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0年,英特爾與AMD在遊戲本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英特爾十代酷睿的發布,標誌著遊戲本邁入「5GHz」時代。另一方面,AMD三代銳龍平臺則在製程工藝以及核心數方面佔據一定優勢。那麼問題來了,在遊戲場景下究竟是高頻率的英特爾十代酷睿更出色,還是多核心的AMD三代銳龍更強勢?下面我們就通過遊戲實測進行對比。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00/4B2ZSX90N681.jp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00/4B2ZSX90N681.jpg
本次選擇的遊戲本分別為搭載英特爾酷睿i7-10750H的ROG幻15與搭載AMD Ryzen 9 4900HS的ROG幻14,兩款遊戲本配置及處理器規格如下。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9/7V9ONCHH7H5K.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9/7V9ONCHH7H5K.png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8/J6MWB0173EK2.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8/J6MWB0173EK2.png
同屬ROG幻系列新品,兩款遊戲本有著相似的模具和接近的硬體配置。首先通過3DMark進行理論性能測試,不難看出搭載i7-10750H的ROG幻15與搭載AMD Ryzen 9 4900HS的ROG幻14差別不大,部分項目中ROG幻14得分還略高一點。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44/JZF4VS53Q16B.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44/JZF4VS53Q16B.png
八款遊戲最高畫質下實測
選擇《絕地求生》、《CS:GO》、《守望先鋒》、《英雄聯盟》、《古墓麗影:暗影》、《刺客信條:奧德賽》、《極限競速:地平線4》以及《巫師3》等八款遊戲進行測試,覆蓋了熱門網遊以及單機大作。
遊戲設定均為1080P解析度以及每款遊戲的最高畫質, ROG幻15以及ROG幻14的系統模式均為「增強模式」。最終測試結果如下: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9/806W2Z03P989.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9/806W2Z03P989.png
對比遊戲實測平均幀數,可以看到i7-10750H較AMD Ryzen 9 4900HS有明顯優勢。其中,《CS:GO》、《英雄聯盟》、《古墓麗影:暗影》、《刺客信條:奧德賽》這四款遊戲,搭載i7-10750H的ROG幻15的平均幀數超出搭載AMD Ryzen 9 4900HS的ROG幻14達到10%及以上。
在《守望先鋒》、《極限競速:地平線4》、《巫師3》三款遊戲中,搭載i7-10750H的ROG幻15平均幀數超出搭載AMD Ryzen 9 4900HS的ROG幻14均為7%。
每款遊戲對比成績如下:
《絕地求生》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9 4900HS高2幀,約2%;
《CS:GO》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9 4900HS高25幀,約12%;
《守望先鋒》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9 4900HS高8幀,約7%;
《英雄聯盟》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9 4900HS高41幀,約31%;
《古墓麗影:暗影》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9 4900HS高7幀,約10%;
《刺客信條:奧德賽》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9 4900HS高6幀,約10%;
《極限競速:地平線4》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9 4900HS高7幀,約7%;
《巫師3》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9 4900HS高4幀,約7%;
以下為兩款遊戲本運行《絕地求生》、《守望先鋒》以及《英雄聯盟》三款遊戲的幀數對比圖。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8/08YFZZ3H1058.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8/08YFZZ3H1058.png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8/G5DTS3O7T3V4.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8/G5DTS3O7T3V4.png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9/HKAG2Z30892C.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9/HKAG2Z30892C.png
考慮到部分玩家為了獲得更順暢體驗可能降低遊戲畫質,我們還在《古墓麗影:暗影》中、高畫質下進行了測試,結果如下。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6/28U1IEA064SP.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6/28U1IEA064SP.png
在中與高畫質的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對比AMD Ryzen 9 4900HS均有16%的領先。
《古墓麗影:暗影》自帶的基準測試中給出了CPU渲染的幀數對比,更方便進行兩款處理器性能的比較。
在最高畫質下,i7-10750H的CPU渲染最小值79、最大值204、平均值113、95%值88;AMD Ryzen 9 4900HS的CPU渲染最小值76、最大值174、平均值103、95%值82。對比平均值,i7-10750H的CPU渲染成績領先AMD Ryzen 9 4900HS約10%。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6/8UGDML3ROT8G.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6/8UGDML3ROT8G.png
除了i7-10750H與AMD Ryzen 9 4900HS的對比外,我們還選擇了配置、尺寸、模具同樣接近的兩款遊戲本進行i7-10750H與AMD Ryzen 7 4800H對比測試。兩款遊戲本均配備144Hz刷新率的15.6英寸屏幕、GTX 1660Ti獨顯、NVMe SSD。內存方面,兩款遊戲本的內存容量保持一致,但搭載i7-10750H的遊戲本仍舊採用DDR4-2933MHz,而搭載AMD Ryzen 7 4800H的遊戲本則採用DDR4-3200MHz。
i7-10750H與AMD Ryzen 7 4800H兩款處理器規格對比如下表。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8/9Q9P0TY0685W.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8/9Q9P0TY0685W.png
選擇《絕地求生》、《CS:GO》、《英雄聯盟》、《古墓麗影:暗影》、《刺客信條:奧德賽》、《極限競速:地平線4》以及《F1 2018》等7款遊戲進行測試,均為1080P、每款遊戲的最高畫質,系統設定為「增強模式」,測試結果如下: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7/B56YDP6Y8IG1.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7/B56YDP6Y8IG1.png
《絕地求生》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7 4800H高3幀,約3%;
《CS:GO》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7 4800H高18幀,約9%;
《英雄聯盟》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7 4800H高27幀,約19%;
《古墓麗影:暗影》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7 4800H高5幀,約7%;
《刺客信條:奧德賽》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7 4800H高7幀,約12%;
《極限競速:地平線4》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7 4800H高6幀,約6%;
《F1 2018》測試中,i7-10750H的平均幀數比AMD Ryzen 7 4800H高24幀,約27%;
通過實測,在遊戲場景下英特爾酷睿i7-10750H仍舊領先於AMD Ryzen 7 4800H。
為什麼遊戲場景下英特爾領先AMD?
