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詠春拳發揚光大的並非葉問和李小龍

2020-12-14 文化歷史太有趣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開始了對我中華大地的欺凌蠶食,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時間到了清末民初,民族矛盾更加尖銳。亂世出英雄,在民間武術界開始湧現出不少的宗師級人物。我們所熟知的霍元甲、黃飛鴻、董海川、楊露禪。他們弘揚中華武術,傳授健體強身之術,使民間習武之風日盛。逐漸地,他們得傳說事跡在民間廣為傳頌,並被百姓寄予了精神期望,從而演繹出一段段為人津津樂道的傳奇。

在流傳的這些故事裡面,既有霍元甲徒弟陳真娶了日本老婆的愛情故事,也有黃飛鴻和十三姨學英語的搞笑橋段。而我們的文學先輩魯迅也是曾經先師從日本武術宗師嘉納治五郎,而後又學習的醫術,最後發現學醫也不能救國,就轉行從文。很多時候,大家都在思考強大的問題,是否靠拳腳就可以救國救民。

詠春宗師葉問這個名字,近幾年因為是李小龍的恩師,從而變成了影視界的大IP。最有代表性的是梁朝偉主演《一代宗師》以及甄子丹主演《葉問》(1-4)系列,其他的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近幾年關於葉問的題材超級火爆,在影片中葉問暴揍洋人,將我們心中的一種民族情結帶動的暢快淋漓。那麼,真實歷史上的詠春拳真的是從葉問李小龍這裡發揚光大的嗎

由於影視界的炒作,更重要的是也問培養出了享譽世界的徒弟李小龍,李小龍的知名度加上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使葉問這位一代宗師的名聲開始享譽海內外。詠春拳作為中國武術中的一個流派,其地位在武術界稱不上顯赫。因為詠春拳作為一個南派拳種,並沒有在全國武術大賽中獲得過大的獎項,包括武術錦標賽的冠軍之類的。而現在的詠春拳終於由福建省福州市申請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詠春拳比較小眾化,相比較太極、形意、八卦、少林等武術流派沒有那麼大的聲譽。要不是近年來香港影視劇的熱捧,詠春拳至今依然會默默無為。但這些觀點並不是否定詠春拳的實戰能力,在中國武學之中,從來不以強弱去界定一個門派的大小。中華武術講究的是一種修為,以及在傳承發揚包括歷史因素的格局。而詠春的起源,註定了它是一個具有偏門和小牌的拳種,並且歷史文化淵源並不久遠。詠春拳的創立者的確是五枚師太,而五枚師太正是清朝時期泉州南少林的弟子,也是福建白鶴拳高手。

傳說中,乾隆年間南少林因為參與了紅花會反清復明的行動,從而引來清廷報復,將南少林損毀。於是,眾弟子紛紛逃難四方,而作為倖存者的五枚師太遁身於大涼山中。一日,五枚師太看到了一隻鶴和蛇相鬥,五枚師太突發奇想結合動物形態創出了以快治慢的,以靜制動的防禦性拳法。隨之,五枚師太將拳法傳授給了自己的弟子嚴詠春,而嚴詠春後來嫁人之後,又將該拳法傳給了自己的丈夫梁博儔。

夫妻倆後來來到廣東韶關南雄縣開館授徒,並將詠春拳傳給梁博儔侄子梁蘭桂。後來,梁蘭桂又收佛山紅船藝人粵劇武生黃華寶、船工梁二娣、大花面陸錦。黃華寶和梁二娣再傳徒弟吳仲素、梁贊;梁贊又傳給陳華順以及兒子梁璧,而葉問正是陳華順的封門弟子。也是從葉問這一代開始逐漸聲名鵲起,加上李小龍美國謀生以教授詠春拳為生,後來創立了截拳道,使詠春拳漂洋過海。

李小龍的截拳道正式在詠春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並且融合拳擊、跆拳道、舞蹈、空手道等拳種武術的部分精髓而創立的。而當年李小龍拜葉問為師的時候,更是以舞蹈和葉問換取詠春,成為一個佳話。但是,對於詠春拳傳播貢獻最大的並非葉問和李小龍,而是葉問的另一個弟子梁挺。梁挺一生痴迷武學,並專心致力於詠春的研究以及傳授,並開創梁挺詠春,海外弟子數不勝數。在武術界,高度認可的是梁挺,而非李小龍。梁挺的一生,可以說為中華武術事業的發揚光大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武術界,都無疑不認為詠春拳算是出自少林,雖然名氣與武當少林不可相提並論,但絕對是真正的名門正派。但是,關於詠春拳的起源是有爭議的。一種說法是嚴詠春才是真正的創立者;而另一種說法則是莆田少林寺至善禪師和永春白鶴拳弟子顏詠春一起創立的。更有一種說法是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塵庵主根據"天地會"搏鬥技創立詠春拳。

