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紅色的圖書教育中心與「紅專並進,科教報國」的科大文化呼應;體育館以「林蔭大道」為設計理念,樹杈結構的立體交錯,象徵科大學科交叉的精神……
作為一所知名的高校,科大高新校區的建設備受關注。1月8日,記者從高新集團獲悉,隨著建設工作的推進,這些科技與人文融匯,實力與美貌並具的建築陸續揭開了「神秘面紗」,許多建築中藏著設計巧思與非凡意義。
亮點一:圖書教育中心
採用「塔」、「院」、「庭」形態打造人文氣質園區
由同濟大學規劃設計的圖書教育中心是科大高新校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將於近日主體結構完工,開始牆面裝飾。
圖書教育中心是知識匯集樞紐與智慧交流中心,書籍用語言記錄厚重與美好。從建築設計中,可以讀出屬於她的表達與思考。
圖書教育中心總建築面積約6.8萬平方米,地上13層,地下1層,建築高度71.8米。在設計理念上,圖書教育中心採用簡練的「塔」、「院」、「庭」形態,呼應現有環境風貌,打造具有標誌性和人文氣質的園區核心建築。
其中,主體「塔」樓作為本園區的最高點,將與園區北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遙相呼應,形成一條貫穿整個園區南北的空間軸線。
裙房庭「院」與園區東側科研樓外部環境有機融合。下沉廣場、簷廊、旋轉樓梯、綠丘等景觀元素,將塑造出極具校園親和力和人文氣質的外部空間場所。
六大功能中心呼應「中庭」構成
圖書教育中心由公共中心、學習中心、圖書閱覽中心、信息中心、教學中心、交流中心等六大功能中心構成,各功能中心圍繞不同空間形態和氛圍呼應「中庭」的構成。
公共中心中庭為「禮之庭」。質樸的紅磚牆面和秩序井然的清水混凝土結構,渲染出一座富有科大氣質的禮儀殿堂;學習中心中庭為「景之庭」。它朝向校園中心景觀大道,良好的景觀視野和鬱鬱蔥蔥的環境,烘託師生交流學習活動的熱情;圖書閱覽中庭為「光之庭」。頂部採光天窗使漫入的光線柔和均勻,為閱讀者創造絕佳的閱讀體驗;信息中心庭院為「綠之庭」,簡練的建築空間形態與傳統園林景觀元素相融合,別具一格。
圖書教育中心的立面設計同樣具有特色,建築的外立面採用磚紅色穿孔鋁板和玻璃幕牆相結合的手法,以塑造具有傳統韻味和現代精神的建築形象,而紅磚色調呼應科大校園文化——紅專並進,科教報國。
記者獲悉,目前圖書教育中心項目正在進行主體結構和二次結構施工,主體結構計劃本月底封頂,同步開展幕牆安裝等工程。
亮點二:體育館
以「林蔭大道」為設計理念象徵學科交叉精神
談到校園,人們腦海中往往會浮現鬱鬱蔥蔥的林蔭大道,落葉滿地,莘莘學子徜徉其中……體育館項目正是以「林蔭大道」為設計理念,採用支撐大跨屋頂的樹杈結構,象徵大學的林蔭大道,枝繁葉茂。樹杈結構的立體交錯,象徵中國科大學科交叉的精神。
體育館作為學生生活區內的重要公共建築,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和南北生活區通過二層平臺體系有機融為一體。體育館位於園區西北側,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東側緊鄰景觀湖,北側為習友路,西側為運動場。
體育館屋面跨度約64米,長軸方向約60米。為了讓屋頂結構呈現出如蟬翼般的輕巧,在結構設計中巧妙結合建築樹杈放射杆件的特點,採用樹杈狀立柱+張弦網格屋面體系,支撐大跨度屋頂結構,巧妙利用複合結構中樹杈狀立柱,縮小中心張弦結構受拉區域的跨度,同時樹杈結構也能平衡屋面拱殼結構的側推力。
兼顧舉辦地區性體育賽事功能
在功能定位上,體育館從高校體育建築的實際使用功能出發,確立了以平時教學訓練為主,兼顧舉辦地區性體育賽事需求的功能定位,確定為丙級體育場館。
體育館可容納觀眾固定坐席3234座,活動坐席1078座,主席臺70座。體育館一層西側布置桌球訓練場館、跆拳道訓練館。南側布置綜合訓練館(可容納一個籃球場或12片羽毛球場)、大型舞蹈房等;東側布置大型1000平方米健身房功能空間,總建築面積13258.54平方米,極大地滿足了科大師生的日常體育訓練比賽需求。
在建築立面上,體育館與「圖書教育中心」外立面相呼應,以褐紅色為主,西側立面採用富有韻律感的楔形柱廊,與東側的圓形柱廊呼應,凸顯中國科大建築的文化底蘊。
一期項目預計年底建成交付
記者獲悉,科大高新校區是科大面積最大的校區,自2018年9月動工開建。科大高新校區按照「爭創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與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同步規劃建設,強調交叉學科和協同創新。
在位置上,科大高新校區北鄰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西接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537畝。由園區、附屬中小幼、人才公寓三部分構成。
其中,該項目一期正在緊張的建設中,其佔地面積約595畝,建築面積約48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圖書教育中心、學科樓、食堂、師生活動中心、學生公寓、體育館等,預計2020年年底建成交付。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