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2021-01-11 澎湃新聞

數字經濟是以數位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位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量,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1、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以下簡稱信通院白皮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角度來看,數字經濟由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數位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構成,其中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

圖表:數字經濟內涵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之一——數字產業化

數字產業化即信息技術、及通信產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提供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的支持。數字產業化包括電子信息製造業、電信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網際網路等行業,具體包括但不限於5G、集成電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

2019年數字經濟穩步發展,據信通院白皮書統計,數字產業化增加值達到7.1萬億元,佔GDP比重為7.2%。數字產業化內部結構持續軟化,軟體業和網際網路行業佔比小幅提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三個新型「硬科技」領域,基本達到普惠應用水平,並呈現出交融趨勢;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十三五」期間,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纖網、4G/5G網絡。

圖表:數字產業化圖譜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之一——產業數位化

產業數位化是指在新一代數字科技支撐和引領下,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價值釋放為核心,以數據賦能為主線,對產業鏈上下遊的全要素數位化升級、轉型和再造的過程。包括但不限於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車聯網等融合型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產業數位化轉型由單點應用向連續協同演進,傳統產業利用數位技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提升,數據集成、平臺賦能成為推動產業數位化的關鍵。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19年我國產業數位化增加值達到28.8萬億元,佔GDP比重提升至29.0%,其中工業網際網路、智能交通等領域增速較快。

圖表:產業數位化圖譜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數字經濟基礎與保障——數位化治理、數據價值化

數位化治理包括但不限於以多主體參與為典型特徵的多元治理,以「數位技術+治理」為典型特徵的技管結合,以及數位化公共服務等。近年來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受到了各地區、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探索。部分地區的數字政府建設成效初現,有力推動了政府治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優化創新,我國數位化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其中,數位化治理規則逐步完善、數位化治理手段進一步優化、數位化治理方式加快創新。

數據價值化包括但不限於數據採集、數據標準、數據確權、數據標註、數據定價、數據交易、數據流轉、數據保護等。目前我國在數據採集、數據標註、時序資料庫管理、商業智能處理、數據挖掘與分析、數據存儲、數據安全、數據交換等環節形成了較為清晰的產業體系,數據要素供應鏈條逐漸完備。

但是在數據確權、數據定價、數據交易等數據要素市場化、流通機制設計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空白,確權、定價、交易等環節滯後成為制約數據要素價值化進程的關鍵瓶頸。

圖表:數位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圖譜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數字經濟規模及增長預測

(1)當前數字經濟規模

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近年來,數字經濟貢獻水平顯著提升。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由2005年的2.6萬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萬億元,區間複合增速20.6%。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佔比較2018年提升1.4個百分點。

圖表:2005-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及佔GDP比重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數字產業化穩步發展,市場規模逐年上升,2014年-2019年複合增長率為11%。2019年中國數位化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70878億元,同比增長10.54%,佔GDP比重為7.2%。

圖表:2014-2019年中國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4-2019年產業數位化深入推進,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2019年複合增長率超19%。2019年中國產業數位化增加值規模達到287524億元,同比增長15.56%,佔GDP比重為29.0%。

圖表:2014-2019年中國產業數位化增加值規模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透析數字經濟內部結構,呈現出優化交替升級趨勢。具體表現為,數字產業化在數字經濟內佔比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50.9%下降至2019年的19.8%;產業數位化在數字經濟內的佔比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49.1%提升至2019年的80.2%。

圖表:2014-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內部結構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未來五年數字經濟市場規模預測

未來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的進一步發展,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將進一步提升。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60萬億元左右,數字經濟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此外,根據歷年數字經濟的內部發展結構,預計2025年中國數字產業化規模將達到9萬億元左右,產業數位化規模將達到51萬億元左右。

圖表:2019-202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及預測情況(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位技術發展對關鍵產業的影響

1、數字經濟的關鍵技術

數字經濟與產業深度融合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二者通過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將會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數字經濟對於未來產業形態的影響主要在於數位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隨著數位技術深度應用產生新業態、新模式。

數字經濟關鍵技術主要有5G、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計算等,是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也是數字產業的關鍵應用市場,預計到2025年5G、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計算市場規模共計將達到60431億元左右。

圖表:2020-2025年數字經濟關鍵技術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2、關鍵技術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催生新業態

(1)5G

5G是第五代無線通信網絡技術及其應用的簡稱,具有超高速(十倍於4G)、低時延(毫秒級傳輸)、廣連結(千億級終端)等特點,是人工智慧、VR/AR、物聯網等數字經濟前沿技術的前置性技術。

