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千與千尋》是吉卜力的巔峰之作?

2020-12-03 遊戲篝火營地

在我們策劃「吉卜力周」的早期,我們在 Polygon 員工間做了一次調查,請他們選出自己最為鍾愛的吉卜力電影 —— 「不爭長論短、不三心二意、只能選擇一部」。很快,一個名字脫穎而出。幾乎半數 Polygon 員工都將《千與千尋》視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巔峰之作,也是最令他們印象深刻,深有感觸的一部。這似乎已成為一個共識:吉卜力旗下的電影經常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但最終只有《千與千尋》摘得了這一桂冠。除了已成為吉卜力商標形象的《龍貓》,《千與千尋》可謂是該工作室在美國最具辨識度的一部電影。

但為何《千與千尋》會如此廣受喜愛?Polygon 內部的三名死忠粉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勝在劇情?

Tasha Robinson(電影/TV 編輯):至少對我而言,《千與千尋》是吉卜力最能容易理解的一部電影。當然,這並不是說他們其他的電影很稀奇古怪或晦澀難懂,但《千與千尋》開篇時那羞怯、悶悶不樂的小女孩,闖入了一個讓人心驚膽戰的神隱世界,瞬間就引人入勝。我們已經得知荻野千尋是個不樂意生活改變,容易被新事物嚇到的女孩,卻突然間不得不面對全然陌生的環境,一切如此新奇、費解、同時也危險重重。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抗拒的故事引子。

Susana Polo(漫畫編輯):諷刺的是,相比吉卜力改編自英國作家同名奇幻小說的《哈爾的移動城堡》或《記憶中的瑪妮》,以日本為背景《千與千尋》反而擁有更多標誌性的西方元素:與魔女籤訂靈魂契約、識得某物真名所蘊含的巨大威力、被剝奪真名所帶來的威脅、以及不同領域中的不同時間流速。如果千尋的爸媽讀過足夠多童話寓言的話,他們就會知道永遠別亂吃來歷不明的食物!

Karen Han(娛樂記者):其實,這些故事橋段不限於西方媒體,它們在許多東方作品中也有出現。在日本有很多民俗傳說,其主題就是不要妄碰不屬於你的東西。

Susana:很有道理!

Karen:我也認同 Tasha 關於「劇情最好理解」的觀點。作為觀眾,我們最初與千尋一樣對這個神隱世界的規則一無所知,後來千尋到了湯屋工作,我們才跟她一起漸漸了解這個地方乃至整個世界的規則,因此它給人的感覺是更加包容開放的。這一切都非常迷人,更何況它還往裡面融入了一個愛情故事。

Tasha:這點真的很棒!吉卜力的電影往往圍繞如孤獨或絕望等沉重情緒,但由於主角大多十分年少,他們之間很少會產生浪漫的交集。而《千與千尋》卻是一個非常適合粉絲腦補的角度:一對來自異世界的少年人,冥冥中隱藏著一種情感上的聯繫,為此女主角甘願去冒任何危險。正是這類宏大又焦灼的情節吸引了一小部分動情的粉絲,比如蕾洛(Reylo,《星球大戰》電影蕾伊和凱洛倫的名稱縮寫)和《暮光之城》的CP粉。

好吧,我剛才有點太忘我了,但有什麼比禁忌之戀更扣人心弦的戀情呢?!在《千與千尋》裡,出於對彼此的需要、尊重與打氣,兩名主角發展出一段若有若無的潛在戀情,期間充滿了各種危險駭人的挺身對抗,最後以吉卜力式的經典重聚推向高潮。真是讓人慾罷不能。

勝在角色?

Karen:我覺得《千與千尋》中的所有部分都是不可分割的,但角色無疑是它如此動人的一大原因。跟許多吉卜力電影一樣,動畫中並沒有一個罪大惡極的反派。即使那些最開始看起來很像壞人的角色,比如湯婆婆和無臉男,等你更了解他們之後,也變得不那麼嚇人了,反而能夠體諒他們。

動畫中還呈現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千尋最開始與同齡人一樣,是個莽撞無禮的小姑娘。儘管她後來有所成長,並拯救了她的親人與朋友,但她的起點是跟其他人相同的。在吉卜力電影中,主角並不需要超人般的偉力或壯舉,這是一則在當代極為少見的訊息,也很少有媒介能像《千與千尋》一樣將其很好地傳達出來。

