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把小氣貪便宜當勤儉節約?愚昧的家長,才是娃難以越過的鴻溝

2020-12-12 三清心理感悟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通常都會以「節儉行為」來要求孩子。但是打著勤儉節約的幌子,行其他事,就太不應該了。調查顯示,孩子小的時候有以下「節儉行為」的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

上個星期,聽到鄰居誇獎自己家的孩子非常聰明懂得節儉,孩子知道從超市裡拿免費的袋子回家來當垃圾袋,聽到這裡感覺有些詫異。

從超市裡拿免費的袋子當垃圾袋是節儉的表現嗎?其實並不是節儉的表現,這種行為說明孩子喜歡佔小便宜。而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行為?值得讓人進行深究。

孩子有正確的「節儉行為」確實值得鼓勵,但是如果孩子把節儉行為理解為佔小便宜的話,是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糾正的。孩子如果從小就養成了愛貪小便宜的習慣,長大以後就會因小失大。

經常在超市的試吃區看到有爺爺奶奶帶著孫子孫女在那裡試吃,大多數人只是試吃而已,並沒有購買的意願,其實這也是愛貪小便宜的表現。

父母們只是覺得這樣的行為非常的好玩,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下成長,會養成愛貪小便宜的習慣,長大以後會被身邊的人所排斥,影響到孩子以後事業的發展。

很多家長都想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品德,但為何一不小心,孩子就摳門又貪小便宜了,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勤儉節約教育的時候,錯將勤儉節約教育當成了愛佔小便宜或者是摳門,寶爸寶媽們將這種錯誤的勤儉節約知識傳遞給孩子,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認知,讓孩子覺得愛貪小便宜或者摳門就是勤儉節約。

正確的節約行為是指不浪費資源,貪小便宜是指去蓄意佔取社會資源或者想用不付出的方法獲取他人資源的行為,摳門是指不願意分享的行為。

勤儉節約和貪小便宜,摳門是兩個非常不同的概念。寶爸寶媽們在對孩子進行日常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將兩者進行區分,同時再遇見社會中有貪小便宜行為的時候,要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區分,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一、摳門小氣又貪小便宜的娃,會如何?這特質對未來又有何影響

為什麼會養出摳門又小氣的孩子?關鍵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孩子沒有一個行為是突然出現的,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孩子吸收信息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寶爸寶媽們把不好的信息放在孩子身邊,孩子很快就會將信息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為什麼會養出摳門又小氣的孩子和寶爸寶媽們的教育密不可分。

01.影響孩子人際交往

寶爸寶媽們在遇見孩子有摳門小氣的行為以後,如果沒有及時的對孩子進行改正,這種摳門小氣,愛貪小便宜的不良行為就會伴隨孩子一生。

孩子長大以後會給別人造成小家子氣的印象,這樣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

02.影響孩子的眼界

孩子有摳門小氣的行為,以後就會影響到孩子的眼界。當孩子將摳門小氣的行為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以後,孩子就會忽略掉很多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說和朋友之間維持交往關係或者在孩子長大以後,因為愛貪小便宜會失去很多非常關鍵的機會。這樣的後果對於孩子來說,承擔起來都是非常痛苦的。

03.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

喜歡貪小便宜摳門的孩子,性格都是非常孤僻的。這一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是被拒絕型的兒童,因為這些孩子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給其他小朋友的感覺,總是在索取,從來沒有付出,因此孩子都不願意和這樣的小朋友進行交往。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拒絕,會養成孤僻的性格,同時不愛與人交往。

二、爸媽該如何修正錯誤,好好引導

寶爸寶媽們想要幫助孩子這些壞習慣,不能只通過說教的方式幫助孩子進行糾正,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親身去實踐,在實踐中去體會反省自己的錯誤,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01.要孩子學會分享

寶爸寶媽們在幫助孩子糾正摳門的問題的時候,要讓孩子去親身體會分享的快樂,但是寶爸寶媽們一定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方式,不要強迫孩子,強行讓孩子改正這樣的行為,如果用強硬的手段幫助孩子學會分享,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反而厭倦分享。

