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真正地了解自己,了解社會,了解別人的時候,你會發現真正厲害的人不是那些情商多高的人,而是那些會捨棄的人。用尊重的態度去看待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三觀不合,不必強融。因為三觀不合的人,永遠也不會是一路人。
1,三觀不合,不必強融,也不必湊合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我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很熟悉,有一種自然的親切感。而有的人即使相處很久,還是覺得無法玩到一起。而對於那些無法相處的人,其實就是因為你們的三觀不合。
另外,我們尋找戀人的時候,也不是找跟自己一樣的人,而是尋找那個缺失的自己。是尋找一位可以相互尊重互相珍惜,互相成就的彼此。那個戀人和你有一樣的興趣愛好,而你們的三觀正好相合。如果遇到三觀的不合的人,不必強融,也不必湊合,因為那個和你一樣三觀的人肯定會出現。
才女林徽因當初在歐洲留學的時候遇見了才子徐志摩。一個美麗的才女遇到風流才子,兩人互相欣賞,互相尊重,也相互喜歡著。但是那時候的林徽因知道徐志摩已經結婚,而且還有孩子之後。就對徐志摩說,如果你真的愛我,就不要讓我處於這種尷尬的位置。最終林徽因決定離開,放棄這段不該有的感情。
《紅樓夢》裡說:「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上海的名媛郭婉瑩當收到未婚夫送的美國絲襪的時候,未婚夫當面誇讚,這絲襪真結實,穿一年也不好破的。
但是郭婉瑩畢竟是名媛,那時候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沒有現在這麼開放。於是郭婉瑩無法接受跟一個男人討論絲襪,於是決定退婚。她解釋說,一生太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而有趣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談得來。
你看,這兩個例子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三觀不合的人真的無法走到一起。即使那個人很優秀,優秀到讓人無法拒絕,可是最終還是會各走各的。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對另一半來說,你要找的是一輩子都跟你三觀在一條線上的人。
2,切勿跟三觀不合的人爭辯
《論語》裡面有一句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觀,不能說誰對誰不對,這個是沒有對錯的。因為三觀受成長環境,教育程度,對社會的認知等各方面的影響。所以三觀不合不代表別人就不好,要學會尊重別人的三觀。
有人問孔子的弟子,一年有幾個季節?弟子回答,春夏秋冬。
客人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弟子說,不對,一年有四季。
於是兩個人在那不斷的爭辯,你說三季,他說四季,最近也沒個結果。兩個人最後沒有辦法,說是打賭,去請教老師孔子。如果誰輸了就給對方磕三個頭。
當孔子得知後,孔子說,一年只有三季。學生不解,就問為什麼。孔子說:「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嗎?他是螞蚱,螞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有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講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吃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你看,他們的三觀,思想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也不在一條線,即使爭辯再久也沒有答案。所以,跟三觀不合的人不要去爭辯,因為沒有意義,之後消耗自己。不爭辯,不在意,也就過去了。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是懂得尊重對方三觀的人,不會做無謂的爭辯。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感情中,我們都會遇到三觀不一致的人。但是三觀不一樣不代表別人的就是錯的。只是個人的認知不一樣,對於三觀不合的人,保持距離,保持尊重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