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春有你2》即將迎來總決賽,《創造營2020》正在火熱進行中,而《少年之名》也在躍躍欲試地悄然進行。然而,今年最受大眾期待的並不是這些常規的年輕女團、男團,而是湖南衛視精心打造的中年女團《乘風破浪的姐姐》。
這是一檔由芒果TV推出,黃曉明作為發起人,30位1990年前出生的女藝人,通過訓練和考核,最終選出5位成員組成女團重新出道的節目。
中年女明星成團出道?畫面想來好像有些不可思議,這種跨領域的反差加上姐姐們自帶的人氣和流量,讓網友們都腦補不出來畫面,當一波又一波的女明星名單被網友列出時,讓大家好奇度越來越高。
特別是前不久劉敏濤以「三分譏笑、三分薄涼、四分漫不經心」的《紅色高跟鞋》成功出圈後,讓大眾看到中年女明星如寶藏一般的存在。
中年女星組女團,是「乘風破浪」還是「興風作浪」?
節目熱度雖很高,但為了保持熱度和神秘感,目前除了一份網傳的女明星名單,沒有透露出太多信息,但參加節目的女明星們似乎都有點按耐不住了,紛紛各憑本領一個接一個地成了話題人物。
先是張萌機場被人拍到訓練完一瘸一拐,一句「女團太不容易了」立馬頂上熱搜,之後張萌掉頭髮,張雨綺不自信,金晨累到不想劈叉,張含韻感慨練出了馬甲線,萬茜練吉他手上磨起了水泡,伊能靜連小作文都沒時間寫了,劉芸每天從噴香水變成了噴雲南白藥,錄完節目的女明星曬出了各種累癱的狀態。而圍觀的粉絲卻一點不心疼,還紛紛催著她們快練習、快跳舞,甚至催到鬱可唯都開始回懟網友不要再催了。
都說3個女人一臺戲,這30個女人會是什麼樣的場景,真的不敢想像,往屆的《青春有你》《創造營》節目都避不開撕逼話題,更何況這檔節目中的女明星都是非常懂話題的娛樂圈資深人士,並且從網曝的參與女星來看,真性情的張雨綺、寧靜、矯情的小公主伊能靜、豪門太太黃聖依、耀客老闆娘張萌等本身就有很高的話題性。自從姐姐在微博分享訓練日常後,網友們對姐姐們的相處日常也更加好奇,一般來講女團訓練期間是不讓帶手機的,看到這些姐姐們一個個發微博,有網友跑到張萌微博底下詢問,而張萌也非常耿直的回應到「本來是要收的,但是姐姐們,你懂的…」一句話概括了所有。
據悉,此次《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製作團隊是《花兒與少年》的製作團隊,回想「花少」那些年引爆的腥風血雨,以至於後來還專門出來一門學問叫「花學」,不禁讓人擔心《乘風破浪的姐姐》最後是否會成為一出撕逼大劇。
並且官方對這檔節目的定義也是,通過呈現當代30位不同女性的追夢歷程、現實困境和平衡選擇,讓觀眾在過程中反觀自己的選擇與夢想,找到實現自身夢想最好的途徑,發現實現自身價值的最佳的選擇,重新定義30+的女藝人。
很明顯,節目的目的並不是什麼搞女團,而是在當前的影視寒冬和女藝人困境下,給這些姐姐製造一個長時間曝光的機會,讓市場和資本意識到,30+的女藝人不是黃花菜,而是有能力、有話題、有價值。種種跡象表明,這檔中年女星勇闖女團的節目究竟是「乘風破浪」還是「興風作浪」還真不好說。
「拿來主義」得心應手,又是一檔被韓國綜藝養活的節目?