寶爸寶媽們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的時候,可以採用鼓勵的方式,當孩子出現分享行為的時候,寶爸寶媽們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及時的鼓勵,讓孩子體會分享的快樂,從而會加深這樣行為的概率。

02.糾正認知錯誤

孩子小的時候是不明白什麼是勤儉節約和貪小便宜,摳門的,所以寶爸寶媽們要幫助孩子去糾正錯誤的認知,在生活中出現錯誤的行為以後寶爸寶媽們要及時的告知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對的。

及時幫助孩子糾正錯誤的認知,讓孩子明白勤儉節約是好品德,摳門小氣會讓自己失去朋友。

03.讓孩子體會付出的快樂

孩子的學習是通過實踐來進行的,所以寶爸寶媽們在對孩子進行錯誤糾正的時候,需要讓孩子設身處地的去體驗分享的快樂,才能讓孩子明白,不是只有索取才會得到快樂,付出可以得到雙倍快樂。

在寶爸寶媽們正確地示範下,孩子會逐漸改正自己的行為。

如果孩子一味的把向他人去索取這樣的行為,當做是勤儉節約的品德。從本質上來說這樣的孩子是自私的,長大以後孩子會有明顯的體會,身邊的人都會遠離自己,這樣會影響到孩子的人脈關係,對於孩子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各位寶爸寶媽們對此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吃一餐等於吃9個塑膠袋,家長經常這樣餵娃,兒科主任:愚昧
    再加上藍藍的身體不是很好,動不動就感冒、發燒,平時對吃飯也不感興趣,上次去他們家作客看見她吃了幾口飯就說飽了;後來藍藍父母聽取了大家的建議,帶藍藍去醫院檢查,檢查出的結果讓大伙兒嚇了一跳,藍藍的脾胃非常虛弱,胃中長期有積食囤積,在醫生詢問情況後,才了解到藍藍的日常飲食習慣出問題了,這孩子經常喜歡吃一些損傷脾胃零食,有些零食吃一次相等於吃
  • 「姑娘(niáng)拼音,我娃哪錯了」,家長別跟老師急,當心打臉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很多家長的噩夢,孩子做作業時不認真的態度以及題目的刁鑽,都讓家長難以招架,尤其是小學生,輔導起來更困難。大部分家長認為小學生的作業內容簡單,自己能很輕鬆應對,但現在課本不斷改革,家長對小學的知識也比較模糊了,很多細節上可能未必能給孩子正確的指導,比如拼音。
  • 在這3個方面,越是「小氣」的人,會越有福氣,越過越好
    因此,一般人都不會喜歡自己被冠上「小氣」的名號,但你要知道,凡事都具有兩面性,人們總是忽略了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分析和看待事情和問題。有時候,小氣一點,反而不失為一件好事。比方說,在以下這三個地方,越小氣的人,越容易成功。貌似,有不少人都給弄反了。
  • 「別對你孩子太小氣」,專家:孩子會自卑終身,長大想翻身都難
    原因可能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就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太小氣」了。說到父母對孩子小氣,有很多家長會表示:大人怎麼可能對孩子小氣呢,都是吃什麼買什麼東西先想著孩子。其實有的父母行為小氣但是自己卻不知道,像經濟情況很一般的,家裡孩子又多的家庭,父母往往會表現的「捨不得」。
  • 鬼谷子:真正聰慧的人,在這四個方面「小氣」,越小氣越過得好
