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陳彥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裝臺》正在「央視一黃」熱播。人民藝術家、著名作家王蒙也在追劇。
王蒙老師表示,這部劇「貼近生活、人民、實際」,令人「耳目一新,看得入迷」,「現在太少真正有生活現實感的電視劇了。」一開始看,還有點疑惑,覺得「演員太漂亮,看著太舒坦」,但隨著劇情的進一步展開,「他們的表演徵服了觀眾」。這就是刁大順們最為樸素、真實的生活狀態,有心酸,也有歡樂。陳彥《裝臺》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發現了「裝臺人」,並將他們寫進了文學的世界,也帶到了大眾面前。「裝臺工」應該給陳彥「修廟」,「無陳彥則無裝臺群像」。這些裝臺工,「非城非鄉,非公非農,非甜非苦,非遊民非鄉民,非正經非老實非流氓非哈慫,也可以說是非文藝非非文藝,非傳統非非傳統,非編制非非編制」,「工農兵文武好賴先進落後……嘛都不沾邊」,但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他們彼此之間的責任擔當和情義,叫人為之笑為之哭,為之扼腕嘆息也為之擊掌稱快。這是近年來少有的有情懷、有溫度,貼近人民,貼近現實,貼近生活的優秀作品。
早在2016年,王蒙老師即對長篇小說《裝臺》的文學價值,做過如下預判:「《裝臺》是 2015 年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一絕。它別開生面,地氣盎然,真實可觸,引人入勝,叫人為之笑也為之哭,為之思也為之嘆,為之搖頭也為之伸大拇指。它展現百色人生,緊接地氣,卻又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知所未知,既紮實,又奇異,既合情理,又絕頂新鮮古怪的當代中國故事。讀來令人不忍放下,擊掌稱快!尤其可貴的是,作者對境遇不佳的打工者,對相對處於底層的人民的無限體貼、無比同情、真誠摯愛,有一副為人民立言、立形、立命、樹碑立傳的火熱心腸。《裝臺》寫了上百個人物,活靈活現,如聞其聲,如見其狀,如感其心,叫人為之喜怒哀樂、悲欣交集。以刁順子為代表的這一群人是粗中有細,野中有文,俗中有雅,苦中作樂,低下中有崇高,苦累中有甘甜,人情冷暖中自有相互的關愛與責任。他們身上有中國人民千百年積累起來的誠樸忠厚,吃苦耐勞,堅韌不拔,樂天知命,寧可虧錢、決不虧心的種種可貴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