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封神的三個中國人:一個使日本崛起,一個受日本軍神崇拜

2020-12-10 騰訊網

《禮記·學記》記載:「能博喻,然後能為師。」意思是說:會的人就能當老師,即誰會就向誰學習。而縱觀整個日本歷史,我們會發現日本就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國家,中國強盛時日本學習中國,西方強盛時日本又學習西方。日本人通過吸取當時世界先進的文明改變了國家命運,後逐漸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個現代化國家。

在古時候的日本為學習先進位度曾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國,借鑑我國典章、律令進行大化改新。通過這樣的改革,日本部分地解放了生產力,完善了日本的統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國家發展方向,讓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事後日本人仍不斷向中國派送遣唐使,以學到更多的中國文化與科學技術。隨著對中國文化喜愛,很多中國人在日本都很有名,其中就有被日本封為神的三個中國人,一人使日本崛起,一人受日本軍神崇拜,最後一位更是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

第一位,清代思想家魏源。

魏源是我國一個進步的思想家、史學家和堅決反對外國侵略的愛國學者。他積極要求清政府進行改革,強調:「今夫財用不足國非貧,人材不競之謂貧;令不行於海外國非贏,令不行於境內之謂贏。故先王不患財用,而惟亟人材;不憂不逞志於四夷,而憂不逞志於四境。」的人才論觀點。在重視人才的同時,魏源還著重於發展經濟,鴉片戰爭前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於「國計民生」,認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

而魏源同林則徐一樣,都是鴉片戰爭時期首批知識分子「睜眼看世界」的人物。魏源認為論學應以「經世致用」,既堅決反抗列強侵略,又重視了解和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魏源在所著作的《海國圖志》中很好的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正確口號,他認為了解「夷情」有助於幫助人們習其「長技」,以抵禦外侮振奮國威。可以說魏源將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提高到關係國家民族安危的大事上來,給當時認為西方科學是「奇技淫巧」的頑固派一猛掌。

可事實上,清朝「天朝上國」的思想太過頑固了,大臣們對這本書不屑一顧,甚至要把他的書籍給燒了。因為魏源的書把國外寫得太好了,讓中國人感覺沒面子,難以接受那樣的事實。反觀日本,明治維新派系的官員都將魏源視為師傅、知己。1851年,《海國圖志》傳到了日本,當時的日本還處在相對鎖國狀態,魏源的這一本神書很快讓日本人如獲至寶。在此後的幾年間,《海國圖志》的日文版本竟然出了幾十個。

因為《海國圖志》這本書詳細介紹了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被日本當成了維新必備參考書,並由此打開了日本瘋狂引進外國資料文獻的局面,使日本快速崛起。後來梁啓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說:「《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巨大影響,認為它是『不龜手之藥』。」而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在《日本史》中則描述道:「橫井下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傾向開國主義,其契機是讀了中國的《海國圖志》。」

第二位,明代著名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

說起王陽明在中國也是很出名,但相比日本人對王陽明的推崇,那王陽明在中國的地位就顯然不那麼高了。作為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的思想,反對程朱理學對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王陽明認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出「致良知」。在知與行的關係上,他也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正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

可王陽明創立的心學,在當時並未被嘉靖皇帝及其他大臣所接受,他們認為王陽明的學說違背了傳統的儒學,是一種蠱惑人心的邪說。桂萼等大臣則上書嘉靖皇帝稱:「守仁事不師古,言不稱師。欲立異以為高,則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論。號召門徒,互相倡和。才美者樂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虛聲。傳習轉訛,背謬彌甚。但討捕畲賊,擒獲叛籓,功有足錄,宜免追奪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說以正人心。」直到隆慶皇帝朱載垕繼位,心學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逐漸才被大家所接受。

後來王陽明其學術思想傳至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其立德、立言於一身,終成就冠絕有明一代。王陽明的思想有多重要?當日本人接觸到王陽明的心學,很快心學風靡日本日本政界和武士界,其中的治國之道更被日本人結合實際國情而創新改進。而明治維新的改革幹將們,就是用陽明學來武裝自己,指導自己,讓日本在短短的幾十年一掃頹廢弱國之相!

