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聚會遊戲。
簡單明確,不需要任何道具,又充滿挑戰性、未知性和趣味性。
哈哈,沒錯,真心話大冒險。
先通過各種方式決出輸贏,再由輸者選擇「真心話」或「大冒險」。
真心話,必須如實回答勝者提出的問題。
大冒險,則必須完成勝者指定的任務。
不過看完接下來的這部恐怖片,我卻再也不想玩真心話大冒險了。
——《真心話大冒險》。
影片開始,一個女孩來到加油站旁邊的小賣部裡買香菸。
看這氣色和打扮,不是做了虧心事,就是昨晚聚會喝得太晚。
果不其然,結帳的時候,店主突然問道:「真心話還是大冒險?」
這一問,女孩瞬間崩潰了,可能是昨晚聚會被問了一宿?
經過一番掙扎,她含淚選擇了大冒險。
然後抄起一瓶汽油,潑在旁邊的中年婦女身上,把人家活活燒死了。
你們這大冒險也太刺激了吧?
畫面一轉,故事的主人公奧利維亞終於出場了。
她在閨蜜的邀請下,與幾個好友驅車來到酒吧狂歡。
期間,一個陌生男子上前搭訕,聊著聊著,便極力鼓動眾人一起前往後山的一座廢棄教堂。
幹什麼?玩真心話大冒險……
身為女主角,怎麼可能去那種地方、玩這種遊戲?嗯,真香。
結果玩著玩著,陌生男子就跑路了。
組局的人都走了,剩下的人自然也就各回各家了。
誰知到了第二天,真心話大冒險的單詞卻接連出現在奧利維亞的視野中。
書桌、傳單、汽車上,都是如此。
在圖書館裡,她還被一群面露詭異笑容的同學死死圍住,集體逼問:「真心話還是大冒險?」
原來,遊戲從未停止……
這部《真心話大冒險》,由Blumhouse Productions公司出品。
對於這家製作公司,恐怖電影愛好者一定不會陌生。
因為它曾製作、出品過許多優秀的恐怖、驚悚電影。
比如說《靈動:鬼影實錄》、《潛伏》、《逃出絕命鎮》、《忌日快樂》......
這些作品,製作成本都不算高,卻都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口碑和成績。
而本片,是個例外,也是個意外。
國內豆瓣6.2分,國外IMDb5.1分、爛番茄新鮮度16%。
在MetaCritic上,29家權威媒體平均打出了35分,遠低於《忌日快樂》的58分。
如果你對於恐怖片要求嚴格,十分不建議觀看。
如果你單純為了娛樂、放鬆、解壓的話,那麼還是值得一看的。
什麼樣的恐怖片最嚇人?
血腥暴力?一驚一乍?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都不是。
實際上,貼近生活的恐怖片,才最嚇人。
就比如說《午夜兇鈴》。
貞子從電視機裡鑽出來的那一幕,曾給無數人留下了心理陰影。
因為在當時那個年代,人們主要的娛樂工具就是電視機。
可見,越貼近生活,觀眾的代入感越強烈。
所以很多恐怖、驚悚電影,都會設定一種「惡趣味」的假設。
把看似平常、簡單的事情,轉化成恐怖的主題。
不能睡覺、不能看被詛咒的錄像帶、不能喝井水、不能發出聲音,諸如此類。
這部《真心話大冒險》,也是如此。
看似簡單、幼稚的聚會遊戲,秒變嚴肅、無情的「死亡遊戲」。
類似的設定,其實算不上稀奇。
《死神來了》、《電鋸驚魂》等作品,早已經將此類設定玩到了極致。
直觀來說,本片就是把「真心話大冒險」的遊戲形式,塞進了《死神來了》的整體框架裡而已。
但是不得不說,這個點子很聰明,也很有噱頭。
片中的「真心話」,可不是隨便搪塞就能糊弄過去、即便說了假話也沒人知道。
只要你不如實回答問題,下一秒就得去死。
這就相當於把參與其中的每個人的內心世界,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其他人面前。
誰沒有點兒秘密和虧心事?現在好了,一覽無遺。
當一個人積壓在心底裡的秘密和虧心事暴露人前,勢必代表著與身邊某些人的分崩離析。
哪怕你一直不死,遊戲的「幕後主使」也已經免費看了一場又一場的好戲。
至於「大冒險」,想必不用多說。
正如影片開頭那樣,一言不合就把無辜的人活活燒死,誰受得了?
可見,不管是「真心話」還是「大冒險」,都給予了本片極大的發揮空間。
想要有內涵,就多在「真心話」上做文章。
想要單純的血腥暴力、嚇唬人,就多在「大冒險」上下功夫。
可惜的是,導演和編劇完全沒能駕馭好設定上自帶的優勢。
「真心話」局限在了狗血的三角戀上,「大冒險」的死亡方式又沒有做到千奇百怪。
如果不是對於遊戲背後的歷史淵源的探索,可能都算不上是恐怖片。
只能說野心和能力不匹配,兩頭靠不上岸。
正如《環球郵報》評價得那樣。
影片有不少閃光點,關於誠實和自私的話題也言之有物。
但是主創們想要操控太多,導致最終無法收場。
尤其是影片最後,僅剩的女主角奧利維亞選擇用視頻直播的方式將詛咒帶給全世界人民。
看似機智,實際上卻是全片最為致命的漏洞。
既然可以這樣,為什麼之前身中詛咒的人還要費盡心思誘騙其他人呢
強行收尾,最為致命,多此一舉。
總得來說,感興趣的小夥伴千萬不要帶著太高的預期去觀看這部《真心話大冒險》。
純粹當成一部爆米花電影,挺好的。
最後一句,我再也不想玩真心話大冒險了......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