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雲南昭通威信縣公安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發布《關於威信縣文明養犬、禁止遛狗的通告》。通告稱,縣城城區內禁止遛狗,一旦發現,第一次給予警告;第二次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第三次聯繫公安機關予以捕殺。
激烈辯論 支持與反對聲並存
該政策發布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充滿肅殺氣的「捕殺」一詞引起愛寵人士的不適,網友也圍繞該嚴苛、不留情面的「捕殺」內容展開激烈討論。
「這相當於,哪怕我牽著繩子、戴上狗套、做好糞便的清潔工作,都不行。」家住威信縣城區的市民高某養了一條阿拉斯加犬,他認為,狗通人性,一天不遛就會在家裡抓狂、撕咬,「狗作為人類生活中的一員,不遛它怎麼可能?」
高某是當地某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也是當地反對上述通告相關條款的愛狗人士代表。他指出,不排除有些養狗人士,在遛狗時有不文明的行為,「針對這些犬只和犬主的行為,政府出臺政策加以約束可以理解,但如果一刀切地全面禁止遛狗,我認為這是對個人權利、私產的一種侵犯。」
還有人從法律層面上反駁了該政策的合法性。從上位法看,無論是《傳染病防治法》《動物防疫法》還是《治安管理處罰法》,都無相關規定。即使是通告直接依據的《昭通市城市管理條例》,也僅規定「攜帶其他寵物出戶的,應當牽繫」「大型犬、烈性犬應當圈養或者拴養,不得放養」。
更何況,公開資料顯示,昭通市曾出臺一份《昭通市養犬管理辦法》,其中明確規定了實行養犬許可證制度。這就意味著,只要當地居民按照相關規定辦理許可證,遵循了拴繩等規約,那遛狗權利就該得到保障,而不容隨意侵犯。
並不是所有人都反對威信縣的「禁遛狗新政」。「我們看了各方意見,網絡上大約有60%—70%的網民支持我們。」20日,威信縣委宣傳部分管外宣工作的負責人表示,在當地,該新政並未在普通市民中產生多大影響,「反而引發了外地網民的廣泛討論」。
當地多有狗患。威信市民狂犬疫苗的注射地,為位於城區的扎西中心衛生院。負責狂犬疫苗注射的醫務人員表示,目前當地每日注射狂犬疫苗的患者人數為3-4人,「多是被狗咬狗抓」。
此前,威信縣有關部門也陸續接到了一些投訴,「有市民說,一些大型犬喜歡接近小孩子,這讓小孩子害怕、恐懼。」
威信縣委宣傳部負責人稱,威信縣正全力衝刺雲南省「美麗縣城」的創建及迎檢,縣城街道整潔一新,但街上的一些石墩,清潔工剛剛擦拭完,就有犬只跑過去,掀起後腿撒下一泡尿,「狗的管理問題,是在這個『美麗縣城』建設過程中,市民投訴、反映出來的,對我們來說也是個管理上的新難題。」
官方回應 推遲但不停止執行
上周,據中新網報導,威信縣政府「美麗縣城」建設指揮部在此通告引發爭議後舉辦了一場座談會。威信縣委宣傳部分管外宣的負責人表示,該政策並未暫停,「只是在同步修訂完善」。
其稱,當地主要領導對該政策引發風波後的進一步指示,仍舊是「要依法依規執行」。21日,該負責人再次強調,當地並沒有暫停「禁遛狗新政」的執行。
上述負責人坦言,該縣發布通告時,個別字眼未經深思熟慮,尤其「捕殺」二字刺激到了愛狗人士,改為相對溫和的「處置」可能更為妥當,「我們會充分考慮各方意見,但總的政策將一如既往地執行。」
說實話,官方回應令人失望。
該事件經過十多天的發酵,民意可鑑,其中不乏中肯的建議與批評,但令人意外的是,威信縣政府給出的解決方案竟只是將「捕殺「一詞更改為」處置「,這無異於本末倒置、掩耳盜鈴。玩文字遊戲並不會讓人忽視該政策不合法、蔑視生命、侵犯養寵人個人權利的立場。
一個國家的道德進步程度,可從其對待動物的方式來判斷,一座城市亦是。治理狗患、創建完美城市本是件好事,若是處理妥當,既能讓養寵人感到舒心,又能彰顯一座城市的道德文明。如今,卻因這一懶政讓養寵人寒了心。制定新政,最怕過猶不及,希望當地政府能真的聽見民聲,再三斟酌。
新聞來源|新京報、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