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導致豬價「退燒」,節奏有所放緩
界面商學院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農業產業安全研究團隊編制的「生豬產業發展指數」顯示,2020年1月指數值為130.74,較2019年12月份(126.58)有所反彈。從歷史數據來看,生豬產業發展指數通常比豬肉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先行1~3個月。
生豬產業發展指數以90-110作為標準區間,在此區間內表示產業運行較為平穩,此區間以外均表示生豬產業運行存在異常。低於90視為產業「過冷」,高於110視為產業「過熱」。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農業產業安全研究團隊首席、研究員徐磊表示,從潛在的生豬產能來看,1月「生豬產業發展指數」的分項指數——生豬產業補欄指數較去年12月份略有上升,表明生豬產能正逐步恢復。生豬產業發展指數再次「上行」,主要是受到1月份豬肉價格反彈的影響,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月豬肉價格環比上漲8.5%。受新冠疫情衝擊,各地區間生豬調運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屠宰企業生豬到貨短缺,加之開工不足,供需「緊平衡」推動豬肉價格「高位震蕩」。
1月「生豬產業發展指數」的分項指數——生豬產業供給指數和生豬產業發展環境指數較去年12月份均有所回落。另據界面商學院的統計,在上市公司方面,1月份9家上市豬企銷量收縮,合計銷售233.89萬頭生豬,環比回落34.65%。
從盈利水平來看,2020年1月我國生豬產業效益指數增至136.15,不僅顯著高於100的盈虧均衡點,也高於去年12月份(133.60)的水平。
界面新聞副總編輯、界面商學院院長崔宇表示,短期內國內豬價走勢更多取決於各地落實分區分級復工復產的進度,如果生豬生產和銷售鏈條重新打通,豬價可能會在一季度後重歸下行通道。
圍繞保證供給,在去年全年14萬噸的冷凍肉投放的基礎上,今年1月份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分別於1月3日、1月9日、1月17日和1月21日,再度實施了共10萬噸的計劃投放,投放頻率加快,這無疑向市場發出了清晰的政策信號,有利於穩定消費預期。
崔宇同時表示,整體來看,新冠疫情影響下豬價「退燒」節奏有所放緩,但下行趨勢未發生根本改變。在一系列「組合拳」政策積極引導下,產能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得到集中釋放,年底前生豬產能會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來源:界面新聞)
疫情過後,豬市如何演變?
此次新冠肺炎爆發在春節假期期間,恰逢豬肉消費旺季,因疫情的來源和傳播與豬無關,疫情除了對供給造成衝擊外,本身不會影響居民消費意願。
儘管疫情對豬肉需求影響較小,但分結構來看,來自於餐飲企業對豬肉的需求下降較大。從2003年非典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來看,疫情集中爆發期是2003年的二季度,當季住宿和餐飲業GDP同比增速僅為7.40%,但在疫情得到緩解後前期抑制的需求會迎來集中釋放,2003年三季度住宿和餐飲業GDP同比增速上升到16.90%。截至2020年2月24日全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呈波動下降趨勢,且多省份和地區持續多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疫情有望在一季度得到有效控制。預計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好轉後,餐飲端對豬肉的需求會迎來補償性消費增長。
疫情期間生豬運輸受阻及部分屠宰場關閉,豬肉短期供應不足,同時受生豬補欄周期延長影響,預計疫情期間生豬的供給仍處於偏緊狀態2018年爆發的非洲豬瘟導致中國生豬產能急劇下降,2019年全國生豬出欄量僅為5.44億頭,較2018年下降22%。隨著非洲豬瘟疫情逐步平穩,2019年10月起,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速由負轉正,開啟生豬補欄周期。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生豬養殖供應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飼料供應不足;二是運輸道路封鎖,養殖場被動壓欄;三是部分屠宰廠關閉,影響豬肉供給;四是養殖人員無法及時復工;五是在建和擬建豬場進度延後。受生豬運輸受阻及部分屠宰場關閉影響,豬肉短期供應不足。
2020年1月30日至2月15日期間,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3次下發緊急通知,要求保障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不得攔截畜禽類產品及原料運輸車輛、不得關閉屠宰場,加快飼料和畜禽屠宰加工企業復工復產、確保物資和產品運輸暢通。但目前仍有不少地方採取封鎖措施,養殖人員、檢疫人員、物流運輸人員及屠宰人員難以到位復工,導致部分養殖場出現壓欄,影響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由於春節期間,大型養殖場一般會提前準備1至2月飼料量,飼料供應不足主要影響的是散戶養殖。受延期開工影響,在建及擬建養殖場進度延後,生豬產業的補欄周期延長。當前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已止跌企穩並逐步有所恢復,但整體仍處於較低水平,由於從母豬懷孕到商品豬出欄需要10個月左右時間,預計疫情期間生豬的供給仍處於偏緊狀態。
疫情期間疊加春節休假影響,豬肉短期供應不足,肉價保持上漲,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價格將有所回落疫情期間部分運輸道路封鎖,導致養殖區生豬無法及時運出,同時疊加春節休假影響,部分屠宰場關閉,短期豬肉供應不足,導致豬肉價格上升,從2020年1月17日至2月14日,22省市生豬平均價格由36.64元/千克上漲至38.32元/千克,漲幅為4.59%。截至2020年2月21日,全國生豬均價38.13元/千克,同比前一周的38.32元/千克下跌0.50%,隨著生豬運輸逐漸恢復正常及屠宰場陸續復工,生豬的供需關係緩和,市場價格小幅回落。
隨著道路逐步解封,飼料供應及生豬運輸恢復正常,生豬價格會小幅回落。疫情得到控制後,養殖戶補欄積極性有望回升,由於生豬補欄到出欄有一定的時間周期,預計2020年生豬供應仍呈現偏緊局面,生豬價格會隨著產能逐步恢復有所下行,但仍會維持較高水平。
預計2020年生豬養殖利潤空間處於較高水平,行業信用質量提升,但行業信用分化仍將繼續,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非洲豬瘟期間由於生豬撲殺、銷售價格低迷、防疫成本增加,不少生豬養殖企業承受業績虧損,行業企業整體償債能力下降,信用風險提升。隨著非洲豬瘟疫情趨於穩定,豬肉消費需求逐步回升,生豬產能下降導致供應減少,生豬銷售價格持續走強,養殖企業的盈利能力回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道路封鎖以及延遲復工導致部分生豬養殖企業被動壓欄,短期對企業現金流回流形成一定不利影響,由於湖北省是本次疫情的重災區,在湖北區域生豬養殖佔比高的企業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更為嚴重。
隨著疫情逐步好轉,生豬運輸和企業復工逐漸恢復正常,預計2020年生豬及豬肉銷售價格會緩慢下降,但供應相對緊缺的整體局面不會太快改善,生豬養殖利潤空間將處於較高水平,整體行業信用質量將較2019年提升,但信用分化仍將持續,規模以上養殖企業在成本效應、管理效率和防疫水平等方面都較中小型養殖場及散戶有更大的優勢,面對疫情的不利影響具有更強的風險抵抗能力,非洲豬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將進一步加速生豬養殖行業的集中度提升。
來源:東方金誠評級,標題有改動,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