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返回地球,為啥17年都再不上天?太空後遺症對他影響很大

2021-01-11 羽昕天

一個國家的強大與軍事、科技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只有軍事發達,科技發展,才能在國際社會挺直腰板,敢於直言。但是科技的發展,必然又需要無數科學家和試驗者的辛勤努力,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國家威武霸氣的武器和一身精氣神的軍人,但他們背後的汗水和鮮血,則是我們難以接觸到的。

當今時代,陸地已經不是稱霸的唯一領域,海洋和天空甚至宇宙都成為我們探索的空間,只有在這三個方向都有驚人的研究,我們的國家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稱之為強國。2003年,當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成功降落時,整個國家沸騰了!而作為中國飛天第一人的楊利偉無疑也成為了整個國家的英雄,那為什麼自此之後他又再也沒有去過太空呢?

驚險的旅程

載人飛船和無人飛船在技術上其實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很多國家歷經十幾年或者幾十年都很難突破這一難關,而我國從1995年開始啟動載人飛船計劃,到2003年便成功,其中無數科學家和飛行員所付出的努力和貢獻是十分巨大的。而作為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的楊利偉也成為民族英雄,但他又為何在這之後再也沒有上天呢?

這其實與那次的飛行經歷有著很大的關係。由於是第一次正式飛天,在直到降落之前,所有人的心都是懸著的,繃著的!因為這項技術很難克服,我們也沒有先例,只能自己摸索,加上當時的飛船材質等問題,對於這次飛天之旅,很多人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包括楊利偉。據楊利偉回憶,整個過程都驚險無比,楊利偉可謂是九死一生,那具體的過程是什麼呢?

剛開始上升時,我們看過直播的就知道,中間有一段時間是空白的,也就是楊利偉沒有反應,其實那段時間是飛船在高速加速,以至於讓楊利偉差點窒息,甚至楊利偉回憶說當時以為自己要死了。直到後來畫面再次出現,他和大家眨眼才恢復正常。而在降落過程中,由於燃燒和壓力,飛船的玻璃破了,而楊利偉在剛落地時其實滿臉鮮血,視頻是經過簡單處理後才播放的。

留下陰影,再難飛天

雖然在飛天之前楊利偉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是兩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依然讓他心悸不已。很多細心的人也發現,自那次飛天之後,17年間楊利偉都沒有再次上天,只是偶爾在一些軍事頻道節目和一些紀錄片當中出現,偶爾也在一些與航天有關的影視節目當中露臉。原因就是那次旅程給楊利偉留下了很大的後遺症。

首先就是長時間的失重和腳不挨地,甚至兩次差點死亡的經歷讓他對高空有一定的恐懼。在之後的出行過程中,楊利偉都很少選擇飛機,他更多是乘坐汽車、火車和高鐵。除此之外,我們都知道,在太空裡,由於沒有重力的影響,人的身體組織和結構都會發生變化,而在回到陸地後,這些變化又會消失,這樣其實對人的損害是比較大的。

宇宙中還有各種未知的或者強烈對人體有害的輻射,這些對人的身體來說甚至都是一些不可迴轉的傷害。我們都知道太空人的身體要求很高,在身體遭受很大損害的情況下,楊利偉和身心健康狀況都不適合再次飛行。而且我們國家對於太空人的生命是十分看重的,國外很多血淋淋的例子都讓我們的宇航局對於太空人飛天這件事都慎之又慎,所以楊利偉便自此沒有再上飛船。

從小就有飛天夢

做太空人的壓力是很大的,身體素質要求雖然過硬,但是一顆強大的心才是最重要的。楊利偉能做第一人的原因就是他從小就有一顆想要冒險和衝破天際的心。楊利偉的家住在海邊,看著天上自由翱翔的海鷗,楊利偉很想成為它們的一員,可以看看天空的樣子。後來在他高三畢業時,楊利偉報名參加空軍招飛人員,從此開始了飛行之旅。

正是因為從小有著對天空的嚮往以及父親刻意培養他的冒險精神,所以楊利偉的身體和心理素質都很出色,楊利偉進入飛行員的行列後,又經過層層選拔成為第一批太空人,最終成為中國飛天第一人。雖然他已經不適合再次上太空,但是他的實踐經驗和飛行經驗對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發展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後來楊利偉便一直在載人航天工程中任主任和副總設計師。

雖然已經位居幕後,但是楊利偉的飛天夢依然沒有停止。此後的載人飛船都有他的身影在裡面,無數國人的飛天夢伴隨著載人飛船的離開進入宇宙。雖然有些人對我們的民族英雄有一些惡意的揣測,對於楊利偉不再飛天也疑惑頗多,但是我國宇航局為了保護航天員,很少會讓進入第二次,畢竟對於身體的損壞是很大的。

夢還沒有盡頭

雖然伴隨著2003年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成功,且楊利偉被當時江主席授予「航天英雄」稱號,但中國的夢還沒有結束。從2003年開始,我國在先進領域的發展沒有了短板,開始進行了海陸空、宇宙全面發展的歷程。

