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主婦再辛苦,都不被家人尊重?女性為何從職場走向枷鎖……

2020-12-12 職名度

全社會都在把「全職主婦」的女性當作是自甘墮落、放棄事業、退出社會的代名詞,或者就是忍辱負重、灰頭土臉、終被拋棄的形象代言人。

之前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關於「全職太太」的一段採訪視頻就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雖然張校長的話是在特殊語境下講的,並且這個女校的學生的確經歷比較特殊,但討論的風向還是明顯更偏向「全職主婦沒有價值」這一命題。而這一討論也在主人公考上特崗教師的結局下平息了。如果她仍然繼續做著全職主婦呢?那她的人生就沒有價值嗎?下面分三點來說說:

01在當今社會,沒有用處就沒有價值,沒有價值就得不到尊重。這似乎已是鐵律。

還記得日劇《逃避可恥卻有用》中關於主婦價值的討論。

如果全職主婦可以應聘的話,可能出現以下場景:

我再上一家的時候,一個人每天把200平米的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每天早中晚三餐也是經過精心營養搭配後烹飪的,這是日常菜譜和我做菜的視頻和照片;把小孩子教導到小學六年級,每天的作業都是我輔導的,成績班裡前十,這是往年的成績單;我婆婆親戚也很滿意我,這是我們一同出遊慶生的視頻和照片;……但這樣的場面目前還未能出現。

自古以來,男主外女主內似乎是世界統一分工,所以做家務和帶孩子成了女性的「天職」。

全職主婦雖然不用協調複雜的職場關係,但更加主觀「不講道理」的家庭關係更難把握。

全職主婦雖然不用處理文件策劃案代碼等等,但做不完的家務、操不完的心也足以讓人身心俱疲。

在職場辛苦拼事業,會有工作經驗和職務升遷來為個人職業生涯加持;如果把家庭主婦也當作職場,辛苦操勞的全職主婦卻反而會被嫌棄,而且做家庭主婦的年限越長跳槽越難;拼事業不顧自己享受會被說是努力奮進,做家務不顧享受卻會被嘲是傻瓜。

可以看出,主外拼事業雖也是為了家庭,但自己卻可以獲取一定的價值,對以後的求職時有用處的;而主內做家務卻最終無從價值可得,這份經歷並不能可觀地幫助自己生存。

02你認為一件事情沒有價值絕不是因為這是真的,而是你忽略了它的價值。

全職主婦的每日付出並不能為自己的將來換取穩定的籌碼,這樣一個人是前途未卜的,是依賴於別人生活的,是處於弱勢地位的,雖然是隱性的。一個沒有被別人看到是擁有光明未來的人,是會被輕看的。

因為全職主婦的經歷對自己獲取更高價值無用我們就應該鄙棄它嗎?當然不!

現在的人們仿佛身後有人在拿著鞭子抽一樣,趕著人往前進、往上衝。好像凡是對成功無用的我們就不應該去做,凡是對自身進步無用的就是在浪費時間。所有的人從第一聲啼哭到化為塵土都完全地投身於人類社會這個永不停歇的龐大機器裡,無法讓自己站得更高的事情都受到了我們的鄙棄。

誠然,全職主婦不會名垂史冊,不會助推人類歷史,但在由千千萬萬個家庭組成的社會裡,她們每日的付出不是一句沒有用就可以抹滅的。

恩格斯有段話,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投身於家庭的女性會被認為沒有價值:

家務的料理失去了它的公共的性質。它與社會不再相干了。它變成了一種私人的服務;妻子成為主要的家庭女僕,被排斥在社會生產之外。現在在大多數情形之下,丈夫都必須是掙錢的人,贍養家庭的人,至少在有產階級中間是如此,這就使丈夫佔據一種無需有任何特別的法律特權的統治地位。在家庭中,丈夫是資產者,妻子則相當於無產階級。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03鼓勵女性走出家門的同時,不應摒棄那些仍在家中的主婦們。

人們常會說,他/她讀了那麼多書卻做這個,真是可惜了。這是現在的普遍共識:好似一個人或者物件沒有充分發揮其最大的能量就是浪費,就是在消耗價值,就是錯誤的。但一個人的價值是應該被這樣來定義的嗎?一個人的未來只要是在充分發揮使用其之前所得知識時,才是不辜負過去嗎?