根據中國信通院《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預測,直接產出方面,預計2020年5G將帶動約4840億元的直接產出,2025年、2030年將分別增長到3.3萬億、6.3萬億元,十年間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9%。在間接產出方面,2020年、2025年、2030年,5G將分別帶動1.2萬億、6.3萬億和10.6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4%。

圖表:2020-2025年中國5G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5G將帶來網絡智能硬體設備的根本變化,產生超級海量的數據資源,重構新一代國家和城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推動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的跨越,從而開啟數字經濟新一輪的創新浪潮。

(2)人工智慧

近十年來,我國人工智慧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以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為代表的感知智能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自2015年開始,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逐年上升,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15年到2018年複合平均增長率為54.6%,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約36%)。2018年,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市場規模已達到415.5億元。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求,到2020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2025年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

圖表:2020-2025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人工智慧與交通、醫療、城市安全、教育等相互融合,將使各個行業快速地實現智能化,切實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

圖表:人工智慧賦能企業與行業

資料來源:德勤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人工智慧推動人與智能機器交互方式的變革,智能終端設備的應用將逐漸普及,人們將會以更加自然的方式和智能機器交流,未來人機互動方式也更加多元、無處不在。

人工智慧為IT的基礎設施層面帶來巨變,傳統的CPU、作業系統、資料庫將不再成為舞臺的中央,新型的人工智慧晶片、便捷高效的雲服務,應用開發平臺開放的深度學習框架,通用的人工智慧算法,將成為新的「基礎設施」。下一階段人工智慧將作為數字經濟融合實體經濟催化劑,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圖表:人工智慧催生行業新業態圖譜(傳媒與娛樂、新零售、文化教育)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1)傳媒娛樂

根據普華永道統計數據,2015-2019年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市場規模逐年攀升,2019年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市場規模達到約3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45億元(按2019年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率進行計算);其中在2018年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的數字收入佔行業總收入的比例已經達到70%。

根據普華永道統計預測,2020-2024年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總收入預計將以每年5.2%的速度保持增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預測,到2025年中國娛樂及媒體市場行業規模將達到3179億元左右;在數字收入方面,2020-2024年娛樂及媒體行業的數字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5.4%。其中由數字驅動的板塊增長最為強勁,虛擬實境(VR)、OTT視頻等領域增長率將領跑中國市場。

圖表:2020-2024年中國娛樂與媒體數字收入及數字驅動領域年複合增長率預測(單位:%)

圖表:2020-2025年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市場規模及數位化滲透率(單位:億元,%)

同時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調研數據,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企業中涉及娛樂及媒體領域的企業佔比為9.8%,結合2020-2025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及增速,測算2020-2025年人工智慧技術對中國娛樂及媒體市場產生的直接經濟產出將保持逐年增長的態勢,預計到2025年,人工智慧技術對中國娛樂及媒體市場產生的直接經濟產出規模將達到392億元左右。

圖表:2020-2025年人工智慧技術對中國娛樂及媒體市場產生的直接經濟產出規模(單位:億元)

媒體行業正處於融合發展的深水期和戰略轉型期,隨著人工智慧應用的逐漸普及以及人工智慧與媒體行業的不斷融合,人工智慧對娛樂與媒體行業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推動著娛樂與媒體運作流程中每個環節的變革,人工智慧正成為娛樂與媒體縱深融合的關鍵著力點,為娛樂與媒體向智能化發展賦能。

◆圖像和視頻識別技術

基於計算機視覺、知識圖譜技術的圖像識別及分析技術是人工智慧重要技術領域。圖像和視頻識別可以基於深度學習進行大規模數據訓練,提供視頻內容分析的能力,對於視頻中的物體和場景進行識別並能夠輸出結構化標籤,從關鍵幀中提取出表達意義,其終極目標是使計算機能像人類一樣「理解」圖像,生成全新視覺或創意內容。

國內的媒體積極地將這一技術作為媒體內容生產方式的創新,如新華社的「快筆小新」,南方報業的「小南」、影譜科技的「虛擬主持人」等。

◆語音技術

人工智慧語音技術主要包括語音識別和語音合成,它是一種「感知」的智能。自動語音識別(ASR/AVR)是基於訓練的自動語音識別系統,將物理概念上的音頻信息轉換為機器可以識別並進行處理的目標信息,如文本。

