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產業是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坪山是深圳最年輕、最具活力的城區之一,吸引了大批生物醫藥產業高科技人才以及新藥新技術聚集於此。深圳正在加速形成「全市生物醫藥產業以坪山高新區為核心聚集發展」的發展格局。日前,深圳市政協2020年第八場「委員議事廳」圍繞「探索灣區合作新模式,打造坪山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城」主題展開熱議,吸引超過120萬網友在線關注。
本場《委員議事廳》由深圳市政協主辦,坪山區政協、深圳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承辦,市政協主席林潔、副市長聶新平、市政協副主席徐友軍,市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坪山區相關負責人出席此次活動。
「換道超車」可帶動全球優勢的醫藥資源向深圳聚集
「從轉化醫學做起,可能是我們制勝的關鍵!」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興灣生物首席科學家、坪山區政府顧問張丹率先發言。他介紹說,藥物研發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情,時間長、失敗率極高,樂觀的話,5000個專利成功一個。研發新藥關鍵的成敗點在臨床階段。「在ICH互認規則下,臨床一期是將所有基礎發現轉化為藥品的最關鍵一步,全新機制醫學科學院就是『抓手』」。
張丹院士表示,醫學科學院的建設進度要與坪山正在建設中的薩米醫學中心達成同步,實現500-1000張床醫學科學院,補齊藥物經濟學、醫療政策、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配套建設,做到體制建設、轉化醫學等方面獨一無二。
著名免疫學家、原國家新藥諮詢委員會成員、貝殼大學名譽校長朱迅提出,「深圳的後發優勢在臨床一期,這是一個換道超車的機會,可以帶動全球優勢的醫藥資源向深圳聚集。」
他建議,打造坪山全新機制醫學科學院還須配套相應的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機構,建立項目篩選和評價委員會,吸引大量全球化醫療領域專家和技術人員來到坪山。對此,須儘快建立政府扶持、社會金融資本緊密合作的大金融平臺,撬動「社會資金」湧向醫學科學院,建設政府對「失敗項目無償資助,對成功項目有償退出,後期基金『接棒』的完整機制」。
朱迅同時提出建立一期臨床試驗結果發布平臺,並在專業網站同步發布,通過這樣的專業平臺和會議,深圳可以順勢吸引全球資本、創新性科學家和創新型企業進入坪山。
深化深港澳生物醫藥產業合作,坪山大有可為
深圳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制度優勢,人才集聚、產研配套齊全。雙區驅動機遇下,坪山生物醫藥產業如何深化深港澳的合作?
深圳技術大學特聘教授、藥學院院長賀震旦介紹說,聯動港澳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引培港澳人才,可達成互惠共贏。
「建設完善的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是關鍵」,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藥研究院院長張緒穆拋出這樣的觀點。
坪山擁有產業空間充足、生產要素匯聚的優勢。對此,坪山區政協委員、深圳普瑞金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慄紅建表示,要注重引進香港優質基礎研究項目,與坪山綜合保稅區優勢結合,發揮香港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相關的設備、原材料進口以及項目、人才通道作用。
市政協委員、坪山區政協智庫專家、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饒微舉牌表示,「建議推動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藥品審評中心大灣區分中心在坪山設立分支基地,服務內地企業,特別是深圳企業,與福田形成一體兩翼的格局」。
多部門將共同推進坪山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城未來建設
如何建立全新機制醫學科學院?深圳市委衛生工委書記、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羅樂宣在現場作出回應,打造「四平臺、一智庫」,總體目標是協同創新、開放共享、更好地轉化引領。目前,醫學科學院的院長正在全球進行遴選。希望到本世紀中葉,能夠形成有影響力、創新力的全新機制醫學科學院。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忠在現場回應,國家藥監局將於近期來到深圳,為藥品檢查審評中心和醫療器械技術審查檢查分中心揭牌,這兩大中心將更加突出國際化和創新性,市監局也在同步考慮在坪山設立兩個分中心的分支機構。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主任梁永生對「委區共建」進行了解讀,委裡是「四抓」,「抓政策、抓規劃、抓引導、抓落實」,除此之外,人才、技術、資金、政策協同推進。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丁強對坪山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他表示,現有園區未來可向北向南拓展新的用地,也可以通過周邊用地對土地使用效率不高的建成區再進行整合、拓展空間。
發展方向
應完善坪山生物醫藥產業細分,增加用地留足產業空間
未來如何規劃坪山醫藥產業的細分領域?怎樣的空間規劃可以充分發揮坪山的產業優勢?各位嘉賓紛紛給出建議。
朱迅校長表示,發展創新藥,坪山要立足於基礎科研,如後續治療性疫苗、各種細胞或者組織工程、類器官、藥械合等科學醫療都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慄紅建認為,留足產業空間,可以從目前正在規劃中的「1+7+N」重點片區著手,增加10平方公裡產業用地(主要在高新南、高新北、碧嶺片區),以讓坪山有足夠多的空間來布局「一中心、多點位」的發展模式。
坪山區委書記陶永欣在現場介紹說,截至目前,坪山生物產業基地已集聚632家生物企業和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在疫情期間還增加了18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
陶永欣強調,坪山要舉全區之力,打造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城。藥品審評中心和醫學科學院聯動,利用薩米醫療中心建設臨床1期醫院,進行「政府+風險投資」資助模式。陶永欣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不是借雞下蛋,而是直接買蛋,落戶到坪山!」
副市長聶新平表示,2025年,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目標增加值要達到2000億。為抓住潛力、實現目標,他提出規劃建議,深圳要把生物醫藥產業的大平臺、研究院所、科學裝置等集聚起來;開展源頭創新研究,補齊產業全鏈條,抓住機遇提供政策突破;完善坪山生物醫藥國家產業基地核心,五個專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加大財政投入,提供各項專項資金全鏈條支持。
本版採寫:坪山通見習記者 劉詩豪
圖片:坪山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