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戲圈內,有一個奇怪的事情,玩家總會陷入到一個怪圈之中,就比如玩《王者榮耀》的看不起玩《決戰!平安京》的,玩《CS:GO》的又看不起玩CF的,不僅僅是不同遊戲之間存在這種"鄙視"行為,在同一個遊戲中也有一些玩家會在其中尋求一種自我優越感。
在《英雄聯盟》中,一些喜歡玩技術流英雄的玩家鄙視那些喜歡玩操作簡單的英雄的玩家,就拿上單位置來說,處於這個奇怪的生態圈最高層的三姐妹當屬銳雯、艾瑞莉婭、菲奧娜三名英雄,她們都看不起德萊厄斯、內瑟斯、墨菲特、蓋倫這些簡單粗暴的英雄,在一些玩家眼中石頭人墨菲特就是混子,諾手德萊厄斯還被叫做"小學生之手"。但最近德瑪跟諾手兩位小學生的代表英雄,已經成了韓服T1級英雄,在不少高端局都能看到他們的存在。
同樣的情況在《王者榮耀》中也比比皆是,玩打野的看不起玩上路的,玩中路的看不起玩輔助的,很多玩C位的會覺得輔助是混子,像蔡文姬、莊周這些英雄就成被打上了"混子"的標籤,但是卻忽略了輔助位置的巨大作用,他們往往吃最少的經濟打出最好的效果。一些玩家的優越性導致遊戲內出現這些奇怪的遊戲生態,甚至有一些玩排位的玩家還覺得玩匹配的實力就是不行。
在最近大火的《荒野亂鬥》手遊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玩3v3的瞧不起玩單杯的,玩輸出的看不起玩輔助的,甚至有無數玩家吐槽柯爾特玩家。
《荒野亂鬥》中有多種多樣的遊戲模式,3V3模式更加考驗玩家的個人實力,同時也對匹配的隊友能力要求極高,3V3開黑會比較穩定,但是隨著英雄杯數的增加,難度會越來越大,想要贏下一場比賽就會更難一些。而在"荒野決鬥"的生存玩法中,更加考驗玩家的戰術,單人遊戲甚至可以通過猥瑣發育來提升排名,俗稱"苟分"。雖然這樣的勝場獎盃數可能較低,但慢慢積累也能夠衝上高分。所以許多3V3玩家看不起單倍玩家,其實這就是玩法機制的不同而已。
就算是在同一局遊戲中,一些玩輸出的玩家也會看不起輔助,比如裡昂玩家就擁有天生的優越感,而像波克這樣的輔助卻被隊友嫌棄。一方面是裡昂作為傳奇英雄,在品質方面就藐視了稀有品質的波克,另一方面,裡昂的輸出能力很強,而波克作為輔助,輸出自然很弱,大招可以為隊友加血,在實戰中就比較考驗玩家之間的配合,容易出現空大的情況,正是因為這樣情況的出現,一些輸出玩家就嫌棄輔助。
而《荒野亂鬥》中有一個絕大部分玩家共同的"敵人",那就是柯爾特,作為一名新手英雄,柯爾特在遊戲中幾乎人手一個,這是一名輸出能力很強,也對玩家要求很高的英雄,實戰中的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玩家無法好好把握,比如在對戰中,好不容易攢了個大招卻把自己的掩體摧毀了。但對於那些能控制自己開大的手的玩家,柯爾特的高爆發是很容易在開局就為自己隊伍帶來優勢的。
在不同的遊戲之間,或者是在同一個遊戲中,這種畸形的遊戲形態是一直存在的,在現在的競技類遊戲裡,遊戲平衡做得已經足夠好,所以這種現象更多的來源自玩家本身,且不僅僅局限於遊戲,每個圈子都有會類似的問題,人類的本質大概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