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還在繼續,年前熱播的《精英律師》電視劇到過頭來又看了一遍,槽點雖然早就從網上文章看了一大堆,但是自己看起來還是真香。
這部劇豆瓣評分5.3,及格線都不到。我倒是覺得這部劇是還不錯,類型定位是劇情和愛情,不用律政劇的眼光看它,還是不錯的,他的同類型競爭對手不是《suits》(不過雷同倒是挺多的),它的定位是「職場敘事劇」,受眾也不是專業法學領域學生老師,是肥皂劇受眾,這個太重要了,你是從愛奇藝打開看的,不是從「國家司法考試推薦視頻連結」下看的,用專業的視角看未免太苛刻,劇中的專業名詞錯誤是真的錯誤還是簡化說法,這個我不是專業人士不敢評價。
舉一個我自身例子,在大學相聲社裡,每逢有外人在場的時候,點評一段相聲總是會帶點專業名詞,這個墊話,這個量活兒,這個包袱,這個現掛,我用段子,捧哏形容就不能說清嗎,那要的就是外行一看,心中誇一聲「牛」。這就是不專業了嗎,我看不一定吧。
第二個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男主感情戲收住了,沒有像網上盛傳的那樣男主和女主在一起了,最終沒有走上披著職場劇的戀愛劇情是真的不容易,看著羅檳和戴曦亦師亦友的關係,變成情侶是真的不能想像。和前女友的劇情,用來豐滿人物,表現一個「冷血」的律師的柔情一面。
慄娜這個人物真的是太強了,情商奇高,行政能力強,更是每一集都不重樣的穿著,在西裝堆裡很是顯眼,這個人物讓律師之間的小關係小情緒聯繫起來,是全劇不可或缺的人物。相比於男主羅賓耍酷裝範兒,好看多了。相比於閒人馬大姐般的啥事都管的女主好多了。
女主這個角色本是想塑造一個純真和有話直說正直的形象,但是演繹出來的似乎變了味,給人一種智商不在線的狀態。女主的記憶力超群是通過大段的背誦法律條文體現的,這又讓我想聯想到內行人在外行人面前炫技。但是這倒不怪編劇,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五歲讀千字,七歲背唐詩」,最近的綜藝「好詩詞」不就是這種考驗記憶力,不重視理解力和再創造力。就像計算機和人類相比,cpu一開始的計算力就遠超人類大腦,存儲器的存儲能力遠超人類大腦,人類和計算機比拼這些毫無意義,換句話說,「好詩詞」評委席上放一個計算機就能判斷選手對錯了,但是計算機不能體會到詩人作詩時的心境,複雜情感,這是人類遠勝過計算機的地方,也是電視劇綜藝應該改變的地方。
這個電視劇最上心的地方就是電視劇取材了常見的法律糾紛,比如遺囑(析產)問題、離異之後的孩子探視問題,還有看過《我不是藥神》的人們了解的「藥神」問題……都是生活中的日常,可以說是一種較好的普法課。這裡還是不要挑故事講述是否完備,別的不說,像「藥神」問題,如果沒有法律(律師)的介入,實際上是很難得到妥善解決的——人們知道、了解法律(法治)的意義就是最佳的成效。再有就是善律者不訴——能和解就不上法庭,這種理念不僅是指律師該如何,作為潛在的普通當事人,我們也有必要知悉這樣的理念。
總的來說,除了一些硬傷之外,電視劇值得一看,就是希望稿費動輒六七位數的編劇大大們,有時間走進真實的職場律師之間,聘請專業的法律顧問審核劇本,才不至於鬧出這些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