由於梁挺致力於詠春的傳播,詠春弟子們更是進一步將詠春拳完美化神奇化,再加上民間對美好的嚮往,最終使詠春拳的起源撲朔迷離和真實歷史起源相距甚遠。其實關於創立詠春拳祖師這種問題,早已無處考證。目前所傳聞的五枚師太、至善禪師和一塵庵人都是來自《乾隆遊江南》這本清末小說的虛構人物,歷史上並不存在。甚至於,火燒少林寺的故事,也僅僅是民間傳說的藝術在加工,而正史從未有過記載,甚至於地方志也很少有準確記載。如此說來,少林和詠春,或許原本就是互不相干的的事情。

目前可以得到準確證實的詠春最早記載,其實就是紅船藝人黃華寶、梁二娣和李文茂等人。天地會於1854年在廣東發動武裝起義,作為廣西天地會的首領黃華寶、梁二娣、李文茂等人響應起義。最終起義被殘酷鎮壓,而由於當時起義的天地會員大部分屬於藏身粵劇劇團,從了導致清廷從1854年到1869年將粵劇封禁。

這些粵劇演員原本靠演戲為生,而封禁粵劇無疑使他們無處安身立命。於是,作為武生出身的黃華寶、梁二娣、李文茂等人原本就有武功底子,於是便在無戲可唱的這段時間內,結合兩廣傳統武術創立了詠春拳。而紅船的船身顛簸,而作為粵劇原本就有木人樁練習舞蹈的傳統,這也變為詠春拳二字鉗羊馬和寸勁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到了晚清時期,洪門中人梁贊從梁二娣那裡學會了詠春拳法,梁贊學成詠春之後,這才逐漸有了詠春拳作為一個拳種的誕生。而梁贊更是融入畢生所學,歸納成為理論,寫出詠春拳譜,這才有了真正的詠春派。而葉問的師父陳華順和梁壁正是梁贊的入室弟子和兒子。

香港電影把詠春拳逐漸演繹成一種曠世武學的樣子,似乎天下第一拳種。而從我們全文所說的來看,詠春拳無非是天地會成員結合洪拳、白鶴拳創造出的小拳種。而她的幾位創派祖師,不僅僅是黑社會,還處於在封建社會下九流的行業裡面,所以這種起源拿出來自然會被恥笑。而極有可能為了提高詠春身價,以及好說出口,於是便有許多詠春信徒們,開始編造出詠春源於少林這種大門派的說法。

本應該是土生土長的廣東拳,由於廣東人好面子附會到南少林,結果導致被福建拿去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心令人哭笑不得。