語音合成技術是通過深度學習框架進行數據訓練,從而使得機器能夠仿真發聲。一些智能語音開放平臺也提供了智能語音服務。如科大訊飛的語音輸入法準確率已經能達到98%,百度「小度」金融互動服務覆蓋率超過50%。

◆AI+傳媒典型企業

影譜科技作為AI視頻產業的頭部企業,具備完整的AI生成技術體系及產品框架、應用實例,是典型的數字經濟企業。

影譜科技正在合作探索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如何構建AI視頻生態。

從技術實踐上看,其技術平臺可以將拍攝的視頻內容轉化為具備邏輯、預測、檢索、關聯的數字圖像幀,並形成知識圖譜結構,是文創數字經濟「原材料」。從數字經濟價值上,其將結構化圖像數位化圖像生產要素的版權流動和視覺重建,更賦予了全新的價值創造,帶來文教經濟社會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在傳媒娛樂領域,影譜科技AI Lab推出「虛擬主播」、新聞可視化等貼近場景的產品及服務,其技術原理是基於語義分析和深度學習模型,進行新聞內容的語義分析,自動抽取新聞內容中的關鍵信息,並生成指定長度的新聞可視化,可用於生成熱點新聞視頻、短視頻推薦、虛擬人播報、新聞可視化等場景。

在業務實踐中,數字人的應用前景不可估量,正逐步以參與人的身份進入數字經濟生態。影譜科技數字人解決方案已在傳媒、科教、體育、短視頻、流媒體等文教產業獲得廣泛合作。典型做法是,通過動作捕捉系統,自動化生成數字人的自然頭部動作、表情和身體動作,具備自然語言交互能力;通過包括3DMM人臉建模技術及神經網絡渲染技術的3D成像系統,完成更加靈活的人臉重現,生成更加逼真的換臉視頻,讓藝術畫、雕塑、漫畫中的人臉動起來。

在與傳媒、電影工業、影視綜藝等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影譜科技AI生成技術實踐大量新商業模式,如角色替換、賽事分析、信息可視化等新業務場景。如與光明網合作進行數字履職可視化、大量傳媒平臺採納無縫換角、無縫換景等新技術場景,從而提升傳媒與娛樂數位化進程,獲得新的增長。

2)新零售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總額持續增。2020年1-9月,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為273324億元,同比下降7.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總額累計為66476.9億元,同比增長15.3%。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初步預計2020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約6%。之後逐漸恢復正常增速,預計2021-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增長率8%增長,則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568557億元左右。

初步預計網上零售總額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較小,預計2020-2025年將以15%左右的年複合增長率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總額將達到197164億元左右。

圖表:2020-2025年中國零售市場規模及數位化滲透率(單位:億元,%)

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賦能零售產業涵蓋提供商品和服務的價值鏈全過程,其目標指向了零售服務是快速和精準,讓客戶觸達、客戶連結和客戶洞察變得簡單和充分,從而觸發了零售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顧客體驗實現前所未有的優化升級。

人工智慧等數字經濟賦能零售產業,不單純的企業信息化升級或增加電商渠道,而是零售企業通過數位技術、業務和經營管理的深度融合,圍繞顧客重構整體價值鏈和生態體系,基於數據流的加速傳遞、價值深挖和創造的良性迭代循環,逐步建立「一切業務數據化」到「一切數據業務化」,再到「一切業務用數據說話」的能力,驅動企業增長模式的重塑。

圖表: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賦能零售產業

資料來源:畢馬威&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調研數據,2019年中國人工智慧企業中涉及商業智能和零售的企業佔比為6.7%,結合2020-2025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及增速,測算2020-2025年人工智慧技術對零售產業產生的直接市場規模逐年增長,預計到2025年,人工智慧技術對中國零售市場產生的直接經濟產出規模約在269億元左右。

圖表:2020-2025年人工智慧技術對中國零售市場產生的直接經濟產出規模(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2020年的進博會現場,不少企業還搭建起數字直播間,將展館延伸到線上,與場外消費者「零距離」互動交流。與此同時,眾多企業也採用線上「雲籤約」方式,與世界各地的合作方線上敲定合作,通過雲上賦能的形式,帶給企業實實在在的收穫。在全球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局勢下,使用數字孿生技術連接現實與數字世界顯得更為必要與迫切。