楊利偉的飛天夢實現了,但是我國的復興夢還在路上。正是有楊利偉這些民族英雄,我們國家才從最短時間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然後邁向強起來的過程。我們的夢還在路上,還需要我們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我們看到的很多時候是光鮮亮麗的一面,就像這個世上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為了國家的富強,科學家幾十年如一日只為了技術突破;為了百姓的安定,警察和消防員等和平英雄不畏危險,挺身而出;為了民族榮耀,楊利偉代表的太空人艱苦訓練,只為了飛天一瞬。我們只奇怪楊利偉17年為什麼不再上天,卻不知他背後的傷痕累累,我們要始終銘記祖國富強之路上無私奉獻著的這些英雄。

相關焦點

  •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窗」聲?17年後揭曉真相,慶幸飛船未留太久
    楊利偉在宇宙中聽到非常神秘的"敲窗"聲嗎?17年後,真相揭開,慶幸他回來得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來看看楊利偉的生平。他的家裡距離大海非常的近,小時候,他沒事就來到海邊遊玩。他對很多事情都非常的好奇。
  • 楊利偉在太空聽見「敲門聲」,17年後謎底揭開,幸好他當時機智
    而不僅是物體,人類也飛向了太空。在我國,第一位成功登上天空的,正是航天英雄楊利偉。而在太空中,他也遇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比如楊利偉在太空聽見「敲門聲」,17年後謎底揭開,幸虧他當時機智。楊利偉出生於1965年,家鄉位於我國東三省中間的遼寧省綏中縣。由於所在的城市靠海,他從小就與小夥伴們一同在海邊玩耍。
  • 楊利偉在太空被「敲窗」?17年後謎底揭曉,幸好回來得早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嫦娥奔月」的故事,放在從前,這或許只是一個神話傳說,但放在如今,卻是鐵一般的事實。2003年10月15日9時,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著由長江2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5號首次進入了太空,實現了中國多年來的「飛天夢想」,他在太空中探索到了古人未知的奧秘。
  • 17年前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他直接「溜了」,專家:機智
    太空英雄楊利偉他們接觸了人類最頂級的科技成果,還親歷了浩瀚的宇宙,那種震撼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國家的太空探索過程中湧現出了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和太空人,要說探索第一人,那一定是楊利偉。今天我們來談談他在太空探索中的一件事:在太空中,楊利偉聽到了「敲門聲」,十七年後謎底終於揭曉了。
  • 楊利偉回國後,為什麼17年不再上太空,也不敢露面呢?他狀況如何
    03年我們中國首次發射載人航天飛船,楊利偉是這次航天飛船的首個航天員,首次成功進入太空。在這一次實驗當中,中國在對於宇宙航天的探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第一次能夠載人的航天飛船,楊利偉是成功返回地面的第一人,出艙的畫面經過現場直播受到全世界的矚目。
  • 楊利偉前已犧牲22人:返回地球的開傘極危險,傳言出艙時滿臉是血
    自從人類開拓了載人航天的活動以來,已經有22人奉獻出自己的生命,而其中有半數都是在太空飛行器返回著陸的過程中喪生。這足以可見太空飛行器著陸的過程難度巨大,而楊利偉自然也無法避免這個賭上自己生命和國家十幾年奮鬥心血的挑戰,令人慶幸的是他最終成功了,開拓了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成就了一個不朽的傳奇。
  • 為什麼楊利偉上太空要帶槍?蘇聯航天員的教訓,全世界引以為戒
    」  在古代中國,古人對於天就有一種敬畏之心,皇帝被譽為「天子」,意為被上天選中之人,而天的力量人類自然無法與之抗衡。同理,  徵服上天也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一個執念,  尤其是火藥發明之後,人們試圖利用火藥實現登天夢想,但最後都無疾而終。
  • 太空人楊利偉,從太空回到陸地,為何之後沒有他的消息了?
    在十年前的時候,我國對宇宙展開了探索,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發射了一枚神舟七號飛船,由此我國第一次登上了太空,以此來確定我國的地位。那麼大家也肯定都知道,駕駛神舟七號宇宙飛船的太空人就是楊利偉了。在那個時候可以說楊利偉被我們稱為全國的英雄,他代表著國家,在太空中探索,可以說當時楊利偉的名氣甚至比比明星還高。
  • 2003年楊利偉登上太空,為什麼帶一把手槍,他要打外星人嗎?
    清朝末期的歷史讓國人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自新中國成立來,我們用了71年時間的不懈努力,終於成功屹立在世界科技強國之列,2003年10月15日9點是國人驕傲且難忘的一刻,楊利偉代表中國人乘坐神州五號首次踏入太空,飛行1350小時後安全回歸,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 楊利偉在太空中聽到的「敲門聲」,是怎麼回事?13年後真相大白!
    我國太空人楊利偉在升空過程中,就曾聽到過一陣奇怪的聲音,在偌大的宇宙中,這陣聲音顯得極為刺耳,雖然楊利偉最後成功返回了陸地,但是這起事件仍然讓人感到後怕。宇宙中的「敲門聲」那個時候,楊利偉已經到達了距離地面343千米的空中。就在這樣靜謐的環境中,他突然聽到了咚咚咚的敲門聲,眾所周知,那個時候太空中只有楊利偉一個人,這陣敲門聲是誰傳來的呢?
  • 為何楊利偉從太空,回到陸地後就「銷聲匿跡了」?原因讓人心疼
