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12月1日,著名導演烏爾善發出《一人之下》真人電影選角招募海報。
意思非常的簡單,就是向全球招募年輕演員。
《一人之下》漫畫,動畫伯光君都是看過的。
伯光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一人之下》是當下中國漫畫,動畫領域當中最頂級的文化ip之一。
而且,它還能延伸到還沒有開發的電視劇,電影和遊戲等等領域。
這些領域如果開發成功,而且做出高質量文化產品。
它不但有成長會全國性流行文化作品的潛力,同時伴隨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崛起,還有望對國外進行輸出。
這樣一個巨大的文化ip,背後負責開發的公司「企鵝」自然非常重視。
這一次,企鵝聯合烏爾善導演的《一人之下》真人電影三部曲,可以說是其開發走出最關鍵的一步。
但這個項目的不確定性,確實有著太多了。
如果從中國影視產業發展來講。
它大概有一大幸運、兩大保障、三大擔憂——
《一人之下》電影1大幸運:團隊中國頂配
《一人之下》真人電影,不得不說在國內是一個相當幸運的項目了。
一直以來,中國觀眾但凡看到各種ip改編成真人影視劇的時候。
首先關心的就是演員是誰?
誰誰誰演符合原著?誰誰誰更有流量之類?
伯光君也一直在科普,演員在影視劇當中並非不重要。但更重要的一直影視公司、導演編劇和幕後團隊。
如果這三個方面靠譜,它甚至連「流量明星」都能救。
《一人之下》電影版的導演烏爾善,有個現成的例子就擺在這裡。
烏爾善上部公映的電影《尋龍訣》。
它至今仍是「頂流」Angelababy的代表作之一,另一個代表作則是《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而那部電影的導演是徐克。
Angelababy老師同樣的演技,在其它導演團隊的影視劇裡呢?
《一人之下》電影版遇到的烏爾善導演團隊,絕對是當前中國商業大片最頂級團隊之一。
烏爾善更早履歷,不再贅述。
上一部公映的電影是2015年的《尋龍訣》。
不但在當時票房近20億,對中國影視工業有較大的突破;5年過去了,至今仍是中國「盜墓探險」題材最好的商業大片。
在此過後,烏爾善全力鼓搗大片《封神三部曲》。
這個系列投資30億,單部曲投資10億,全方位按照「好萊塢頂級工業大片」的製作流程和模式來打造。
《封神三部曲》被喻為中國電影工業的大考。
如果上映成功的話,其影響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封神三部曲》吹得那麼神,電影都沒有上映就在吹了?」
「呵呵,國內號稱投資多少億,結果質量稀爛的電影大片難道還少了嗎?比如那個《封神傳奇》和《阿修羅》。」
「《尋龍訣》確實不錯,但不就是國產電影爛?其實就是全靠同行的襯託嘛。」
前者確實有道理,因為電影畢竟沒有上映。
《尋龍訣》成功「全靠同行的襯託」。
它的關鍵還就在這個「全靠同行的襯託」上面。
國內有些觀眾因為國產流行文化的不足,特別特別羨慕外國電影工業。
但是你再羨慕,那是別人家的不是自己的。
這些年太多的中外合拍片,外國人拍中國故事證明了;外國人是拯救不了、也不可能拯救中國電影的。
既然已經阻止不了《一人之下》被改編成影視劇。
那麼國內頂級的幕後製作團隊,它就是作品質量的一個保障。
我們可以將上映的電影《晴雅集》為例。
它改編自日本奇幻文學經典《陰陽師》,但電導演是郭敬明——
請問大家對它的質量放心嗎?
說了你可能不服。
郭敬明的幕後團隊在國內算不錯了。
因為他能調動國內影視資本領域頂級人脈和資源。
《晴雅集》裡的《妖貓傳》美術指導,日本配音大師川井憲次配樂,原著作者夢枕貘作劇本顧問——
這就是幕後團隊的重要性。
如果《一人之下》電影版是郭敬明導演團隊呢?
甚至是那種連郭敬明都還不如的不知名導演團隊呢?