相關焦點

  • 詠春拳被葉問、李小龍發揚光大,其實還有套偏身詠春拳,更為厲害
    其中,詠春拳在葉問、李小龍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武術大師極力宣傳、推廣之下,發揚光大成為了如今家喻戶曉的武術派別。然而,關於詠春拳有一個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冷知識」,那就是我們在電影、電視劇中所看到的葉問、李小龍所使用的僅僅只是詠春拳的一個分支,名叫「正身詠春」,其實該拳法還有另外一個分支——「偏身詠春」,且其威力絲毫不在正身詠春之下,甚至是更為厲害。
  • 葉問的一生,把詠春拳發揚光大還培養了李小龍,到底誰成就了誰?
    葉問第一集推出時。葉問的名字在普通民眾裡人是陌生的,所以當時製片方特意在電影的海報裡打出「李小龍的師傅」這樣的字眼,借李小龍的名氣來推廣電影。當然經過一系列葉問的影視作品,葉問這個名字已經家喻戶曉。葉問一生最成功的有兩件事情,一件是把詠春拳發揚光大。
  • 世界詠春拳第一人葉問:從富二代到窮鬼,極少打架卻成就李小龍
    提到中國的武術扛把子,葉問肯定算其中之一。他是世界詠春拳第一人,他將詠春拳廣泛傳揚開來,載譽全球,為中華武術在全世界的發揚光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外國人的眼中,相比起太極、少林等武功,詠春拳才是「中國武術之最」。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一代武學家葉問的傳奇人生。
  • 葉問的徒弟不是李小龍,卻是他?周星馳都跟著他學習詠春拳!
    《葉問4》從上映到現在已經衝破了10億票房,在世界各地蟬聯了好幾個周末的票房冠軍,這部電影除了宇宙最強甄子丹的精彩打鬥片段以外,其中也有不少葉問與李小龍的故事,在劇情中,李小龍的老外徒弟比利,送上李小龍邀請葉問到舊金山的機票,剛好葉問想安排兒子到美國讀書,就去了一趟美國,但是在真正的歷史裡,葉問並沒有到美國,而且李小龍也不是葉問真正的愛徒
  • 李小龍和師傅葉問反目成仇?一段秘聞曝光,葉問兒子親自回應了
    最近由甄子丹主演的《葉問4》在熱映中,在片中也出現了李小龍(由陳國坤飾演),坊間一直有傳聞,李小龍和自己的師傅葉問不和,甚至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當年葉問的葬禮上,也未曾看到李小龍的身影,李小龍為何在師傅葉問到死的時候都沒有釋懷呢?
  • 李小龍是葉問的高徒,為什麼少見他打詠春拳?張安邦答網友問
    張安邦聊聊李小龍,說說截拳道——大家有這個疑惑是正常的,確實很少看見,因為非「李小龍研究」領域的老百姓能看到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大多是李小龍成為巨星之後的,也就是1971年返港拍片之後的一些資料,那時候的李小龍大紅大紫,報導鋪天蓋地,留下的資料自然眾多
  • 梁紹鴻和李小龍比武連敗3次後,決定去和「詠春師父」葉問決鬥
    現在詠春拳,經過歷代詠春拳大師,不斷的總結完善形成體系,傳承至今。葉問正是詠春拳的一代宗師,他很好的繼承和發展了詠春拳。與武結緣梁紹鴻,美國詠春之父,他是李小龍好友,海豹突擊隊格鬥教官,如果選擇一個人來講述葉問與李小龍兩個人,梁紹鴻無疑是最有資格的一個。當時梁紹鴻的表姐在電影界工作,和李小龍的父親互相認識,李小龍和梁紹鴻,經常和他的表姐學習。
  • 不說電影,在實際中,葉問和李小龍誰的武功高?
    中國武打電影中,葉問系列是一座巔峰。熒幕上一招一式詠春拳使得行雲流水,令人讚嘆。而最近《葉問4》大火,葉問與徒弟李小龍的關係又成為人們的談資。不少人說電影拍得很假,李小龍和葉問關係其實很差。但萬萬沒想到,葉問走出了不一樣的道路——拜成華順、梁璧為師學習詠春拳初始版,經過自己不斷摸索前進,最終成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葉問是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名聲呼應十分高漲,眾多弟子在葉問的教導下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李小龍14歲開始學習詠春拳 為何剛拜入師門葉問就斷言他會短命?
    大家都知道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是詠春宗師葉問的徒弟,只可惜其英年早逝。當徒弟李小龍拜入師門的時候,葉問為何斷言他一定會短命呢?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詠春宗師葉問先生,他出生在廣東佛山,是當地有名的大少爺,為了發揚詠春拳,他師承陳華順、梁贊。
  • 從楊紫瓊《詠春》到甄子丹《葉問》,探究詠春拳的流傳
    01起於嚴詠春,推薦1994年電影《詠春》詠春拳的起源,據後來詠春拳的名家葉問所說,是起源清朝康熙年間,當時有位叫嚴詠春的15歲少女被當地土豪逼婚,結果一位聲稱一位聲稱來自河南嵩山少林寺的"五枚師太"傳授嚴詠春武藝,最終嚴詠春擊敗土豪並將習得的武術傳給丈夫─梁博儔
