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雨:論黑格爾哲學體系的開端問題

2021-01-09 中國社會科學網
賈紅雨:論黑格爾哲學體系的開端問題

2018年01月08日 10:49 來源:《哲學研究》 作者:賈紅雨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On the Problem of the Beginning in Hegel’s Philosophical System

 

  作者簡介:賈紅雨,長安大學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原發信息:《哲學研究》第20176期

  內容提要:黑格爾哲學體系的開端難題,應從絕對者的本性來理解。絕對者作為思維所內含的自身與自身的「原始分裂」,標誌著其本質結構,是其得以開始運動的內在動力,是其整個辯證運動的「靈魂」。這種「原始分裂」,就其首先顯現為一種自身與自身的對立關係而言,即是外在反思所代表的那種「兩分的觀點」。抽象的反思或知性,構成了絕對者最初顯現。因而,從反思開始的必然性,正是由絕對者的本性所決定的。但與開端相關的且直接影響到黑格爾整個體系方案成立與否的一個問題在於:將哲學家的思維運動內化為對象自己的思維運動,從而使兩者合一,並不能解決理念運動的發生學問題。

  關鍵詞:開端/直接性/中介/Reflexion/原始分裂

  標題注釋: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310833170323)的階段性成果。

 

  關於黑格爾哲學中的一些基本關鍵問題,國內過去鮮有論及,比如黑格爾哲學體系的開端(Anfang)問題。在開端問題上,迄今為止最具有代表性的討論是迪特·亨利希(Dieter Henrich)1971年首版的《語境中的黑格爾》(Hegel in Kontext)一書。但相較於亨利希在該問題上所理解的黑格爾而言,亨利希本人並沒有提供一個更明確的解答,並且亨利希主要把開端限定為「存在邏輯學」中的純存在。實際上,除了純存在或《精神現象學》中的感性確定性,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每一個進一步發展階段的開始部分也都是某種開端。此外,與「實在哲學」(即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相對的《邏輯學》整體上也被視為體系的開端部分。誠如亨利希所言,黑格爾哲學體系的開端需要從更大的文本中尋求解答。(Henrich,1975,S.88)從黑格爾整個體系來看,這些不同意義的開端最終都指向一個東西,即作為思維運動的理念或絕對者。開端問題不僅涉及《精神現象學》和《邏輯學》中的第一步運動何以可能的問題,同時也涉及《邏輯學》整體上作為開端向「實在哲學」過渡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問題。就開端作為已然將各種規定性包含於自身的理念而言,開端便是終點,是整個理念運動過程,因而開端難題在很大程度上表達的也正是黑格爾整個體系的難題。

  一、開端及其規定性

  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分為《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三個部分,體系的開端問題,一般而言,也就是體系的第一個部分《邏輯學》的開端問題。在《邏輯學》中,黑格爾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科學必須以何開始?」(1999,S.35; 2008,S.55.文中關於黑格爾著作的引用僅標註出版年份或著作縮寫。)按照黑格爾的表述,絕對開端作為體系的「第一個東西」(das Erste)是不帶任何規定性和外在關係的簡單直接性(Unmittelbarkeit),不經任何其他事物的中介(Vermittlung)而只與自身處於簡單的等同(Gleichheit mit sich selbst)中,它是非反思的(reflexionslos)、不可分析與比較的,一切外在的反思在開端這裡都必須被去除。(cf.1999,S.35ff.; 2008,S.58ff.)這裡,我們碰到的爭論是關於黑格爾對待開端的態度。一般認為,如亨利希和安德烈亞斯·阿恩德特(Andreas Arndt)認為(cf.Henrich,1975,S.85ff.; Arndt,S.127ff.),黑格爾是為這種開端辯護的。實際上,在這種沒有任何規定性的開端這裡,黑格爾看到的毋寧是倒向康德物自體的傾向,因為對黑格爾來說,無規定性意味著不可認知性:「在沒有規定性的地方,知識也是不可能的。」(1991,§36,Zusatz; TWA 8,S.105)這樣的開端其實就陷入了一種日常的理解之中:開端是某個獨立於主體的、現成自在的客體。這樣理解的開端,作為「第一個東西,客觀地看,並非必然的,從主觀方面來看,則是未被認知的」(1999,S.36; 2008,S.59)。普通知性或反思在開端這裡所誤以為的「未被規定的直接性」,必然導致開端的不可認知性——這個矛盾也是黑格爾整個哲學體系的核心矛盾和所要解決的終極問題之一。而黑格爾顯然不會接受一個不可認知的偶然開端。至此,可以確定的是,在開端這裡,黑格爾只是作為外在觀察者來描述「邏輯開端是如何顯現的」(2008,S.56),並對這種普通知性所理解的開端加以批判。從整個理念運動的大範圍來說,最初的東西也都是要被批判和否定的。因此,麥可·泰奧尼森(Michael Theunissen)把整個邏輯學都視為發揮著一種批判功能。(cf.Theunissen)黑格爾對如此理解的開端所持的批評性態度,可以更加清楚地在1813年的「本質邏輯學」中被看到。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秀偉)

