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9日,美國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和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愛情電影,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作品《鐵達尼號》在美國上映。影片取材於被譽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的鐵達尼號遊輪在1912年首次起航時觸礁沉沒的災難。
講述了貧窮的畫家傑克和高貴的女子羅絲在一次郵輪上相遇並相愛,最終在一場生死危機中選擇給予羅絲一線生機的感人故事。
影片一經上映就獲得了巨大反響,在1998年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剪輯等多項大獎。但在現實世界中的鐵達尼號,1985年被發現,卻至今未被打撈,在海底沉睡,這是為什麼呢?
鐵達尼號是由英國白星航運公司的哈蘭德·沃爾夫船廠建造的。造船廠總經理託馬斯·安德魯斯負責船舶設計。鐵達尼號長269.06米,寬28.59米,排水量超過5萬噸,最大載客量3500人。是當時最大的客船。"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
殊不知在建造鐵達尼號的過程中,事故頻發,很多人因為管理和技術上的缺陷而發生意外。據史料記載,參與船舶建造工程的工匠有15000多人,240多人受傷,9人在工程中因事故死亡。
在工匠們的血汗澆灌下,這艘舉世聞名的郵輪終於結束了建造,於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頓港的海運碼頭正式起航前往紐約,遺憾的是,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1912年4月14日7時,鐵達尼號在法國港口停靠後再次出發,去而不返,當晚23時40分,瞭望員發現了冰山並立即通知船長,但此時想轉方向已經來不及了,不到一分鐘,鐵達尼號就和冰山發生了碰撞。7,000多噸水湧進了船裡。
9時15分,鐵達尼號上的船員開始準備疏散婦女和兒童,同時向周圍船隻發出求救信號。
在兩小時四十分鐘內,鐵達尼號完全沉沒。機上2,224名機組人員和乘客中,有1,500多人在這場災難中喪生。只找到了333具屍體。
更令人汗顏的是,船舶設計師託馬斯·安德魯在完成了他職業生涯的這一傑作後,拿著112050號贈票登上了鐵達尼號,最終在沉船事故中喪生,屍骨無存。
對於這場沉船災難,後人眾說紛紜,無數專家對於事故原因的研究分析,至今仍有各種不同的猜測,大致按照沉船是否為真正的鐵達尼號分為兩派。
一些對沉船為鐵達尼號不持異議的人認為,當時的設計者為了增強船體的強度,在鋼材中加入了大量的硫磺,從而降低了鋼材的韌性,導致鐵達尼號在受到撞擊後沒有很好的韌性來緩解船體,更容易發生斷裂。
另一批人則認為,沉船並非鐵達尼號,而是與鐵達尼號外觀和裝飾幾乎一模一樣的姊妹艦奧林匹克號,悲劇並非天災,而是英國白星公司的計劃,目的是騙取保險公司的巨額保費,幫助公司渡過經營難關。
但沉船是"奧林匹克"號的說法並不十分令人信服。據記載,雖然"奧林匹克"號是"泰坦尼克"號的姊妹船,外觀相似,但其內部設施和船體結構仍與後者有很大不同。
此外,在服役的24年間,"奧林匹克"號曾多次在海上遭遇碰撞,但從未沉沒,甚至在一戰期間被英國政府召喚充當運兵船,這與"鐵達尼號"的命運截然不同。
英國學者牛頓聲稱,他找到了大量證據證明失事船隻不是鐵達尼號,而令人生疑的是,事故報告顯示,整艘船上甚至沒有一副望遠鏡來幫助船員進行有效觀察。
而原定乘坐遊輪的白星公司經理也因一些未公開的意外原因取消了行程,種種事情都強化了相關學者對事故的陰謀性結論。
但無論如何,逝去的生命是無法挽回的,他們是父親、母親、丈夫、妻子、兒子、女兒,是最無辜的受害者。
鐵達尼號殘骸最早於1985年被發現,迄今在加拿大紐芬蘭地區距海岸600公裡的大西洋海底沉睡了100多年,仍未被打撈上來。
不是人們沒有打撈的意願,而是經過多方調查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經過長時間的海水浸泡,沉船被嚴重腐蝕,無論是船體還是內部物體,都變得十分脆弱,任何外界的接觸都可能讓沉睡多年的巡航消失,根本無法開展打撈工作。碰不得的。
更有科學家在調查後發表聲明稱,鐵達尼號將在十年內徹底消失。
如今,鐵達尼號的殘骸已得到聯合國科學文化組織的保護,科學家們能做的,就是幾次潛入近4000米的深海,為這艘輝煌的豪華客輪留下一次最後的影像,並設法減緩海水對它的腐蝕,為後人留下更多關於這次事故的記錄。鐵達尼號的記憶將繼續以數字的方式傳承下去。
鐵達尼號船體上殘留生長著許多海藻、海草,成為許多海洋生物的棲息地,魚類覓食、繁殖、嬉戲、生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生死輪迴在這裡上演,大自然的多愁善感和冷酷無情體現得如此淋漓盡致,成千上萬在沉船事故中死去的人找不到了,他們的遺體在海洋中漂流、沉沒、腐爛,回歸天地,生生死死,在深不見底的海底,鐵達尼號實現了另一種意義上的永生。
據說,鯨魚在海洋中死亡後,屍體會慢慢沉入海底。一具鯨魚屍體可以支撐一個以分解者為基礎的生態循環系統100年,成為深海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生物學家給這一過程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鯨魚墜落。
鐵達尼號的沉沒,是現代工業的一次鯨落,它註定要永遠沉睡在海底,直至徹底消失,而在後世的世界裡,關於鐵達尼號的記憶,將以影像、電影、詩歌的形式,繼續流傳,不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