  • 葉問和李小龍的師徒情誼,葉問之子葉準這麼說
    葉問祖籍羅村聯星潭頭村,是李小龍人的師傅,傳言這兩師徒的關係不是很好。 葉問之子葉準這樣說:「李小龍與他的父親葉問關係一直挺好,只不過跟的時間有點短,他成名回來看望過他父親,不過沒有多久,他父親就過世了。」
  • 詠春拳第一人:葉問
    本文摘自《詠春六十年》,梁紹鴻著,人民文學出版社我第一次聽說詠春拳是通過李小龍,第一次認識葉問也是通過李小龍。小龍的父親李海泉和我表姐紫羅蓮都在電影界工作,互相認識而且住得很近,所以我和小龍早就認識,中學時還是同校。
  • 歷史上真實的葉問:富二代,抽大煙,拋髮妻,但仍堪稱一代宗師
    葉問,得益於《葉問》和《一代宗師》系列,特別是其徒弟李小龍巨大的國際聲譽和國民知名度,使得作為南派拳師,詠春拳宗師的葉問名聲大噪,國人皆知。 但歷史上真實的葉問,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 同為武術界的泰鬥:國內的葉問墓和國外的李小龍墓,師徒差距大
    葉問是李小龍的師傅,葉問出生於1893年,祖籍在廣東省,是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武術奇才。雖然關於他的影像記錄很少,但是通過相關文字資料我們發現,他為中國的武術發展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他發祥了舉世聞名的詠春拳,並開宗立派,至今還被全世界不計其數的武術愛好者研究學習。
  • 葉問斷言李小龍「短命」,葉問去世第二年,李小龍果真英年早逝
    李小龍和葉問都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學大家,並且李小龍和葉問是一對師徒,兩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傳奇,那麼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葉問死後第二年李小龍竟然不明不白的死了,並且死因至今是謎。1954年,14歲的李小龍在武館拜葉問為師,學習武學拳術詠春拳,自從李小龍拜葉問為師後,曾在武館學習6年之久。當李小龍第一次出現在葉問面前的時候,讓葉問不由自主眼前一亮。覺得李小龍酷帥,強壯,應該說是個習武的好材料。並且李小龍學習非常認真,從來不曠課,平時練武也很賣力也很投入。
  • 揭秘:武術宗師葉問到底教了李小龍什麼?
    我們武斷的判定或假設誰厲害或者誰不厲害,都是對前輩和歷史的極不尊重。根據語言習慣,我將葉問宗師稱為問公,將李小龍師祖稱為師祖。 問公也是「開宗立派」的大宗師,葉問宗師把佛山傳統的詠春拳帶到香港改的四不像,埋在土裡的木人樁,也給搬上了樓房裡,這是老祖宗沒有過的。
  • 葉問早年看到李小龍走路姿勢,曾斷言李小龍短命,沒想到一語成讖
    李小龍是中國非常著名的武打明星,他的師傅是著名頂頂的武術大師葉問。葉問曾經和自己的弟子李小龍說,從你的走路姿勢來看,你可能不會長壽。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年僅33歲的李小龍就英年早逝了。那麼葉問為何會說這樣的話?走路姿勢的不同的確蘊含科學道理嗎?
  • 葉問到底有沒有電影裡演的那麼偉大?
    同樣在葉問系列電影中,葉問的形象也是經過了深層次的改編,展現在影迷面前的是一個被導演濃妝豔抹的葉問,而並非歷史上真正的葉問。歷史上的葉問沒有這麼牛叉,葉問宗師是一個比較儒雅的人,一輩子就沒有參與過和外國人的擂臺比武,頂多就是國內同好之間的切磋。但是和電影中一樣的是,葉問宗師有著讓人嘆服的民族氣節。
  • 直擊葉問葬禮:武術界大佬齊聚李小龍祭奠亡師跑回住所
    ——李小龍近代中國的屈辱史深深地刻在每個人的心中,當時很多外國人認為黃種人是劣等生物,甚至被稱為"東亞病夫",這種侮辱存在了好幾年。曾經有一個人奮起反擊,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氣節,教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稱道的徒弟,將中國功夫在世界範圍內發揚光大。這個人就是葉問,詠春派一代宗師,享年79歲。
  • 葉問拒絕木人樁表演,不是嫌3萬塊錢少,李小龍真不懂他
    不可否認,李小龍潛移默化受到父親影響,其父是粵劇名伶李海泉,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粵劇團是反清志士的藏身之處,李海泉是老式戲班出身,縱然不是一位武林高手,也有很深的武術功底,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李小龍的啟蒙師傅。在十三歲那一年,李小龍拜詠春拳名家葉問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