相關焦點

  • 李超傑:論張世英對黑格爾學術的貢獻
    該書中文版先後印行了20餘萬冊,在當時是不多見的黑格爾哲學的入門書,甚至成了很多人的哲學「啟蒙讀物」。而且,該書引起了國外學術界的關注,先後被譯為法文(1978年)和英文(2011年),並曾對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芭蒂歐產生過重要影響。第五,它對黑格爾的「體系哲學」進行了批判,認為黑格爾體系的結構「是人為地湊成的」。「體系哲學」與「非體系哲學」之爭在德國古典哲學內部已經出現。
  • 姜佑福:為什麼必須認真閱讀黑格爾
    黑格爾本人在《邏輯學》的序言中曾經說過,「一個有文化的民族竟然沒有形上學,——就像一座廟,其他各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聖的神那樣」,而他的邏輯學是作為「真正的形上學或純粹的思辨哲學」來建構的,並且與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亦即《哲學全書》。拜塞爾用了四章的篇幅直接論述他所理解的黑格爾的形上學:「絕對觀念論」「有機世界觀」「精神的領域」和「宗教的維度」。
  • 黑格爾哲學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當然,如今站在哲學門外之人對黑格爾的「反感」,僅僅只是來源於學術界中指隙漏沙的隻言片語,非但不能對其知言論人,甚至都難以「知言」。我們首先需要糾正一個誤區,即雖然黑格爾被稱作「大哲學家」,但他並非是純粹的哲學家(甚至可以說哲學部分並不算出特),而是一位絕代的「歷史哲學家」(牟宗三語)。這麼聽起來大家是否會覺得「悖論」?
  • 以會通中西構建原創性哲學體系
    在北大哲學系,他開始教授西方哲學史,並以西方哲學史,尤其是德國哲學、黑格爾哲學為專業研究方向。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張世英先後出版了《論黑格爾的哲學》《黑格爾〈精神現象學〉述評》《論黑格爾的邏輯學》等著作,並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哲學研究》《紅旗雜誌》等權威報刊發表了40餘篇同西方哲學史,尤其是黑格爾哲學相關的論文,在我國哲學界嶄露頭角。
  • 自我意識思想:黑格爾哲學的理論精髓
    【摘要】自我意識思想是黑格爾哲學思想的理論精髓。在黑格爾看來,自我意識是人的意識發展中的一個環節。通過這一關鍵性的環節,意識進入真理世界,走向下一個環節理性階段。
  • 概念世界——黑格爾邏輯學的本質和核心
    邏輯學是黑格爾哲學的靈魂和核心,是其哲學觀點及思維方式和體系框架的基本規定。概念論又是其邏輯學的靈魂和核心,黑格爾把概念認作存在的本質,把存在看作概念的外化,把真與善統一的世界看作概念揚棄其外化的結果,從概念自身的辯證運動引出解釋世界的主客關係模式和主體性原則。
  • 黑格爾的面具
    儘管這種紀念章在黑格爾的許多朋友之中廣受歡迎,但原本對黑格爾頗為賞識的歌德卻對此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在寫給舒爾策的書信中抱怨說,黑格爾這位哲學家帶著他的學生,在有關本質和理性的哲學問題上拐彎抹角地走了一段迂迴的道路,最後卻得出了一個用來調和哲學與神學的枯燥結論。
  • 黑格爾:一個家庭教師是怎樣變成大哲學家的?
    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曾被人們捧作絕對真理,不久又被當成一個笑話,他本人也從哲學之神的地位跌落下來,成了一條「死狗」。這兩種極端的做法都是非辯證的,許多人連一本黑格爾的書都沒讀過,就妄下定論,更是非客觀的。由於黑格爾的哲學過於晦澀,對普通人來說顯得不夠友好,因此我們主要介紹他的生平,這樣多少會使本文有些趣味。
  • ——康德、黑格爾和克勞塞維茨
    他的國際關係思想是其哲學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關乎個人幸福的安全問題是其關注的當然內容。另外,康德在思想上深受盧梭影響,而盧梭曾經對聖皮埃爾提出的通過在歐洲建立「牢固的持久聯邦」實現歐洲和平的方案有深入研究。
  • 黑格爾法哲學的第一突破口
    黑格爾法哲學的第一突破口 ——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著手點問題 2016年05月18日 09:0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姚遠 字號 內容摘要:黑格爾法哲學的第一突破口——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著手點問題黑格爾打破了
  • 坤鵬論:什麼是哲學?