影譜科技推出的數字3D成像系統,可通過視覺與智能構建數位化商鋪,將海量商品數位化重建,並通過智能化推薦構建個性商業新場景,以多維可視化創造全新沉浸式購物體驗,為零售業提供虛擬主播、數字孿生、AI視頻生成及管理等服務。

3)5G產業

根據中國聯通與中興通訊發布的《5G+人工智慧融合應用發展白皮書(2019)》,人工智慧對5G的影響體現在提升5G網絡關鍵能力和賦能5G網絡構架中。

人工智慧提升5G網絡關鍵能力主要表現在5G網絡的三大關鍵技術方面:資源分配技術、流量分類技術和業務預測技術。

圖表:人工智慧提升5G網絡關鍵能力

資料來源:中國聯通&中興通訊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5G+人工智慧典型應用場景

以視頻產業為例,「5G+AI」技術結合將驅動視頻產業迎來快速發展,創造出更多的細分場景需求。在AI和5G雙重技術紅利下,視頻生產和傳輸效率極大提高,視頻影像正走進一個產業周期中的快速上行通道,同時刺激中國文化及傳媒行業的進階發展。結合5G技術,智能影像生產技術能更深度賦能產業,獲得多維度、多場景應用升級。

部分企業已經開始使用AI技術輔助視頻內容生產,以解決5G時代的大規模的視頻內容生產需求及圖像質量處理問題。

影譜科技憑藉在AI領域和視頻影像行業的深厚積累,率先推出了智能影像引擎AGC。與傳統視頻生產相比,影譜科技的AGC解決方案融合了人工智慧多模態語義理解,並利用深度學習實現視頻自動化加工以及視頻的同步生成,是一種全新的智能影像生產方式。

(3)大數據

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受宏觀政策環境、技術進步與升級、數字應用普及滲透等眾多利好因素的影響,市場需求和相關技術進步成為大數據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2019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5397億元。

根據大數據產業生態聯盟及賽迪發布的《2020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白皮書》,預計到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6670.2億元,到2022年將突破萬億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預測,到202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17568億元左右。

圖表:2020-202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整體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大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通過數據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開放的數據生態體系使得數字價值充分釋放,驅動傳統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和新業態的培育發展,大數據在與各領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催生出了許多新型的業務形態。

◆在製造業領域,可以利用大數據提供對製造業企業生產進行評價和改進的服務,包括產品故障診斷與預測、分析工藝流程、改進生產工藝,優化生產過程能耗、工業供應鏈分析與優化、生產計劃與排程。

◆在金融領域,可以利用大數據對高頻交易、社交情緒以及信貸風險進行分析,從而衍生產出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金融創新服務。

◆在農業生產領域,大數據將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全產業鏈融合,為傳統農業提質增效提供現代化解決方案,催生出了智能無人機植保系統、農情大數據監測系統、智能農機系統等新型業態。

圖表:大數據衍生出的新業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4)雲計算

我國雲計算產業快速推進,多個城市開展了試點和示範項目,涉及電網、交通、物流、智能家居、節能環保、工業自動控制、醫療衛生、精細農牧業、金融服務業、公共安全等多個方面,試點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果,將產生巨大的應用市場。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2019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到1334.5億元,增速為38.61%。其中,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689.3億元,私有雲市場規模達645.2億元,公有雲市場規模首次超過私有雲。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2020-2023年中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3年,中國雲計算市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3754.2億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預測,到2025年中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5863億元左右。

圖表:2020-2025年中國雲計算產業市場規模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雲計算正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為各行各業提供了豐富的雲工具和雲服務,大幅降低創新投入成本和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的門檻,催生各領域大數據的創新應用,增強數字經濟發展數據資源的驅動能力,促進政務信息開放、數字經濟治理和公共服務體系的不斷優化。

◆在視頻領域,各大雲服務商將雲邊協同模式在視頻雲產品中落地實踐,通過產品化的SDK、遍布全國的邊緣計算節點以及強大的雲端處理能力,為視頻行業客戶提供包含「採集-預處理-編碼封裝-邊緣推流-雲端處理-邊緣分發-播放」的端到端一站式解決方案,垂直行業覆蓋遊戲文娛、在線教育、新聞媒體、零售電商等各領域。

