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校椅鎮榃汶村在2014年村「兩委」換屆前是出了名的「黨組織軟弱渙散」村,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2015年以來榃汶村改變工作作風,制定了「強班子,建設施,做產業,促發展」的脫貧攻堅工作思路,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培育,帶動村民致富,實現村集體經濟強勁發展。
榃汶村狠抓項目,促農民增收增效。該村利用校椅茉莉小鎮的地方產業特色,藉助得天獨厚的交通便捷優勢,於2019年底建成茉莉花盆栽和蔬菜育苗扶貧示範園,並與橫縣豐裕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廣西橫縣莉妃花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公司+村民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產業。項目收益惠及78戶貧困戶和村集體。僅此一項每年給村民帶來流轉土地租金2萬多元,增加就業崗位30多個;2019年集體經濟分紅3萬元、2020年將突破8萬元。
「我們產業園的帶貧減貧的效果非常明顯,僅僅帶動就業這項,平均每天就有30人的務工人數,一年下來,務工人數達到6000人次。」校椅鎮榃汶村第一書記盧藝說,2019年榃汶村集體經濟收入11.58萬元,2020年預計將突破20萬元,目前已到帳10萬元。
同時,榃汶村積極推行「黨建+村民合作社+項目」模式,在鄉村帶頭致富能人、返鄉創業人才等隊伍中發展黨員,扶持農村黨員能人創業、建立村民合作社,形成能人興產業、帶動一片的輻射效應。黨員楊聯春是橫縣利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發展了55畝的大棚蔬菜育苗基地,年銷售額達400萬元,並吸納8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
如今的榃汶村,村支兩委班子戰鬥堡壘作用明顯增強,產業扶貧示範園示範帶動效果顯著,扶貧產業發展可持續。榃汶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也從2015年底的78戶239人下降到2020年初的2戶9人,貧困群眾人均收入達到13000多元,較2016年的3400元漲了近4倍。(吳子賢 陳秋月 黃桂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