    所謂不要斤斤計較,其實也是告訴我們有舍才有得。雖然大家都說要以德報怨,但是孔子曾言,以德報怨不如以直報怨。所以,這世間有太多說不清的東西。取捨之間,到底怎麼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才能讓自己更富有智慧,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順意點?在這方面,我們就必須向鬼谷子先生學習。
  • 吃一次代謝很長時間,家長還在給娃吃,兒科主任:愚昧害了孩子
    可是最近小王臉上一點笑容都沒有了,從聊天中得知,原來他們兒子身體不好住院了,怎麼小小年就就住院了,大家都覺得納悶,一問才知道松松半夜嚴重腹痛被送去急診了,檢查才知道脾胃虛弱。為什麼松松會這樣呢?和他日常飲食脫不了干係!
  • 經世言:美國社會分裂鴻溝難以彌合
    種種亂象的根本原因不在美國大選本身,而在於美國社會出現嚴重分裂對立,鴻溝難以彌合。先看貧富差距。美國在西方國家中貧富分化最為嚴重。最富有的10%家庭佔有美國全部家庭淨資產的近75%。1989年至2018年,最底層50%的家庭財富淨增長基本為零。美國是目前唯一有數百萬人處於飢餓狀態的發達國家。
  • 鬼谷子:成功的人,會在四方面很「小氣」,越小氣或許越容易成功
    自小大家得到的基礎教育便是,做人做事要大氣,不可以小肚雞腸,有舍才有得。在得與舍中間,往往是存有著許多令人琢磨不透的事物,到底哪些該舍,哪些該得?鬼谷子就告知大家一個為人處世之道,他指出人的一生是必須要在某些事或是事物上小氣的,在4這方面,你越發小氣,反倒就越易於混得順風順水。1、對待日常生活要小氣。
  • 真正優秀的人,在這三方面都很「小氣」,值得學習!
    還是小氣點好?我想,很多人都會認為,做人還是大氣點好,大氣的人,受人歡迎,人緣好,以後的路會越走越寬。這當然沒錯,不過我認為,做人,是選擇大氣,還是小氣,要看在哪些方面。有些方面,我們要學會大氣,但有些方面,我們得學會小氣。如果一味的大氣,或者一味的小氣,這都不是很好的態度。
  • 3種食物被醫生列為「脾胃病元兇」,家長卻天天給娃餵,愚昧
    後來,老張夫妻乾脆把孩子帶去了醫院,一番檢查下來,醫生告訴他們,孩子的脾胃已經嚴重受到了損壞,身體裡面有大量積食,這些積食非常影響孩子的消化和發育,所以夢夢才一直長不高,又說沒胃口。一、這三種食品被世衛組織列為高危食品,吃了嚴重影響脾胃,家長還在給孩子使勁喂。
  • 很多家長都用錯了物理退燒!2種情況立即就醫
    自疫情以來,物理退燒備受家長的青睞。為了不去醫院,捂熱、捏沙、擦酒精...變著法的都來了。今天,科大大及時「排雷」,專門講講「物理退燒」這件事兒。1發燒全靠「物理退燒」硬扛?事實上,娃發燒了,寶爸媽們最該做的是,觀察寶寶狀態,判斷是否需要及時就醫,找到發熱原因!比如:娃是因病毒還是細菌引起的發燒?找到原因,解決原因才是關鍵。物理退燒的作用,僅僅是讓娃舒服一點兒。即便用了各種物理退燒法,娃發燒的根本原因沒解決,過後可能還會再次發燒,治標不治本。
  • 你錯了,給娃買衣服記住「四大三正好」原則
    所以家長平時在照顧寶寶方面一定要謹慎一點,為了讓孩子穿著舒服,有助於身體的發育、保證健康,一定要好好的給孩子選擇衣服。孩子衣服要買大一碼?你錯了,給娃買衣服記住「四大三正好」原則前兩天和一個朋友聊天,她說前兩天和婆婆一起去商場給自己一歲大的寶寶買衣服,差點和婆婆吵起來。
  • 5歲女孩脾虛停止發育,兒科大夫怒斥:這3種湯竟當寶貝餵,愚昧
    小女孩今年五歲,一直跟著奶奶生活,奶奶一看孫女個子矮小,二也是聽說最近山東有寒潮,怕孫女扛不住風寒生病,就按照老法子趕緊給娃"貼膘"。可是雖然 小女孩自己也喜歡吃肉,但是連著吃了一星期肉都吃膩了,女孩的奶奶還逼著她吃。可能老人並無惡意,只是很多老人到現在也還是認為,孩子吃多點肉貼膘,那麼身體抵抗力就能變強點。於是孩子的奶奶就給孩子連著吃了8天肉骨頭湯。
  • 這些「偽節儉」悄然興起,看似省錢實則害娃不淺,父母卻沾沾自喜