當時日本軍神級元帥東鄉平八郎在打敗不可一世的沙俄艦隊後,日本人把他奉為神,他卻亮出了腰間的一塊小木牌,上面寫著:「一生俯首拜陽明」。在日本,像東鄉平八郎那樣崇拜王陽明的大腕級人物,數不勝數。日本近代著名哲學家高瀨武次郎也說:「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傑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於王學所賜予。」可以說,王陽明在日本恐怕是和孔子能夠平起平坐的神人。

第三位,明清之際的學者和教育家朱舜水。

與前面兩位相比,大家可能還聽過他們的名字,但是像朱舜水這位可能知道的人就少了。朱舜水本是一個貴族子弟,明朝的功勳家庭。在明朝滅亡時,他流亡日本想在那裡反清復明。可結果是復國大業沒成功,卻在日本形成了一個中國學派。隨後朱舜水的思想以及學說成為日本文化的主流學說,有名望的人紛紛以當他的弟子為榮。日本赫赫有名的德川家族就把朱舜水當作神一般存在,日本朝野人士對他也很推重,對他的教導皆是言聽計從,尤其在忠君方面。

朱舜水給日本帶去的,是藉天皇而進行的普遍統治的國家正統觀念。也就是說,日本的尊皇思想是由朱舜水給他們啟發的。朱舜水吸收了明亡的教訓,進行了改良,從維穩的儒學變成了進取的儒學。最終,他在日本傳學二十多年,可以說重塑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日本史學家木宮泰彥也說:「給日本精神文化以最大影響的是明朝遺臣朱舜水。……凡當代的學者無不直接、間接受到他的感化,給日本儒學界以極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這兩名中國人被日本人封神,一個成就了日本,一個被日本人稱神!
    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國曾出現了諸多的名人,他們一生所做的功績至今還被後人津津樂道,有些還受到外國人的尊敬,其中有這麼兩個人,一個令日本崛起,另一個被日本的軍神當做偶像。
  • 他明明是中國人,卻在日本被封神,還受到日本武士崇拜,不是徐福
    東鄉平八郎,日本海軍元帥、海軍大將、侯爵,與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日本明治時代的「軍神」,受到萬千日本人的敬仰,當年這位日本「軍神」大勝俄國艦隊,日本天皇為他舉行慶功宴,所有人都跑來誇讚他,東鄉平八郎並不作聲,而是默默掏出了隨身攜帶的腰牌,上書7個大字——「一生俯首拜陽明」。
  • 王陽明:日本敬畏的中國人,被日本軍神膜拜,在國內卻很低調
    作為一個文化古國,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承。從古至今,出了多少英雄好漢,對於作為國人的我們說到最敬佩的人,那真的是數不勝數。但有這麼一位歷史人物,得到了日本這個國家的喜歡,不是一點點的喜歡,而是很痴迷的那種。記得有一次,出訪日本,坐計程車,司機聽出我是中國人了,就跟我一起聊起古人文化,司機先生說他特別敬仰中國的王陽明先生。
  • 日本人崇拜這5個中國名人,其中有一個,有一半日本血統
    也是因為徐福到達日本,讓日本人擺脫了石器時代,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當中,也算是劃時代的意義,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承認徐福是日本的國父,並且在日本,還有很多徐福的雕像。
  • 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國人是誰?這5個人在日本近乎於神
    在歷史上,日本和中國有過緊密的聯繫,他們也曾深深地被中國文化影響過,不少來自中國的歷史人物在日本享有盛名,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5位在日本近乎於神的中國歷史人物。
  • 日本人最崇拜的中國人有哪些?
    2015年,日本網站曾發起了一個「最受歡迎的歷史人物」投票,最後的結果顯示,其中有三位中國歷史人物進入了榜單的前二十名,且排名相對靠前,這個結果確實讓人有點吃驚。那麼這三位連日本人也喜愛的中國歷史人物到底是誰呢?
  • 國家神道與天皇崇拜,舊日本帝國為何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
    這種政體比較古典,事實上政教分離是現代政治學的一項基本原則,這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以客觀的態度對待客觀事物、科技與宗教分開、政治不受特定宗教勢力擺布,這是形成現代社會的基本土壤,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愣就是出了日本這麼一個特例,日本帝國應該是全世界最後一個奉行政教合一政權的世界級強國,它奉行的是「國家神道」,雖然當時日本政府將神道視為一種「信仰」而非宗教,但實際上等同於政教合一。所以,後來日本帝國的一系列極端行為,某種程度也能理解為極端宗教主義所帶來的極端狂熱。
  • 在中國逃到日本的三個妖怪,一個被奉為神靈,一個差點將日本毀滅
    日本在現在也算是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明都是從中國傳送過去的,在很大的意義上日本其實就是我國的一部分領土,而在日本的神話故事當中,有很多的妖魔鬼怪都是由中國歷史當中的人物進行改編,而牆變成日本自己的文化,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死在中國戰場的六個日本「軍神」