所以,《一人之下》能遇到烏爾善導演團隊。
它已經是一個非常幸運的電影項目了。
《一人之下》電影兩大保障:工業水平、演員無流量
《一人之下》電影背後有兩家公司。
一個是「騰訊影業」,它就是這個ip的運作者。
第二個是烏爾善的「長生天影業」,為拍攝《封神三部曲》時成立。
這家影視公司和烏爾善全程操刀了《封神三部曲》,如果《一人之下》電影是烏爾善親自操刀,不是那種簡單的掛名。
《一人之下》真人電影版大概有兩大保障。
1、電影工業也就是特效水平有保障
中國各種文化ip改編成影視劇,粉絲群體最擔心的是什麼呢?
一直都是影視工業非但不過關,而且經常出現的「阿寶色」「五毛特效」。男頻各種重特效的影視劇尤其嚴重。
這個背後延伸的就是「圈錢」等行業亂象。
這些改編的文化ip,只是保障「流量」的一種手段。
這些影視資本和幕後團隊對於這個文化ip,影視文化藝術沒有任何的尊重。
烏爾善團隊作為國產電影最頂級的幕後團隊之一。
在影視工業和人脈資源上面,肯定會提供頂級的保障。
一是《一人之下》電影版基本不可能會出現「鬥氣化馬」的五毛特效的情況。
烏爾善導演的《封神三部曲》沒有上映。
到底是重塑中國影視工業,還是雷聲大雨點小,現在誰也不知道。
但是,我們把目光放到2015年的《尋龍訣》。
《一人之下》電影版只要有這樣的工業水平。
它仍然會是當下國內頂級的商業特效大片。
二是烏爾善團隊非常適合《一人之下》這個題材。
說了你可能不信。
烏爾善團隊是最適合這個題材的影視團隊。
烏爾善比徐克都更加的適合,甚至是當前國內真人影視導演團隊中,沒有其它人比烏爾善團隊更加適合。
原因是烏爾善拍攝的《封神三部曲》。
原著《封神演義》就是中國最著名的「道教神話」故事。
烏爾善團隊為了成功影視工業化,找到電影合適的美術和審美系統。
他們對於中國道教神話,道教故事和道教神通如何影視化做了大量的文化考究,研究和探索。
雖然目前電影沒有上映,成片如何不知道。
但是根據前期的劇照,還有放出來的一個短短的預告。
網上各種文化大v都有過考究,證明《封神三部曲》在「道教文化」影視藝術上面是做得很好。
《一人之下》也是一部高度涉及中國「道教文化」的流行文化作品。
而且嚴格的說,《一人之下》裡面的法術鬥法雖然也多,但它遠遠不及《封神三部曲》裡神獸遍地走,各種厲害陣法來得困難。
所以,現在它要影視化的話。
沒有比有過經驗的烏爾善團隊更加適合了。
2、《一人之下》演員應該不會啟用流量
12月1日的官方招募,宣傳海報裡寫了10位年輕「異人」都要招募新人。
包括女主角馮寶寶、 張男主角楚嵐、王也、諸葛青等熱門人物。
有人肯定要說演員招募都是套路,最終還是會有流量——
答案是烏爾善上部電影《封神三部曲》,都摒棄掉了《尋龍訣》裡實力派搭配流量的套路。
《封神三部曲》目前所知演員。
實力派演員是黃渤、陳坤、費翔、李雪健、夏雨、袁泉、楊玏等。
新人演員有於適、海亮、此沙、武亞凡等等。
這些年輕演員飾演姬發、楊戩、哪吒等等重要角色。
而這些年輕演員都是《封神》全球海選出來的素人,當中沒有任何一位流量明星,選出來開啟了「質子旅」兩年的艱苦訓練。
這次《一人之下》全球招募是一次相同的操作。
官方的宣傳可謂是一模一樣:
所有演員均要接受高強度的專業訓練,以實現劇情拍攝最高完成度,親力親為親身上陣,為影片的品質保駕護航——
這種長期訓練很明顯是太忙的「流量明星」做不到的。
《一人之下》電影三大擔憂:特效、演員、故事
這部電影難道就萬無一失了?