    文/ 養娃女神Miss劉(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評論)從小父母和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勤儉節約,不浪費一粒米,不亂花一分錢。勤儉節約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你知道嗎?回家之後經過一番詢問後才明白,原來幼兒園的其他小朋友每天都會帶新鮮的水果,而孩子奶奶怕浪費就經常給孩子帶快要壞掉的水果。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嘲笑他,不和他玩,大寶也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可能對於老一輩人來說,勤儉節約是好事,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過度節儉會傷害到他們的幼小心靈。
  • 兒科主任忠告:3種傷脾食物,耽誤孩子長高個,家長別往娃嘴裡塞
    彩芬以為是孩子在幼兒園吃得不好,營養不夠,才導致小志比同齡的孩子矮。所以彩芬經常給娃補充營養,希望能夠幫助娃長個頭。前幾天,彩芬帶著娃去肯德基吃大餐,孩子吃了幾個烤雞腿,可樂也喝了不少,吃得很開心。但是回到家之後,孩子就指著肚子說:"肚子痛"。彩芬發現娃臉色蒼白,額頭也很燙,彩芬絲毫不敢耽誤,趕緊帶娃去了醫院。
  • 有娃後家裡出現以下「徵兆」,暗示日子會越過越紅火,外人很羨慕
    有娃後家裡出現以下「徵兆」,暗示日子會越過越紅火,外人只能羨慕。你家是這樣嗎?因孩子的出生,夫妻間學會了彼此體諒一個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後,可以說很多事情都和之前不一樣了。畢竟面臨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對夫妻雙方來說都是零基礎,沒有一點育兒經驗,可是又不得不讓自己去學習去實踐各種帶孩子的事情。
  • 為什麼那些體面的有錢人也小氣
    人家住高檔小區 ,而我們只能住小鎮民宅,人家的娃是上六位數一年的私立學校, 而自己的只能擠在普通中學 ,一比,真的沒法活。不過也有同學回應有錢同學的分享。有錢同學當年的確很勵志,他的努力和付出不是一般同學能企及的。人家的確該有錢。
  • 引人反感的幾種接娃方式,幼兒園老師不好意思揭穿,家長別裝糊塗
    這也導致每到幼兒園放學的時候,很多幼兒園門前都被圍的水洩不通,其實不僅家長著急,每到幼兒園放學時老師們也是如臨大敵。因為幼兒園放學時是接娃的高峰期,一旦出了什麼亂子,造成的後果難以想像。因為放學來接孩子的家長比較多,所以一個一個核對信息本來就比較麻煩,再加上總是有一些家長搗亂,導致每次接娃的時候,總是會出點小意外。就比如今天有幾位心急的老人插隊,引起了其他家長的不滿,還有一位家長不和小李老師打招呼就讓孩子叔叔來接孩子。
  • 「小氣」用英語怎麼說?90%的人都翻譯錯了
    「小氣」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一個詞,但是在英語環境下,「小氣」應該怎麼說?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如果你去查詞典的話可能會出現,stingy 和 mean這兩個單詞但實際上,最地道、最常用、最口語化的表達,並不是這兩個單詞哦stingy 偏書面化,表示「吝嗇的」mean 更多時候,表示「刻薄的,愛欺負人的」那麼問題來了「小氣的」用英語怎麼說最地道呢?
  • 這種「教育雞湯」最好避免,容易讓娃放飛自我,很多家長還盲目跟風
    「嗬,你們家孩子才多大啊,報這麼多班,我們家的就崇尚快樂教育,童年就應該好好玩,學校都提倡減負了。」 「對對對,我之前就聽人說快樂教育才對孩子好,娃不想學,就不要硬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