◆在遊戲領域,「雲邊協同+遊戲」使得近年大熱的AR、VR以及雲遊戲變得更加容易落地實踐。一方面,通過雲邊協同可以根據不同場景需求分別在近用戶的邊緣側和雲端進行遊戲畫面渲染計算,減少由於高延遲和低刷新率造成的頭暈等不適應感,實現完整的AR、VR體驗;另一方面,對於大規模多人在線遊戲而言,通過雲邊協同可以基於位置匹配玩家,實現同一地域玩家就近通過同一個邊緣節點進行連接,降低遊戲互動時延。

◆在工業領域,工業現場的邊緣計算節點具備一定的計算能力,能夠自主判斷並解決問題,及時檢測異常情況,更好的實現預測性監控,提升工廠運行效率的同時也能預防設備故障問題,將處理後的數據上傳到雲端進行存儲、管理、態勢感知。同時,雲端也負責對數據傳輸監控和邊緣設備使用進行管理。中心雲與邊緣雲在資源管理、遠程控制、安全管理、運維監控等方面協同運作,保證現場接入設備能夠快速、準確、方便的進行相關生產操作,同時預防設備及產品故障,同時加強數位化建模與實體映射,真正實現數位化生產。

圖表:雲計算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資料來源:中國雲計算大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原標題:《【資訊】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數字經濟對於未來產業形態的影響主要在於數位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隨著數位技術深度應用產生新業態、新模式。數字經濟關鍵技術主要有5G、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計算等,是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也是數字產業的關鍵應用市場,預計到2025年5G、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計算市場規模共計將達到60431億元左右。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數字經濟對於未來產業形態的影響主要在於數位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隨著數位技術深度應用產生新業態、新模式。 數字經濟關鍵技術主要有5G、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計算等,是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也是數字產業的關鍵應用市場,預計到2025年5G、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計算市場規模共計將達到60431億元左右。
  • ...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數字經濟是什麼意思?中國未來數字經濟發展趨勢
    國家主席習近平致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開幕的賀信中指出,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新月異,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全球治理體系、人類文明進程影響深遠。
  • 2021-2025年數字經濟九大技術趨勢展望_業界動態_信息化新聞_新聞...
    數字經濟分為數位化、網際網路(固定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數字孿生3個階段,當前正處於第二個階段。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數字經濟發展的進程不同,當前我國正處於數字經濟的中期,技術進步對於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商業模式都在加速演進。
  • 中國動力谷,崛起數字新經濟
    株洲,一場國家級賽事、一場高端峰會,激發中國動力谷數字經濟的澎湃動能。    12月14日,2020年全國工業APP和信息消費大賽暨數字經濟產業峰會在株洲舉行。    全國工業APP和全國信息消費大賽由國家工信部於2018年發起,前兩屆分別在上海、天津舉辦。
  • 智惠行動——2020年第15期數字經濟大講堂暨第五期「數字工匠...
    智惠行動——2020年第15期數字經濟大講堂暨第五期「數字工匠」實務能力提升工程研修班完美收官 2020-12-14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字經濟是什麼?如何發展數字經濟?一分鐘讀懂數字經濟發展史
    01什麼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態。人們對數字經濟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在眾多關於數字經濟的定義中,以2016年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最具代表性。
  • 2020年全國兩會,這些經濟數字很重要
    5月28日下午,2020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召開的兩會意義重大。各項穩企業、穩就業、保民生目標等政策安排有序推進,彰顯了我國實現經濟社會各項發展目標任務的堅定信心。人民網緊緊圍繞兩會「數字」,推出《2020年兩會這樣開》《不能停頓 還剩52個》《2萬億 這筆資金中央一點不留》《數字經濟3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多篇圖解系列策劃,圖說關鍵數字,解碼中國經濟。聚焦會期:2020年兩會這樣開
  • 彭文生:未來十年,數字經濟影響中國
    闊別6年後,彭文生重返中金公司。今年6月,彭文生以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的身份,出席了中金宏觀策略會,並在會上分享了他對於中國經濟復甦、政策調整方向的研究觀點。「匯率變化既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結果,也反過來影響內外資源的配置。」他表示。彭文生提出,匯率升值通過兩個渠道影響宏觀經濟,一是貿易渠道,二是金融渠道。
  • 數字經濟先鋒: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報告(2020)發布
    獨角獸企業是數字經濟先鋒,是科技創新企業的典型代表,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創新能力、創新活力和創新生態的重要標誌。2020年12月2日,在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民營企業研究中心和北京隱形獨角獸信息科技院(BIHU)聯合發布《數字經濟先鋒: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報告(2020)》。