現今社會不停地宣揚職業女性的價值追求,一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拼搏自己人生的權利,二是現在社會的確也需要女性的參與。但更多的女性走入職場是為了讓女性更加自由的選擇,而不是讓事業成為女性的枷鎖。

不得不承認,仍舊有很多女性因為種種原因,無論是主觀或是客觀,仍舊在做全職主婦,這是一個不可也不能被磨滅和淘汰的群體。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而已,我們不能因為其與主流價值導向不符就視而不見她們的存在,就企圖磨滅她們的價值。

從女性先做起吧。無論是職場女性或是主婦,彼此尊重,互相扶持,人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最舒服的選擇,無論女性站在哪個位置,她所作的努力都應該被尊重。

相關焦點

  • 新垣結衣:日本全職主婦是一種偉大的職業
    本片剛放映引發了中國觀眾種種不理解「為什麼會選擇家庭主婦作為職業」,這正體現了日本根深蒂固的「主婦文化」。日本女性基本會選擇在結婚後辭職做全職主婦,老公的收入標準會成為今後生活水平的參考標準。因此很多年輕的日本女性的人生目標就是嫁個好老公做全職太太。
  • 公婆上班讓工資不高的兒媳當全職主婦,月薪6000,你會同意嗎?
    首先,女同志在特定的時期做全職太太或者全職主婦是可以選擇的,畢竟在結婚生孩子階段,全職主婦更有利於與孩子建立緊密的情感和對孩子的照顧有的人可能會說,這個社會對女人是不公平的。但事實上婦女同志確實承擔了比男人更多的社會責任,比如生育和撫養孩子,這是女性的家庭優勢同時也是女性職場的劣勢。
  • 職場女性應如何突破「性別歧視」困境
    當女性結婚生子之後,重心很容易傾向家庭那一方,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回歸家庭,當全職主婦,然而這樣的選擇往往會被一些人嗤之以鼻,覺得是在浪費自己的學歷和能力。在高燕老師看來,職業女性和全職主婦並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都是個人的選擇。但是,如果回歸家庭這件事兒不是在一個理性的分析下面,是被動或被迫做出的決定,就會引發很多後續的問題。
  • 《蠟筆小新》:全職家庭主婦美伢那麼作,為什麼廣志不和她離婚?
    動畫片《蠟筆小新》中,新之助的媽媽——全職家庭主婦野原美伢,以暴躁的性格而著名。一旦小新和廣志做了什麼讓她不順心的事,美伢立即就會給他們的頭送上暴扣,腦袋上凸起的包,彰顯了美伢的家庭地位。有人提出疑問:美伢身材差、脾氣壞、沒特長、小氣巴拉,活脫脫的一個「作精」,面對這樣一個全職家庭主婦,為什麼廣志不和她離婚?實際上,美伢不只有兇巴巴的一面,她的美貌、溫柔和對家人的關心,都被藏在了種種細節之中。
  • 《蠟筆小新》:全職家庭主婦美伢那麼作,為什麼廣志不和她離婚?
    動畫片《蠟筆小新》中,新之助的媽媽——全職家庭主婦野原美伢,以暴躁的性格而著名。一旦小新和廣志做了什麼讓她不順心的事,美伢立即就會給他們的頭送上暴扣,腦袋上凸起的包,彰顯了美伢的家庭地位。有人提出疑問:美伢身材差、脾氣壞、沒特長、小氣巴拉,活脫脫的一個「作精」,面對這樣一個全職家庭主婦,為什麼廣志不和她離婚?實際上,美伢不只有兇巴巴的一面,她的美貌、溫柔和對家人的關心,都被藏在了種種細節之中。