Tasha:《千與千尋》還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去呈現重要角色,畫面總是顯得滿滿當當。在我們見過的許多故事中,主角通常都有副手或者盟友,以此彰顯友情和關懷他人的意義,但在最後關頭,主角總是只會跟標誌性的反派單打獨鬥,將其簡化成一種宿命的對決。《千與千尋》則充滿了各種令人難忘的角色 —— 不論是主角、反派、生物,從不顧此失彼。除了主角之外,誰最讓你印象深刻?我一直很喜歡動畫中的鍋爐爺爺,他是鍋爐房的主管,還有數不清的手臂。這種在外人面前顯得嚴厲但其實很心軟的角色總是很打動我,只有獨處的時候你才知道他們內心有多麼溫柔。

Susana:確實如此,我們之中誰又不想和《千與千尋》裡的養蠶神(Radish Spirit)做朋友呢?

Tasha:還有那盞會蹦來跳去,發出橡皮玩具般聲響的引路燈。

Susana:簡直是皮克斯那盞檯燈的始祖。

Karen:鍋爐爺爺絕對是我個人的最愛,而且他還看管著一大群超級可愛、喜歡吃糖的灰塵精靈。我也很喜歡被錢婆婆變形後的坊寶寶和烏鴉 —— 他們變成了一隻圓滾滾的小老鼠和小鳥,看起來真是有愛極了,以至於他們變回原形的時候我都有點遺憾。

Tasha:還有無臉男,他代表了我們心中渴盼認同、卻又無比孤僻的一面。我很喜歡他的古怪,但更觸動的是,他是如何將這種內在情感傳神地表達出來。他渴望著某個人的關注,卻又求而不得,因為那個人也有自己的心事。

還有魔女湯婆婆,雖然最後她讓人感覺是無害的,但起初她可是吉卜力電影中最嚇人的角色之一 —— 她咆哮時的嘴巴有龍貓那麼大,還有玻璃球般的巨大眼睛,腦袋鼓脹,與矮小的身體顯得毫不相稱,容貌似人而非人,而且欺負弱小。可以說她就是噩夢的化身,那種看似尋常,卻又細思恐極的噩夢。但與此同時,她又是一個女商人的形象,還用紙筆來記帳。我真是很喜歡她的多面性。

勝在動畫效果?

Karen:在宮崎駿的所有電影中,動畫效果都極其費時費力,而類似《千與千尋》等佳作的存在,也是對手繪動畫為何值得延續的一種鐵證。動畫中的角色設計都顯得十分討喜,因為宮崎駿從日本觀眾所耳熟能詳的妖怪、湯屋與書法中取材,卻又通過誇大它們的部分特徵來賦予新鮮感。

Tasha:《千與千尋》的細節實在太用心了。我一直有重溫吉卜力早期電影的習慣,而讓我驚訝的一點是,《龍貓》和《天空之城》等影片中的角色是如此簡潔,卻又保留著我們所熟悉的那種工作室風格。與這些電影相比,湯婆婆的細節非常多,不論是蕾絲袖口、繁複的耳環、還有那細緻的睫毛!《千與千尋》的動畫效果著實鮮明奪目。

Karen:談起動畫效果,就總會讓我想起河神。《千與千尋》在一些鏡頭中摻入了一小部分計算機動畫,而效果非常驚人,當河神身上的水開始汩動,你可以預感到某種重要的變化正在發生。河神的龍形態是傳統手繪,但仍顯十分新奇,因為它原本是一團奇形怪狀的東西。此外還有個細節,那就是儘管河神已經擺脫了淤泥,但你還是可以在它身上看到幾處殘留的細微泥漬,這點也讓我很喜歡。

Tasha:白龍那傷痕累累的形態也讓人印象深刻。這幾幕包括他試圖逃脫一群飛舞的白紙片,以及咳出從錢婆婆處盜走的印章,見到他移動得如此迅速狼狽,否則就是死亡的下場,實在是既嚇人又心疼。這個場景的視覺設計格外精彩,而他以龍型在空氣中「遊動」的動作也帶有一種視覺衝擊力。

但跟吉卜力後期的許多電影一樣,這部動畫的高明還著重體現在色彩的運用上 —— 從湯婆婆巢穴中富有層次感的黑沉、明亮澄澈的天空、到水上列車划過的淡藍漣漪。這是一部看上去就非常賞心悅目的電影,不論是讓人幽閉恐懼症發作的陰暗空間,還是粉筆畫式的開放場景,永遠不乏對比感。

勝在動情?