答案恰恰相反,任何影視劇成片沒出來前誰敢100%擔保它不爛?
而一部影視劇不管是預測還是分析,如果粗暴點分析也就三個層面。
一是製作水平、二是演員表演、三是故事劇情和思想內核。
1、製作水平能保證,但它一定適合《一人之下》嗎?
烏爾善導演團隊能接《一人之下》這個項目。
根據烏爾善團隊在中國電影行業的地位,猜測不太可能做出「五毛特效」這種自毀聲譽的事情。
反正《一人之下》電影的特效肯定是有保證的。
但是做出來的美術風格,法術鬥法的特效展現。
它就未必適合《一人之下》啊。
以烏爾善的《封神三部曲》為例。
導演團隊確實對於「道教文化」有過太多研究,但那畢竟是古代故事,古代神獸外加古代法術鬥法。
《一人之下》是個現代故事,如何處理現代故事與傳統文化的平衡。
它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封神三部曲》還沒有上映。
誰知道它的美術風格一定能成功呢。
2、演員可能沒有流量,但它一定符合《一人之下》嗎?
任何漫畫和小說文化的粉絲群體常常有一個誤區。
他們經常在改編的影視劇裡,印證演員是否符合原著。
實際上,影視劇和小說漫畫是兩個不同的載體。
影視劇只要保障了製作,故事劇情改編得好;演員哪怕不太符合原著,但他們只要演出了自己的風格和節奏。
那麼,這樣的演員仍然就是成功的。
國內影視劇最近的例子有兩個。
《慶餘年》很多原著黨至今吐槽演員不符合原著。
但是擋不住演員們塑造出的一大批成功的電視劇角色。
《鹿鼎記》開播前無數觀眾覺得張一山適合韋小寶。
結果呢?
《一人之下》電影演員海選會避免「流量明星」。
但是挑選出來的素人,能否演出這些精彩角色?
答案很明顯就是未知的。
3、《一人之下》故事劇情改編成電影是最難的
上面說電影有兩大保障的時候,為什麼出現了特效和演員呢?
因為它們確實有一定的保障。
但故事劇情這個是真的沒有什麼保障。
原因是《一人之下》漫畫很長,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完結。
而原著漫畫的故事劇情,故事架構為多個篇章組成。
初始篇、羅天大醮篇、入世篇、陳朵篇——
這種故事架構明顯更加適合連載動畫,甚至是真人版網劇。
這種故事架構現在要改編成電影三部曲。
眾所周知,電影時長是有限的,現在是既改編得得到原著粉絲的肯定,又要讓普通觀眾看得懂。
我們不能說它的難度高過《封神演義》。
但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尾聲
烏爾善電影《一人之下》電影官宣的時候。
不管是官方媒體還是自媒體的文章下面,絕大多數評論都是持不看好的態度。
伯光君非常理解這些原漫畫迷、還有動畫迷的擔憂。
畢竟,這些年來國內各種文化ip改編的影視劇;其實整體上是有優有劣的,但是爛片和爛劇的數量明顯要更多,而且觀眾的印象更加深刻。
更不用提,《一人之下》這種知名漫畫、動畫改編成功的商業大片了。
任何文化作品的粉絲群體,他們對於自己喜歡的作品的熱愛都是非常崇高的。
他們會覺得任何改編成的影視作品,都是毀原著,都是毀滅自己的情懷。
粉絲的這種情緒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既然你阻止不了一部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
我們需要理性客觀的看待,這部作品改編成影視劇的各種信息。
目前來看,《一人之下》電影版是是非常幸運的,遇到國內最頂級的導演團隊的一部作品了。
但是它最終是否能成功,就是上面的兩大保障與三大擔憂了。
現在只能是靜觀其變了。
最後,大家期待《一人之下》真人電影版嗎?
大家覺得《一人之下》電影版成功的機率高嗎?
歡迎大家關注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