、元代碼頭、醇親王府、關嶽廟、廣化寺、胡同水井、明清馬圈、明代鑄鐘、譙樓更鼓等多個文化景點。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個景點一個故事。我們利用拆違騰出的52片街道空間,在景點周邊建成85處綠化景觀,方便遊人在『打卡鼓西、漫步斜街』時坐下來,慢慢品味景點背後的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