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實咱們中華文化裡,一直對於太聰明的人,都不太看好的。
老子就曾經說過,「聰明乃不詳之物」。我還記得大學時,剛看到這句話時,那是非常不解的。聰明的人學東西快,腦子轉得快,怎麼是不好的品質呢。
而隨著自己的閱歷加深,再回來看看的時候,自己身邊的同學、朋友,那些極其聰明的,最後都很難成氣候。
後來我仔細想想,聰明的人可能有這,以下四種天生的毛病,而這就如「業障」一般,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
聰明人容易目中無人
其實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有能力有才華的人,真的不在少數,很多人都在某個領域裡,有著無限的鋒芒。
但可惜是,難做到謙虛謹慎,和光同塵的人,太少了,有些聰明人,一輩子都做不到。
《菜根譚》裡說。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人需要把自己的光芒,給藏起來,有時候要與人群融為一體,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真的很難。
《易經》裡面,總計有著八八六十四卦,而每一卦象,都有著兇吉,簡單的說,就是無論是誰,人生都會有好有壞。但唯有謙卦,那是每個演化階段,都是吉星高照的。
所以可以看出,我們的老祖宗,對于謙虛,有著獨特的喜愛。
但人群中的聰明人,總會有意無意的,顯露出自己的勝人一籌,而且會顯示出一種,目中無人。
《樊登讀書會》的樊登老師,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一個人對於別人的不喜歡,或者是鄙視、看不起,那是根本無法藏住的,它會隨著眼神,語氣,精確的傳遞給別人。」
所以聰明人身上的傲嬌,那是根本藏不住的,而這會讓他的人緣,越來越差。
聰明人喜歡投機取巧
聰明人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幹活比較機巧,他們總能想到,一些捷徑,讓整個事情事半功倍。
年輕的時候,我總以為這太好了啊,做事情找一些簡便方法,這不是智商的體現嗎。但後來接觸中國古哲學以後,我才發現的弊端。
華為公司的文化裡,就有這麼一條,叫做「善戰者無赫赫戰功」。善於作戰的將軍,根本沒有顯赫的戰功。
啥意思呢。比如說要想有顯赫的戰功,你必須得以少勝多,出奇謀,像赤壁大戰的周瑜、官渡之戰的曹操一樣,他們都是奇謀取勝的,這才是顯赫的戰功。
如果你有10萬兵力,而對方只有兩萬兵力,這種情況下你贏了,就不算赫赫戰功了。
但是華為認為,想著出奇謀取勝的領導,根本不是一個好領導。真正厲害的人,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把自己實力做大,最後以實力碾壓對方。
華為公司不就是這樣的嗎,從不涉及最賺錢的房地產,一直專注於通信領域,等他做大了以後,就是一個龐然大物。
所以我們說回來,為什麼說聰明人喜歡投機取巧,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他們不會慢慢的,去積攢能量,總想著走捷徑,這種思維會把他們引入絕路。
聰明人缺少虔誠心態
大家知道,在股市裡面,輸的最慘的,是哪一類人嗎。就是那些自以為,非常了解股市,對於盤面變化了如指掌的人。
他們對於自己非常的自信,也很聰明,但缺少了一份敬畏和虔誠。所以虧錢的時候,也虧的最慘,因為前期投入的多啊。
《淮南子·原道訓》裡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
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善於遊泳的就容易被淹死,善於騎馬的,就容易摔下馬去。那些不會炒股的,雖然不會但也不會投入太多,最可怕的就是這些,自以為全然懂得人。
其實他們缺少了一份虔誠,忘記了市場上,還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一直在調節著。這隻手,你是永遠無法預測的,只能心懷敬畏。
所以咱們中國人才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無論多麼聰明的人,都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
聰明人很難有專注力
專注力其實是一種定力,就是你能在一件事上,堅持做多長時間。
我們身邊的小孩子,那些活潑好動,嘴巴特別的溜的孩子,往往腦子都很聰明,他們學習東西很快的。但缺少一種定力,這是一種心智。
其實人生有時候,拼的就是一種定力,你能否堅持自己本心,不被身邊的環境給帶偏了。
股神巴菲特在《滾雪球》裡面,就寫到過90年代,網際網路危機之前,自己的一些行為。
在那次金融泡沫來之前,所有跟網際網路有關的企業,都在瘋漲,只要買入了這些公司,基本上沒有不發財的。
而巴菲特也經受了巨大的壓力,他的股東一直在慫恿他買入,但是他就是不聽,堅持自己的觀點,做價值投資,做傳統行業。
等金融危機來的時候,所有人虧得一塌糊塗,而他又倖免於難了。這就是一種定力,沒有這種定力,其實你是很難穿越冬天的。
有的時候,聰明人有的是機會,所以在面臨危機時,第一個跑路,但等這波危機過去以後,聰明人可就沒機會再進來了。
阿文寄語
過慧易夭,機關算盡太聰明的人,經常忽視了老天爺一算。
想想《紅樓夢》裡面,那個八面玲瓏,油光水滑的王熙鳳,最後的結局呢,曹雪芹對她的判詞。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我是阿文,持續和你分享更多的人生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