    ——坤鵬論坤鵬論已經寫了不少關於哲學的文章,但它們往往聚集於某個主題,或是某個派別,而對於它們之上的哲學這門學問,卻鮮有介紹。但是,不知什麼原因,西周在明治時期執筆《百一新論》中將「希」字刪掉了,改為了哲學。有人說,他是受到了當時世界最牛的哲學大神——黑格爾的影響。黑格爾曾在其著作《精神現象學》中寫道:「哲學最終得以捨棄愛智慧之外,並藉助此名協助它接近成為現實知識的目標。」
  •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哲學類 · 255種
    這種智慧追尋,吸引了歷代先賢鍥而不捨地對世界本原、人的認識以及人的存在等提出問題並進行思考,這些思考構成了極輝煌的哲學史。「漢譯名著」目前已收錄的哲學著作,大多為西方哲學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名著,整體上大略能展示西方哲學從古希臘到現代的發展歷程。
  • 譚立東:從古代哲學源頭分析黑格爾理論的精神核心
    一、黑格爾哲學來源在黑格爾之前,貴族派哲學已經相當沒落,霍布斯的哲學在先進的工商業國家已經很難有立足之地,盧梭經常因為自己的理論被伏爾泰等社會主流嘲弄,貴族派哲學似乎已經窮途末路。不過,康德提出的先天概念與二律背反為新貴族理論提供了依據。
  • 在世界中行動:黑格爾的行動構想
    四、簡短的結論  本文在德國理念論的理路下審視何為行動這個問題,著重考察了黑格爾對康德行動構想的擴展和改造,結論是:黑格爾把行動理解為「行動者懷著被自己自返地意識到的意圖在複雜的世界中導致了不確定、不定限後果的活動」。
  • 政治主體:黑格爾、馬克思與齊澤克
    在政治主體問題上,齊澤克究竟是背離了馬克思,還是繼承了馬克思未竟的事業?本文旨在澄清這些複雜的問題。  一、黑格爾的賤民問題及其爭論  黑格爾對「賤民」問題的論述在《法哲學原理》中只佔據了很小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第244節與第245節。在第244節中,黑格爾分析了賤民緣何產生。
  • 從必然到自由——哲學的開端·形上學的發端
    在哲學史中他既不屬於第一代哲學家,也不屬於第二代。雖然關注「世界本源」的問題,但並不像第一代哲學家那樣提出一個類似「始基」的理論理論。關於「多樣性」的回答,既不是因為「始基」的「運動」,也不是因為事物本身的「運動」。
  •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70年回顧與反思
    構建中國特色的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應該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以源遠流長的民族史學為根基,同時也不應拒絕西方歷史哲學的參與。(17)這種重新認識黑格爾歷史哲學的觀點也催生了幾部有關西方歷史哲學的早期專著,如侯鴻勳的《論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薛華的《黑格爾對歷史終點的理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和陳樂民的《「歐洲觀念」的歷史哲學》(東方出版社,1988)等。  很快,對黑格爾歷史哲學的重新探討拓展到了對「歷史哲學」整體概念的討論上。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2020年06月25日 22:13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楊洪源 字號 內容摘要:綜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歷程,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恩格斯從形式及內容兩方面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 想進入西方哲學的智慧殿堂?這10本哲學入門書,你必須得看!
    2,《沉思錄》《沉思錄》是公元2世紀後期古代羅馬皇帝 馬可·奧勒留 傳下來的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主要思考人生倫理問題,兼及自然哲學;是奧勒留所作的一本寫給自己的思想散文集。這本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的一個裡程碑。
  • 在黑格爾那裡,主體已不再是笛卡爾意義上的「我思」
    黑格爾則不然。主體和客體的絕對同一,不是謝林同一哲學「黑夜見牛牛皆黑」式的無差別的同一,而是包括了一切差別的有差別的同一。所以,他肯定康德區分現象與本體,但反對他認為兩者之間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反對他認為本體的知識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