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這部劇之所以博取這麼多觀眾的眼球,當然不僅僅只是浮光掠影的表面情節,更不是因為它改編自日本中介專業劇《賣房的女人》。可以說,《安家》之於《賣房子的女人》,應該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前者比後者的主題和內容要在豐富得多。其實,在劇作的深層次上,更有著對於時代、對於人性、對於愛情、對於親情的叩問。
至於《安家》中那些奇葩客戶們的人性惡,已經被其他自媒體作者分析談論得太多了。那麼在今天我們就來談論一下人性大系統下的分類——親情,房似錦和母親潘貴雨的母女關係。近幾年來,原生家庭兩代人之間的關係問題,越來越被媒體或公知們端到了桌面上來了,進而成為一個相當熱門的社會話題。去年有《都挺好》這個先行者介入原生家庭的深層矛盾,並且也指出了矛盾雙方的最終歸屬。
而在《安家》中,房似錦和母親潘貴雨之間也踩進了這個問題的範疇。似乎房似錦所經受的來自原生家庭的迫害,比《都挺好》的蘇明玉更加嚴重和厲害。房似錦母親撕掉了她大學錄取通知書,更撕碎了她一生的大學夢。潘貴雨從來不考慮女兒賺錢有多難多辛苦,在她的道德體系中,房似錦的所有一切都是老房家的。潘貴雨在自己蠻橫勢力的護佑下,根本不去考慮自己對四井有沒有負起養育的責任。
房四井一出生,潘貴雨就因為養不起而要把她扔井裡淹死,多虧爺爺救了四井一命。所以,在房似錦的心目中只有爺爺才對自己有著強大的養育之恩,她要一輩子對爺爺好。而這一點正好成了潘貴雨欺騙、壓榨、盤剝房似錦的軟肋。而最讓觀眾憤怒的是,爺爺都死了,潘貴雨還在以爺爺的病為由頭來壓榨房似錦。如果不是房家棟告訴房似錦說爺爺死了,她還被潘貴雨蒙在鼓裡呢。
至此,母女之間的仇恨就這麼深深地結下了,甚至結到了骨髓裡。至此,觀眾們都以為,這對母女可能這一輩子都老死不相往來了。但是,人類或人性都有著一個致使的軟肋——無法逃脫的親情和血緣的血咒。這一血咒跟後天的知識、學識、思想,甚至文化模式沒有任何關係。親情和血緣,是先天的、本能的,沒人可以掙脫。房似錦和潘貴雨也同樣無法掙脫。
這個血咒會讓親人與親人在戰爭的僵持中,有一方敗下陣來,敗的那一方,可能是晚輩,也可能是長輩。在小編和自己女兒之間發生激烈矛盾時,先妥協和軟弱的往往都是我這個做父親的。在《安家》的房似錦和潘貴雨之間,那個先低頭的是房似錦。別管到了醫院時,房似錦有沒有走進潘貴雨的病房,也別管潘貴雨的嘴有沒有軟下來,其實,房似錦和姑姑只要來到醫院了,這已經就是一種低頭的行為和態度了。
儘管在醫院裡,母女倆基於強硬的嘴、強硬的面子都不想先低頭,但是彼此的心,早已暖了。請給她們一點時間和歲月,融解彼此的面子和嘴硬。我記得我和女兒發生爭吵時,我當被氣得想要跳樓,我當時就想,這個熊孩子這輩子我都不想再理她了。可是,她上大學剛走兩個月,我就開始想她了。這種血緣和親情,是你用理智和強迫所無法壓制的。
不論是父女間,還是母女間,兄弟姐妹間,這種親情血咒,來自於血緣中的dna序列編碼。所以,水流千遭兒歸大海,親人間沒有解不開的仇,這應該是人類的共識。這種來自基因的親情和血緣,是每一對親人怨敵的最終歸屬和宿命,它更是一盞燈,給每一對在仇恨和怨懟中迷失的房似錦和潘貴雨們照亮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