Susana:每當我想到《千與千尋》,腦海中浮現的第一件事既不是角色,也並非情節,而是水上列車組成的蒙太奇。它跟影片的其他部分有著鮮明的分割感,從一個充滿奇幻的世界,驟然轉入到一個被浸沒的廣闊平原,往來著一些形如陰影,現代打扮的乘客。這個場景像是電影中的微電影,頗具實驗性,卻仍與其他部分相和諧。

用做作的網際網路語言來開玩笑的話,可以說這一幕給了我一個巨大的情感衝擊,當然這其實並不是在說笑。無論我看了多少次這部電影,這一幕還是會讓我產生一種強烈而難言的情愫。是似曾相識?悵然若失?還是渴盼嚮往?無論如何,它真是巧奪天工。

Tasha:我贊同你對列車場景的看法,但電影中最讓我心有感觸的一幕,當屬千尋和白龍從天空中墜落的場景,而她喜極而泣 —— 那些簌簌滾落的吉卜力風格的大顆淚珠,相比起常見而得體的默然垂淚,更加充滿了一種原始的感染力。這一幕包含了如此多的情感:喜悅、解脫、宣洩、興奮、還有愛,都從那些大顆大顆的淚珠中流露出來了。就像是千尋一時間百感交集,不自覺地淚水漣漣。

Karen: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久石讓的功勞,尤其是他無與倫比的配樂。他的所有音樂都是如此浪漫,但《千與千尋》中這些背景樂更是格外動情,令人落淚,你幾乎不可能不被感動。我尤其喜歡 Tasha 所描述的那一幕場景,當千尋與白龍從空中落下,旋律適時響起,頓時感染力倍增,極為催淚。

勝在其他方面?

Tasha:《千與千尋》的離奇深深吸引了我。影片最開始,千尋的父母被魔法變成了豬,不僅嚇人,還非常荒誕、醜陋、離奇。湯婆婆那大得出奇的腦袋也是同理。而且為什麼她會養了一群蹦蹦跳跳的人頭寵物?她到底對這些人做了些什麼?

這個故事中的童話元素也讓人非常熟悉 —— 一個普通的人類小孩誤入仙境,而這裡有著它自身的魔法規則。與此同時,童話中常見的對於禮貌和無私等品質的青睞也同樣適用:當千尋出於善良天性,幫助那團爛泥狀的生物擺脫重負,她也就無意中幫助了河神,並得到了他的饋贈。但整個過程仍然是離奇而出人意料的。千尋對於無臉男的善意和體貼,卻讓他變成了一頭吃人的惡獸,而這頭臃腫、液體四濺、肢節橫生的蜘蛛狀生物也同樣醜得令人愉悅。無論整個故事架構如何熟悉,它仍是一部超現實的電影,而我由衷喜歡這兩者的結合。

Susana:哈,不過我要指出一點,無臉男可不是因為善意才變成怪獸的!而是因為那些貪求他的金子,滿足他暴食之欲的人。當千尋謹慎拒絕他的交易誘惑時,他就失去了力量,不得不去學習以一種更健康的方式來討人喜歡。

《千與千尋》的一大出彩之處在於,它是如何將普世的童話主題 —— 種善得善,互惠待人 —— 與該題材的衍生子類,少年成長煩惱的問題,兩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千尋在故事開始時顯得很嬌慣無禮,抗拒家裡搬去另一座城市的決定。但隨著她辛苦勞動,做出無私之舉後,她逐漸有了成長。而且電影裡還真有一個字面意義上的「巨嬰」需要她去安撫和取悅。

Karen:我認為人們對這部電影的主觀感受也是不容忽視的元素 —— 它不僅僅是客觀的好,更在於人們往其中代入了什麼。《龍貓》是我看的第一部吉卜力電影,不過當我在大約千尋的年紀看了《千與千尋》,這個與我相似的小女孩的故事就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底。我們剛才所探討的種種元素無不成就了它的美妙 —— 我熱愛它的故事、角色、動畫效果、動情、以及音樂 —— 這讓它在我心中佔據著特殊的意義。每次聽到《那個夏天》的配樂,我都會忍不住落淚。它是一部完美的電影,我也恰在最完美的時機與它相遇。

