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否》最後一集的彈幕裡,關於墨蘭的高贊評論是:「盛墨蘭洗白這麼快,寶寶表示不服。」
一刷時我的感受也是如此,導演強行組團圓局的用心刻意了。
明蘭邀請盛府合宅幫忙修葺顧家祠堂,拜帖也發給了墨蘭,還派人在門口遠遠迎接。
大有既往不咎的態度,今後盛府兒女還是血脈相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墨蘭已被原諒,觀眾仍意難平。
原因要歸於墨蘭形象太穩定,沒有做過一件好事,雖然破壞力不強,貴在持續性穩定。
像極了我們身邊那些實力不濟,偏偏又心比天高不肯安分的人,沒斤兩還總惦記著處處壓人一頭。
這樣始終給人添堵的,最後還能得到原諒,怎麼著都覺得不合情理。
智力欠缺的人該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價,自不量力的人該為自己的野心吃足苦頭。
墨蘭這樣的,就該被姊妹們集體排斥,最好老死不相往來,這樣才能妥善安放觀眾恩仇。
但是,當我二刷此劇開始認真分析盛墨蘭這個人時,才發現她也不是天生如此自私、狠絕、爭勝心強,她也曾經把整個盛府的臉面放在心尖上過。
墨蘭第一次出場,是在長楓幾乎要輸掉華蘭的聘雁時。
墨蘭跑去林噙霜房中哭訴,她阻止哥哥長楓投壺沒有成功,哥哥是輸定了,繼續去吃宴席太丟人,她不要再去前院。
能出面阻止長楓,說明墨蘭看中家族榮譽,不願再去前院吃席,說明她有廉恥心。
換句話說,墨蘭不是天然讓人討厭的人,她也曾跟整個盛府一條心過。
而她變壞之後的標誌性表現是勝負欲,總想嫁得比明蘭如蘭好,總想把姐妹們比下去。
如果沒有那麼強的爭勝心,她和明蘭如蘭用不著明爭暗鬥,雖然不會情同手足,像哥哥長楓一樣,跟大家落個不遠不近表面和諧的關係,未嘗不可。
那麼她強烈的勝負欲,又是何種力量催生而出?
深入分析這個問題你會發現,盛府女眷從盛老太太開始,沒人真心對待墨蘭。
不被肯定的人才最想得到肯定,不曾被深愛的人才總想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墨蘭黑化是因為她自始至終都在盛府承擔這樣一個角色:名義上的骨肉家人,親情上的泛泛而交。
表面上她是盛府的四小姐,實際上女眷中沒人當她是四小姐。
2
墨蘭曾經是把自己當四小姐,把盛府她們都當家人的。
長楓投壺輸掉後,大娘子帶著如蘭來林小娘房中興師問罪。墨蘭拉著如蘭的手哀求,希望如蘭能幫忙給姐姐說幾句好話,原諒長楓一時糊塗。
不把如蘭當姐妹,墨蘭不會開口求情,因為求了也沒用,林噙霜清楚這一點,所以她把重點放在打兒子給大娘子出氣上。
對待墨蘭的求情,如蘭動作乾脆情感厭惡,她把墨蘭的手用力一甩,別開臉冷漠地說,誰要給他說好話。
動作是如蘭在做,表達的卻是大娘子母女的情感。
林噙霜搶了主君對大娘子的疼愛,還搶走了大娘子的管家權,大娘子活成了揚州城裡官眷們眼中的笑話,她對林噙霜自然是恨之入骨,又怎麼會親厚林噙霜的女兒,自然也不會讓如蘭拿墨蘭當姐妹。
大娘子和林噙霜是情敵,不喜歡墨蘭也算正常,好在管家權在林噙霜手中,墨蘭又是林噙霜撫育養大,也不會受太多委屈,所以這一層勉強說得過去,誰的孩子誰疼就成。
麻煩的是盛家的靈魂人物——盛老太太,她也不喜歡墨蘭。
墨蘭花狠功夫認全《春江花月夜》,讀給盛老太太聽,盛老太太根本無心聽墨蘭讀詩,先是委婉進而明顯想趕走墨蘭。
墨蘭回去給林噙霜發脾氣時,一句話說到了點子上:「她一直這麼討厭你,怎麼可能看得上我。」
愛屋及烏,厭屋同樣及烏。盛老太太厭惡林噙霜,林噙霜的孩子她也喜歡不起來。
盛老太太會偏向她一直鼎力支持的大娘子的孩子,也會愛上衛小娘的聰敏靈秀的明蘭,不過對於墨蘭,她有天然的牴觸心理。
整部電視劇,除了結尾的大團圓,盛老太太從來沒向墨蘭流露過慈祥的一面。
盛老太太有她自己合理的苦衷,有自身無法超越的厭妾情感,不過對孫子輩的孩子情感分配不均,是事實。
長輩偏心的家庭裡很容易養出兩種類型的孩子,爭勝心強的和討好心勝的。
墨蘭走了第二種路。
父親的驕縱,以祖母為首家眷的厭棄、怠慢,共同造就了墨蘭好勝心強的習性。
孔嬤嬤來盛府講習時說:「兒女眾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
實際上,盛府的這碗水,什麼時候端平過?
