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摞講美食的散文,我六歲的兒子會從中挑選汪曾祺的要我念,別的不愛聽,這個聽一個多小時不覺得困,念得我聲嘶力竭。證明一,他確實是枚吃貨;證明二,這老頭也確實是有趣。
《人間種種清香,好想嘗嘗》是一本講美食的經典散文,撇開活色生香的文字,深厚的文字功底不論,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將平凡的生活,過得有趣的生活態度。這是一本談美食的書,但是序言的第一句居然是「人生,除了吃,應該還有許多別的。」「許多東西,乍一吃,吃不慣,吃吃,就吃出味了。」大道至簡,大音希聲。雖是談吃,細細品品,還能品出別的滋味來。「一個人口味最好雜一點,耳音要好一些,能多聽懂幾種方言。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由此可見,會吃的人,喜歡美食的人,一定是願意嘗試、敢於嘗試的有趣的人。
願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物質豐富了,生活便捷了,選擇更多了,願意自己在家做菜吃的人越來越少了。想吃什麼,動動手指,網上點餐,家常炒菜、火鍋、燒烤、中餐西餐各類美食都能快遞到家。然而「三日入廚下,洗手做湯羹」的樂趣也是體驗不到了。從選菜、切菜,到細細烹飪成為符合家人口味的菜品,這裡面的心思和付出,也越來越難得到了。
「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這是一種自然拙樸的生活之樂,人生的快樂,本無需富貴便可得到。就像汪老所傳授的「粗菜細做」,是制家常菜的不二法門,一個愛美食的人,平凡的食材也能搭配出絕美的味道,一個愛生活的人,也定能將平凡生活過得細緻、有情調。
汪老說「活著多好呀。我寫這些文章的目的也就是使人覺得:活著多好呀!」詩和遠方是人生的選擇,拌菠菜煮乾絲也是一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去見識世界的寬度,也可以選擇去探索人生的縱深。探索生活就是探索自我,只要願意嘗試,總能找到樂趣。