相關焦點

  • 解碼吉卜力:為何《千與千尋》的成就難以超越?
    幾乎半數 Polygon 員工都將《千與千尋》視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巔峰之作,也是最令他們印象深刻,深有感觸的一部。這似乎已成為一個共識:吉卜力旗下的電影經常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但最終只有《千與千尋》摘得了這一桂冠。除了已成為吉卜力商標形象的《龍貓》,《千與千尋》可謂是該工作室在美國最具辨識度的一部電影。但為何《千與千尋》會如此廣受喜愛?
  • 吉卜力送高清壁紙 涵蓋《千與千尋》《龍貓》等經典作
    吉卜力送高清壁紙 涵蓋《千與千尋》《龍貓》等經典作 時間:2020.04.22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時光網Mtime 分享到:
  • 《千與千尋》父母為什麼變成豬 吉卜力給出了官方答案
    吉卜力工作室在2001年出品了經典之作「千與千尋」。時至今日,它還像15年前一樣流行。可以說,它是日本動畫史上最成功的作品。它不僅贏得了奧斯卡,還在全球範圍內創下了接近3億美元的票房成績。而其中的種種隱喻,也為人所津津樂道,甚至成為粉絲們爭辯不休的焦點。
  • 《千與千尋》票房力壓《玩具總動員4》 宮崎駿之作領先
    原標題:宮崎駿巔峰之作暫時領先 經典重映PK大片續集,吉卜力對陣迪士尼,日式動畫與美式動畫不同風格的較量,至少從首周末票房來看,宮崎駿巔峰之作《千與千尋》力壓迪士尼最新影片《玩具總動員4》。
  • 除了《千與千尋》,這部「出道即巔峰」的宮崎駿動畫,無人能超越
    最近宮崎駿老爺子因為《千與千尋》的上映又再度成為了輿論熱議的對象。有人說,18年後的今天終於讀懂宮老在動畫裡埋下的人生道理。也有人說,宮老的這部作品其實是對整個日本社會的鞭撻。但甭管怎樣也好,我們必須承認的當屬宮老作品的「文本多意性」以及「崇高的思想抱負」,這絕非是當下活躍的年輕一代能夠相提並論的---新海誠,湯淺政明,乃至細田守也同樣如此。
  • 《千與千尋》等吉卜力作品日本重映,登陸372家影院
    新京報訊 6月18日,吉卜力工作室官方網站發布消息,《風之谷》《幽靈公主》《千與千尋》《地海傳說》4部吉卜力經典作品將於6月26日在日本372家影院重映。圖片來自吉卜力工作室官方網站。影片講述了世界因一場名為「七日之火」的戰爭而毀於一旦,人類在僅存的小面積土地上積極求存的故事。《幽靈公主》是吉卜力工作室於1997年推出的動畫電影,從人與自然之間無從化解的天然矛盾出發,通過人類自身的生存角度,探尋人類與自然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和諧共存這一命題。
  • 吉卜力免費劇照《千與千尋》《風起》400張隨你載
    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先前釋出經典動畫電影主題桌布後,於近期一次開放《千與千尋》、《地海戰記》、《崖上的波妞》等 8 部作品的劇照,共計 400 張。吉卜力工作室一直以來都以嚴謹的態度維護自家作品的著作權,不過近年董事長鈴木敏夫卻決定逐步鬆綁規範
  • 《千與千尋》等4部吉卜力經典動畫6.26日本重映
    《千與千尋》等4部吉卜力經典動畫6.26日本重映 時間:2020.06.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網易雲音樂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 獲《龍貓》《千與千尋》等...
    網易雲音樂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 獲《龍貓》《千與千尋》等OST版權 站長之家(ChinaZ.com) 3月13日 消息:今天上午,網易雲音樂宣布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
  • 宮崎駿獻上手繪給中國觀眾:"請多關照"《千與千尋》
    原標題:宮崎駿獻上手繪給中國觀眾:「請多關照」《千與千尋》 田壯壯、王琳、王長田、星野康二、井柏然、彭昱暢(左起)在《千與千尋》映後交流活動中。 6月17日,宮崎駿巔峰之作《千與千尋》在上海舉辦千人首映禮。
  • 《千與千尋》裡爸爸吃的並不是肉圓,吉卜力導演給出了正確答案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以往長期堅持手繪、保守政策的日本吉卜力動畫工作室終於跟上了潮流,他們讓旗下多部動畫電影登上了網飛(Netflix)串流影片平臺。另外,79歲的宮崎駿甚至在近期首度嘗試起用電腦繪圖,他還開玩笑地說:「如果皮克斯老闆聽到我開始用電腦做動畫,他可能會驚訝到親自飛來日本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 《千與千尋》裡爸爸吃的並不是肉圓,吉卜力導演給出了正確答案
