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06 21:38:36
拋開企業進一步合作成功與否不談,在進博會這樣一個頂級平臺上,山東搭起了一個更有針對性的對話平臺,推動企業間的交流,把主場交給企業,呈現出齊魯開放的一種姿態。
每經記者 餘蕊均 朱玫潔 每經編輯 劉豔美
特殊的2020年,全世界有哪個地方能在一個展會的一天時間裡承載9萬人?要知道,即便在沒有疫情的時候,故宮一天最多也就接待8萬遊客。
進博會辦起來有多難,恰恰說明了新一輪開放有多堅定。
作為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為外商外資開拓中國市場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對接平臺,也成為地方擴大開放、推進招商引資的重要展示舞臺。
三屆進博會,以地方政府名義主辦、以開放為主題的推介活動一直備受關注——除了家家都帶著新項目而來,現場會籤下「百億大單」外,從議程設置到現場布置,細節上的變化亦可反映出區域發展之變以及開放步調的差異。
這兩天,我們在現場跟進了多場地方推介會,包括北京、天津、山東、雲南、江西、貴州,核心依然是開放,而表達方式有很大不同。有強化政策利好的,也有突出資源優勢的,更重要的是,從過去更多的「政府說」開始轉為「企業說」。
綜合現場表現,城叔這次要說,山東不一樣。
山東推介會現場 圖片來源:餘蕊均 攝
與其他地區花費更多時間推介城市模式不同,山東此次進博會活動的「主角」,是21位知名企業高管,包括世界500強外企,如博世、松下;也有央企如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也有民營企業,如福建友誼集團;當然更有山東本地的代表企業。
這場活動目的十分聚焦——搭建交流對話平臺,促進山東企業與全球知名企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深度合作。
在「山東與世界500強產業鏈高質量合作發展對話」現場,更多的討論空間給予了企業家——一改過去多由政府在臺上推介,企業在臺下聽講的模式。
三位致辭嘉賓(除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外,還有商務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李成鋼,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會長張鈺晶)發言時間約為20分鐘,此後2個小時則由21位企業家展開圓桌對話,分別圍繞高端製造業、工業網際網路、新材料產業展開,三者均是山東重點發展的產業。
臺下就坐的,還有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以及山東多個地市的主要負責人。
會議議程 圖片來源:餘蕊均 攝
山東是全國唯一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近年來,智能製造業也被視為山東新舊動能轉型的「牛鼻子」,被重點發力。而製造業分外強調上下遊產業鏈合作,原料、各類零部件、工具機設備以及工業網際網路,許多擺在消費者面前的產品,背後是產業鏈上數家、數十數百家企業合作的成果。
此次參與對話的企業,不少都是在一條產業鏈上。比如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卡奧斯是高通的客戶,漢高與萬華化學也有上下遊合作關係。
如何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被企業家頻頻強調的一個詞就是「合作」。
「第一就是結盟共同發展,個體企業單打獨鬥的情況已經終結。」天潤工業董事、總經理徐承飛表示,天潤是全球第二大曲軸連杆生產基地,它的發展也正從合作結盟中獲益,「大家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後,各自發揮技術層面、管理層面等優勢,這使天潤特別是近十年時間得到了快速提升」。
化工新材料領域的萬華化學董事長廖增太也提到,化工新材料產業鏈的一體化發展,靠一兩個企業遠遠不夠,必須上下遊更多企業聯合起來,實現高端化,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社會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打破「談化色變」局面。
外企也有類似期待,加強價值鏈供應鏈合作成為共識。
實際上,「產業鏈」近年來在山東熱度高居不下,被作為產業發展重要抓手——缺什麼補什麼,優化產業鏈招商。2018年,「對重點產業鏈實施補鏈、延鏈、強鏈」寫入山東政府工作報告,以期推動解決山東製造業多個領域大而不強、產業鏈堵點的問題。
今天活動一開始,李幹傑就提到,「我們正聚力推動產業鏈現代化,協同創新機遇前所未有……我們願深化與世界500強的科技創新合作,用好共同研發、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入股等方式,整合創新資源,提高創新效率,促進成果轉化,推動產業鏈邁上高端。」
拋開企業進一步合作成功與否不談,在進博會這樣一個頂級平臺上,山東搭起了一個更有針對性的對話平臺,推動企業間的交流,把主場交給企業,呈現出齊魯開放的一種姿態。
京津也都是進博會的「老朋友」。
從主題設置看,北京前兩次推介會均為「新一輪對外開放政策解讀暨重點項目發布籤約活動」,這一次則是「共創北京開放新篇章」。
天津今年是「擴大開放、引育新動能推介活動暨重點項目籤約儀式」,前兩屆分別是「進一步擴大開放促進進口貿易政策措施解讀會暨重點項目籤約儀式」「擴大開放政策發布暨採購商對接會」。
主題變化,實際上反映了新發展階段的新需求。就像一家知名外資企業的參展人員所言,今年進博會公司主推個護產品,而非母嬰產品,原因就在於前者尚待開拓,後者已經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消費品展區 圖片來源:餘蕊均 攝
地方推介,亦有此理。
對北京來說,「開放新篇章」的出發點,可以概括為「兩區」建設。今年9月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釋放重磅消息——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徵的自由貿易試驗區。
引領服務業開放,北京被委以重任,特別是自貿區「含金量」將超過上海、海南的說法,一度引發熱議。
可以看到的是,在國務院批覆的建設方案中,有諸多突破性舉措尚待實踐落地,比如「探索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試點」「支持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政府支持科技項目」「研究在北京市特定區域實施境外高端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等。
藉助進博會平臺,提升政策知曉度,加速吸引一批優質企業共建「兩區」,目的很明確。
在具體表達方式,西城區(推介金融街開放政策舉措)、朝陽區、海澱區、豐臺區、通州區、順義區、大興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挨個登臺,結合自身特點對上述政策加以明確。
服務貿易展區 圖片來源:朱玫潔 攝
對照來看,天津各區並未上場,而是由天津市商務局局長張愛國推介整體的貿易投資環境,再由天津港集團總裁介紹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具體舉措。
一個細節是,據張愛國介紹,因為北京沒有海港,實際上是京津滬(上海-上海港,北京-天津港)一起代表中國參加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跨境貿易指標評價。
另據海關總署統計,2019年天津口岸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為36.8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為3.27考試,在全國主要海運口岸中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二位。
圖片來源:餘蕊均 攝
而此次進博會,京津在推介活動中不約而同地借會「薦會」,為自己的下一場主場活動發起邀請。
北京重點介紹了服貿會。
從2012年「京交會」到2019年更名為「服貿會」,背後是市場的巨大變化。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表示,中國服務業進口額逐年上漲,未來15年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服務,截至2019年,北京服務業佔GDP比重已達到83.5%。
按官方說法,這是「全球首個服務貿易領域的綜合性展會和中國服務貿易領域的龍頭展會」,希望各國企業抓住拓展中國和北京市場的新機遇。
天津的重點在世界智能大會。自2017年起已舉辦四屆,聚焦智能科技領域搭建的合作交流平臺。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展」和「會」,這場大會更承擔著天津尋找新動能的期望——「到』十四五』末把天津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的智能科技產業高地和智能科技創新中心」。
天津的算盤能否打響,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從國家支持看,天津仍有不少期待點。
張愛國表示,作為北方國家會展旗艦平臺,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一期展館將於明年6月建成並投入使用,「服務京津冀和中國北方」。
而我們今天所在的進博會,場館名為國家會展中心(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