  • 數字歐元對未來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
    來源:金融學家宏皓教授數字歐元對未來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據歐洲央行的一份新報告,歐洲央行可能在2021年中期之前開始認真研究和探索「數字歐元」。儘管現金仍然是主要的支付手段,但新技術和消費者對即時性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些正在改變歐洲公民的支付方式。發行數字歐元將幾乎與歐元體系所做的一切息息相關,並將對整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數字歐元可以在瞬息萬變的數字世界中為公民提供一種安全的貨幣形式,將為外國付款提供商提供替代方案,以在歐洲及其他地區實現快速高效的付款,從而支持歐元向著世界貨幣邁進。
  • 趙春江院士:數位技術給農業農村變革帶來重大機遇
    中國科技新聞網12月16日訊(趙芙瑤)12月16日,2020多多農研科技峰會––探索與進化在北京拉開帷幕。峰會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趙春江發表了主旨演講。 趙春江表示,此次活動的舉辦,實際上是充分認識到了數位技術給農業農村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新一代信息科技給我們的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首先從生產角度來看,信息科技正在變革我們的生產方式。
  • 數字貨幣對金融穩定的影響:2020年10月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
    不論是CBDC或是GSC,還是數字代幣的地下模式都是基於網絡的,這些互相影響的「貨幣」在網絡上是直接競爭。而地下經濟則力求規避監管,方便實現各國互通,這些都將直接決定現在各國提出監管策略是否有效。當支付工具成為投資工具(2017-2018年)的時候,經歷了代幣大漲的階段,但後來的漲幅(2020年)是由於交易所進入合規監管視角,帶來幣值上升大漲。當代幣成為投資工具的時候,數字代幣中的穩定幣(例如USDT)無限發行貨幣,等於提供無限的活水,以至於代幣市場暴漲。
  • 「烏鎮時間」聚焦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 「中國展現數位技術真正價值...
    習近平主席向論壇致賀信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等得到廣泛應用,網際網路對促進各國經濟復甦、保障社會運行、推動國際抗疫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也許沒有哪個國家能比中國更好地展現數位技術的真正價值。」在「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主論壇上,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表示。
  • 未來、數字、脫碳,日本敲定2025年世博會基本方針
    中新網12月21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12月21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就2025年大阪關西世界博覽會敲定了基本方針,表示將把此次世博會定位為「未來社會的試驗場」,並將通過技術展示「脫碳」社會的發展方式。
  • NEWERA全球上線——開啟全球數字經濟新紀元
    在經歷了以數字貨幣為核心的1.0時代和以數字金融為核心的2.0時代的洗牌之後,隨著核心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行業規範體系的完善,區塊鏈已經正式步入應用為王的3.0時代,為了創造更符合當下經濟環境的全球化區塊鏈應用生態,用區塊鏈技術賦能更多實體產業,NEWEAR新紀元應運而生。
  • 計算機行業:尋找數字經濟大潮中的明珠
    在市場情緒波動、風格切換、流動性和上市公司業績基本面變化等因素多重影響下,2020年以來的計算機行業指數經歷了「三起三落」,目前仍處於第三次下行的通道中。我們判斷,隨著行業上市公司年底訂單的交付完成和收入的集中確認,行業基本面將得到進一步恢復,行情將有望實現好轉。展望明年,數字經濟尤其是產業數位化將為行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 杭州市蕭山區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在浙江成立並發布長三角數字經濟...
    為此,在浙江省與蕭山區政府大力支持下,杭州市蕭山區環亞數字經濟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於2020年11月10日在「第四屆蕭山未來論壇」上宣布成立。同時,研究院聯合北京大數據研究院 聯合發布了「長三角數字經濟與蕭山產業經濟產業發展系列指數」。
  • 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公布 數字經濟成主流
    會議期間,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秘書長解樹江教授發布了《數字經濟先鋒: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報告(2020)》及「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  《數字經濟先鋒: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報告(2020)》是繼2019年之後發布的第二個關於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的報告,報告基於2020年全球獨角獸企業資料庫,按照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評估標準採用人機共融智能技術(Human Machine Intelligence),遴選出全球前500家獨角獸企業。
  • 敢問「數」往何方:2020世界數字經濟大會焦點透視
    9月11日至13日,2020世界數字經濟大會暨第十屆智博會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各地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數字經濟發展未來趨勢。  在大會進程中,一些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被屢次提及:「人工智慧2.0」向何處去?數字經濟如何賦能「雙循環」?5G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如何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各行「大咖」給出了他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