    軍神,在日本的辭典裡,意思是「壯烈戰死後神格化的軍人。」圖: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潛艇敢死隊九軍神日本自古是個恃勇好戰的國家,從近代開始連續發動戰爭,所以誕生了不少所謂「軍神」。查閱日本公開資料,在日本侵華期間,有以下六個被我軍擊斃的「軍神」。風哥今天一一介紹。1、肉彈三勇士。三個陸軍一等兵,戰死於淞滬戰役。
  • 日本有一個供奉著三位中國人的神社
    在近鐵的奈良車站附近,有一個「漢國神社」,這裡面有「饅頭神社 林神社」,據說祭神是1349年伴隨日本禪僧龍山德見來日的一位宋代龍山德見的俗家弟子林敬因,因發明了豆餡饅頭,也就是豆包,被日本人奉為「點心之祖」,得以建神社供奉。
  • 日本人做亞洲十大武將排行榜,中國人排在第一
    前段時間韓國人做了個亞洲十大名將排行榜,將自家的歷史名人李舜臣排在了榜首。日本人看了之後炸了窩了,直呼什麼阿貓阿狗都用來充當名將,實在貽笑大方。光打嘴仗沒什麼意思,日本人自己也做了個亞洲名將排行榜,結果前九位沒有一個韓國人入榜。
  • 三個被日本奉為神明的中國人,一個徐福一個鑑真,第三個竟是他
    說起日本很多人想到了抗日戰爭,那是因為日本侵華戰爭給我國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但是日本作為我國一衣帶水的鄰國,在歷史上我國和日本的交流可以說是源遠流長,並且很多中國人在中日交往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其中就有幾個被日本人當成了神明供奉。
  • 這四個中國人深受日本人敬重,在中國卻沒什麼地位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在歷史上,中日曾友好共處,也多次爆發過戰爭。不過,拋開二者之間的恩恩怨怨,日本無疑是東亞文化圈中受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一個國家,時至今日,他們的很多文化習俗還是延續著古代中國的模樣,如茶道、文字、傳統服飾等等。
  • 日本只為三個中國人立了神社:徐福、蔣介石,還有一個讓你想不到
    說起日本的神社,同學們一定不陌生。神社是日本人供奉和祭祀神靈的社屋,全日本一共有8萬多所神社,平均每1550人就有一所神社,終年香火旺盛。 日本的8萬多所神社中,幾乎都是供奉日本的神,只有三個中國人也被尊為神,立有神社。 第一個人,徐福。
  • 託塔李天王是一個「中印混血」的神仙?日本的這個神與中國頗有淵源
    嚴格說來,託塔李天王是一個「中印混血」的神仙。印度佛教管北方護法神叫毗沙門天,在唐代的時候,人們普遍信仰毗沙門天,並逐漸將他和唐朝開國名將衛國公李靖合體。毗沙門天手裡捧著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塔,李靖跟他合體後就成了託塔天王。按照佛經記載,哪吒是毗沙門天的三太子,毗沙門天成了李靖,哪吒也就搖身一變成了李靖的三兒子。
  • 在日本,只要關公出場,所有人跪地叩頭
    一 日本人對關羽的崇拜,很早就開始了。據日本《大百科事典》載,在足利尊氏(1305-1358)時代,曾派使者前往元朝祈求「軍神」,並利用關羽的忠義精神訓練武士,使得「忠義」逐漸融入日本武士道文化。
  • 日本最崇拜的4位中國人,國內名聲不顯,在日本卻人氣高得離譜
    雖然在戰爭年代,日本一直將中國作為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想要除之而後快,但是不能否認的一點是,日本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著一種不能言喻的痴迷,從茶道到吳服,日本經過學習研究之後已經將其形成了自己國家的民族文化,而除此以外,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文人墨士都備受日本青睞,其中有日本發自內心崇拜的
  • 日本最喜歡的兩個三國人物,一個獲得中國認同,一個反映日本人性
    說到三國,對於國人來說,那是再熟悉不過的歷史時期了,雖然是亂世,雖然只有短短七十多年,但其知名度和精彩程度絲毫不遜於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羅貫中先生的一部《三國演義》更是將這一時期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更加戲劇化,更加深入人心,以至於在中國一提到三國,上至八十老翁下至七歲孩童都能說出個一二來。
  • 此人號稱「日本軍神」,在戰場上拍寫真時,被國軍小戰士一槍爆頭
    飯冢國五郎在日本是個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曾擔任過101師團101聯隊隊長等職務,雖是陸軍少將軍銜,但由於其「英勇善戰」,加上日寇的強大輿論宣傳,使得飯冢國五郎在日本的名氣很大,被譽為"日本軍神"、「戰神」。然而,就是這樣一「日本軍神」,卻因在戰場上拍寫真,而被國軍一名小戰士一槍爆頭。
  • 日本神社供奉的3位中國人,一個是他們祖先,另一個曾是我國領導人
    關於日本,我們都知道他們一直起來都是不敢面對自己犯下的罪行的,而且很多時候他們的領導人都是帶頭慘敗靖國神社的,而這個行為自然是引起了亞洲人們的強烈反對的,因為這裡面是供奉著日本二戰中犯下很大罪行的軍人的,所以我們自然是要抵制的,其實在日本這樣的神社是非常多的,其實這裡面除了供奉日本人的話,還是有著三個中國人的身影的,一個人被他們認為是日本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