從「處理器面板」來看,十代酷睿與三代銳龍之間區別很大:製程工藝、頻率、核心數、三級緩存、內存頻率等等。這些區別帶來的性能差異自然會反映到應用場景中。
用戶最熟悉、最直觀的對比方式應該是跑分,例如CINEBENCH、Geekbench等等。在這些跑分測試中,往往AMD憑藉多核心能夠展現出較大的性能優勢。但這些跑分軟體更多的是反應處理器的理論性能,與實際應用存在差異。在軟體、遊戲等應用中還需要考慮到處理器針對軟體的優化、PC的設計及性能調優等等,這些都是保證實際體驗的關鍵。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通過3DMark進行性能測試時,兩款遊戲本差距並不明顯,但在部分遊戲實測中平均幀數卻可以相差達到30%。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6/56YHXTHB9W50.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6/56YHXTHB9W50.png
所以說,我們可以將跑分成績作為參考,但不是全部。因此,用戶在選購時也已經更傾向於了解PC在實際場景下的性能表現,或者使用實際工作負載進行測試。
回到正題,為什麼在遊戲場景下英特爾十代酷睿的表現普遍比AMD三代銳龍平臺強勢呢?一個重要原因是遊戲對於處理器的頻率更加「敏感」。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7/3NBWPO78F862.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7/3NBWPO78F862.png
英特爾通過對多款遊戲進行測試發現,當處理器頻率從3GHz增加至4GHz時,能夠帶來遊戲幀數20%的提升;處理器頻率從4GHz增加至5GHz後,能夠帶來遊戲幀數10%的提升。相比之下,當處理器的核心數從4核增加至6核後,帶來的遊戲幀數提升為10%;由6核增加至8核後,遊戲幀數提升為2%;由8核增加至10核後提升1.5%。
目前多數遊戲仍舊針對處理器雙核到4核進行優化,多核心帶給遊戲體驗的提升相對有限,所以才會有常被提到的「遊戲更吃頻率」。
i7-10750H最高睿頻頻率為5.0GHz,AMD Ryzen 9 4900HS的最高加速頻率為4.3GHz、AMD Ryzen 7 4800H的最高加速頻率為4.2GHz。高頻率成為i7-10750H能夠在遊戲場景下領先AMD Ryzen 9 4900HS以及AMD Ryzen 7 4800H的重要優勢。與此同時,英特爾旗下近萬人的軟體團隊不斷與遊戲開發者聯手推動軟硬體結合的深度優化,也是提升玩家在酷睿平臺上遊戲體驗的關鍵之一。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移動處理器增加核心數不是沒有意義,只不過在不同場景下帶來的提升會存在差異。例如在需求處理器多線程性能的渲染等應用中,多核心便可以發揮功效。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7/91IRG83Z6096.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7/91IRG83Z6096.png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7/GG6R843KQ7FL.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7/GG6R843KQ7FL.png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56/4107ENY8BN41.pn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56/4107ENY8BN41.png
如果處理器能夠在提供高頻率的同時增加核心數,對於玩家而言當然再好不過。憑藉多核心、多線程優勢,可以改善多任務體驗,例如在遊戲時,不影響遊戲體驗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視頻錄製、語音通話或者網頁瀏覽;進行遊戲素材剪輯、創作,則能夠提升渲染時PC輸出的生產力。如果有此類需求,那麼搭載i7-10875H(最高睿頻5.1GHz、8核心16線程)的遊戲本不失為更好的選擇。
寫在最後
通過測試,搭載英特爾酷睿i7-10750H的遊戲本在多數遊戲中平均幀數均領先於搭載AMD Ryzen 9 4900HS、AMD Ryzen 7 4800H的遊戲本,特別是在《英雄聯盟》等依賴處理器性能的遊戲中優勢甚至達到了20%。
//image.yesky.com/uploadImages/2020/237/00/X8230989I7H4.jpg//dynamic-image.yesky.com/600x-/uploadImages/2020/237/00/X8230989I7H4.jpg
與辦公及內容創作不同,在分秒必爭的遊戲場景下,卡頓的影響可能被極限放大——在單機遊戲中,卡頓可能導致「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俠請重新來過」;在電競網遊中,卡頓或許是「成盒」、「送人頭」的元兇,甚至勝負的天平因此發生傾斜。這就是很多玩家即使只玩《英雄聯盟》這些對配置沒有特別高要求的遊戲還是會選擇性能超強臺式機、頂級遊戲本的原因——儘可能避免硬體成為限制自己遊戲體驗的短板。
所以如果你注重遊戲體驗,那麼目前來看英特爾的十代酷睿更加值得考慮。
當然了,作為一名玩家或者PC用戶,英特爾面對AMD的步步緊逼,將在產品及市場兩方面採取哪些應對措施,同樣值得我們關注。畢竟廠商間合理的競爭能夠推動產業發展,並最終提供給用戶更出色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