  • 家庭不是女性唯一軸心
    因為她堅信,貧困山區女孩唯有讀書才能獲得改變人生命運的能力,要靠自己獨立自主才能自強自尊地活著,女性應該走出家庭。張桂梅用最質樸的話語道出的這句諍言值得我們為她點讚。 由「全職太太」引發的女性走向社會還是回歸家庭的思考其實由來已久。近十年來,隨著「全職太太」的出現,在學界不乏探討。數月前,熱播劇《三十而已》中全職太太顧佳的人設也引發了關於全職太太是不是獨立女性的討論。
  • 「老公寵,女人也別做全職主婦」,一個過來人的經歷,警醒世人
    吳媚一直覺得自己非常幸福,她的丈夫是一個非常好的男人,懂得尊重她,關鍵是夠溫柔體貼。一兒一女也是非常健康而且很懂禮貌。在別人看來,吳媚生活得非常富裕,她只需要照顧好兩個孩子就行了,掙錢養家都是老公的事兒。吳媚不擔心老公出軌,因為她知道也確信自己的老公會愛她一輩子。
  • 全職媽媽算獨立女性嗎?親身經歷告訴你,現實不是電視劇
    評論裡,一方認為全職媽媽是了不起的工作,是獨立女性,雖然沒有收入;另一方則認為全職媽媽經濟上都不獨立,談不上獨立。 我的情況還算好的,如果遇到的婆家不太厚道,老公再神氣一點,當全職媽媽真的很容易崩潰。
  • 親愛的小課桌:傅首爾為全職媽媽正名,女性當自強
    《親愛的小課桌》:傅首爾為全職媽媽正名,女性當自強,做到家庭與工作兼顧近期在非常火熱的《親愛的小課桌》這檔綜藝節目中,葉一茜老師提出了一個值得人深思的問題,那就是問孫啟航的媽媽,為什麼會選擇離開職場,當一個全職媽媽。
  • 評價呈兩極化的《82年生的金智英》:女人再努力,也過不好這一生
    在職場中,她的工作成績比同期男員工更優秀,卻總是因為是女性而受到職場歧視,遲遲得不到晉升機會。婚後,「因為是不會掙錢,只花老公的錢的全職媽媽」,無故的會遭受陌生人的白眼、歧視。作為女人,金智英一路走來所遭受的一切不公,讓我十分心疼。
  • 為啥國內全職太太遠少於日本?看完兩方男性思想差異,瞬間扎心了
    日本男星對全職太太相當尊重,工資都是公司直接打入太太的銀行帳號,收入全部交由女人支配,也就是由妻子執掌財政大權,自己大多是領零花錢的。這些在家裡地位較低的中國全職太太會想著,與其伸手要錢被指責,倒不如出門工作自己掙錢養娃,手頭也會寬鬆一些,於是,中國的全職太太並不多見,大多出現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有人會說,也不是中國男人都不懂得心疼和體諒家庭主婦的辛苦呀,那為啥中國的全職太太數量依舊不斷降低呢?那還得接著往下說。
  • 家庭主婦是「理想職業」嗎?
    問題在於,對孩子而言是「人生關鍵階段」的幾年,對母親而言常常也同樣如此,25~35歲左右原本就是一個人職場發展的要點。正因此,我有些朋友雖然抱怨「阿姨的人工費簡直比我的薪水還高」,但還是寧可這樣,因為自己職場如果斷檔了三年,那長遠來看得不償失。正由於難以兼顧,所以人們在述說自己為何選擇當家庭主婦時,更多自認這是一種「放棄」或「犧牲」。
  • 日本女人真的心甘情願做家庭主婦嗎?難怪這麼多男人想娶日本老婆
    做一個家庭主婦不容易最喜歡看的日劇《逃避雖然但有用》裡,就可以感受到一個日本家庭主婦的魅力,在辛苦一天下班之後,疲憊得回到家就可以吃到美味的晚餐,躺在舒服乾淨的家裡,心情都莫名美麗起來。一定有人大呼,想把女主娶回家!
  • 妻子做全職太太后,每月找丈夫要4000工資,婆婆:你這是要幹啥!