    另外,79歲的宮崎駿甚至在近期首度嘗試起用電腦繪圖,他還開玩笑地說:「如果皮克斯老闆聽到我開始用電腦做動畫,他可能會驚訝到親自飛來日本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而近日,博士留意到:吉卜力工作室在網上大方地分享了旗下多部動畫電影的劇照,讓全球粉絲任意免費使用!
  • 吉卜力推出《千與千尋》神明盲盒
    吉卜力授權玩具銷售商橡子共和國宣布將推出《千與千尋》新盲盒系列「各種神明」,盲盒共有8種,售價920日元(約合人民幣59元)。腐爛神河神  在《千與千尋在《千與千尋》的異世界中,他們就是主色調。
  • 吉卜力愛好者福音,除了三鷹之森美術館,還可以去這裡玩
    說到上一代日本動畫製作者裡,相信宮崎駿的作品是最為漫迷們所接受的動畫,從《千與千尋》到《魔女宅急便》,這些作品不僅開啟了宮崎駿的傳奇人生,更是將吉卜力這個概念推廣至全球。許多看過宮崎駿作品的粉絲,都對他所創作的世界充滿嚮往,儘管有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這樣的地方,但還完全達到粉絲們的內心預期。
  • 網易雲與吉卜力達成合作!《龍貓》、《千與千尋》等知名動畫音樂上線
    今日,網易雲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正式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獲得旗下動畫音樂全面授權,包括《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妞》等知名動畫熱門音樂作品。資料顯示,吉卜力工作室成立於1985年,是日本知名動畫工作室,由宮崎駿、高畑勳、鈴木敏夫、德間康快等共同創立。工作室標識為其代表作品《龍貓》。「吉卜力」是由宮崎駿命名,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季節熱風,在紀錄片《夢與狂想的世界》中,宮崎駿提到「吉卜力」是他從一架飛機的名字隨便取來的。
  • 《千與千尋》美食街將得以再現 吉卜力公園將開業
    「吉卜力大倉庫區域」設計圖。據悉為《千與千尋》中出場的美食街的模擬空間「吉卜力大倉庫區域」設計圖。黃色建築物為迷你劇場,藍色建築物為常設展示室的一部分。可盡享吉卜力工作室的世界觀愛知縣政府於4日新公布了2022年秋天將於愛知縣長久手市開業的「吉卜力公園」(日文為:ジブリパーク)的詳細展示內容。
  • 做出《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的吉卜力,離開宮崎駿能堅持下去麼
    這樣的兩人最終走到了一起,從1968年《太陽王子霍爾斯》到吉卜力的第一部作品《天空之城》,從《龍貓》《螢火蟲之墓》,再到後來的《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輝夜姬物語》等等,吉卜力這個名字,一次次成就了日本動畫電影。但就如一輪太陽,升起總要落下,隨著高畑勳和宮崎駿兩人的生命軌跡,吉卜力漸漸走向了沉寂。2014年之後,吉卜力已無新作。
  • 吉卜力授權網易雲:將上線知名動畫《龍貓》、《千與千尋》等音樂作品
    今日,網易雲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正式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版權合作,獲得旗下動畫音樂全面授權,包括《龍貓》《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妞》等知名動畫熱門音樂作品。資料顯示,吉卜力工作室成立於1985年,是日本知名動畫工作室,由宮崎駿、高畑勳、鈴木敏夫、德間康快等共同創立。工作室標識為其代表作品《龍貓》。「吉卜力」是由宮崎駿命名,意思是在撒哈拉沙漠上季節熱風,在紀錄片《夢與狂想的世界》中,宮崎駿提到「吉卜力」是他從一架飛機的名字隨便取來的。
  • 宮崎駿巔峰之作《千與千尋》,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名字
    提到宮崎駿,大家一定會想到最經典的《千與千尋》,這部動畫確實也在國際上獲了很多獎,被很多人認為是宮崎駿的巔峰之作。精緻的畫面,富有深意的劇情,久石讓大師的配樂,都是《千與千尋》成功的原因。一個小女生千尋在搬家的路上,和父母偶然進入一個奇怪的通道,進入了一個有魔法的世界。
  • 《千與千尋》看笑了孩子看哭了大人
    宮崎駿巔峰之作《千與千尋》已於6月21日在中國內地首次上映。影片上映14天以來斬獲4億票房,成日本引進動畫票房TOP 3。為答謝中國觀眾的支持與喜愛,吉卜力創始人之一鈴木敏夫親筆撰寫中文感謝信。手寫信一經公布,便在網上引起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