3
墨蘭做得最招人恨的事情有兩件:逼整個盛府助她嫁入伯爵府,放康姨媽這個殺人犯重獲自由。
脅迫盛府上下助她嫁入伯爵府這件事,說起來真不是墨蘭一個人的錯。
首先,這件事能發生,是明蘭為了復仇一手策劃,墨蘭是明蘭復仇的一枚棋子,說白了是廟裡冤死的和尚。
其次,拋開這一層不說,在婚嫁這件事上,墨蘭根本沒有更好的選擇。
如蘭有大娘子撐腰,明蘭有祖母助力,只有墨蘭無人依靠。
大娘子和祖母都是正室娘子,有對外選擇的權利,自然有機會去推薦宣傳子女。
餘老太太帶嫣然來拜訪那次,最能說明問題。
盛老太太帶著明蘭相見,明蘭和嫣然相談甚歡,大娘子帶著如蘭,如蘭偎依在大娘子身邊打瞌睡,一群人有說有笑,畫面其樂融融。
墨蘭獻完茶進來給大家打招呼,大娘子的嫌棄寫滿整張臉,老太太也是不鹹不淡讓座。
有人說貧窮、咳嗽和愛無法掩蓋,其實不愛同樣假裝不來。
可想而知,讓盛老太太或者大娘子推薦墨蘭,幫墨蘭尋一門好親事,是痴人說夢。
如果墨蘭在婚事上不主動爭取,留給她的只剩聽天由命。
私以為,墨蘭的變壞,這個才是主要原因。
最後,看起來唯一會幫墨蘭的父親,有心無力。
彈幕中有網友說過,盛紘就算其它方面再差,兒女婚事上絕對有眼光。
盛府的幾個兒女,除了如蘭自甘下嫁外,其餘不是高嫁就是高娶。
這也是人之常情,人往高處走,每個人都對階層躍遷懷有期待。
奇怪的是盛紘給如蘭選的是下嫁,並且如蘭嫁過去之後證實,下嫁還真不幸福。
與其說他是偏心墨蘭,不如說是有心無力,更高階層的官眷們他接觸不到,幫不上忙,只能從窮學生中選像樣的。
所以,墨蘭為了嫁入伯爵府做的丟臉事,拋開她自己嫌貧愛富一心往上爬的野心外,盛府上下都在推波助瀾。
但凡盛老太太或者大娘子能一碗水端平,像對待明蘭如蘭出嫁一樣認真,墨蘭也走不到要挾盛府這一步。
是盛府上下除了盛紘之外的輕視、漠視,讓墨蘭觸到了不甘心,養起了爭勝心,放縱了貪婪心,最終才走向異端。
說到底,血緣凝不起血濃於水的親情,真心實意的疼愛更有用。
盛老太太一心為非親生的兒孫輩著想,兒孫沒有不敬愛她的,墨蘭雖是盛府血親,沒有得到同等的疼愛,一樣與骨肉至親形同陌路。
《知否》結局的大團圓,與其說是墨蘭的洗白,不如說是對墨蘭的補償,盛府上下把曾經沒有端平的那碗水,重新找個平衡。
作者:曉鶴,湯小小寫作班學員,生於砂礫間,心向暖陽開,寫走心的文字,過有趣的人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