在大眾對節目期待滿滿並且討論得熱火朝天時,許多喜愛韓綜的網友卻發現《乘風破浪的姐姐們》與韓國綜藝節目《姐姐們的Slam dunk》非常相似。
《姐姐們的Slam Dunk》是KBS時隔8年後推出的一檔純女性綜藝節目,錄製中成員們將挑戰自己過去希望實現但未能完成的夢想,呈現挑戰過程中各種不可預見的事件。而《乘風破浪的姐姐》整個節目理念和韓國綜藝《姐姐們的Slam Dunk》也如出一轍,均是大齡女藝人的圓夢選秀,最後成團重新出道。
這檔被奉為有新意、看點的節目,如今也被抄襲打臉了。更要命的是,不僅是節目抄襲,連海報也是抄襲,目前放出的神秘官宣海報被網友發現是照搬的韓國女團mamamoo站子IN_thelove在媽木出道三周年之際(即2017年6月)發的賀圖,並且照片幾乎就只是加了些文字,修飾都很少。如果說節目概念還在合理範圍內,那海報就比較尷尬了,抄襲痕跡實在太過明顯,連辯解的餘地都沒有。
其實,芒果臺這種得心應手的「拿來主義」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現了,這也一直是近些年國內綜藝節目普遍存在的問題,從《爸爸去哪兒》《歌手》開始,國綜抄襲問題就沒有停止過。前幾天《極限挑戰》被曝出涉嫌抄襲韓國綜藝《新西遊記》,還因此上了韓國的熱帖,引發不小的爭議。上個月,芒果臺官宣了一檔名叫《我們的師傅》的綜藝節目,節目內容形式與也被爆出與韓國SBS綜藝《家師傅一體》幾乎一摸一樣,引來了韓方親自下場「開撕」,聲明會在確認內容之後決定如何應對。
很多時候,面對這些紛爭,國內綜藝團隊普遍選擇的是冷處理不回應的方式。很多人也好奇,為何被頻頻質疑抄襲,這些節目卻依舊安然無事?首先,雖然這些被大眾普遍認為是內容抄襲,甚至說名字也抄襲的節目,在拿過來的同時,也進行了本土化以及形式的改變。其次,所用的演員不同,產生的綜藝情節不同,也就不構成抄襲了。比如,為什麼《極限挑戰》抄梗要被告,《中餐廳》炒梗就不被告。《極限挑戰》裡面有很多遊戲是原封不動搬過來的,而《中餐廳》則是用了一個設定:到海外開一家自己國家的餐廳,菜系不同,人也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梗、畫風、故事情節不是一個被保護的東西,情理之上也告不起來。
同樣地,《乘風破浪的姐姐》雖然被爆抄襲韓國綜藝節目《姐姐們的Slam dunk》,可實際上《姐姐們的Slam dunk》主打的是實現成年人的夢想,裡面的第二個夢想就是閔孝琳的女團夢,也就是說《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只是在《姐姐們的Slam dunk》中生代女星追夢女團這個概念之上延申了選秀賽制。不可否認「大齡女團」這個概念確實雷同,但韓國綜藝有的並不意味著國內不能有,不過究竟最後節目會是什麼樣,只有播出了才知道。
抄襲大戶、人才頻頻出走,湖南衛視為何還能穩坐綜藝大哥寶座?
近幾年,湖南衛視一直被爆出節目抄襲,核心人才也頻頻出走,可在綜藝節目創新上始終還是走在最前端,其綜藝老大哥的寶座並沒有因為一系列風波而受到影響。不禁感嘆,為何湖南衛視這個自負盈虧的地方電視臺,沒有國家和政府扶持的情況下,依然能夠靠自身實力創造出很多優秀的綜藝節目,吸引如此多獨家冠名商,賺得盆滿缽滿。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湖南衛視自身敢打敢拼,真正能夠頂住重壓創造優秀節目。「娛樂」的定位總是讓湖南衛視能及時觀察分析把握市場風向,製造出爆款。04年的《超女》將選秀概念帶入全國,5年前的《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引爆了國內真人秀的大市場。不得不說湖南衛視眼光超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改變著中國綜藝的業態與內容。這樣哪怕一批又一批的人走了,但只要走在市場前端的理念不變,也能夠吸引到更多人才加入其中。
不過,抄襲確實是一件道德敗壞的事情,畢竟學習並不代表copy。其實,早前湖南衛視很多綜藝節目還是走正規的版權引進道路的,比如《舞動奇蹟》引進自英國BBC電視臺《Strictly Come Dancing》的模式,而《名聲大震》是向英國BBC《只有我們倆》購買了版權。不過,在引進同時,湖南衛視在國內也深受版權抄襲之害,早年間《我們約會吧》是英國Fremantle公司《TAKEME OUT》中國地區的獨家專有版權,之後我國市場上就出現了很多檔類似的節目,這讓湖南衛視有冤也無處訴。
如今這種現象已經變為普遍現象,僅靠一家電視臺顯然也是無法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