    文/行走天涯為何楊利偉從太空,回到陸地後就「銷聲匿跡了」?原因讓人心疼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會有一些非常值得尊重的人,比如說人民警察又或者是清潔工人都非常值得人們尊重,他們一位是保衛了我們的人身安全,而另一位則是給了我們乾淨的家園,平凡人中有很多英雄誕生,就更不要說做著一些危險而且又不平凡工作的人了,比如說太空人這份工作就非常的神聖而偉大!
  • 我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特級航天員,副軍級,現在什麼身份?
    在四年的航空學校學習生活中,他始終保持著優異的成績,每一個科目都是第一個"放單飛",即脫離教練也能夠獨立完成飛行了。軍營給楊利偉帶來深刻的影響,養成了他嚴格的紀律觀念,因為軍中無小事,勝敗通常就是取決於分毫之間。
  •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的「敲門聲」,真是外星人幹的?科學解釋來了
    我們對楊利偉都不陌生,他是我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當年,他到達了距離地面343公裡遠的外太空位置,並順利返回地球。之後,他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講了一件他在外太空遇到的怪事:自己在飛船裡面時而能聽到神秘的聲音,很像「敲門聲」,但具體是什麼聲音當時並不知道。
  • 太空人從太空返回後,身體通常會發生什麼變化?
    太空人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隨著近現代特別是近百年來科學科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對未知世界的關注目光,早已經從地球轉向了茫茫宇宙空間。從17世紀第一架天文望遠鏡的誕生,到1957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人類逐漸將「在宇宙中翱翔」的願景一步步逼近。
  • 當年太空中,楊利偉聽到的「敲門聲」是什麼?如今有答案了
    不過我們都知道那只是藝術加工而已,現實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不存在的。不過在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表面離開近地軌道進入宇宙深空以後,確實也曾經發生過很多當時看來十分詭異的事情,因此藉助網絡的發達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
  •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還帶著手槍,落地後才知道有多危險
    遇到突發情況要立刻冷靜,楊利偉回憶平時訓練時那些關鍵因素,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危險信號,馬上毫不猶豫的啟動飛船返回地球。於10月16日6時23分在四子王旗著陸。由於受到失重狀態的影響,剛下返回艙時楊利偉是坐著輪椅的,著陸時巨大的衝擊力,還讓他嘴角不小心被麥克風磕破了,如果是普通人,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直接暈過去,而楊利偉堅持住了,用微笑面對著全世界的觀眾。
  • 2020出徵火星,原來在楊利偉上天前就打定了
    原來,早在迄今17年前,中國航天就已有2020年出徵火星的打算,而那時的中國甚至連載人航天這一步都還沒有邁出去,「神州5號」在當時還是個僅為少數航天愛好者和業內人士所了解的名稱,而「楊利偉」這個名字更是無人知曉。
  • 我國第一位女太空人劉洋,為何回到地面後再不上天?她人呢?
    文/行走天涯我國第一位女太空人劉洋,為何回到地面後再不上天?她人呢?劉洋是我國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性太空人,她在太空人中的知名度完全不輸給我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但是劉洋的出現,以及劉洋出色的完成了數次的太空航天任務。讓世界各國指導女性力量完全不輸給男性。同時女性的心理素質以及細心的程度相比較男性可能還要過之。然而這麼出色的一位女性太空人和楊利偉一樣,竟然回到地面之後就像銷聲匿跡了一般。不僅聽不到他們再次登陸太空的訊息,甚至完全不在任何公開媒體平臺露面。那劉洋和楊利偉都去哪裡了呢?真相揭開可能會讓人感覺非常的淚目!
  • 從楊利偉親歷「太空敲門聲」及十七年後的原因揭示看宇宙探索之路
    在螞蟻面前,我們人類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了,但是,地球卻容納下了生活其中的所有人類,而太陽系又比地球大,銀河系又比太陽系大,總星系又比銀河系大……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真的太渺小了。宇宙因其廣袤而充滿了眾多未知的可能,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這些未知因素也會接踵而至。03年,楊利偉在太空中聽到過「敲門聲」,後來他也再沒太空之旅,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 楊利偉當年進太空,為何一定要隨身攜帶手槍?情況遠比想像更危險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點,我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飛船進入太空,這是我國首次載人飛船進入太空。零幾年的時候,科研條件、科研技術都不如現在發展得好,何況我們又是第一次踏上太空,在許多方面,我們充滿了疑問,當時也沒有什麼可借鑑的東西,因此,面對許多困難,我們只能自己鑽研,自己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