    曾經小兩口生活的時候,每天忙起來也會讓丈夫林先生倒杯水,這在她看來再正常不過了。可自從婆婆來了,她讓林先生做點什麼,老太太都要跳腳,「我兒子忙了一天,回家還得伺候你!」生活中突然有了婆婆,這個家變得不一樣了。
  • 被男人養的全職太太,下場有多慘?
    最近,張桂梅校長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言論,引發網上熱議。 有人認為,女人當全職太太意味著靠男人,自甘墮落。 有人相信,全職太太是女性的個人選擇,不剝奪她們選擇的權利,才是真的為女性著想。
  • 再刷《82年生的金智英》:金智英和顧佳活法,給已婚女人上了一課
    這話一出,立馬引起討論,有部分人為大S打抱不平,有部分人覺得大S沒工作不受重視,還有的人甚至在說全職太太本身沒工作,接受一兩句抱怨也是應該的。可能這也是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要立刻重返職場的原因吧。畢竟在很多人看來,女人不工作就等於沒有價值,大家對職場女性更尊重一些,對全職太太的印象似乎就是渾身邋遢的白吃白喝。韓劇《82年生的金智英》裡,就以金智英患精神病的方式講述了全職太太的悲哀。
  • 「伸手要錢、毫無價值的全職太太,理應被嫌棄,」「是麼?」
    隨著電視劇《三十而已》,童瑤扮演的顧佳也隨之接連上了熱搜,一個獨立思想、為丈夫謀策略、為保護孩子而英勇的全職太太形象出現在熒幕之前,給人的耳目一新、為全職太太發出了最強大的聲音!我們身為女性、身為妻子、身為媽媽,就算沒有站在職場錢、沒有獲得表面的經濟收入,這個家也是無法缺少我的,我的存在是被看到、被重視的!
  • 為什麼說中國沒有全職太太,只有家庭主婦?
    為什麼說中國沒有全職太太,只有家庭主婦? 主要的區別就在傳統思想和法律法規上。 家庭主婦 1、 日本的女性在婚後選擇在家不工作,她們就是全職太太。
  • 當家庭主婦有多慘,這些電影說出「血淋淋」的事實,還遭男性抵制
    於是,家庭主婦常常面臨這樣的困境,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社會地位不高,無法得到認同。這導致,大多數全職太太或者家庭主婦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所以,這個職業對於大部分女性來說是「不划算」的。無休止的家務,連夜裡睡覺時都保持高度警覺,婆媳關係看似和睦實則緊張。獨自照顧孩子,大量的家務,如圍城和監獄般的家讓她處於「病態化」的邊緣。金智英想過重新工作,甚至連曾經的女強人上司都拋出了橄欖枝,但因為男方家人的「不同意」,孩子需要照顧,以及她自己的猶豫不決,最終失去了這個機會。她與社會脫節,只能再度回歸家庭。
  • 為什麼職場女性下班也不想回家?這也許是很多職場女性的心聲
    而女性則不同,女性下班不願意回家,是因為:1、回家就是孩子、老人和老公,除了陪洗陪睡外,幾乎沒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了,如果想做自己的事情,只能等孩子睡著,自己一個人苦苦的加班,處理工作。2、好像所有家務活全部歸女性,男人不該幹一樣。其中一位女性說,白天在公司上班,累死累活,每天下班就要回家做飯。好像自己不做飯、整個家人都不吃飯一樣,搞得自己像保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