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Issac
盼了又盼,終於要迎來了2018年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我們一如既往地精心為大家準備了精彩絕倫的展映影片。而在這份令人眼花繚亂的片單上,要說最令人熱血沸騰的作品,那就是系列饕餮IMAX版「諾蘭導演 黑暗騎士三部曲」。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一切。追溯到十幾年前,從2005年的《蝙蝠俠:俠影之謎》開始,DC聘請諾蘭重啟蝙蝠俠系列,扶正DC的同時,更是為其塑造了一個票房和口碑雙雙出彩的王者系列。至今,蝙蝠俠三部曲也堪稱DC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談到蝙蝠俠等超級英雄電影時,常有影迷開玩笑說,「窮人靠變異,富人靠科技。」作為開篇之作的《俠影之謎》,除了構建最基礎的世界腳本外,更為吸引人的是其中五花八門的高科技,比如那輛蝙蝠戰車當初是多少影迷夢寐以求的zb利器,而裡面像是踩了狗屎運居然能夠駕駛蝙蝠戰車的警察吉姆·戈登(加裡·奧德曼)更是成為我們羨慕的對象。
雖然故事模型上,是單純的正義對抗邪惡、好人懲罰壞人的套路。然而,不少聰明人也早就從這第一部蝙蝠俠電影看出了諾蘭龐大甚至駭人的野心。
不可否認,《俠影之謎》在當時還不多見地更為貼近角色內心以及委婉表達了對社會的思考。但諾蘭真正著墨於此的還是要等到後來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談到《黑暗騎士》,不得不提的便是神話般的人物小丑(希斯·萊傑)。《黑暗騎士》最為重要的意義之一也許就是塑造了小丑這麼個令人膽寒、無法直視卻又擁有無限魅力的角色。
當然,也可以說是希斯·萊傑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影像,有可能完全超過了他在《斷背山》中刻畫的恩尼斯一角。最偉大的反派或許不是有多麼多麼地壞,而是你明明知道他十惡不赦、其罪當誅,依舊時不時像著了魔一樣迷戀他、相信他,哪怕最後正義的力量將他擊倒的同時給你當頭棒喝,你竟然還會為他感到無限惋惜。
《黑暗騎士》中的蝙蝠俠和其對手小丑之間的博弈,將這個並不是非黑即白的社會撕裂開給大家看,讓人思考難以名狀的人性,而哈維·丹特(艾倫·艾克哈特)更像是兩人之間的拉扯與競爭,透過他,我們看得更為仔細,想得更加深刻。仿佛印證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節中,小丑棋高一著,韋恩最後說,「小丑贏了」,不過這時候何談輸贏與結局,又或者根本沒有什麼結局。
既然還未結束,我們又迎來了2012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崛起》是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在這一部中,諾蘭要思考怎樣承接上兩部的同時延續蝙蝠俠這一系列,保留其潛力。雖然故事上不及上一部,但結構上還算巧妙,終極對決時Boss的反轉及最後結尾的再次反轉也給不少影迷驚喜。另外,編劇/導演的想像力足夠豐富,完善了三部曲整體迴路,輕鬆自圓其說。
這一部中沒了小丑,但來了個貓女凱爾(安妮·海瑟薇)。大家可能沒有在蝙蝠俠身上找到什麼刺激,但一定興奮於貓女帶來的新鮮感。海瑟薇無論是在模樣身段上,還是在演技表現上都吸粉無數,堪稱最終章裡最大的亮點。
蝙蝠俠三部曲不可避免地烙上了諾蘭作者導演的印記,為超級英雄電影創新了另一種表達敘述的方式,在保證視效場面上足夠刺激的時候,也絲毫沒有放棄故事上的完整與魅力,更別說因為導演的緣故,它對現實有了更深的映照和思考,隱約帶有哲學的味道。
銀幕另一頭的觀眾由此看到了超級英雄電影等爽片的另一種可能,有了更多的期待,難怪大家都稱是諾蘭破天荒地提高了超級英雄電影的門檻及標準。
之於諾蘭本人,三部曲也改變了許多東西。在接手蝙蝠俠之前,儘管有口碑尚佳的《記憶碎片》、《失眠症》等作品,但真正讓主流觀眾記住或愛上諾蘭的還是要從《俠影之謎》開始,諾蘭也由此躋身世界名導之列,才有了後來票房、口碑都亮眼非常的《致命魔術》、《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大片,每一次新作上映都會引來一陣諾蘭熱。
蝙蝠俠三部曲讓我們看見了諾蘭的野心與才能,也讓我們刷新了對蝙蝠俠這一漫畫英雄的印象,讓我們再次熱血和做夢。還想回顧一下布魯斯·韋恩的各種黑科技、緬懷一下小丑的精湛而瘋狂的表演嗎?敬請期待系列饕餮單元「諾蘭導演 黑暗騎士三部曲」。
「北京展映」活動將於4月6日至22日
在北京地區32家電影機構、高等院校舉行
獨家售票平臺:淘票票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策展宣傳
中國電影資料館團隊 Iss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